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场精心安排的大理之行,不经意间,却与一副名联的主人撞个满怀:“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成都武侯祠里这副极富意味的楹联可谓妇孺皆知,而追根溯源,作者即是大理剑川人、清代大儒赵藩。而不经意间告诉我这副对联作者的,是剑川沙溪古镇一个颇具白族特色的客栈的主人,他说话时的那神态,悠闲中透着奕奕神采,仿佛在说,我们大理,自然风景固然绝好,文采风流也未遑多让,不容小觑。
听者有心,从云南回来,就开始找寻赵藩的资料研读,不经意间,更发现赵藩果然了得,他有着“滇士之魁,清儒之殿”的冠冕,一生写诗近六千首,近人鲜有出其右者;他是著名的昆明大观楼长联的书者,“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赖其法书传承至今,何其壮哉;他担任云南图书馆馆长期间,致力于《云南丛书》的编纂,穷日夜之力而不辍,终使一些濒临失传的珍贵文献不致湮没;而武侯祠那副“攻心联”,原来是借古喻今,劝勉当时在川执政的清名臣岑春煊的。一个个不经意,带来一串串发现,内心一下子敞亮、愉悦起来。
是的,云南大理之旅,给我惊奇和惊异的,不是有着“风花雪月”美称的“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不是古意盎然、游人如织的大理古城;也不是倒影婆娑的崇圣寺三塔和有着美妙传说的蝴蝶泉,而是那些不经意的寻找与发现,和发现之后心灵的或熨帖、安宁,或悸动、激荡。
在大理,剑川有着“文献名邦”之称,一个阳光明丽的早晨,我们与当年茶马古道上唯一留存的驿站——沙溪古镇相遇。这是个梦一样的小镇,在我们的深情注视中,仿佛诉说着它昔日无与伦比的繁盛,它的文化积淀如此之深,以致这里的每一块被岁月打磨得光溜的青石板,每一块斑斑驳驳、饱含历史况味的青砖土瓦,似乎都有一个悠悠的动人心魄的故事。唐宋时期,沙溪古镇作为当时南诏和大理国的重要集镇,成为与西部的吐蕃进行文化沟通和物质交换的天然驿站。茶、马、盐,这三件生活中至关重要的物什,在这里聚集并达于四方,此时,我分明听到了那来自远方的得得的马蹄声,听到了消失了千年的繁华市声。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是,在生产力和科技都不发达的时代,是人民的智慧,创造了过去年代的物流业,沙溪古镇昔日的热闹可以作证。“溪声近作马蹄少,镇史远翻故事多”,这是沙溪东寨门上的一副对联,读之,我们真要感谢大理人民,为我们完整保留了沙溪古镇的古老信息,寺登四方街、古戏台、兴教寺、壁画,样样都让人倾心不已。
在沙溪,我们还意外与有着百多年建筑历史的欧阳大院邂逅。这个按照“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风格建造的典型白族民居,至今还住着欧阳姓的几户人家。其中一户的主人叫欧阳盛先,他告诉我们,沙溪欧阳家族祖籍在江西庐陵,与欧阳修有世系关系。明代,欧阳家祖先拓荒来此,经过几代人辛勤劳作,成为沙溪望族,并于清末建此院落。红砂石砌成的高大门楼,两边是石雕雕刻的各式花鸟人物,左边雕的是耕,右边雕的是读,暗示着欧阳家的耕读传统。而进得大门,“秀接庐陵”四个大字,暗示了这个院落的主人不忘祖先的情怀,欧阳老伯甚至还指点着,要我们注意一下屋瓦上的秘密,果然,在这个院落大天井走廊上的屋瓦背面,百年前就刻印着“庐陵世系”四个遒劲刚正的大字,欧阳家族的祖先们,就是以这样的良苦用心时时提醒自己的后辈们,不忘根本,不忘血脉。中华文明能够赓续数千年而不断,不就是这种慎终追远、叶落归根的情结所系吗?别有意思的是,“庐陵事业起夷陵”,曾在宜昌当过县令的欧阳修,正是从三峡开始他人生的辉煌的,而在云南边陲,我们竟不期然与他的后裔在古老的屋檐下相遇,可以说天下真小。
大理的水秀,山更多。去的时候正是秋天,阳光朗照,可谓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水目山,巍宝山,石宝山,各有各的看点。而在素有“鸡足奇秀甲天下”之称的宾川鸡足山,我们第一次了解到道行深湛的虚云法师的一生行藏。这位1960年在江西云居山网寂、享年120岁的佛教大师,一生奔波,中兴六大名刹。其最大的功德,就是重兴鸡足山迦叶道场。鸡足山佛教鼎盛于明嘉靖至清康熙约二百年间。大旅行家徐霞客为朝拜鸡足山,先后两次万里远行,长住于此,并纂修《鸡足山志》。清中期以后,该山寺庵逐渐荒芜。为振兴鸡足山,虚云大师不仅多方奔走募集资金,操劳寺院设计和建筑施工,而且亲身搬石运木。他先后住鸡足山十五载,光大名山,勤于精进,赢得当地僧俗人众的由衷钦敬。
