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学生为主体,为了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标,以培养自信心和求知欲为抓手,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多种方法并用,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好奇心,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关键词:自信心;求知欲;学习效率
在处于青春期的学生的求学过程中,自信心和求知欲,是引起、维持和推动学生努力学习、积极表现、探索未知的根本动力;知识是末,是求知的对象。忽视自信心的培养,缺乏求知欲的保护,一味强调知识、技能的学习,无疑是舍本逐末,必将伤害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消极应付。为此,无论是什么活动的开展,还是在教学工作中,特别强调要时刻培养自信心和保护学生成长中的求知欲,在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中,实现自我,走向成功。
1、培养自信心,给予自我坚强和力量
所谓自信心,是指源于内心的潜意识,是一种积极、有效地表达自我认同、自我尊重、自我理解的意识特征和心理活动,对自我是否有能力完成任务的信任程度的心理特性,也称为信心。自信心的个体差异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日常行为、参与表现、活跃程度、学习效果等多方面的个体心理和行为。自信心强大的人,常常表现出能够超越自己,产生一种源于内在的最强大力量,具有无比坚强的果断行为和执行力。这种强大的力量一旦产生,就会产生一种显著的毫无畏惧的心态、一种勇往向前、走向成功的感觉。
与自信心相关联的自卑,是指个体在和他人比较时,觉得自己的能力和表现不如人时而产生的情绪体验,也称自卑感。克服自卑,实现抱负,超越自我,需要有足够的自信心。
教学实践活动中,培养自信心采取的措施大致有:首先是鼓励学生对自己曾经的成功给予积极评价;第二是重视学生所付出的努力所取得的有效成果,加以鼓励;第三是制定可以完成的目标;第四是选择生活中的某一方面,努力改变;第五是找出一个合适的典范,切合实际的偶像加以学习;第六是不要对过去的失败和错误耿耿于怀,学会忘记过去,面对明天;第七是如果无法通过学习本身产生自信心,尝试通过学习之外的事情产生自信心,如,登山观海、访名胜古迹,读名人传记等方法。
2、脚踏实地、设定目标
对于基础较差,而渴求获得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同学,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地虚拟成功的机会让学生不知不觉地参与当中来享受成功的快乐,获取足够的自信心,如果学生在创设的机遇中没有把事情做好,老师就横加指责,甚至挖苦、讽刺,这不仅会使学生丧失信心,而且会跟你对立。我在处理这种失败时,总是诚恳耐心地帮助学生分析失败的原因,找出导致失败的关键,然后让学生再试试,我却在一旁不断地指导、鼓励,让学生成功地做好每件事,老师细腻地训练、辅导,可以使学生重拾信心,渴望知识,期盼成功。因为自信源于成功的暗示,恐惧源于失败的暗示。人积极的暗示一旦形成,就如同风帆会助你成功;相反,人消极的心理暗示一旦形成,又不能及时消除,就会影响一生的成功。我非常注重课堂提问与评析的技巧,多用启发式帮助学生摆脱答问时的困境,虚拟成功的机会,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轻松愉快地学习,更多地关心学生、相信学生,不是如何批评、惩罚学生,而是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摆脱失败,一点一滴的尝试成功。
3、激起好奇心,催生求知欲
所谓求知欲,人的一种内在的、与生具有的精神需要,强烈要求得到满足的欲望,探求知识的强烈愿望。求知欲强的人自觉、主动、积极地探寻未知,以满足其精神上的需要。求知欲虽与好奇心同属对事物的探究倾向,两者是有区别的:一般的好奇心表现为人追求认识事物的短暂的探究;而求知欲则是一种比较稳定的认知需要,表现为持久地探求知识的活动。
求知欲一般由好奇心发展而来,是人们积极探求新知识的一种欲望。一个富有好奇心的人能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体验乐趣,这种乐趣又会激励他不知疲倦地去探索未知领域,促进其非智力的发展。
浓厚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优化课堂结构,大胆实施教学改革,力求突破传统的教师说教为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课堂内容应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富有吸引力和新奇感。老师应设法将课上得有趣,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到好奇,激发他们浓厚的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通过实验、表演、游戏、观察、讨论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产生悬念,引起学生注意,并适时利用学生的一技之长给予褒奖,使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学习中,让学生积极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大胆猜想,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从而产生持久的强烈求知欲,变“迫学”为“乐学”,表现为“我要问,我要学,我爱学”。
对于学生来说,周围的世界是那样的神秘,新鲜和美妙,在他们心中充满了好奇和求知的渴望。爱因斯坦曾说:
