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負重前行的“80后”其实很清醒
“拼爹”现在已不是个案,一个靠“拼爹”才能出头的社会,是没有希望的社会。“拼爹”流行,绝对会使其他年轻人变得心灰意冷、满腹怨气,甚至心怀绝望与仇恨。
武汉大学发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住房、婚恋、竞争压力、人际关系、父母赡养、个人亚健康状况、保险保障等,构成了“80后”青年普遍面临的现实枷锁。
对来自中小城市工薪家庭及农村家庭的人而言,上述压力尤为明显。《中国青年报》针对“青年”问题的样本分析表明:14%的受访者出现抑郁症状,17%出现焦虑症状,12%存在敌对情绪。而上海的一份医学研究报告则称,“处于亚健康状态的‘80后’白领占到总人数的70%”。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透过已逝去的时光回头看,上世纪80年代甚嚣尘上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80后”们仅仅赶上了末梢,如同浮光掠影;90年代兴起的崇商主义大潮,让他们成为无法回避的被动的受洗礼对象:而21世纪的撕扯碰撞、颠狂时艰,他们则是必然的“承受与担当者”。
“80后”的年轻人,他们也很努力,走过来不容易。他们中有不少人道出了自己的心声:“我们看多了‘官二代’、‘富二代’的嚣张跋扈,看多了社会的现实无奈,我们遭遇各种无视各种诋毁,但我们也想要好好地生活,要生活就必须让自己年少早熟,我们玩不起也输不起,我们后面是日渐衰老的父母,我们懂得社会的责任与自身的担当。”
比现实压力更可怕的是“精神早衰”
就在不少人调侃“感谢联合国,让我们的青春失而复得”的时候,《重庆晨报》近日完成了一次调查,58%的受访者认为,“44岁以下为青年人”的说法之所以被一些人调侃和热议,很重要的原因是,这一划分方式与许多年轻人的“精神早衰”形成强烈反差。
这次面向数千城市居民的调查显示,超过七成的“80后”“早衰”。
43%的受访者认为,众多年轻人“精神早衰”缘于生活压力较大;25%的人感觉,家庭和学校教育总提醒年轻人走捷径,别去冒险犯错,是年轻一代“早衰”的最主要原因:23%的人直指“整个社会对物质过度关注”导致“早衰”;9%的人则选择“一些人对生活期望过高,却又难以实现”。
“80后”想突破牢笼实现自我,但又极现实地挤破头皮想当公务员:想好好学习,又发现当初选择热门专业似乎选错了;想真心爱一把,似乎又顾虑很多。有人因此认为,“80后”远没有上一辈勇敢,因为上一辈更多是为生存而较少思考自我实现:也没有“90后”洒脱,因为“90后”更坚定做自己,较少计较他人的眼光。
“80后”感到不幸福,是早衰的重要因素,而基本物质需求很难达到是“80后”幸福感”不强的主因。除此之外,生活在现代社会的青年人,生活节奏和心理节奏都会紧张,精神上常会有一种压力,长期快节奏的心理紧张,也是青年人早衰的因素之一。
“扫除笼罩在社会上、徘徊在青年人心头的暮气,需要社会对他们敞开更多的机会之门,提供更公平的竞争环境,更广阔的上升空间。”除了要为年轻一代创造更多的机会,“80后”自身也应该调整心态,尽快走出“未老先衰”的误区,更有担当和责任感。让每一代人的青春都有不老的生活
世界卫生组织新提出的年龄分段:44岁以下为青年人,45岁至59岁为中年人,60岁至74岁为年轻老年人,75岁至89岁为老年人,90岁以上为长寿老人。中国的“80后”,最小的24岁,最大的也不过33岁,正处于最青春的时候,为何变得老气横秋?
过于怀旧以及叹老,是因为逝去的都是美好,就好比现在的大学生怀念当初的高中、初中乃至小学时光,因为那个时候无忧无虑,心中只有一个方向:我要上XX大学!
