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是人生的初始阶段。在这个阶段,无论是生理的发育还是心理的塑造,在很大程度上都为今后的成长奠定基础。尤其在心理方面,由于幼儿的自我意识尚处在萌芽状态,环境因素对他们心理的影响几乎具有定向的作用。环境良好,能帮助他们养成健康的心理,从而形成良好的认知、情感、个性和品质;而不当的环境影响,对他们的伤害也会是难能补救的。所以,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极其关键,无可替代。笔者认为,幼儿教育工作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明确幼儿心理健康标准,将之作为平时工作的主要任务;强调言传身教,重在榜样作用的引导与熏陶;建立家园互动机制,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交换孩子信息,建立立体教育模式。
幼儿心理健康标准
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快快乐乐、健康成长就是他们的全部内容。这里的“健康”,既包括身体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健康的标准是什么?有人给“幼儿心理健康标准”拟定了一些关键词:坚强、友爱、活泼、合群、明理、自立。具体来讲:坚强,表现在跌倒、受轻伤、独自熄灯睡觉时不哭闹等;友爱,表现在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喜欢花草、小动物,对人有礼貌、有同情心,能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等;活泼,表现在喜欢音乐、体育、美术等活动,积极参加各种游戏,与他人合作并能从中体验到快乐;合群,表现在喜欢与小朋友们一起活动,遵守活动规则,注意同伴的感受与需要,能与别人分享喜悦,分担责任,乐于助人;明理,表现在能对简单的事情做出正确的是非判断,服从管理,虚心接受师长的批评与建议;自立,表现在能很快适应新环境,接纳新同伴,能轻松自信处理一些自己日常的生活小事。作为幼教工作者,一定要增强责任意识,做到胸中有标准。
现在有一种不好的现象,就是不少幼儿园将知识传授作为幼教工作的主要任务,幼儿园之间还互相竞争,大有将小学文化教育前置的趋势,过早地给幼儿施加应试教育的压力。这种与孩子生理、心理、智力不相对应的教育,无异于拔苗助长,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有害无益。不少孩子对学习的畏难心理就是在幼儿园阶段形成的。这一点不能不引起幼教工作者的警惕。
强调言传身教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育的最根本力量在于言传身教,潜移默化。老师自身榜样作用的引导与熏陶比一切说教都来得更有说服力。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本身首先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纯正的人格魅力;要有博大的爱心,超强的耐心。这一切无不时刻影响着孩子的思想认识。我们知道,幼儿的价值观、人生观、荣辱观都处于萌芽阶段。在他们心里,老师便是其崇拜的偶像、效仿的对象。老师的言行是他们赖以判断是非、区分善恶、趋美避丑的标准。父母的话可以不听,但老师的话句句都是真理;所以身为幼儿老师,一言一行,随意不得。
在现实幼教工作中,还经常看到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一些老师不能主动调节个人的心理情绪,常常将个人家庭生活、情感生活或社交生活中的消极情绪带到课堂上,遇到不愉快的事情,就一脸阴沉,给班级气氛造成压抑感。时间一长,会让孩子们变得抑郁内向。一些幼教工作者将个人利益看得过重,不能做到对所有孩子一视同仁,优待个别特殊孩子,漠视普通孩子。殊不知,这样做,对孩子是极为不公的,对孩子纯洁心灵的负面影响也是极大的。被优待的孩子会产生一种优越感,被漠视的孩子则会产生一种自卑感,崇尚特权、富贵贫贱的毒根就会慢慢滋生。因此,为师者一定要谨言慎行。
另外,对于个别有心理问题的孩子,一定持久关注,加强跟踪矫治,以自己的爱心感染他们,消融他们业已形成的不良心理,促使其健康发展。如:对待那些孤僻的孩子,要多亲近,多爱抚,多鼓励;对于那些个人优越感极强的孩子,要淡化对待,让其自动冷却;对于那些胆怯懦弱的孩子,可以在课堂上公开表扬,展示其活动成果,帮助他们建立自信。
建立家园互动机制
对孩子的教育,幼儿园的工作是一个方面,家庭的教育则是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温馨的家庭环境,和谐的家庭氛围是幼儿健康成长、养成良好心理品质的“好土壤”。如果一个孩子,或因为家庭成员之间关系不和睦,或邻里关系紧张,或存在家庭暴力,或教育方法不当等情况,那么,指望孩子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是很难的。所以,幼儿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建立家园互动机制,利用家校通平台等现代通讯技术,或是家访这种传统的形式,经常与家长联系沟通,交流孩子在园在家的表现以及存在的问题,发动广大家长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建立家园立体教育模式,避免出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的现象。此外,与教师相比,普通家长在心理健康教育上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幼教工作者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为家长定期举办幼教讲座,提高家长的心理教育水平,做到对孩子心理健康教育与引导的家园一贯性,从而形成教育的合力。