“我没有特殊的天赋,我只有强烈的好奇心。谁要是体验不到它,谁要是不再有好奇心,也不再有惊讶的感觉,他无异于行尸走肉,他的眼睛是模糊不清的”。好奇心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是一种内心需要,应受到足够的呵护和重视。在此前提下,才能挖掘培养学生自信心和求知欲的潜能。中职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好奇心强,渴望知道更多的事情,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其实这种归根结底的精神,正是潜力开发的体现。学生在主动探究新事物时,常有强烈的热情和冲动,此时,教师应积极引导学习知识;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帮助学生形成一种能够独立完成探究的精神,促进学生去思考并参与知识获得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其好奇心和求知欲,帮助学生寻找新问题与已有知识的联系,训练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协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启发进行对比。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唤醒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并使其保持觉醒的状态,教师应时时关注引起他们兴趣的事物,关注他们的想法和发现。联系实际,用已学化学知识解释身边有趣的事,如民间传说的鬼火,魔术师玩耍烧不着的手帕,推动卫星上天的火箭使用的特殊燃料,节能减排,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性等,让学生懂得知识就是力量,这种力量会使人变得崇高起来,且是一种比任何东西都管用的能激发求知欲的刺激物,催人奋进,向成功迈进。
4、鼓励质疑,开启学生的求知欲
知识是求知的基础,质疑是求知的源头。质疑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内在动机和学生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的发展学生的求知欲。一是在课堂中,让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改变学生等待老师传授知识的思维方式,使学生由一个被动接受者变成一个主动探索者,挖掘学习的潜力和求知欲。二是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发扬民主,着力营造宽松、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热情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质疑。三是要让学生想问、敢问、善问,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因学而问才充分体现了课堂上学生是主体,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人。学生能够质疑问题,说明他已经动脑筋思考过问题,有索取新知识的欲望,也证实了培养学生求知欲的成功所在。四是培养学生求知欲才是最主要的,讲究技巧,和颜悦色,循循善诱,善待學生的质疑,鼓励学生质疑,开启学生的求知欲。
当然,求知欲进取心也容易被创伤,谈心交流对于学生是“灵丹妙药”。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在教学工作中,要时时关注学生的求知欲的变化,给多一些肯定、鼓励和赞扬,努力维护学生的自信心和求知欲,珍惜获得的好的学习效果,让学生全身心体验到学习中甘甜的滋味、成功的喜悦。无论做什么事情,总是信心百倍、充满激情、活力十足。
关键词:自信心;求知欲;学习效率
在处于青春期的学生的求学过程中,自信心和求知欲,是引起、维持和推动学生努力学习、积极表现、探索未知的根本动力;知识是末,是求知的对象。忽视自信心的培养,缺乏求知欲的保护,一味强调知识、技能的学习,无疑是舍本逐末,必将伤害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消极应付。为此,无论是什么活动的开展,还是在教学工作中,特别强调要时刻培养自信心和保护学生成长中的求知欲,在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中,实现自我,走向成功。
1、培养自信心,给予自我坚强和力量
所谓自信心,是指源于内心的潜意识,是一种积极、有效地表达自我认同、自我尊重、自我理解的意识特征和心理活动,对自我是否有能力完成任务的信任程度的心理特性,也称为信心。自信心的个体差异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日常行为、参与表现、活跃程度、学习效果等多方面的个体心理和行为。自信心强大的人,常常表现出能够超越自己,产生一种源于内在的最强大力量,具有无比坚强的果断行为和执行力。这种强大的力量一旦产生,就会产生一种显著的毫无畏惧的心态、一种勇往向前、走向成功的感觉。
与自信心相关联的自卑,是指个体在和他人比较时,觉得自己的能力和表现不如人时而产生的情绪体验,也称自卑感。克服自卑,实现抱负,超越自我,需要有足够的自信心。
教学实践活动中,培养自信心采取的措施大致有:首先是鼓励学生对自己曾经的成功给予积极评价;第二是重视学生所付出的努力所取得的有效成果,加以鼓励;第三是制定可以完成的目标;第四是选择生活中的某一方面,努力改变;第五是找出一个合适的典范,切合实际的偶像加以学习;第六是不要对过去的失败和错误耿耿于怀,学会忘记过去,面对明天;第七是如果无法通过学习本身产生自信心,尝试通过学习之外的事情产生自信心,如,登山观海、访名胜古迹,读名人传记等方法。
2、脚踏实地、设定目标
对于基础较差,而渴求获得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同学,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地虚拟成功的机会让学生不知不觉地参与当中来享受成功的快乐,获取足够的自信心,如果学生在创设的机遇中没有把事情做好,老师就横加指责,甚至挖苦、讽刺,这不仅会使学生丧失信心,而且会跟你对立。我在处理这种失败时,总是诚恳耐心地帮助学生分析失败的原因,找出导致失败的关键,然后让学生再试试,我却在一旁不断地指导、鼓励,让学生成功地做好每件事,老师细腻地训练、辅导,可以使学生重拾信心,渴望知识,期盼成功。因为自信源于成功的暗示,恐惧源于失败的暗示。人积极的暗示一旦形成,就如同风帆会助你成功;相反,人消极的心理暗示一旦形成,又不能及时消除,就会影响一生的成功。我非常注重课堂提问与评析的技巧,多用启发式帮助学生摆脱答问时的困境,虚拟成功的机会,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轻松愉快地学习,更多地关心学生、相信学生,不是如何批评、惩罚学生,而是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摆脱失败,一点一滴的尝试成功。
