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西方

来源 :军事世界画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shu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画面上看,上万辆苏军坦克满山遍野地展开,令当时世界上任何想与苏联为敌的人毛骨悚然。这极具震撼力的场面,正是苏联在1981年9月4日,以北约为假想敌而进行的“西方81”(Zapad-81,Zapad是保加利亚语,意思为西方)实兵大演习。在这次演习中,苏联动用了当时苏军几乎所有军种,坦克、步兵战车、摩托化步兵、火箭炮、炮兵、战术导弹、战略导弹、舟桥部队、防空军、前线航空兵、海军、海军陆战队等部队倾巢出动。人们在慨叹苏军强大武装力量的同时,脑海中不禁勾起了对那个赤色帝国鼎盛年代的回忆。
  在20世纪70~80年代,正逢苏美冷战的最高潮。美国由于深陷越战而元气大伤,正处于全面收缩的状态;苏联则乘此千载难逢之机,积极扩张势力范围。苏联的扩张政策使大多数西方人感到震惊,但在震惊之余又对苏联的真正实力与意图感觉模糊。真正让西方人直观了解苏联强大军事实力的“恐惧事件”,正是苏联与波兰于1981年9月4日在波罗的海沿岸,举行的长达8天的“西方81”实兵大演习。
  众所周知,任何国家的军事演习都在一定程度上基于实战需要,通过演习来全面检验部队的战斗能力。在60年代,苏联军事力量的向外扩张主要是通过东欧和古巴、越南来完成。但到了70~80年代,尤其是勃列日涅夫上台后,苏联对外扩张的模式发生了改变。时任苏军总参谋长的奥加尔科夫指出,“未来苏联在对外扩张方面,会更加大量地使用苏联本国的部队来完成。”
  在苏联全面扩张的年代,苏联武装部队的职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正如苏联在1977年颁布的重要著作《战争与军队》中所说,“从国内情况看,苏联并不需要军队”,“苏联军队的对外职能越来越重要……如果帝国主义打算发动战争,那么他们将面临苏联亿万武装部队的全球抵抗。苏联将毫不留情地对帝国主义分子进行摧毁性的打击!”
  进入70年代以后,随着武器装备的发展,战役行动出现了许多新特点,苏军认为,“传统的大纵深越来越具有立体的性质”。“现代战役的规模不仅要以正面和纵深来计算,而且要以高度来衡量”。
  苏军80年代提出的“大纵深,立体性质”的具体表现是:对敌战役、战略纵深实施大规模的火箭核突击,对敌防御全纵深实施大规模的航空火力突击,大规模地实施战役战术空降、机降,在广阔的空间进行电子战,进行大气层空间的争夺战。其特点是:进攻目的坚决,有大量装备各种技术兵器的陆军、航空兵和空降兵参战,在滨海方向上还有海军参战,作战空间广阔,战斗紧张、连续、高度机动。其纵深打击的主要作战方法是:以空、地火力在战役各个阶段对敌防御全纵深的重要目标实施强大的火力杀伤,使用空中机动部队实施空中包围,以地面战役机动集群打击敌纵深。
  出于保密原因,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苏联的军事演习禁止西方人参观,但“西方81”却破例邀请了西方驻苏武官全程观摩演习。苏联之所以这么做,就是为了通过“西方81”实兵大演习告诉西方人:什么事情该做,而什么事情不该做!
  
