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失地农民的可持续生计实证分析

来源 :中国集体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p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城中村失地农民是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参与者,解决他们的可持续生计问题对于提升城市化质量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对邯郸市城中村失地农民的人力资本、自然资本、社会资本、物质资本和资金资本状况的调查,采用DFID模型和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失地农民的可持续生计现状良好、信心较强,但仍存在不足之处,有待改进。
  关键词:城中村;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DFID模型;Logistic回归
  21世纪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进入加速推进期,然而期间的城市化质量却令人担忧。很多地方的城市化远远落后于其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这种形势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综合实力提高和综合竞争力增强的巨大障碍。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和城乡二元的管理体制导致城中村这种中国特有现象的产生。城中村失地农民是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参与者,解决他们在失地后的可持续生计问题,对于解决城中村问题、提升城市化质量意义重大。
  一、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一)城中村概况
  近年来邯郸市城市化进程较快,2011年城镇化水平已经高达52%,高于全国城镇化水平。在这个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村庄被纳入城市建成区的规划,由于处理方式不当成为了城中村。邯郸市城中村有以下几点特征:第一,城中村的数量多、规模大;第二,分布范围广,几乎每一个区的每一个角落都有城中村的影子;第三,建筑密度高,尤其是位于市中心区的十几个城中村落建筑密度普遍在70%以上,有的甚至达到80%,人口密度也大;第四,违章建筑数量大,村中的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第五,城中村房屋租赁市场火热,外来人口多,选择在城中村居住的外来人口一般为本地人口的2~3倍;第六,城中村人口众多,计划生育执行力度不够,子女的教育质量低下。
  (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本文使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2012年4月份对邯郸市百家村、王朗村、东柳林村、南堡村等十几个城中村失地农民家庭的随机抽样入户调查。问卷的设计遵循DFID(Department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简称DFID)模型的五个考量因素,包含47个问题,变量共分为三类:第一类,个人基本状况,主要是影响失地农民生计问题的个人信息,如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健康状况、个人收入等;第二类,家庭状况,主要是影响失地农民转型的家庭条件,包括家庭年收入、收入来源等;第三类,对城中村的体制特征变化的满意度,主要是影响失地农民的外部环境,包括社会保障供给状况、对征地补偿的满意度、对城市生活的满意度等。问卷共发放300份,收回296份,有效问卷291份,具体调研数据见表1。
  二、DFID模型分析
  DFID模型是由英国国际发展机构建立的可持续生计框架。该框架以农户可持续生计资本为中心,将维持其生计的资本分为五大类,即人力资本、自然资本、社会资本、物质资本、资金资本。
  (一)人力资本
  1.年龄。调查样本年龄在20~40岁的占46.7%,44~60岁的占40.5%,青壮年年龄段的失地农民是家里的经济支柱,承受着家庭的主要压力;年龄在60岁以上的占10.3%,这个数据虽然比例不大,但依然显示出来我国老龄化加快的趋势,因此在对城中村失地农民的医保和低保上应该加以重视。
  2.文化程度。调查样本中具有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失地农民的比例高达46.7%,其中有一部分是文盲;具有高中文化程度和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例分别仅为22.0%和11%。数据表明城中村失地农民的知识水平较低,以此推断他们的技能学习能力、适应能力比较差,这将严重影响他们今后可持续生计能力的增长。