高考前,人人网上广为流传一句话:好好珍惜剩下的日子,你以为你高考后就彻底解放了,殊不知,真正的束缚才刚刚开始。
找工作难、就业压力大、工资低、房价贵、社会太现实……从学校踏入生活,你会开始一遍遍面临这些问题,就连找个结婚的,你都会叹难,也因此“80后”在面对这些问题时,会感觉已经不能像以前上学时努力一把或认真一把就可以把问题解决,没有朝气便是平常的事。
别说“80后”了,就连“90后“在如潮的蚁族、房奴、拼爹等热词轰炸下也已经深感压力了。社会不公,流动凝滞化,最容易摧毁“80后”、“90后”的斗志。
“80后”染暮气,“90后”已叹老。毋庸讳言,每一代人的青春都不轻松,但我们兴许应该多份改变的勇气,用行动去尝试改变一些东西,才能让整个社会看到希望的力量,而国家和社会,也应该不遗余力地去保障年轻人的自由和平等的权利,只有如此,每一代人的青春才不会变得死气沉沉。
“拼爹”现在已不是个案,一个靠“拼爹”才能出头的社会,是没有希望的社会。“拼爹”流行,绝对会使其他年轻人变得心灰意冷、满腹怨气,甚至心怀绝望与仇恨。
武汉大学发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住房、婚恋、竞争压力、人际关系、父母赡养、个人亚健康状况、保险保障等,构成了“80后”青年普遍面临的现实枷锁。
对来自中小城市工薪家庭及农村家庭的人而言,上述压力尤为明显。《中国青年报》针对“青年”问题的样本分析表明:14%的受访者出现抑郁症状,17%出现焦虑症状,12%存在敌对情绪。而上海的一份医学研究报告则称,“处于亚健康状态的‘80后’白领占到总人数的70%”。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透过已逝去的时光回头看,上世纪80年代甚嚣尘上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80后”们仅仅赶上了末梢,如同浮光掠影;90年代兴起的崇商主义大潮,让他们成为无法回避的被动的受洗礼对象:而21世纪的撕扯碰撞、颠狂时艰,他们则是必然的“承受与担当者”。
“80后”的年轻人,他们也很努力,走过来不容易。他们中有不少人道出了自己的心声:“我们看多了‘官二代’、‘富二代’的嚣张跋扈,看多了社会的现实无奈,我们遭遇各种无视各种诋毁,但我们也想要好好地生活,要生活就必须让自己年少早熟,我们玩不起也输不起,我们后面是日渐衰老的父母,我们懂得社会的责任与自身的担当。”
比现实压力更可怕的是“精神早衰”
就在不少人调侃“感谢联合国,让我们的青春失而复得”的时候,《重庆晨报》近日完成了一次调查,58%的受访者认为,“44岁以下为青年人”的说法之所以被一些人调侃和热议,很重要的原因是,这一划分方式与许多年轻人的“精神早衰”形成强烈反差。
这次面向数千城市居民的调查显示,超过七成的“80后”“早衰”。
43%的受访者认为,众多年轻人“精神早衰”缘于生活压力较大;25%的人感觉,家庭和学校教育总提醒年轻人走捷径,别去冒险犯错,是年轻一代“早衰”的最主要原因:23%的人直指“整个社会对物质过度关注”导致“早衰”;9%的人则选择“一些人对生活期望过高,却又难以实现”。
“80后”想突破牢笼实现自我,但又极现实地挤破头皮想当公务员:想好好学习,又发现当初选择热门专业似乎选错了;想真心爱一把,似乎又顾虑很多。有人因此认为,“80后”远没有上一辈勇敢,因为上一辈更多是为生存而较少思考自我实现:也没有“90后”洒脱,因为“90后”更坚定做自己,较少计较他人的眼光。
“80后”感到不幸福,是早衰的重要因素,而基本物质需求很难达到是“80后”幸福感”不强的主因。除此之外,生活在现代社会的青年人,生活节奏和心理节奏都会紧张,精神上常会有一种压力,长期快节奏的心理紧张,也是青年人早衰的因素之一。
“扫除笼罩在社会上、徘徊在青年人心头的暮气,需要社会对他们敞开更多的机会之门,提供更公平的竞争环境,更广阔的上升空间。”除了要为年轻一代创造更多的机会,“80后”自身也应该调整心态,尽快走出“未老先衰”的误区,更有担当和责任感。让每一代人的青春都有不老的生活
世界卫生组织新提出的年龄分段:44岁以下为青年人,45岁至59岁为中年人,60岁至74岁为年轻老年人,75岁至89岁为老年人,90岁以上为长寿老人。中国的“80后”,最小的24岁,最大的也不过33岁,正处于最青春的时候,为何变得老气横秋?
过于怀旧以及叹老,是因为逝去的都是美好,就好比现在的大学生怀念当初的高中、初中乃至小学时光,因为那个时候无忧无虑,心中只有一个方向:我要上XX大学!
高考前,人人网上广为流传一句话:好好珍惜剩下的日子,你以为你高考后就彻底解放了,殊不知,真正的束缚才刚刚开始。
找工作难、就业压力大、工资低、房价贵、社会太现实……从学校踏入生活,你会开始一遍遍面临这些问题,就连找个结婚的,你都会叹难,也因此“80后”在面对这些问题时,会感觉已经不能像以前上学时努力一把或认真一把就可以把问题解决,没有朝气便是平常的事。
别说“80后”了,就连“90后“在如潮的蚁族、房奴、拼爹等热词轰炸下也已经深感压力了。社会不公,流动凝滞化,最容易摧毁“80后”、“90后”的斗志。
“80后”染暮气,“90后”已叹老。毋庸讳言,每一代人的青春都不轻松,但我们兴许应该多份改变的勇气,用行动去尝试改变一些东西,才能让整个社会看到希望的力量,而国家和社会,也应该不遗余力地去保障年轻人的自由和平等的权利,只有如此,每一代人的青春才不会变得死气沉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