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视角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路径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olong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对思想政治教学的重要性进行了高度肯定,并提出思想政治课教学需要持续改进和加强,切实强化现代新媒体、新技术的应用,对思想政治工作方式不断改革和创新,彰显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性和吸引力。近年来,我国高校在思想政治教学方式方面的不断改进,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得到了不断强化。因此,主要就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现状进行研究,并基于“翻转课堂”视角提出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路径。
  [关    键   词]  翻转课堂;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
  [中图分類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3-0148-02
   习近平总书记对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根本要求体现在创新性、思想性、亲和力和针对性。随着新教育技术的不断应用和发展,翻转课堂的优势正在不断凸显,而传统模式的不足正在不断体现出来,因此需要我们切实加强对其现状的分析,才能更好地基于翻转课堂的视角加强对其的改进。
   一、现状分析
   就目前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方式而言,主要有三种:(1)纯理论;(2)理论为主,分析讨论为辅;(3)理论为辅,其他多种形式并用。教学方法主要有四种:(1)理论讲授教学法;(2)问题讨论教学法;(3)视频观摩教学法;(4)自主学习教学法。
   就教学理念而言,教学理念是对教育理念的核心体现,核心问题就是教育目的,将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只有高水平的教学理念用于教学之中,才能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但是就当前来看,因为受到多种不同因素的综合影响,使得一些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存在教学理念落后的情况。而这主要是因为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导致教学趋于主导地位,而学生主体地位被忽视,学生被动学习知识,使其对思想政治教学兴趣较低。加上思想政治课程教师自身专业素养不高,导致教学效果难以得到很好的改善。
   就学生的学习方式而言,因为学习方式对学习成果的获取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常见的学生学习的方式主要有接受性和发现性,或者个体和群体两种学习方式。而就实际来看,学生在学习时往往属于接受性学习,而发现性学习较少,注重个体性学习,忽视群体性学习。
   二、原因梳理
   之所以会存在上述问题,主要是因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所导致。
   (一)教师自身的课程主体意识不足
   有的教师对课程系统的理解和认识还停留在课程意识的基础层面,而课程意识包含课程主体意识、课堂教学设计意识与课堂生成意识等内容,相较于教学意识,课程意识侧重点就是如何教,教学意识侧重点是教什么。虽然很多思想政治课教师自身的教学意识较强,但是系统而又完善的课程主体意识较为缺乏,这样教师在分析和考虑教育教学问题时,对自身与学生的课程主体具有一定的意识,并在教学期间充分展示双方主体价值。而之所以教师的课程主体意识不足,主要是因为教师难以用心挖掘教育与学生之间的主体价值,加上很多学校需要思想政治课教师统一备课和统一教学,需要教师不断自我内化,而且具有较强的专业素养,同时理想信念与人格魅力较强,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与信赖,从而使思想政治课程教师自身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得到激发,并提升自身专业技术与责任意识。
   (二)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需要不断提升
   虽然目前绝大多数教师有着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情操和理论功底,但是少数教师在学术和职业道德与教学水平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尤其是青年教师较为突出,容易受到社会不良思想和行为的侵蚀,所以在专业素养与职业道德方面的问题较多,对理论课的教学缺乏系统性、全局性和宏观性的认识。
   (三)教学与现代技术的结合效果不好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而又详细的讲述。21世纪是信息大爆炸时代,在“互联网+”环境下,越来越多的新文化出现,使得我们的环境发生了巨变,尤其是新时期背景下的教师应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与现代课堂教学的结合,更好地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将意识形态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有机的结合,尤其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应利用现代技术不断提升教学实效。而这就对政治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而就当前来看,教学与现代技术的结合还具有较强的形式化,教师更多地是应用新媒体技术来演示内容,使得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被忽视。
   三、基于翻转课堂的改革路径探究
   在新时代背景下,为了更好地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改成效,既要把传统的课堂教育优势继承下来,又要将其与现代科技进行有效结合。而采用翻转课堂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改工作,应切实注重以下工作的开展。
   (一)加强师资力量保障,为翻转教学的实施奠定基础
