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信息时代不断的更新,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物联网的表现形式也日益多元化,并且在教育领域体现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物联网同教育的联姻,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智慧教育的发展模式,也让各方感受到了物联网的魅力。
物联网如何应用于教育
如果学生们能在一个特定领域收集数据做研究,为有形物体贴上标签以方便查找和分析这个物体的相关数据(这些数据还能够被输入到其他分析程序中),那么物联网就能在教育领域应用了。只要学生们设置好程序(为实物设置标签,把特定数据与将数据输入其他服务分析程序的命令相连),就可以坐回原位,依据研究目的开始收集数据并运行各种程序了。那种不断地走到外面去,接触各种有形物体,在不同的条件下收集各种数据已经过时了。学生们将能够24小时不间断地进行数据采集,这将使他们的研究更加精确。
可以说学生创造了一件艺术作品。他们能用许多标签来标记一幅画,包括它被创作的时点、日期与地点,绘画所涉及到的媒体,音频艺术家的评论,甚至是画家们讨论这些画作所带来影响的视频,包括与这些影响有关的图片。这些内容能够通过一个装置了AR编码的扫描仪完成,并将那些数据视同为AR(即强化的现实)数据。人们能在现实物体的顶部看到这些叠加的图片,且对处于同一空间的两个物体进行对比。这个过程不需要参观者拿出手机,搜寻这个画家和这幅画的信息以及关于这幅画的采访。因为这些都已经被标记在这幅画上,很容易就能得到。
如果一个学生想要通过触摸他们词汇表上的某个有形物体来学习外语该怎么办呢?可以创建一些无线射频识别标签,通过这些有形物体的内部结构将它们与词汇表相连,当学生将这个物体放置在无线射频识别器上时,它就会用母语和外语分别读出这个单词。触摸这个物体将会使学生更加专注,还可能(依据他们的学习方式)帮助他们更快地学习内容。
随着服务器空间的扩展和移动设备网络连接的更加迅速,物联网将会变得更加普遍,并成为时代主流。
信息化教学新时尚
利用物联网建立泛在学习环境。可以利用智能标签识别需要学习的对象,并且根据学生的学习行为记录,调整学习内容。这是对传统课堂和虚拟实验的拓展,在空间上和交互环节上,通过实地考察和实践,增强学生的体验。例如生物课的实践性教学中需要学生识别校园内的各种植物,可以为每类植物粘贴带有二维码的标签,学生在室外寻找到这些植物后,除了可以知道植物的名字,还可以用手机识别二维码后从教学平台上获得相关植物的扩展内容。
物联网在教育管理中可以用于人员考勤、图书管理、设备管理等方面。例如带有RFID标签的学生证可以监控学生进出各个教学设施的情况,以及行动路线。又如将RFID用于图书管理,可通过RFID标签方便地找到图书,并且可以在借阅图书的时候方便地获取图书信息而不用把书一本一本拿出来扫描。将物联网技术用于实验设备管理可以方便地跟踪设备的位置和使用状态,方便管理。
智能化教学环境,在校园内还可用于校内交通管理、车辆管理、校园安全、师生健康、智能建筑、学生生活服务等领域。例如在教室里安装光线传感器和控制器,根据光线强度和学生的位置,调整教室内的光照度。控制器也可以和投影仪和窗帘导轨等设备整合,根据投影工作状态决定是否关上窗帘,降低灯光亮度。又如对校内有安全隐患的地区安装摄像头和红外传感器,实现安全监控和自动报警等。
我国智慧教育建设仍任重道远
智慧教育的建设需要网络基础设施和基础信息平台的支撑,建设过程中需要投入真金白银。因此,智慧教育也只能从发达地区萌芽,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最后整体推进。
目前,宁波市在智慧教育建设方面已经产生了部分应用成果。例如市民卡进校园,在校园内,师生可凭“宁波市民卡——校园卡”进行图书借阅、电脑上网、食堂就餐、超市消费;在校园外,可乘坐公交车,在商户消费;校方可通过市民卡标识使用者身份,定位使用者位置,并应用于门禁管理、学生接送系统、考勤管理、考务管理等,家长则可及时掌握孩子到离校信息,对孩子在校期间的活动信息进行查询。
应用成果另一亮点就是电子书包,这是一种可以随身携带的无线设备,学生在校内能从学校数字教育管理平台下载电子教材、课件、辅导材料和家庭作业,校外可以用它进行复习、完成及提交作业,并可以与教师实时互动交流。这是一种新颖实用的教学互动模式,把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和家庭教育,学生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以进行学习。
