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的创新能力主导着经济发展的未来;要想在新一轮经济变革中仍然保持快速发展,创新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创新教育则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创新教育强调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与其说这是对当今学校教育提出的更高要求,不如说是更严峻的考验。
教育应以个人内在的发展作为唯一目的,而不能以这一代人的价值观为标准,把思想行为复制给下一代人。当今的教育,已偏离了孩子生理心理的发展需要,一味地加强孩子的竞争力,希望他们拥有多种技能、才艺,这会导致他们成为学习的机器,每天忙碌学习,不知道什么是快乐、什么是未来、什么是理想,这完全背离了教育的宗旨。教师的教育方法如果还不转变,还在迎合这样的教育形式,那将是教育者的悲哀。因此,改变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转变学习方式,让创新成为学习教育的核心要素,就显得尤为重要,并迫在眉睫!
教育观念的创新
只有首先转变观念,才能诱发一系列行为的转变。要培养创新型的人才,老师的教育观念、学校的教育理念,都必须要彻底改变。而要彻底改变,学校应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总结教育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二是培养教师的创新精神,改革教育方法,培养人的抽象能力。人类在发展的过程中,将从实践中得来的经验逐渐抽象化为各科知识,后来在学校里传播,形成了一整套的知识体系。学生们不能只会套用公式,而应该真正去学习,体验知识到底是该怎样运用的。为此,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多关注日常实践经验,让学生从自身经验中抽象出知识,再加以运用。这样,这些下一代才能具有更丰沛的创造力,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我们现在的老师,无论是刚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还是有着丰富经验的优秀教师,究竟是怎样上课的呢?是在师范学校学来的,还是通过实际教学或参观考察积累来的呢?也许两者都不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大部分教师教育学生的方式,来自于父母和老师对自己教育方式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要想改变学生,首先得改变教师;而改变教师,最重要的是改变观念。学校教育不是通往上流社会的阶梯,而是通向智慧的道路。如果不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那落伍者终将被社会淘汰!
那么,“转变”究竟应该从何开始?笔者认为,首先应该有转变的意识,有了意向,自然会克服一切困难付之行动,从而引发教育行为的创新。
教育行为的创新
教师教育观念的创新,最终应体现在教育行为的创新。教育行为的创新主要应该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应该体现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上。老师要把学生当成整体的人、独立的人、有情感的人来看待,发自内心地去爱学生,完完全全地为了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而努力,想学生之所想;如此,学生才会喜欢老师,进而喜欢老师讲的课。就像卢梭说的那样:“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
其次,应该体现在教学方法的转变上。教师应该把学习的机会留给学生:学生能做的尽量由他自己做;学生一时做不了的,老师才出手帮忙。正所谓“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老师更应该关注全体学生和个体差异,不让任何一个学生因学习困难而感到自卑。无论是课堂里,还是课下,教师都应该深入学生中间,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体验快乐。
最后,还应该注意沟通的艺术。老师要善于跟学生沟通,跟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才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老师要善于跟其他学科任教老师沟通,促进班级和谐,让学生全面发展;老师要善于跟家长沟通,以便于多方面了解学生,多方位、多角度促进学生发展。
学生学习方式的创新
“教师教”“学生学”,已经成为很多教育人士的思想定式。其实,反观我们的课堂,有教无学,却成为常态。实际上,人们所认知的大部分东西都是在学校之外学会的,大多数的学习都是学生自己进行的。既然如此,学校教育又该做什么呢?笔者认为,除了总结经验和教师教育方法的转变之外,应该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习成为学生的需求,课上如此,课后亦是如此。
人和其他任何生命都一样,都有着各种需求。有了需求就会有实现的目标,就会思考实现目标的方法;而经历了尝试,经历了失败,收获的就是需求的满足。因此,如何让学习成为学生的需求,是当下教师最应该思考的问题。目前正处在新的教育节点,不同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冲击着教师的大脑,但这些思想、方法和模式都是建立在一些特定状况中,我们应该选择性地接纳。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教育也应该随之灵活变化,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能运用“三十六计”演绎教学的“七十二变”。因为“不变是相对的,而变化才是永恒的”。当然,教育的创新绝不仅仅如此而已,它需要教师有一颗敬业而且进取的心,在平时的工作中不断地摸索、尝试、积累。这样做的人多了,必将引领时下的教育向着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迈出坚实而有力的步伐!