  “西方81”实兵大演习的过程
  
  随着演习部队的陆续到位,人们都在企盼着那个地动山摇的时刻!1981年9月4日,惊心动魄的“西方81”实兵大演习正式拉开序幕。
  
  第一阶段
  随着战区指挥官一声令下,苏军以排山倒海之势首先对敌阵地实施强大的火力摧毁,各类火炮、战术轰炸机、战术导弹对敌正面1000千米的范围内实施遮断式火力打击,同时中程战略导弹对敌4500千米距离上的目标进行战略核打击。在“西方81”演习中,苏联第一次展示了新研制的SS-20中程弹道导弹,主要用于攻击政治经济中心和固定的重要军事设施。导弹装有分导式多弹头,采用惯性制导和固体火箭发动机,由地面机动发射或地下井发射。航空兵部队出动的主要战术飞机有“苏-24”“剑术师”战斗轰炸机、“苏-25”“蛙足”攻击机、“米格-23”“鞭挞者”战斗机、“米格-25”“狐蝠”高空截击机等,其中“米格-25”是当时苏军最优秀的机种之一,优异的高空性能使其多次打破世界航空飞行记录。在1976年苏联飞行员别连科叛逃日本之前,这种飞机一直是西方国家心中的梦魇。在战斗机、截击机与“敌”方争夺制空权的同时,大量攻击机成群结队地对“敌”阵地实施火箭、空地导弹、炸弹的全方位打击,电子战飞机对“敌”雷达进行全程干扰,摧毁和压制预定“突破走廊”的全纵深之敌,从行进间发起进攻、沿敌全正面实施多路突破。
  
  第二阶段
  在炮兵、火箭、战役导弹、航空兵的火力打击之后,苏联的坦克与摩托化部队以铺天盖地之势,向敌方阵地冲去!同时,苏军的舟桥工程部队、扫雷部队也陆续在河流与雷区内为陆军装甲突击群开辟战场通道。在苏军进攻部队的第一梯队中,工兵甚至最多占到2/3。在同一时间,机降部队使用直升机、运输机对“敌”后方实施大规模机降,配合正面突击兵力对“敌”实施合围,夺取“敌”重要目标。
  
  第三阶段
  在地面进攻的同时,苏联海军舰队大量搭载着海军陆战队,在“敌”沿海实施登陆战役。在此次“西方81”演习中,苏联动用了四大舰队(波罗的海舰队、北方舰队、黑海舰队和太平洋舰队),出动了航空母舰、巡洋舰夺取战区制海权,最终确保了登陆部队的战役成功。
  
  第四阶段
  “西方81”实兵大演习取得了预期效果后,演习结束,参与演习的各兵种一一列队,接受苏军总参谋长奥尔加科夫的检阅。
  
  演习中体现的苏军战役和战术理论
  
  “西方81”实兵大演习体现了苏军80年代的如下战役、战术理论。
  
  地面突击理论
  (1)正面进攻。苏军认为实施宽正面进攻的好处,一是利于达成突然性,多路突击使敌人难以及时查明突击方向;二是便于发挥部队的整体威力,使敌人无法封闭突破口,难以调整部署、集中力量;三是利于分割敌军部署,破坏敌防御的横向联系;四是可迅速与敌形成犬牙交错的态势,使敌难以使用战术核武器。“西方81”实兵演习表明苏军的进攻战役宽度,方面军可达150~300千米、集团军可达60~120千米、师可达20~30千米。
  (2)任务纵深。常规条件下,方面军进攻战役当前任务纵深为100~150千米(核条件下150~200千米),而后任务纵深为200~300千米(核条件下200~350千米),整个战役纵深可达500千米以上,较60年代有所缩小。
  (3)进攻速度。60年代苏军设想每昼夜平均战役速度为80~100千米,70年代是40~80千米。在“西方81”演习中,常规作战进攻速度为30~50千米,而使用核武器时可达80千米以上,苏军可在一个月内推 进至大西洋沿岸。
  
