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实话,我接到邀请的时候是非常意外的,因为咱们优秀的校友非常多,很多人比我优秀,比我资深。我确实没想到,这么快就轮到了我——一个网红。
我一直以为自己挺年轻,但前段时间我被邀请参加央视《夕阳红》的时候,我第一次对自己的年龄进行了审视。接到今天活动的邀请,让我作为过来人分享经验,则是对我的第二次打击。
我相信每个毕业生可能都会问一个问题:到底我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职业?当教授解决生命科学中最有挑战的难题,还是当企业家,带领一帮人为产业崛起而努力?这些都是好职业,但大家看看今天的发言顺序,答案其实呼之欲出。很显然,最好的职业是院士,第二选择是当网红!这当然是玩笑话。但通过写肿瘤的科普,成为所谓的网红,确实给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改变,也带给了我很多的思考。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 三点自己的感悟。
一、要遵循自己内心,不要活在别人的期望里。
作为清华的毕业生,周围的所有人,父母、亲戚、朋友……都会对我们有很高的期待,会对我们应该做什么有很多想法——因为你是清华毕业的,所以你应该当教授;因为你是清华毕业的,所以你应该挣很多钱;等等。
我想告诉大家,没有什么职业是清华毕业生“应该做的”。唯一应该做的,就是坚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我们都知道“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因为生物系转行的特别多,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里,都有生物系毕业生的身影。
选择什么样的职业,应该取决于我们的内心。每个人的经历不同,很多东西是其他人无法理解的。从杜克大学博士毕业的时候,我25 岁,当我告诉导师我决定去药厂工作时,他震惊了。在他看来,我做科研是有天赋的,既然这么顺利,赢在了起跑线上,就应该去当教授,但我选择了去做新药研发。我在药厂本来干得不错,但后来又转做科普和公益。
大家不理解,但我知道原因。我本科毕业前,我妈妈突然被诊断为乳腺癌,经历了新药的缺失、化疗的痛苦和科普信息的匮乏。而我后来做出的每一种选择,都围绕着搞清楚癌症发病机理、推动抗癌新药研究、提供准确科普信息这几点来进行。所以我选择去药厂工作,选择写科普文章,因为这些才是我内心真正想要的东西。
我们尤其不要听没有一手工作经验的人给的职业建议。坚定地告诉你应该干啥的人,可能都是从没干过这一行的人。就像当年建议咱们选生物系的人,肯定不是生物系毕业的。
每个行业都有好和不好的地方。在我看来,任何行业都像是金字塔,只要你能攀至塔尖,它于你而言就是个好职业,你就能找到满足感。相反,金字塔再高,再亮,如果你站在塔底,它之于你就是个烂行业。而要站上塔尖,至少需要三点:你喜欢,你擅长,以及有内在的驱动力。如果大家能找到同时满足这三点的工作,一定要珍惜,并请尽全力把它做到最好。
二、有自己的观点,但尝试理解和包容与自己意见不同的人。
现在,饭桌上、网络上能让人翻脸的话题越来越多,中医、转基因、保健品、政治等等,大家总是一不小心就开撕。
咱们清华毕业生都很聪明,当意见不合的时候,特别容易认为自己掌握的就是真理,就是准确信息,别人肯定是错的、不理性的。我告诉你们,这种想法是非常危险的。
智能推送的兴起,让我们的社会越来越偏激,因为有史以来,我们第一次可以只看自己喜欢和相信的东西。我们每天手机里看到的视频、文字、图片,都是和自己想法一致的。这会让人变得越来越狭隘,甚至产生一种幻觉:世界多数人同意我的观点,而事实上,你可能只是 1%,只不过你屏蔽了 99% 的声音。
如果清華毕业生比别人更聪明,那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反复提醒自己:我可能是错的。如果你做这么多年实验,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那就从今天开始。对于和自己意见不同的人,你可以不理,可以不做朋友,但不要嘲讽,更不要人身攻击。我相信世界最稳定、最平衡的状态是多样化的状态。任何一个领域,都应该允许不同的存在。
最近肿瘤免疫大热,大家发现肠道菌群对免疫系统抗击癌症至关重要。但不同研究发现的,能增强抗癌免疫力的“好细菌”截然不同。唯一的共同点是,肠道微生物种群越多样、越丰富的患者,免疫系统越好,使用免疫疗法后抗癌效果越好。
每种细菌,可能都觉得自己是益生菌,其他细菌不好。但事实上,或许什么都有一点,在竞争中共存,才是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统一的最佳选择。
三、努力试着帮助别人,同时站在对方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科普很难,很多专家明明有很多知识,却做不好科普,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没有尝试去理解读者。学渣给学渣做科普,效果可能比学霸做得更好,因为他们互相理解。