参考文献
[1]黄武雄.学校在窗外[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黄武雄.童年与解放[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黄显华.一个都不能少[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辽宁省鞍山市千山区汤岗子镇小学中心校)
教育应以个人内在的发展作为唯一目的,而不能以这一代人的价值观为标准,把思想行为复制给下一代人。当今的教育,已偏离了孩子生理心理的发展需要,一味地加强孩子的竞争力,希望他们拥有多种技能、才艺,这会导致他们成为学习的机器,每天忙碌学习,不知道什么是快乐、什么是未来、什么是理想,这完全背离了教育的宗旨。教师的教育方法如果还不转变,还在迎合这样的教育形式,那将是教育者的悲哀。因此,改变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转变学习方式,让创新成为学习教育的核心要素,就显得尤为重要,并迫在眉睫!
教育观念的创新
只有首先转变观念,才能诱发一系列行为的转变。要培养创新型的人才,老师的教育观念、学校的教育理念,都必须要彻底改变。而要彻底改变,学校应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总结教育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二是培养教师的创新精神,改革教育方法,培养人的抽象能力。人类在发展的过程中,将从实践中得来的经验逐渐抽象化为各科知识,后来在学校里传播,形成了一整套的知识体系。学生们不能只会套用公式,而应该真正去学习,体验知识到底是该怎样运用的。为此,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多关注日常实践经验,让学生从自身经验中抽象出知识,再加以运用。这样,这些下一代才能具有更丰沛的创造力,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我们现在的老师,无论是刚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还是有着丰富经验的优秀教师,究竟是怎样上课的呢?是在师范学校学来的,还是通过实际教学或参观考察积累来的呢?也许两者都不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大部分教师教育学生的方式,来自于父母和老师对自己教育方式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要想改变学生,首先得改变教师;而改变教师,最重要的是改变观念。学校教育不是通往上流社会的阶梯,而是通向智慧的道路。如果不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那落伍者终将被社会淘汰!
那么,“转变”究竟应该从何开始?笔者认为,首先应该有转变的意识,有了意向,自然会克服一切困难付之行动,从而引发教育行为的创新。
教育行为的创新
教师教育观念的创新,最终应体现在教育行为的创新。教育行为的创新主要应该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应该体现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上。老师要把学生当成整体的人、独立的人、有情感的人来看待,发自内心地去爱学生,完完全全地为了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而努力,想学生之所想;如此,学生才会喜欢老师,进而喜欢老师讲的课。就像卢梭说的那样:“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
其次,应该体现在教学方法的转变上。教师应该把学习的机会留给学生:学生能做的尽量由他自己做;学生一时做不了的,老师才出手帮忙。正所谓“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老师更应该关注全体学生和个体差异,不让任何一个学生因学习困难而感到自卑。无论是课堂里,还是课下,教师都应该深入学生中间,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体验快乐。
最后,还应该注意沟通的艺术。老师要善于跟学生沟通,跟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才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老师要善于跟其他学科任教老师沟通,促进班级和谐,让学生全面发展;老师要善于跟家长沟通,以便于多方面了解学生,多方位、多角度促进学生发展。
学生学习方式的创新
“教师教”“学生学”,已经成为很多教育人士的思想定式。其实,反观我们的课堂,有教无学,却成为常态。实际上,人们所认知的大部分东西都是在学校之外学会的,大多数的学习都是学生自己进行的。既然如此,学校教育又该做什么呢?笔者认为,除了总结经验和教师教育方法的转变之外,应该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习成为学生的需求,课上如此,课后亦是如此。
人和其他任何生命都一样,都有着各种需求。有了需求就会有实现的目标,就会思考实现目标的方法;而经历了尝试,经历了失败,收获的就是需求的满足。因此,如何让学习成为学生的需求,是当下教师最应该思考的问题。目前正处在新的教育节点,不同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冲击着教师的大脑,但这些思想、方法和模式都是建立在一些特定状况中,我们应该选择性地接纳。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教育也应该随之灵活变化,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能运用“三十六计”演绎教学的“七十二变”。因为“不变是相对的,而变化才是永恒的”。当然,教育的创新绝不仅仅如此而已,它需要教师有一颗敬业而且进取的心,在平时的工作中不断地摸索、尝试、积累。这样做的人多了,必将引领时下的教育向着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迈出坚实而有力的步伐!
参考文献
[1]黄武雄.学校在窗外[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黄武雄.童年与解放[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黄显华.一个都不能少[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辽宁省鞍山市千山区汤岗子镇小学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