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笔者要说的是,在所有的教师当中,幼儿教师又是人类灵魂设计师中的“首席”。心理健康教育是幼儿工作的第一要务,其基础性、重要性无可替代;身为幼教工作者,一定要用自己的大爱,呵护幼小的心灵,使其健康发芽,茁壮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掘港镇群力幼儿园)
幼儿心理健康标准
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快快乐乐、健康成长就是他们的全部内容。这里的“健康”,既包括身体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健康的标准是什么?有人给“幼儿心理健康标准”拟定了一些关键词:坚强、友爱、活泼、合群、明理、自立。具体来讲:坚强,表现在跌倒、受轻伤、独自熄灯睡觉时不哭闹等;友爱,表现在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喜欢花草、小动物,对人有礼貌、有同情心,能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等;活泼,表现在喜欢音乐、体育、美术等活动,积极参加各种游戏,与他人合作并能从中体验到快乐;合群,表现在喜欢与小朋友们一起活动,遵守活动规则,注意同伴的感受与需要,能与别人分享喜悦,分担责任,乐于助人;明理,表现在能对简单的事情做出正确的是非判断,服从管理,虚心接受师长的批评与建议;自立,表现在能很快适应新环境,接纳新同伴,能轻松自信处理一些自己日常的生活小事。作为幼教工作者,一定要增强责任意识,做到胸中有标准。
现在有一种不好的现象,就是不少幼儿园将知识传授作为幼教工作的主要任务,幼儿园之间还互相竞争,大有将小学文化教育前置的趋势,过早地给幼儿施加应试教育的压力。这种与孩子生理、心理、智力不相对应的教育,无异于拔苗助长,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有害无益。不少孩子对学习的畏难心理就是在幼儿园阶段形成的。这一点不能不引起幼教工作者的警惕。
强调言传身教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育的最根本力量在于言传身教,潜移默化。老师自身榜样作用的引导与熏陶比一切说教都来得更有说服力。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本身首先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纯正的人格魅力;要有博大的爱心,超强的耐心。这一切无不时刻影响着孩子的思想认识。我们知道,幼儿的价值观、人生观、荣辱观都处于萌芽阶段。在他们心里,老师便是其崇拜的偶像、效仿的对象。老师的言行是他们赖以判断是非、区分善恶、趋美避丑的标准。父母的话可以不听,但老师的话句句都是真理;所以身为幼儿老师,一言一行,随意不得。
在现实幼教工作中,还经常看到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一些老师不能主动调节个人的心理情绪,常常将个人家庭生活、情感生活或社交生活中的消极情绪带到课堂上,遇到不愉快的事情,就一脸阴沉,给班级气氛造成压抑感。时间一长,会让孩子们变得抑郁内向。一些幼教工作者将个人利益看得过重,不能做到对所有孩子一视同仁,优待个别特殊孩子,漠视普通孩子。殊不知,这样做,对孩子是极为不公的,对孩子纯洁心灵的负面影响也是极大的。被优待的孩子会产生一种优越感,被漠视的孩子则会产生一种自卑感,崇尚特权、富贵贫贱的毒根就会慢慢滋生。因此,为师者一定要谨言慎行。
另外,对于个别有心理问题的孩子,一定持久关注,加强跟踪矫治,以自己的爱心感染他们,消融他们业已形成的不良心理,促使其健康发展。如:对待那些孤僻的孩子,要多亲近,多爱抚,多鼓励;对于那些个人优越感极强的孩子,要淡化对待,让其自动冷却;对于那些胆怯懦弱的孩子,可以在课堂上公开表扬,展示其活动成果,帮助他们建立自信。
建立家园互动机制
对孩子的教育,幼儿园的工作是一个方面,家庭的教育则是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温馨的家庭环境,和谐的家庭氛围是幼儿健康成长、养成良好心理品质的“好土壤”。如果一个孩子,或因为家庭成员之间关系不和睦,或邻里关系紧张,或存在家庭暴力,或教育方法不当等情况,那么,指望孩子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是很难的。所以,幼儿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建立家园互动机制,利用家校通平台等现代通讯技术,或是家访这种传统的形式,经常与家长联系沟通,交流孩子在园在家的表现以及存在的问题,发动广大家长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建立家园立体教育模式,避免出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的现象。此外,与教师相比,普通家长在心理健康教育上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幼教工作者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为家长定期举办幼教讲座,提高家长的心理教育水平,做到对孩子心理健康教育与引导的家园一贯性,从而形成教育的合力。
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笔者要说的是,在所有的教师当中,幼儿教师又是人类灵魂设计师中的“首席”。心理健康教育是幼儿工作的第一要务,其基础性、重要性无可替代;身为幼教工作者,一定要用自己的大爱,呵护幼小的心灵,使其健康发芽,茁壮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掘港镇群力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