   教师是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得以实施的核心,因此需要强化教师的主动积极性与创造性,才能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成效的提升。因此,需要切实加大师资力量保障,才能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翻转教学实施、教改成效的提升奠定基础。具体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不断强化思想政治课教师自身的政治担当。在师资团队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大要求为基本要求,在大是大非面前必须始终有正确而又清醒的政治立场,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正确树立理想信念,强化教师的政治担当,增强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与光荣感,真正参与到马克思主义学习中,始终对党忠诚,始终以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来培养优质的学生。    二是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基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发展的战略高度,对广大教师为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做出的贡献进行了高度肯定,也对高素质专业教师团队建设寄予了殷切的希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角色是以教学为中心,为提升其专业化水平,需要着力解决教学与科研的冲突,着力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高校应切实注重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体的打造,始终应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铸魂育人,在思想政治课建设内容中融入马克思主义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将思想政治课堂打造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坚强阵地,不断提升和优化思想政治课堂质量。
   三是不断强化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因为思想政治课的改革和创新只有做到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满足实际需要。实施翻转教学需要教师素质水平较高,不仅具有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要精通相关信息技术的应用,熟练制作学习视频。这主要得益于翻转教学能促进教学实效性的提升,并借助网络信息技术为学生营造新环境,使得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和地点更加灵活,次数也得到相应地增加。因此,需要教师切实掌握有关新媒体技术,并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夯实教学质量。
   (二)提升翻转教学三个环节的实效性
   一是在课前教学设计环节,教师要为学生准备足够的教学资源,这就需要在教师的通力合作下录制微课程,并大力实施线上自主学习。因为微课程设计与制作直接关系到教学资源建设水平,翻转教学需要在课程建设团队和技术团队的支持下,精心設计有关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资源,从而改变目前单打独斗的局面。例如教学部门负责对教学内容进行精炼化处理,制作PPT、制作微视频,而高校的教师发展中心应高度重视教师在翻转教学能力方面的培训,而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则是为翻转教学的实施提供技术支持,这样在三个部门的通力合作下,就能为学习资源的设计奠定基础。同时,设计和制作的教学视频要短小精悍,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建构知识。而高校则是根据教学设计来提前分配课时,且每节课都要在课前给学生下发学习视频,引导学生在线上进行自主学习,在学生理解与分析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教师把内容采取视频方式向学生传授,旨在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是在课中环节要精心组织课堂学习活动,不断强化师生的互动学习。在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之后,教师就需要在课堂上有序引入学习主题,就学习中的普遍问题予以针对性讲解,以强化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一般而言,视频的作用主要是讲解基础知识,深层次知识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与学习能力来指导,采取分组的方式,对知识深层次内容进行积极交流,从而促进学生的团队协作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采取高阶教学目标来设定任务、问题和训练,并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学习、探究与讨论活动,而学生则是根据要求完成课中的学习活动,并对学习成果及时地进行汇报和展示。不同学科和不同单元内容在教学实施中存在的差异较大,上述流程主要是普通流程,教学中还要开展自主探究和学习任务驱动等多种协作性、探究性的活动。
   三是在课后环节,教师要增强与学生的互动,为学生及时解决问题,通过实践教学促进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提升。因此,在课堂与注重翻转教学实施的同时,还要通过实践教学,使得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提升。比如在课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列中,开展有关实践活动,做到理论学习、思维创新与社会实践的高度统一。
   (三)以三全育人的视角推动翻转教学工作深入实施
   新时期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应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为中心思想,并在翻转教学模式实施中贯彻和落实三全育人的理念,教学视频要紧密结合教学目标、内容、重难点,并与学生实际相贴合,加强对学生的关注,并将课程与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工作紧密联系起来,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改成效的提升。
   四、结语
   高校必须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并将其有序地植入学生思想之中,且作为长期秉承与坚守的根本职责,深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利用翻转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促进教改成效的提升,彰显教改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周冠文.翻转课堂视角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路径分析[J].长江丛刊,2020(27):179,181.
   [2]田淑贞.翻转课堂视角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路径[J].花炮科技与市场,2020(3):109.
   [3]甘雪梅.翻转课堂视角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途径探索[J].知识经济,2020(12):179-180.