东软睿道教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裁李印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认为,目前中国的智慧教育发展还很不够,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现在不是老师在教会学生,而是学生养活了老师。教学方式需要一个变革,怎么去变革?就需要培养老师,但是一年能培养多少人?如果信息化手段实现了,同样的好老师,可以面向全国来教学,把自己的知识和体系按照规范的流程融入进来,如此效果会越来越好,中国的教育一定会发生根本的改变。”
各地探索智慧教育建设案例:
南京:南京理工大学广大师生员工只要通过工资号或学号登陆学校网站,各种信息和服务应有尽有。“智慧校园信息门户”展现了信息化建设的最新成果,实现了全校范围内主要系统和数据的互通共享,为不同目标人群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实现了服务和管理的双重提升。
宁波:从去年10月份开始,宁波市海曙区教育局投入230万致力于宁波市实验小学的“智慧校园”建设,宁波市实验小学配发的“一体机”设施就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老师只需用手指,就可直接在电视上操作电脑,还可以随时地进行标注、板书,保存当前板书内容,就像央视里“读报节目”,与学生的互动更强了。
云南: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与丽江电信签约“智慧校园”项目,将着力打造以校园应用门户为代表的校园综合信息、服务应用和管理手段的统一系统,在基础网络方面建立了校园网(局域网)和国际互联网有机结合的网络体系,实现师生在校内或在外地都可方便地查询、使用和管理相应的信息、系统和应用,方便轻松地在网络上进行学习、工作和管理。
福建:中国移动福建公司与福建师范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以校园信息化建设为切入点,在无线校园、教学科研、校园生活等方面展开战略合作,共同打造全方位、高标准的智慧校园。中国移动福建公司将协助福建师范大学优化校园网络通信质量,通过建设2G/3G、wlan覆盖,实现无线数字化校园。同时,还将建立包括校园迎新系统、校园移动支付、智能掌上化系统等,以满足由管理到教学以及生活等全方位的信息化应用需求,让广大师生享受信息化带来的种种便利。
内蒙古:内蒙古师范大学与中国移动内蒙古公司在新城宾馆签订了“智慧校园”信息化合作项目。将移动通信技术融入到传统的管理信息系统中,将传统应用功能延伸到手机终端,使移动终端应用与教职工、学生的工作、学习、生活紧密结合,便于师生轻松获取各类校园信息,从而有效拓展校园信息化系统的使用环境。
物联网如何应用于教育
如果学生们能在一个特定领域收集数据做研究,为有形物体贴上标签以方便查找和分析这个物体的相关数据(这些数据还能够被输入到其他分析程序中),那么物联网就能在教育领域应用了。只要学生们设置好程序(为实物设置标签,把特定数据与将数据输入其他服务分析程序的命令相连),就可以坐回原位,依据研究目的开始收集数据并运行各种程序了。那种不断地走到外面去,接触各种有形物体,在不同的条件下收集各种数据已经过时了。学生们将能够24小时不间断地进行数据采集,这将使他们的研究更加精确。
可以说学生创造了一件艺术作品。他们能用许多标签来标记一幅画,包括它被创作的时点、日期与地点,绘画所涉及到的媒体,音频艺术家的评论,甚至是画家们讨论这些画作所带来影响的视频,包括与这些影响有关的图片。这些内容能够通过一个装置了AR编码的扫描仪完成,并将那些数据视同为AR(即强化的现实)数据。人们能在现实物体的顶部看到这些叠加的图片,且对处于同一空间的两个物体进行对比。这个过程不需要参观者拿出手机,搜寻这个画家和这幅画的信息以及关于这幅画的采访。因为这些都已经被标记在这幅画上,很容易就能得到。
如果一个学生想要通过触摸他们词汇表上的某个有形物体来学习外语该怎么办呢?可以创建一些无线射频识别标签,通过这些有形物体的内部结构将它们与词汇表相连,当学生将这个物体放置在无线射频识别器上时,它就会用母语和外语分别读出这个单词。触摸这个物体将会使学生更加专注,还可能(依据他们的学习方式)帮助他们更快地学习内容。
随着服务器空间的扩展和移动设备网络连接的更加迅速,物联网将会变得更加普遍,并成为时代主流。
信息化教学新时尚
利用物联网建立泛在学习环境。可以利用智能标签识别需要学习的对象,并且根据学生的学习行为记录,调整学习内容。这是对传统课堂和虚拟实验的拓展,在空间上和交互环节上,通过实地考察和实践,增强学生的体验。例如生物课的实践性教学中需要学生识别校园内的各种植物,可以为每类植物粘贴带有二维码的标签,学生在室外寻找到这些植物后,除了可以知道植物的名字,还可以用手机识别二维码后从教学平台上获得相关植物的扩展内容。