3、激起好奇心,催生求知欲
所谓求知欲,人的一种内在的、与生具有的精神需要,强烈要求得到满足的欲望,探求知识的强烈愿望。求知欲强的人自觉、主动、积极地探寻未知,以满足其精神上的需要。求知欲虽与好奇心同属对事物的探究倾向,两者是有区别的:一般的好奇心表现为人追求认识事物的短暂的探究;而求知欲则是一种比较稳定的认知需要,表现为持久地探求知识的活动。
求知欲一般由好奇心发展而来,是人们积极探求新知识的一种欲望。一个富有好奇心的人能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体验乐趣,这种乐趣又会激励他不知疲倦地去探索未知领域,促进其非智力的发展。
浓厚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优化课堂结构,大胆实施教学改革,力求突破传统的教师说教为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课堂内容应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富有吸引力和新奇感。老师应设法将课上得有趣,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到好奇,激发他们浓厚的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通过实验、表演、游戏、观察、讨论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产生悬念,引起学生注意,并适时利用学生的一技之长给予褒奖,使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学习中,让学生积极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大胆猜想,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从而产生持久的强烈求知欲,变“迫学”为“乐学”,表现为“我要问,我要学,我爱学”。
对于学生来说,周围的世界是那样的神秘,新鲜和美妙,在他们心中充满了好奇和求知的渴望。爱因斯坦曾说:
“我没有特殊的天赋,我只有强烈的好奇心。谁要是体验不到它,谁要是不再有好奇心,也不再有惊讶的感觉,他无异于行尸走肉,他的眼睛是模糊不清的”。好奇心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是一种内心需要,应受到足够的呵护和重视。在此前提下,才能挖掘培养学生自信心和求知欲的潜能。中职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好奇心强,渴望知道更多的事情,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其实这种归根结底的精神,正是潜力开发的体现。学生在主动探究新事物时,常有强烈的热情和冲动,此时,教师应积极引导学习知识;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帮助学生形成一种能够独立完成探究的精神,促进学生去思考并参与知识获得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其好奇心和求知欲,帮助学生寻找新问题与已有知识的联系,训练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协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启发进行对比。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唤醒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并使其保持觉醒的状态,教师应时时关注引起他们兴趣的事物,关注他们的想法和发现。联系实际,用已学化学知识解释身边有趣的事,如民间传说的鬼火,魔术师玩耍烧不着的手帕,推动卫星上天的火箭使用的特殊燃料,节能减排,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性等,让学生懂得知识就是力量,这种力量会使人变得崇高起来,且是一种比任何东西都管用的能激发求知欲的刺激物,催人奋进,向成功迈进。
4、鼓励质疑,开启学生的求知欲
知识是求知的基础,质疑是求知的源头。质疑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内在动机和学生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的发展学生的求知欲。一是在课堂中,让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改变学生等待老师传授知识的思维方式,使学生由一个被动接受者变成一个主动探索者,挖掘学习的潜力和求知欲。二是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发扬民主,着力营造宽松、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热情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质疑。三是要让学生想问、敢问、善问,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因学而问才充分体现了课堂上学生是主体,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人。学生能够质疑问题,说明他已经动脑筋思考过问题,有索取新知识的欲望,也证实了培养学生求知欲的成功所在。四是培养学生求知欲才是最主要的,讲究技巧,和颜悦色,循循善诱,善待學生的质疑,鼓励学生质疑,开启学生的求知欲。
当然,求知欲进取心也容易被创伤,谈心交流对于学生是“灵丹妙药”。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在教学工作中,要时时关注学生的求知欲的变化,给多一些肯定、鼓励和赞扬,努力维护学生的自信心和求知欲,珍惜获得的好的学习效果,让学生全身心体验到学习中甘甜的滋味、成功的喜悦。无论做什么事情,总是信心百倍、充满激情、活力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