  编辑 郑晓燕
其他文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0分)   材料一:  文化的含义很广泛,中华文化到底包括哪些内容、应该如何科学分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从海外传播的视角,我们可以将中华文化分为“硬文化”和“软文化”。“硬文化”主要是指反映各方面生活的有形文化,包括旅游文化、服饰文化、习俗文化、汉字文化等。“软文化”主要是指反映精神风貌的无形文化,包括心态文化、思维文化、艺术文化等。“硬文化”的海外传播,主要
期刊
[摘 要] 课程改革意味着新教育模式的出现,会进一步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现在的教育时代中,教育类型分为职业教育、普通教育以及成人教育等,在职业教育这个大类里又划分为初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以及高等职业教育,而职业教育是受过一定资质传承的教育者通过一定的讲授赋予被教育者一些可以在现如今的社会中谋生的技能和专业知识,在课改出现后,教育模式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那么对于出现的落
? 莫泊桑在《一生》中说道:“生活既不像想的那么好,亦不如想的那么糟。”在庞大的社会群体中,每个人都只不过是一种渺小的存在,社会不会如你所想,大环境也绝非因你而设。这,我们无法改变,但我们可以呐喊,让更多人听见声音。  ? 正如萨特所言,人具有与生俱来的自由,这体现在人的主体性中。我们不愿被视为固定的物质,因为我们是有灵魂的自由体,所以渴望一切都来适应自己,然而这并非理智的。万物处于永恒变化中,孤
期刊
[摘 要] 了解态度免疫效应及态度抵制现象的原因对传媒艺术类独立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可以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降低态度抵制的可能性。列举了学生出现态度免疫应如何应对,分析对策,通过态度免疫原因分析以便利用态度免疫效应加强传媒艺术类独立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关 键 词] 传媒艺术类;态度免疫;应对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结合国家智能制造2025发展需求,以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为例,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整个过程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方法与手段,并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在
[摘 要] 随着国家的号召和倡导,高校的思政课程已经开始向课程思政发生转变,其要求课程能够充分发挥育人的功能,从思政视角更好地去领会专业知识的内在属性,提高教学效果。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作为学前人才培养的摇篮,通过深度挖掘艺术类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使学生在学习艺术课程的时候既能够掌握专业知识,同时又能够获得思想上的提高,这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将会带来诸多益处。基于此,将探讨“课程思政”融入学
夏天,有鎏金般明媚的阳光和成片盛大的绿色,燃烧着生命,将世界凝成永恒的油画。  去年夏天,我得到了两株小小的多肉植物,好像柔弱的婴孩,盖着朦胧的、淡雅的色彩,睡在白瓷的方盆里,喃喃地讲述着对世间的向往。我将它们小心翼翼地放在窗台上,没什么规律地浇浇水,心血来潮时松松土。我开始忐忑,期待,内心有隐忍的兴奋与温柔。总之,在我不那么用心的照料下,它们依然成长了,伸展着枝条,冒出了娇嫩的芽,时而乖巧,时而
期刊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高职教育被社会愈加重视。高职教育主要为社会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同时强化德育,旨在为社会输出更多综合能力强、综合素养优的人才。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素养这两方面是高职教育的主要方面,两者相结合更有助于高职院校对高素质技术人才的培养,同时助推高职教育向创新发展。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素养教育简述开始,分析两者的特点和存在的意义,通过分析思想政治教育与职
[摘 要] 立德树人是教育之本,如何在农业数学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做好教学设计,这是任课教师面临的挑战。由于学科特点的原因,在数学教材中一些思想教育内容体现得并不明显,需要教师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深挖思政元素,以恰当的方式融入课堂活动中。基于农业数学课程的特点与现状,对如何在本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进行了思考,并例析在教学中如何恰当地融入课程思政,以达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关 键 词]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  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潇潇  人语驿边桥  爱读诗词的朋友可能常常有这样的经历:读到某首诗或某句词时,心里会隐隐一动,甚至打一激灵,进而如醍醐灌顶般地发出“哦”的一声感叹。这就是诗歌阅读给我们带来的审美体验,神奇玄妙,充满欢欣和自得。获得这种审美体验,是我们阅读诗歌的果报,同时也可能是我们阅读诗歌的动因。  细加琢磨,我们会发现,不同的诗歌往往给我们不同的感触。“哦,原来如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