  空中突击
  在“西方81”演习中,空降战役的规模达到4个师的兵力。按照苏军80年代的理论,可以一个航次空降2个师,易于达成突然性;若兵力超过2个师,则以2个师为第一梯队,以1~2个师为预备队,分2~3个航次空降;担任预备队的可以是空降师,也可以是摩步师(抢占地方机场后用大型运输机实施机降)。
  根据统计,苏联80年代可用于战略空运的中远程运输机有2100架左右,按照70%的出勤率计算,一次可出动1450架,空运近2万吨物资、或16万人、或2个轻装摩步师、或3个半空降师。苏军还宣称,亚洲方向与欧洲方向不同,一旦发生战事可投入军用运输机的70%和民航运输的33%。如果集中向远东地区空运一周,可出动3100架次,空运46000吨物资、或37万人、或5个轻装摩步师、或8个半空降师;如集中向后贝加尔地区空运一周,可出动4100架次,空运61000吨物资、或48万人、或7个轻装摩步师、或11个半空降师。如果是远东战事,铁路运输按60%计算的话,在后贝加尔和远东地区的苏军每年能得到9270吨的物资补给,常年可维持兵力420万人。可见苏联当时战略运输能力的强大。
  
  战术导弹突击理论
  苏军在80年代初期,依然将核武器的使用列为重中之重。在“西方81”演习中,苏军未出动战略轰炸机部队,但动用了最先进的海基战略核力量,同时进行了战术导弹的核武器模拟演练。苏军在80年代使用核突击兵力,强调在主要突击方向上突然密集地使用,打击最重要的目标而不是平均分配使用;强调先敌突击,及时发现敌军使用核武器的征兆,并立即予以消灭;强调首次突击,首次突击使用的核弹数量不少于整个战役使用核弹总数的60%。“西方81),演习表明,在核大战情况下,一次方面军进攻战役约需180枚核弹,集团军进攻战役需要20~70枚核弹。核武器与其他武器(如化学武器、常规武器)配合使用;军队机动和核突击相结合,各军种利用核突击效果向敌防御纵深和后方推进。
  但是,苏军在“西方81”演习中动用了多得惊人的常规力量,表明苏军认为常规作战仍然相当重要;借助于强大的常规武装力量,可以尽量减小核战争爆发的危险,将敌人的主要战争手段引入苏军擅长的常规战争。
  
  勃列日涅夫时代的苏联经济和军事能力
  
  人们在惊叹“西方81”演习中苏军雄伟阵容的同时,不禁要问,究竟是什么样的国家才能造就一支规模如此庞大的武装力量呢?在勃列日涅夫上台之后,苏联经济不断发展,1960年的社会总产值为3040亿卢布,1975年增为8626亿卢布。工业产量增长迅速,1965~1975年间,年发电量从5070亿度增至10386亿度,石油产量从2.4亿吨增为4.9亿吨,钢产量从9100万吨增为1.4134亿吨,汽车的年产量从62万辆增为196万辆。工农业的发展使苏联同美国的经济差距缩小了。据苏联官方统计,1950年苏联的国民收入只及美国的30%,1975年上升到67%,工业生产从30%升为80%以上,农业生产从55%升为85%。而据美国国务院的计算,苏联1950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为美国的33%,1975年升为53%。两者的百分比不一样,但都反映了苏美差距日趋缩小的变化趋势。
  勃列日涅夫没有抓住这个有利时机调整国民经济,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他把大量人力物力资源投入到国防建设,加紧同美国进行军备竞赛。据英国伦敦战略研究所估计,苏联的国防开支1955年是324亿美元,1970年达到539亿美元,1979年高达1480亿美元。苏联军费开支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6%,而美国只占6%,联邦德国在4%以下,日本不到1%。苏联如此庞大的国防开支,严重阻碍了本国经济的正常发展,也为苏联今后严重的经济问题埋下了伏笔。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加大了扩军备战的力度。苏联的陆军一直非常强大,拥有的坦克数量远远超过美国。海军原是一支近海舰队,在1962年的加勒比海危机中暴露了自己的弱点。之后,海军司令戈尔什科夫大力扩建海军,把苏联舰队建设成为一支有远洋作战能力的武装力量。1967年中东战争期间,苏联黑海舰队开进地中海,1968年驶入印度洋。1970年4~5月,苏联出动波罗的海舰队、北海舰队、黑海舰队和太平洋舰队四大舰队的200多艘舰只在三大洋七大海域举行了首次全球性海军大演习,显示了苏联海军的强大作战能力。总的讲,苏联的常规武装力量在勃列日涅夫时期已达到同美国势均力敌的水平。1964年苏美在洲际导弹上的数量对比是1:4,但这以后,两国差距迅速缩小。1968年,苏联已拥有858枚洲际弹道导弹、121枚潜射导弹、155架战略轰炸机和1300个核弹头。到70年代中,苏联的战略核力量已大体同美国相等。1972年美苏两国首脑宣言承认了这一均势情况,宣布“平等与同等安全”是两国关系的基本准则。
  苏联的军事工业以欧洲本土和乌拉尔地区为主,东部地区也有一定的发展,苏联在80年代初期有135个大型军工厂总装企业,3500多个生产零部件的军工厂。一些重要工业部门均建立同类型企业和预备生产线,储存组装备件和必要的原材料,贯彻军民结合和平战结合的方针。除军工外,苏联平时还预先指定和安排民转军的企业,以便战争爆发之后迅速生产。
  苏联平时的军事工业仅进行小批量武器生产,供军队装备、必要的战略储备和出口的需要。主要武器装备年平均生产:坦克约2500辆,火炮5000门,各种导弹约50000枚(其中大部分为地空导弹),飞机和直升机约7000架,舰艇约15万吨。战时军事工业骨干企业加上民转军企业,按动员计划全力生产,估计年平均可生产坦克11~12万辆,飞机7~8万架,舰艇50万吨。
  
