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导致肠易激综合征的原因至今也没有定论,但心理因素的影响很大。所以西医会利用心理疏导的方式来治疗,相比之下中医的辩证治疗则更有效果。本文分析了肠易激综合征的病机特点,具体阐述了中医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方法。
关键词:中医治疗;肠易激综合症;病机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功能性疾病,发病机理至今尚不明确,也没有特效的治疗药物和方法。有研究表明,致病的主要因素包括心理、情绪、社会和环境,而心理因素对胃肠道运动有显著的影响。
一、肠易激综合征的主要病机特点
(一)肠易激综合征的基本病机
IBS的主要病症是腹泻和便秘,这也跟受寒、饮食习惯和心理刺激有关,通常会反复发作,我国把IBS分为腹泻型、便秘型、混合型三种。各型IBS的病机大致相同,脾虚是主要原因,肝气郁结也有一定影响。正所谓“肝为起病之源,脾为传病之所”。脾虚和肝郁合一起发作时,就不同于一般的慢性腹泻和便秘。概括而言,腹泻型的病机特点是脾虚,肝气郁结症状不明显;便秘型则是具有脾虚现象,并加之气虚气滞。通常患者出现肝郁气滞的情况,就是中医中的“气秘”,时间久了之后化热伤津,肠津运动不足,便秘的情况也就更严重。假如这时胡乱服用泻药,就有可能损伤脾气,也会出现秘泻交替的现象,因此有的患者会在腹泻几天后又开始便秘。服用泻药后又开始反复腹泻就是秘泻交替的混合型,根本原因就是脾虚。重复的泄泻让脾气更虚,加上肝郁气滞,就会出现便秘;服用泻药损伤脾气,“因虚易泻”不断的恶性循环。
(二)病症呈现多样性和变化性
IBS常见的病症有肝郁脾虚,病症还会经常转换。譬如患者的性格急躁易怒或者起伏较大,就会出现肝郁气滞;假若患者体质偏虚寒,还有后天疾病导致脾胃损伤,则会出现脾胃虚弱;假若患者体质属于湿热型,平时的饮食习惯不佳、抽烟喝酒,那么发病时就会转化成脾胃湿热,湿热和肝火一并发作导致病情反复,康复时间也较长。脾虚久泄还会累及肾阳,出现脾肾阳虚;气郁时间长化热伤津,也会出现肠燥津伤。在病症的发展中还会出现其它症状、因各种因素导致脾胃受损,IBS也会由于病情发展和病理变化出现痰湿、血瘀等情况。
二、中医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辨治体会
(一)治疗的核心是健脾,并要持之以恒
针对IBS的病机在治疗过程中要多注意健脾益气。很多患者的身体都偏虚偏瘦,很少有身体强壮的人得此病。分析患者的病史可以总结出以下特点:第一,先天脾胃虚弱以及后天饮食习惯不良导致脾胃受损;第二,都有外邪致胃肠损伤的病史,超过一半的IBS患者都有急性胃肠道感染史;第三,压力大、生活节奏快、过度疲劳是很多脑力工作IBS患者的重要致病原因。随着病情的发展,脾虚情况更加明显,因此在IBS的治疗是要坚持健脾。在汤药处方中可以使用白术、黄芪等益气健脾药,或者是燥湿健脾的苍术;而那些病情较重、病程较长的患者,需要适当加重用药剂量,例如白术要在20g以上、苍术则可以到30g。
(二)行气祛湿有利于缓解病情
IBS发病的另一个因素就是肝气郁结,所以疏肝解郁、疏理肝气将会有很大效果。肝气顺才能使脾胃运转正常;同时脾虚生湿,会导致气滞,如果用苦寒燥湿法效果则不明显。久病患者经过多年的病症已经变成了湿热体质,导致泄泻久治不愈,因此在治疗中宜通不宜涩,宜散不宜清,要多用行气药来回复脾气。胃气降则肝气疏,治疗时要结合肝、脾、胃的生理特性,这样才有利于身体的康复。
(三)脾肾同补、活血化瘀
当长时间的脾虚久泄则会损伤肾阳,导致脾肾阳虚;长时间的气郁也会化热伤津、肠津不足,导致肝肾阴虚。因此,对于病程较久的患者,在调肝脾时也不要忽视了脾肾同补。肾精充足才能帮助脾的运化功能恢复,逐步提高体质,病情也会有所减轻,此外还应该注意“久病入络”,多服用活血化瘀的药物。
三、IBS治疗用药时需注意的事项
病程久的患者如果出现久病入络化瘀的情况就不能在短时间内大量使用活血化瘀的药物,不然就会加剧体虚并伤及正气,反而不利于治疗;逐渐的适量活血化瘀,才能取得效果。当患者病情反复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各种情况,例如患者病情较重时要看健脾的力度大小,还要考虑是否余邪未清,特别是还存在湿邪时就要开展行气化湿的治疗;假如治疗没有问题,则应该分析患者的病史,掌握患者的生活习惯和服用过的药物、保健品。诊断过程中发现是因为患者自身的原因,如工作压力、饮食习惯、情绪问题等,就要规劝患者调整日常生活习惯,听从医生的要求并坚持治疗,疾病才不会反复发作。
综上所述,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伴有腹泻和便秘等情况。导致肠易激综合征的原因至今也没有定论,但心理因素的影响很大。所以西医会利用心理疏导的方式来治疗,相比之下中医的辩证治疗则更有效果。
参考文献:
[1]孙刚.肠易激综合征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概况[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0(12).
[2]李永,王金录.综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J].辽宁中医杂志,2010(08).
[3]张涛,谢建群.从肝脾论治肠易激综合征经验拾萃[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0(15).