  3.健康状况。样本中94.2%的人都具有比较良好的身体素质,有较强的劳动能力,这得益于他们长期的乡村生活,这是失地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一个优势,可以让他们在参与城市中低端劳动力市场时更加具有竞争力并从中获取比较持续的收入。
  4.市民化意识。这主要是指城中村失地农民对市民化后的生活适应程度。样本中49.1%的城中村失地农民认为自己已经适应了城市的日常生活;有50.9%的失地农民认为他们并没有完全地适应城市的生活,对城市生活依然具有排斥心理,市民化意识比较弱。
  (二)自然资本
  在征地前,自然资本可以说是城中村农民最有利的生存资本,包括土地、土地附着物、树木和林产品、植物产出、家养牲畜、田园风景、洁净空气和地下水等。由于这些指标难以量化,所以我们并没有大量问题涉及,但总体上城中村失地农民的自然资本是被削弱了,尤其是作为农民可持续生计来源的土地资本被严重地削弱了。在调查样本中失地农民目前被占用的耕地占全部土地的68.68%,征地后大多数人的生活收入主要依靠非农经济活动,如出租房屋、打临工、个体经营等。由于土地的稀缺性和资本的逐利性,城中村的土地被征用是必然的。面对这一残酷的事实,如何提高土地被征用的补偿标准、完善征地补偿社会保障的机制、让失地农民能切实从城市化进程中获益是维持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社会资本
  社会资本的定义为“能够通过推动协调的行动来提高社会效率的信任、规范和网络”。城中村失地农民的社会资本不同于城市,他们的生活基于农业生产,长久的同地域生活使其在血缘的关系上更加亲密,多数人有共同的信仰,村中有共同的节庆日,这些细微的东西共同构成了失地农民的社会资本。在这些社会资本中,村集体是独特的资本,它为村民提供了相对强大的“保护伞”,在改革中对农民进行管理甚至培训,是难能可贵的社会资本,但是现在看来这种保护机制的作用也在城市化进程中不断被消磨。此外,市民对城中村失地农民不理解甚至是歧视,加大了失地农民的心理压力,同时也给共同体参与城市生活带来了巨大障碍。问卷显示城中村失地农民受歧视现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他们原有的社会资本也被破坏,61.9%的被调查者认为生活习惯被改变,35.7%的人认为他们的邻里关系被改变,这些数据都表明城中村失地农民的社会资本发生了变化,总体趋势是被削弱的。   (四)物质资本
  对于拥有土地的农民来说,物质资本一般包括各种农用基础设施、生产工具和技术,如道路交通、卫生设施、通讯设备、生产设备、种子、肥料及耕作技术等。但是,由于城中村的农民失去了土地,生产技能和生活方式必须向城市转型,这时与农业生产相关的很多物质资本已经失去了原先存在的必要性和产生利益的可能性。不过,住房、交通、卫生设施等仍然属于城中村失地农民的物质资本,通过改善对其可持续生计还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调查结果显示,城中村失地农民的现有物质资本主要有两种。一是房屋资产。城中村失地农民拥有相对充裕的房屋资产,这些资产是其可持续生计资产积累的重要源泉。城中村的村民在宅基地被征用后,获得了相应的房屋补偿。在邯郸市的城中村中,占用宅基地补偿商品用房的现象是非常普遍的,而由于城中村的地理位置及城市不断扩张的形势,城中村的房屋租赁经济也非常繁荣,很多失地农民在宅基地上扩建出租屋或将赔偿的商品房出租。二是村中的基础设施。与城市相比,城中村的基础设施还是相对落后的,如在邯郸市王朗村,村内街道年久失修,狭窄崎岖,道路不畅通,无法满足停车及消防的要求;管线规划不合理,违规拉线现象严重,电力、煤气、自来水等供应不畅,没有达到全市集中供应的水平;垃圾处理和排污能力低下,环境脏乱差并蕴含潜在的致病因素。显而易见,城中村的基础公用设施对失地农民生计资产积累构成了一定的障碍。在这个方面,政策和政府是缺位的,公共设施的水平较差也间接影响了村民的生活,直接削弱了村中租赁经济发展的后劲,降低了城中村村民的物质资本累积速度。
  (五)资金资本
  城中村失地农民的主要资金资本包括征地补偿款、工资收入、个体经营收入和保障收入。其中,征地补偿款占了很大的比例,通常是一次性支付。据邯郸市的现实情况,征地补偿款的数额比较大,但由于补偿内容不尽合理、被征地农民的投资水平差,所以单纯依靠征地补偿款很难实现失地农民生计的可持续。一般来说,工资收入主要是指在集体企业、乡镇企业、征地企业的劳动报酬。城中村失地农民在失地后的工资收入并不乐观,调查显示工资收入在失地农民的收入构成比例中不占主流,却是其可持续生计的重要保障,虽然不能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失地农民向城市化转型,但工资收入使失地农民的心理得到宽慰,经济压力减轻。非工资报酬在邯郸市城中村的表现主要包括失地农民的房屋租赁收入、个体经营收入,这构成了失地农民资金资本的重要来源,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调查显示,有69.1%的失地农民在失去土地之后解决了家庭主要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比例较高,这显示出邯郸市城中村失地农民的就业能力较好;有30.9%的失地农民从事临时工作或自谋职业,这客观上说明了失地农民的劳动收入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征地后较征地前收入无较大变化,与经济发展的速度相比较,显而易见的是他们的生活水平降低了。另外,大约有64.9%的失地农民参与了商业保险,64.6%享受到了医疗保险待遇,这表明邯郸市城中村的社会保障比较乐观。