  “西方81”演习背后的意义
  
  苏联之所以选择在波罗的海沿岸举行军事演习,并动用了如此大规模的军事力量,主要就是为了向北约国家全面展示其军事力量。同时,由于70年代波兰政局不稳,国内的反苏势力与政府之间矛盾不断深化,苏联借助“西方81”演习的威力,警告波兰当局不要就范。同时,苏联更表达了另一种盛气凌人的态度:“西方81”演习不仅是对北约敌国的警告,更是对华约所有国家的冷酷示范,即如果波兰最终倒向西方,苏联海军则可以动用强大的舰队,在波罗的海的任何一个角落,对波兰进行规模空前的登陆战役!而苏联的战略核武器,则可以毫不费力地让波兰从这个地球上永远消失!
其他文献
从俄罗斯媒体披露的演习规模来看,此次联合演习的兵力超出战术演习的范畴,相当于一次小规模战役演习。俄军自建军以来,很少在国际范围内,与别国举行师一级规模的联合实兵演习;虽然美军与欧洲盟国、韩国、日本等搞过一些上万人规模的演习,但在非同盟国之间举行的联合军演,很少有达到这个规模的。    从“机动-2004”演习说过来    去年6月21~30日,俄罗斯在远东地区举行了代号为“机动,2004”的战役战
期刊
2005年,全球武器装备的热点、焦点不断:有的是出口市场上的明星,有的是局部战场上的主角,有的光荣告别,有的崭新亮相。在这里,我们聚焦31种武器,打造5大榜单,为您献上一份年度武器盘点!    焦点新闻榜 世界都看我的    1 “旧盒山”号潜艇  [上榜理由] 险些成为美国版“库尔斯克”号    1月8日,“旧金山”号攻击核潜艇在太平洋底失事。官方报告称,由于指挥和导航失误,致使潜艇与海底山脉相
期刊
争端肇始    历史的日寸针指向了1939年末,此时德国已经几乎占领了波兰全境。虽然波兰以东的苏联和德国签订有互不侵犯条约,但斯大林清楚,德国不过是卧榻边小憩的猛虎,随时可能猛扑过来。波兰沦陷后,苏联边境北部的芬兰就成了斯大林的心病。芬兰一向和苏联不是很友好,一旦芬兰在纳粹德国的说服下同意德军通过其领土进攻苏联,后果将不堪设想;而且,德军还可能会选择从芬兰湾向列宁格勒发起两栖进攻作战。直到第一次世
期刊
1918年11月11日上午9时,在法国首都巴黎近郊贡比涅的那节从此闻名于世的火车车厢里,空前惨烈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终于划上了一个不怎么圆满的句号。和平再度回到了已经饱受战火蹂躏达4年之久的西欧大地!然而,正如美国人潘兴所说的那样,这只是一个“谈判而来的和平”。  德国的投降是有条件的。尽管受到了割地、赔款、限制军备等种种惩罚,但其赖以发动战争的各项基础没有被剪除,而且德国上上下下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挑起
期刊