市面上多数的科普文章是冷冰冰的,是高高在上的,这样的科普效果很差。因为没有人希望被教育、被打击。比具体知识更重要的,是知道有人真正在关心他们,为他们着想。
当你对父母持续买伪科学保健品感到不可理喻,是因为风华正茂的你,很难理解中老年人对健康长寿的渴望。任何人都希望能掌控自己的命运,吃保健品养生,其实主要是一种心理需求。骗子之所以能向咱爸咱妈推销保健品,是因为他们“关心”他们。因此,天天打击爸妈,试图逼着他们啥都不买,是没用的。只有当父母觉得子女真正关心他们身体的时候,伪科学保健品才会消失。
做公益也一样。我相信在座各位很多人将来都会很成功,都会来参与公益,那希望大家首先能去真正了解那些你准备帮助的人。中国有很多公益效率很低,就是因为没有站在对方的视角看世界。有人捐了一批电视机到乡村学校,却不知道那里用电都不方便。
中国有 1700 万视力残疾的人,有500 万的盲人,但我们在街上很少见到他们。为什么?因为真的很不方便。我 6 岁的儿子有一次在街上看到盲道,问我是干什么的,我说是给盲人用的。他说想试试盲人的感觉,于是我就让他闭上眼,牵着他走了一会儿。我发现一个问题:街上的盲道很多地方铺错了,导致不连续,而且还有很多的坎,盲人根本没法正常行走。如果设计和修盲道的人,试着闭着眼睛去走一圈,我相信会做得好很多。
虽然我们经常吐槽,但大家一定要知道你们是全中国最顶尖的精英。大家一定要知道自己很幸运,意识到世界并不和你的朋友圈一样,也并不和你爸妈的朋友圈一样。世界上有些人面临的困难,是我们难以想象的。去年夏天,我们为几位治疗中的孩子拍写真,结果有一位家长为了省几块钱的车钱,在大热天,带着刚化疗过的孩子走了两三公里的路。活动本身挺成功,我却一直充满了愧疚。
充满同理心,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要我们付出 120% 的努力。
生活或许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我希望大家做一个乐观的行动派。在别人上网吐槽时,多读书;在别人误解攻击你时,多做事。找到自己的热情,包容他人的观点,走进他人的世界,坚持做下去,你早晚会看到不一样的自己,我们也一定能一起看到不一样的世界。
提示:李治中,笔名菠萝,著名科普作家,深圳市拾玉儿童公益基金会创始人,北京大学药学院客座教授,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防治科普专业委员会首届委员。清华大学2001级生物科学与技术系毕业,美国杜克大学癌症生物学博士。本文系其在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019 年毕业典礼上的演讲。
我一直以为自己挺年轻,但前段时间我被邀请参加央视《夕阳红》的时候,我第一次对自己的年龄进行了审视。接到今天活动的邀请,让我作为过来人分享经验,则是对我的第二次打击。
我相信每个毕业生可能都会问一个问题:到底我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职业?当教授解决生命科学中最有挑战的难题,还是当企业家,带领一帮人为产业崛起而努力?这些都是好职业,但大家看看今天的发言顺序,答案其实呼之欲出。很显然,最好的职业是院士,第二选择是当网红!这当然是玩笑话。但通过写肿瘤的科普,成为所谓的网红,确实给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改变,也带给了我很多的思考。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 三点自己的感悟。
一、要遵循自己内心,不要活在别人的期望里。
作为清华的毕业生,周围的所有人,父母、亲戚、朋友……都会对我们有很高的期待,会对我们应该做什么有很多想法——因为你是清华毕业的,所以你应该当教授;因为你是清华毕业的,所以你应该挣很多钱;等等。
我想告诉大家,没有什么职业是清华毕业生“应该做的”。唯一应该做的,就是坚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我们都知道“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因为生物系转行的特别多,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里,都有生物系毕业生的身影。
选择什么样的职业,应该取决于我们的内心。每个人的经历不同,很多东西是其他人无法理解的。从杜克大学博士毕业的时候,我25 岁,当我告诉导师我决定去药厂工作时,他震惊了。在他看来,我做科研是有天赋的,既然这么顺利,赢在了起跑线上,就应该去当教授,但我选择了去做新药研发。我在药厂本来干得不错,但后来又转做科普和公益。
大家不理解,但我知道原因。我本科毕业前,我妈妈突然被诊断为乳腺癌,经历了新药的缺失、化疗的痛苦和科普信息的匮乏。而我后来做出的每一种选择,都围绕着搞清楚癌症发病机理、推动抗癌新药研究、提供准确科普信息这几点来进行。所以我选择去药厂工作,选择写科普文章,因为这些才是我内心真正想要的东西。
我们尤其不要听没有一手工作经验的人给的职业建议。坚定地告诉你应该干啥的人,可能都是从没干过这一行的人。就像当年建议咱们选生物系的人,肯定不是生物系毕业的。