  三、Logistic回归分析
  为了验证各个因素对城中村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的影响,本文利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了二元Logistic分析,选出了人力资本、物质资本、社会资本、资金资本的代表变量作为X,以可持续生计的信心作为因变量Y,变量说明见表2。根据检验结果和对数据的调整,保留了自变量对因变量产生影响的结果的变量,即所有自变量都通过了显著性的检验,保持在10%的统计水平上显著,结果见表3。
  从表3来看,在人力资本中,年龄和文化程度在模型中通过了显著性检验。数据表明,越是年龄小的失地农民对可持续生计的信心越强,原因可能在于年龄会直接影响农民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而且年轻人的体力充沛,适合从事劳动负荷强的工作,他们可以以外出打工或个体经营的方式来弥补土地收入。文化程度与信心正相关,文化程度越高,学习能力越强,掌握的生存技能较多,对生活的信心越高。在社会资本中,是否融入城市生活和解决就业及医疗保险方式问题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是否融入城市生活对可持续生计的影响尤为重要,这说明失地农民需要在城市中的心理归属感,这样他们才能对日后的生活更加有信心;就业问题和医保问题也直接影响了可持续生计的信心,这完全符合中国人的传统心理观念。在资金资本中,对征地补偿的满意度通过了显著性检验,通过数据我们可知,邯郸市城中村的农民对其征地补偿的数额比较满意,此项资金资本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其对可持续生计的信心。在物质资本中,我们采取了对征地后生活的满意度为指标,这个指标也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并且数据显示,失地农民对征地后生活的满意度越高,对可持续生计的信心越强。
  四、结论
  DFID模型定性分析和Logistic回归定量分析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即邯郸市城中村失地农民的可持续生计现状是良好的。在资金资本、物质资本、社会资本方面的现状是比较乐观的,征地补偿款数额较大,生活总体水平没有下降,失地农民对可持续生计的信心较大。但是,通过调研我们也发现,在人力资本中,城中村失地农民明显缺乏就业技能,相关机构也没有对他们进行就业培训,就业状况不容乐观。在人力资本的积累上还需要多方的努力。首先,失地农民要改造自身就业观。相当一部分失地农民就业意愿不强,对征地补偿款过度依赖。其次,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失地农民的就业培训,制订合理的培训方案,积极宣传培训内容,号召广大城中村失地农民加入就业培训,早日就业。最后,征地者要不断完善征地补偿中的就业安置,为城中村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问题的解决提供一种更科学的方式。
  参考文献:
  [1]敬东.“城市里的乡村”研究报告——经济发达地区城市中心区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对策[J].城市规划,1999(09).
  [2]陈颐.论“以土地换保障”[J].中国农业经济,2005(10).
  [3]钱红丽.对“城中村”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与完善的探讨[J].湖北社会科学,2005(05).
  [4]杨雪.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研究[J].理论学刊,2006(01).
  [5]魏书华.城乡结合部城市化与农村集体资产处置[J].城市问题,2002(04).
  [6]陈映芳.征地与郊区农村的城市化——上海市的调查[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3.
  [7]魏立华,闫小培.“城中村”:存续前提下的转型——兼论“城中村”改造的可行性模式[J].城市规划,2005(09).