行行重行行。大理行,其实就是成色十足的文化行,文化承载着历史和未来,让我们更淡定,不迷失。而在一簇簇文化灵光照耀下,大理的个性十足,底气十足,魅力十足。
听者有心,从云南回来,就开始找寻赵藩的资料研读,不经意间,更发现赵藩果然了得,他有着“滇士之魁,清儒之殿”的冠冕,一生写诗近六千首,近人鲜有出其右者;他是著名的昆明大观楼长联的书者,“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赖其法书传承至今,何其壮哉;他担任云南图书馆馆长期间,致力于《云南丛书》的编纂,穷日夜之力而不辍,终使一些濒临失传的珍贵文献不致湮没;而武侯祠那副“攻心联”,原来是借古喻今,劝勉当时在川执政的清名臣岑春煊的。一个个不经意,带来一串串发现,内心一下子敞亮、愉悦起来。
是的,云南大理之旅,给我惊奇和惊异的,不是有着“风花雪月”美称的“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不是古意盎然、游人如织的大理古城;也不是倒影婆娑的崇圣寺三塔和有着美妙传说的蝴蝶泉,而是那些不经意的寻找与发现,和发现之后心灵的或熨帖、安宁,或悸动、激荡。
在大理,剑川有着“文献名邦”之称,一个阳光明丽的早晨,我们与当年茶马古道上唯一留存的驿站——沙溪古镇相遇。这是个梦一样的小镇,在我们的深情注视中,仿佛诉说着它昔日无与伦比的繁盛,它的文化积淀如此之深,以致这里的每一块被岁月打磨得光溜的青石板,每一块斑斑驳驳、饱含历史况味的青砖土瓦,似乎都有一个悠悠的动人心魄的故事。唐宋时期,沙溪古镇作为当时南诏和大理国的重要集镇,成为与西部的吐蕃进行文化沟通和物质交换的天然驿站。茶、马、盐,这三件生活中至关重要的物什,在这里聚集并达于四方,此时,我分明听到了那来自远方的得得的马蹄声,听到了消失了千年的繁华市声。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是,在生产力和科技都不发达的时代,是人民的智慧,创造了过去年代的物流业,沙溪古镇昔日的热闹可以作证。“溪声近作马蹄少,镇史远翻故事多”,这是沙溪东寨门上的一副对联,读之,我们真要感谢大理人民,为我们完整保留了沙溪古镇的古老信息,寺登四方街、古戏台、兴教寺、壁画,样样都让人倾心不已。
在沙溪,我们还意外与有着百多年建筑历史的欧阳大院邂逅。这个按照“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风格建造的典型白族民居,至今还住着欧阳姓的几户人家。其中一户的主人叫欧阳盛先,他告诉我们,沙溪欧阳家族祖籍在江西庐陵,与欧阳修有世系关系。明代,欧阳家祖先拓荒来此,经过几代人辛勤劳作,成为沙溪望族,并于清末建此院落。红砂石砌成的高大门楼,两边是石雕雕刻的各式花鸟人物,左边雕的是耕,右边雕的是读,暗示着欧阳家的耕读传统。而进得大门,“秀接庐陵”四个大字,暗示了这个院落的主人不忘祖先的情怀,欧阳老伯甚至还指点着,要我们注意一下屋瓦上的秘密,果然,在这个院落大天井走廊上的屋瓦背面,百年前就刻印着“庐陵世系”四个遒劲刚正的大字,欧阳家族的祖先们,就是以这样的良苦用心时时提醒自己的后辈们,不忘根本,不忘血脉。中华文明能够赓续数千年而不断,不就是这种慎终追远、叶落归根的情结所系吗?别有意思的是,“庐陵事业起夷陵”,曾在宜昌当过县令的欧阳修,正是从三峡开始他人生的辉煌的,而在云南边陲,我们竟不期然与他的后裔在古老的屋檐下相遇,可以说天下真小。
大理的水秀,山更多。去的时候正是秋天,阳光朗照,可谓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水目山,巍宝山,石宝山,各有各的看点。而在素有“鸡足奇秀甲天下”之称的宾川鸡足山,我们第一次了解到道行深湛的虚云法师的一生行藏。这位1960年在江西云居山网寂、享年120岁的佛教大师,一生奔波,中兴六大名刹。其最大的功德,就是重兴鸡足山迦叶道场。鸡足山佛教鼎盛于明嘉靖至清康熙约二百年间。大旅行家徐霞客为朝拜鸡足山,先后两次万里远行,长住于此,并纂修《鸡足山志》。清中期以后,该山寺庵逐渐荒芜。为振兴鸡足山,虚云大师不仅多方奔走募集资金,操劳寺院设计和建筑施工,而且亲身搬石运木。他先后住鸡足山十五载,光大名山,勤于精进,赢得当地僧俗人众的由衷钦敬。
行行重行行。大理行,其实就是成色十足的文化行,文化承载着历史和未来,让我们更淡定,不迷失。而在一簇簇文化灵光照耀下,大理的个性十足,底气十足,魅力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