物联网在教育管理中可以用于人员考勤、图书管理、设备管理等方面。例如带有RFID标签的学生证可以监控学生进出各个教学设施的情况,以及行动路线。又如将RFID用于图书管理,可通过RFID标签方便地找到图书,并且可以在借阅图书的时候方便地获取图书信息而不用把书一本一本拿出来扫描。将物联网技术用于实验设备管理可以方便地跟踪设备的位置和使用状态,方便管理。
智能化教学环境,在校园内还可用于校内交通管理、车辆管理、校园安全、师生健康、智能建筑、学生生活服务等领域。例如在教室里安装光线传感器和控制器,根据光线强度和学生的位置,调整教室内的光照度。控制器也可以和投影仪和窗帘导轨等设备整合,根据投影工作状态决定是否关上窗帘,降低灯光亮度。又如对校内有安全隐患的地区安装摄像头和红外传感器,实现安全监控和自动报警等。
我国智慧教育建设仍任重道远
智慧教育的建设需要网络基础设施和基础信息平台的支撑,建设过程中需要投入真金白银。因此,智慧教育也只能从发达地区萌芽,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最后整体推进。
目前,宁波市在智慧教育建设方面已经产生了部分应用成果。例如市民卡进校园,在校园内,师生可凭“宁波市民卡——校园卡”进行图书借阅、电脑上网、食堂就餐、超市消费;在校园外,可乘坐公交车,在商户消费;校方可通过市民卡标识使用者身份,定位使用者位置,并应用于门禁管理、学生接送系统、考勤管理、考务管理等,家长则可及时掌握孩子到离校信息,对孩子在校期间的活动信息进行查询。
应用成果另一亮点就是电子书包,这是一种可以随身携带的无线设备,学生在校内能从学校数字教育管理平台下载电子教材、课件、辅导材料和家庭作业,校外可以用它进行复习、完成及提交作业,并可以与教师实时互动交流。这是一种新颖实用的教学互动模式,把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和家庭教育,学生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以进行学习。
东软睿道教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裁李印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认为,目前中国的智慧教育发展还很不够,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现在不是老师在教会学生,而是学生养活了老师。教学方式需要一个变革,怎么去变革?就需要培养老师,但是一年能培养多少人?如果信息化手段实现了,同样的好老师,可以面向全国来教学,把自己的知识和体系按照规范的流程融入进来,如此效果会越来越好,中国的教育一定会发生根本的改变。”
各地探索智慧教育建设案例:
南京:南京理工大学广大师生员工只要通过工资号或学号登陆学校网站,各种信息和服务应有尽有。“智慧校园信息门户”展现了信息化建设的最新成果,实现了全校范围内主要系统和数据的互通共享,为不同目标人群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实现了服务和管理的双重提升。
宁波:从去年10月份开始,宁波市海曙区教育局投入230万致力于宁波市实验小学的“智慧校园”建设,宁波市实验小学配发的“一体机”设施就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老师只需用手指,就可直接在电视上操作电脑,还可以随时地进行标注、板书,保存当前板书内容,就像央视里“读报节目”,与学生的互动更强了。
云南: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与丽江电信签约“智慧校园”项目,将着力打造以校园应用门户为代表的校园综合信息、服务应用和管理手段的统一系统,在基础网络方面建立了校园网(局域网)和国际互联网有机结合的网络体系,实现师生在校内或在外地都可方便地查询、使用和管理相应的信息、系统和应用,方便轻松地在网络上进行学习、工作和管理。
福建:中国移动福建公司与福建师范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以校园信息化建设为切入点,在无线校园、教学科研、校园生活等方面展开战略合作,共同打造全方位、高标准的智慧校园。中国移动福建公司将协助福建师范大学优化校园网络通信质量,通过建设2G/3G、wlan覆盖,实现无线数字化校园。同时,还将建立包括校园迎新系统、校园移动支付、智能掌上化系统等,以满足由管理到教学以及生活等全方位的信息化应用需求,让广大师生享受信息化带来的种种便利。
内蒙古:内蒙古师范大学与中国移动内蒙古公司在新城宾馆签订了“智慧校园”信息化合作项目。将移动通信技术融入到传统的管理信息系统中,将传统应用功能延伸到手机终端,使移动终端应用与教职工、学生的工作、学习、生活紧密结合,便于师生轻松获取各类校园信息,从而有效拓展校园信息化系统的使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