掏取中亚心脏呼罗珊    1220年晚秋,攻破撒马尔罕后经过休整的蒙古军对花剌子模展开新的攻势,术赤、察合台、窝阔台军分道进取玉龙杰赤,成吉思汗和拖雷分兵攻取河中及呼罗珊地区。  这年秋冬之际,成吉思汗率主力军进向今乌兹别克斯坦卡尔希、萨赫里萨布兹,通过古代中亚南北交通的关隘铁门关(今乌兹别克斯坦杰尔宾特西13千米的布兹加勒山口),进攻阿姆河中流北岸重镇忒耳迷(今乌兹别克斯坦铁尔梅兹)。蒙古军在忒
期刊
入夏以来,北海舰队某驱逐舰支队在巩固春季基础训练成果的同时,加强了海上实际使用武器科目的训练。在编队、单舰防御和攻击性战术科目的训练中,导弹、鱼雷、火炮、火箭弹等武器均进行了实际使用,检验了战斗舰艇在不同海区、不同战术背景下的实际打击能力。尤其是新型驱逐舰发挥了装备、技术优势,取得了反舰导弹三发三中的优异成绩。
期刊
世界最强隐身战斗机:洛克希德·马丁  F/A-22“猛禽”    F/A-22战斗机是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为美国空军研制的21世纪初主力制空战斗机,主要用于替换美国空军现役的F-15战斗机,在美国空军武器装备发展中占有最优先的地位。2002年9月,美空军正式将F-22改名为F/A-22,确立了F/A-22将兼顾制空与对地攻击双重任务。F/A-22采用倾双垂尾布局,将隐身设计和低超音速波阻技术、大
期刊
初夏,太行山脉某山区。鼠标轻点、键盘轻击,一组组指令和数据化作数码,穿越硝烟弥漫的战场。瞬间,沉寂的大地沸腾起来。炮兵群先“敌”开火,一发发炮弹从纵深阵地准确飞向目标,首群覆盖一辆辆坦克装甲车风驰电掣,卷裹着漫天尘烟扑向“敌”阵,“铁甲雄师”向“敌”前沿快速集结开进……    未见烽烟起,战神已轰鸣。北京军区某装甲团拉开了战斗实兵演习的序幕。这是一次信息化战争条件下近似实战的演练,也是一场检验部队
期刊
一提到俯冲轰炸机,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二战时期德国的“斯图卡”俯冲轰炸机。对于当时的苏联红军来说,这种轰炸机简直就是战场上的魔鬼。其实在当时的太平洋战区,盟军也有一种俯冲式轰炸机,它就是美国道格拉斯公司生产的SBD“无畏”式俯冲轰炸机。它曾在一天之内击沉了4艘日本航空母舰,一举扭转了太平洋战争的战局。  时间回到1942年6月4日的拂晓。在中太平洋的海面上,以4艘航空母舰为主力的日本联合舰队正驶向
期刊
况起蒙古骑兵,大家一定会在脑子里浮现出成吉思汗所率领的蒙古骑兵横扫西欧大陆的情景。对于这段历史不太了解的读者不禁要问:西欧重装甲骑兵与蒙古骑兵到底谁是时代的王者呢!    西欧重装甲骑兵    西欧重装甲骑兵就是装甲具有承受一定攻击的能力,通过冲锋产生的速度、动量对敌人阵地制造压制性的突破,主要用途是冲毁敌人阵形,打击敌人士气的超级骑兵。在当时,稳固的阵形是确保胜利的基础,高昂的士气是取胜的关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