成都平原中——晚全新世环境考古研究进展

来源 :古地理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on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成都平原环境考古工作在聚落选址与地理环境、古气候与古蜀文明发展、灾变事件研究及史前人地关系综合研究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表明:成都平原史前城址群的出现与当时的地理环境应有很大关系;成都平原中—晚全新世以来气候整体温暖湿润,其中有多次气候波动和降温事件发生;古洪水、古地震等自然灾害与古蜀文明发展的关系很密切;基于成都平原诸多先秦遗址的人地关系综合研究表明,河流、地貌、气候等因素与史前聚落变迁有很大关系。总体上,成都平原环境考古工作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受限于研究材料和方法,目前仍然缺乏高分辨率古环境演变规律的研究成果;自然灾害与成都平原先秦时期古文化演变的一些重要节点的耦合关系仍不明确;今后还需要加强与河流地貌有关的聚落环境考古研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分析环境变迁与人类活动关系以及定量和模型化研究史前人地关系也将是未来成都平原环境考古工作的重要内容。
其他文献
随着成都平原地区考古工作的不断开展,先秦时期人地关系问题逐渐引起重视。近年来在宝墩遗址、金沙遗址、高山古城、红桥村遗址等一些典型遗址开展了环境考古调查和研究工作,
10月21日,"朱子故里快乐武夷"2017双世遗武夷山国际马拉松比赛在武夷山举行,中央电视台五套现场直播比赛盛况,南平市无线电管理局(以下简称"南平无管局")加强领导、强化协调、科学
随着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多数城市都取得了令人歆羡的成绩,但城市化进程所带来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尤其是城市空间布局与城市道路交通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也是近年来广受关注的研究
本文采用间苯二甲酸二烯丙酯(DAIP)和二烯丙基双酚A(DBA)对双马来酰亚胺三嗪树脂(BT)进行改性,制得了一系列改性BT树脂.研究了改性BT树脂的工艺性及其浇铸体的力学性能、热性
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在移动医疗领域的研究主要以提高医务人员作业效率为主,而针对个人健康跟踪、电子健康记录管理等方面的应用还很少。本文设计了面向移动数字终端的医疗物联网平台,旨在实现医疗数据的采集、维护、管理、查询和通信等,适用于家庭和社区,可减少医疗服务的社会成本,并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在移动医疗领域也具有一定的突破性。该设计将医疗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通过ZigBee网络进行传输,让
  近年来随着新材料以及大跨度人行天桥的不断出现,由行人行走引起的振动问题日渐显著,尤其在轻质FRP人行天桥中,行人质量相对桥梁本身质量不可忽略,在计算FRP人行天桥动力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