[4]梁谊深.谢胜.太极拳运动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09).
作者简介:陈远娜 1981/7/1,性别:女,职称:初级,学士,中医内科,
关键词:中医治疗;肠易激综合症;病机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功能性疾病,发病机理至今尚不明确,也没有特效的治疗药物和方法。有研究表明,致病的主要因素包括心理、情绪、社会和环境,而心理因素对胃肠道运动有显著的影响。
一、肠易激综合征的主要病机特点
(一)肠易激综合征的基本病机
IBS的主要病症是腹泻和便秘,这也跟受寒、饮食习惯和心理刺激有关,通常会反复发作,我国把IBS分为腹泻型、便秘型、混合型三种。各型IBS的病机大致相同,脾虚是主要原因,肝气郁结也有一定影响。正所谓“肝为起病之源,脾为传病之所”。脾虚和肝郁合一起发作时,就不同于一般的慢性腹泻和便秘。概括而言,腹泻型的病机特点是脾虚,肝气郁结症状不明显;便秘型则是具有脾虚现象,并加之气虚气滞。通常患者出现肝郁气滞的情况,就是中医中的“气秘”,时间久了之后化热伤津,肠津运动不足,便秘的情况也就更严重。假如这时胡乱服用泻药,就有可能损伤脾气,也会出现秘泻交替的现象,因此有的患者会在腹泻几天后又开始便秘。服用泻药后又开始反复腹泻就是秘泻交替的混合型,根本原因就是脾虚。重复的泄泻让脾气更虚,加上肝郁气滞,就会出现便秘;服用泻药损伤脾气,“因虚易泻”不断的恶性循环。
(二)病症呈现多样性和变化性
IBS常见的病症有肝郁脾虚,病症还会经常转换。譬如患者的性格急躁易怒或者起伏较大,就会出现肝郁气滞;假若患者体质偏虚寒,还有后天疾病导致脾胃损伤,则会出现脾胃虚弱;假若患者体质属于湿热型,平时的饮食习惯不佳、抽烟喝酒,那么发病时就会转化成脾胃湿热,湿热和肝火一并发作导致病情反复,康复时间也较长。脾虚久泄还会累及肾阳,出现脾肾阳虚;气郁时间长化热伤津,也会出现肠燥津伤。在病症的发展中还会出现其它症状、因各种因素导致脾胃受损,IBS也会由于病情发展和病理变化出现痰湿、血瘀等情况。
二、中医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辨治体会
(一)治疗的核心是健脾,并要持之以恒
针对IBS的病机在治疗过程中要多注意健脾益气。很多患者的身体都偏虚偏瘦,很少有身体强壮的人得此病。分析患者的病史可以总结出以下特点:第一,先天脾胃虚弱以及后天饮食习惯不良导致脾胃受损;第二,都有外邪致胃肠损伤的病史,超过一半的IBS患者都有急性胃肠道感染史;第三,压力大、生活节奏快、过度疲劳是很多脑力工作IBS患者的重要致病原因。随着病情的发展,脾虚情况更加明显,因此在IBS的治疗是要坚持健脾。在汤药处方中可以使用白术、黄芪等益气健脾药,或者是燥湿健脾的苍术;而那些病情较重、病程较长的患者,需要适当加重用药剂量,例如白术要在20g以上、苍术则可以到30g。
(二)行气祛湿有利于缓解病情
IBS发病的另一个因素就是肝气郁结,所以疏肝解郁、疏理肝气将会有很大效果。肝气顺才能使脾胃运转正常;同时脾虚生湿,会导致气滞,如果用苦寒燥湿法效果则不明显。久病患者经过多年的病症已经变成了湿热体质,导致泄泻久治不愈,因此在治疗中宜通不宜涩,宜散不宜清,要多用行气药来回复脾气。胃气降则肝气疏,治疗时要结合肝、脾、胃的生理特性,这样才有利于身体的康复。
(三)脾肾同补、活血化瘀
当长时间的脾虚久泄则会损伤肾阳,导致脾肾阳虚;长时间的气郁也会化热伤津、肠津不足,导致肝肾阴虚。因此,对于病程较久的患者,在调肝脾时也不要忽视了脾肾同补。肾精充足才能帮助脾的运化功能恢复,逐步提高体质,病情也会有所减轻,此外还应该注意“久病入络”,多服用活血化瘀的药物。
三、IBS治疗用药时需注意的事项
病程久的患者如果出现久病入络化瘀的情况就不能在短时间内大量使用活血化瘀的药物,不然就会加剧体虚并伤及正气,反而不利于治疗;逐渐的适量活血化瘀,才能取得效果。当患者病情反复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各种情况,例如患者病情较重时要看健脾的力度大小,还要考虑是否余邪未清,特别是还存在湿邪时就要开展行气化湿的治疗;假如治疗没有问题,则应该分析患者的病史,掌握患者的生活习惯和服用过的药物、保健品。诊断过程中发现是因为患者自身的原因,如工作压力、饮食习惯、情绪问题等,就要规劝患者调整日常生活习惯,听从医生的要求并坚持治疗,疾病才不会反复发作。
综上所述,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伴有腹泻和便秘等情况。导致肠易激综合征的原因至今也没有定论,但心理因素的影响很大。所以西医会利用心理疏导的方式来治疗,相比之下中医的辩证治疗则更有效果。
参考文献:
[1]孙刚.肠易激综合征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概况[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0(12).
[2]李永,王金录.综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J].辽宁中医杂志,2010(08).
[3]张涛,谢建群.从肝脾论治肠易激综合征经验拾萃[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0(15).
[4]梁谊深.谢胜.太极拳运动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09).
作者简介:陈远娜 1981/7/1,性别:女,职称:初级,学士,中医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