每个行业都有好和不好的地方。在我看来,任何行业都像是金字塔,只要你能攀至塔尖,它于你而言就是个好职业,你就能找到满足感。相反,金字塔再高,再亮,如果你站在塔底,它之于你就是个烂行业。而要站上塔尖,至少需要三点:你喜欢,你擅长,以及有内在的驱动力。如果大家能找到同时满足这三点的工作,一定要珍惜,并请尽全力把它做到最好。
二、有自己的观点,但尝试理解和包容与自己意见不同的人。
现在,饭桌上、网络上能让人翻脸的话题越来越多,中医、转基因、保健品、政治等等,大家总是一不小心就开撕。
咱们清华毕业生都很聪明,当意见不合的时候,特别容易认为自己掌握的就是真理,就是准确信息,别人肯定是错的、不理性的。我告诉你们,这种想法是非常危险的。
智能推送的兴起,让我们的社会越来越偏激,因为有史以来,我们第一次可以只看自己喜欢和相信的东西。我们每天手机里看到的视频、文字、图片,都是和自己想法一致的。这会让人变得越来越狭隘,甚至产生一种幻觉:世界多数人同意我的观点,而事实上,你可能只是 1%,只不过你屏蔽了 99% 的声音。
如果清華毕业生比别人更聪明,那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反复提醒自己:我可能是错的。如果你做这么多年实验,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那就从今天开始。对于和自己意见不同的人,你可以不理,可以不做朋友,但不要嘲讽,更不要人身攻击。我相信世界最稳定、最平衡的状态是多样化的状态。任何一个领域,都应该允许不同的存在。
最近肿瘤免疫大热,大家发现肠道菌群对免疫系统抗击癌症至关重要。但不同研究发现的,能增强抗癌免疫力的“好细菌”截然不同。唯一的共同点是,肠道微生物种群越多样、越丰富的患者,免疫系统越好,使用免疫疗法后抗癌效果越好。
每种细菌,可能都觉得自己是益生菌,其他细菌不好。但事实上,或许什么都有一点,在竞争中共存,才是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统一的最佳选择。
三、努力试着帮助别人,同时站在对方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科普很难,很多专家明明有很多知识,却做不好科普,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没有尝试去理解读者。学渣给学渣做科普,效果可能比学霸做得更好,因为他们互相理解。
市面上多数的科普文章是冷冰冰的,是高高在上的,这样的科普效果很差。因为没有人希望被教育、被打击。比具体知识更重要的,是知道有人真正在关心他们,为他们着想。
当你对父母持续买伪科学保健品感到不可理喻,是因为风华正茂的你,很难理解中老年人对健康长寿的渴望。任何人都希望能掌控自己的命运,吃保健品养生,其实主要是一种心理需求。骗子之所以能向咱爸咱妈推销保健品,是因为他们“关心”他们。因此,天天打击爸妈,试图逼着他们啥都不买,是没用的。只有当父母觉得子女真正关心他们身体的时候,伪科学保健品才会消失。
做公益也一样。我相信在座各位很多人将来都会很成功,都会来参与公益,那希望大家首先能去真正了解那些你准备帮助的人。中国有很多公益效率很低,就是因为没有站在对方的视角看世界。有人捐了一批电视机到乡村学校,却不知道那里用电都不方便。
中国有 1700 万视力残疾的人,有500 万的盲人,但我们在街上很少见到他们。为什么?因为真的很不方便。我 6 岁的儿子有一次在街上看到盲道,问我是干什么的,我说是给盲人用的。他说想试试盲人的感觉,于是我就让他闭上眼,牵着他走了一会儿。我发现一个问题:街上的盲道很多地方铺错了,导致不连续,而且还有很多的坎,盲人根本没法正常行走。如果设计和修盲道的人,试着闭着眼睛去走一圈,我相信会做得好很多。
虽然我们经常吐槽,但大家一定要知道你们是全中国最顶尖的精英。大家一定要知道自己很幸运,意识到世界并不和你的朋友圈一样,也并不和你爸妈的朋友圈一样。世界上有些人面临的困难,是我们难以想象的。去年夏天,我们为几位治疗中的孩子拍写真,结果有一位家长为了省几块钱的车钱,在大热天,带着刚化疗过的孩子走了两三公里的路。活动本身挺成功,我却一直充满了愧疚。
充满同理心,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要我们付出 120% 的努力。
生活或许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我希望大家做一个乐观的行动派。在别人上网吐槽时,多读书;在别人误解攻击你时,多做事。找到自己的热情,包容他人的观点,走进他人的世界,坚持做下去,你早晚会看到不一样的自己,我们也一定能一起看到不一样的世界。
提示:李治中,笔名菠萝,著名科普作家,深圳市拾玉儿童公益基金会创始人,北京大学药学院客座教授,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防治科普专业委员会首届委员。清华大学2001级生物科学与技术系毕业,美国杜克大学癌症生物学博士。本文系其在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019 年毕业典礼上的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