  [8]丁洪建,刑海峰.城中村的问题、成因及规划管理对策[J].中国房地产,2007(12).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中村被动市民化农民就业问题研究——以江西为例”(项目编号:11YJA790088)、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江西省城中村失地劳动力就业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0YJ17)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刘文,江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郝亚,中国农业银行邯郸市分行)
其他文献
摘要:数据包络分析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能对商业银行的总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价。本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的CCR、BBC和超效率模型,对山东省14市村镇银行的效率评价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提出提高村镇银行经营效率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村镇银行;效率评价;DEA模型分析  一、决策单元和指标变量的选取  本文以市为单位,选取201
期刊
摘要:提高军事经济人才使用效益是推动军事经济变革的重要基础,当前我军军事经济人才使用存在配置失衡,闲置、浪费和流失严重等问题。应当及时更新人才使用观念,重视人才使用效益,按照人才使用规律,加快制度创新,构建具有我军特色的人才使用长效机制。  关键词:人才资源;效益观念;制度创新  人才是兴军之本,是促进战斗力跃升最活跃的因素,也是核心军事能力建设的关键。军事经济人才是我军经济活动管理的主力军,在各
期刊
摘要:随着高校后勤改革的不断深入,原事业单位编制人员随着年龄增大逐年退休而不断减少,编制外用工已成为高校后勤的主力军,是高校发展中一支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他们的言行举止、思想意识直接影响着高校的稳定与发展,因此在编制外用工中创新党建途径,规范教育管理已成为高校后勤党组织迫切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高校后勤;编制外用工;党建;创新  一、当前编制外用工党建工作的特点与难点  编制外用工是高校职工中的
期刊
摘要:社会转型,从微观视角来看,是一种发生在人自身、灵魂和精神中内在结构的本质性转化,上升到人的日常生活方式和价值判断标准的改变,从宏观视角来看,是所有社会规范准则的转化。包括生存方式、交往方式、价值观念与行为规范系统等的合理与否进行反思,并付诸于实践行动。文章基于熵理论的视角来探讨山西经济转型的路径走向,是提高山西经济发展效益、优化经济结构,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现实诉求。  关键词:社会
期刊
摘要:通过使用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对1994~2011年我国人均GDP人均增长率、税收负担与税制结构的动态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济的增长能促进税收的增加,这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也对税制结构产生比较大的影响。税收负担能促进经济的增加,但税制结构对经济的增长作用不是太明显,没有明显阻碍经济的增长。  关键词:人均GDP增长率;税收负担;税制结构;VAR;VEC  一、引言及文献综述 
期刊
摘要:低碳经济即指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目前,美国、英国等主要发达国家均把发展低碳经济作为应对气候变化、加快经济复苏的新引擎。云南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参与国际竞争的客观需要,更是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主攻方向和紧迫任务。文章在对云南省经济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有云南特色的低碳经济模式的实现途径。  关键词: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措施  一、云南低碳经
期刊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地勘单位事改企已是大势所趋。国家推进地勘单位改革,根本目的在于不断提高地勘单位的勘查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使其在缓解资源、环境的瓶颈约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面对新形势,地勘单位的内部控制已经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因此必须加强内部控制的建设。本文结合内部控制的内容和要求,探讨加强地勘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具体方法,防范经营风险。  关键词:地勘单位;内部控制;关键环节  地质矿
期刊
摘要:本文论证了大连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意义,客观评价了大连对外开放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指出,大连应该将发展目标放在经济全球化及大连发展战略定位的大局中思考和谋划,依托辽宁、服务东北、辐射东北亚,深入实施“开放引领”战略。并从拓展对外贸易,提高利用外资质量以及扩大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对外开放;开放引领战略;对外合作  一、引言  从2005年
期刊
摘要:十八大提出:“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胡锦涛总书记讲到:“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锌基合金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工程材料,已广泛应用于模具制造业中。锌基合金模具技术在机械、电子、电器产品、汽车覆盖件等许多领域都有应用。锌基合金模具适用领域广泛、模具制造周期短、生产成本低、 制件精度高,并因能够重复循环
期刊
摘要:城乡建设的一体化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城乡建设与城乡发展同步,才能真正实现城乡发展的一体化。城乡一体化建设可以整体提升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水平,为解决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提供有力的载体支撑。山东省寿光市近年来在统筹城乡建设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方面进行了很多实践和探索,笔者通过对寿光城乡一体化建设模式的分析,提出今后寿光城乡统筹发展的对策,并为其他地区城乡一体化建设和发展提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