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语文教学的各环节中,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语文教学中教会学生思考,关键在教师的启发诱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起学生的兴趣。
【关键词】 教会学生 思考 实践与探索
在语文教学的各环节中,教师应把教会学生思考作为主要问题来研究,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教会学生思考,培养学生思考能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在教会学生思考的过程中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下面我们将从语文课堂教学入手,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一、教给方法,让学生学会思考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学生的成长得益于课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时刻注重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养成思考的习惯。
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思考,阅读课是语文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接触最多的,在阅读课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学生的引导。
1. 坡度设计,亲近思考
由于学生不掌握思考问题的方法,一开始可以为他们设计好问题,并按照由易到难坡度设计,一步步去指导他们读课文、读问题,指导他们如何通过读词语、读句子、读段落思考及进行前后文联系着思考,形成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如此通过半学期的引导,学生就会对如何思考有一定的了解,并开始学着去思考问题,再加上表扬与鼓励的激励,学生会一步步地亲近思考。
2. 读中感受,交流思考
读是阅读教学的精髓,要让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自己的理解。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学会预习,在预习时要求边读边思考,把自己读懂的地方及对文中的词语、句子的理解、感悟写在相关语句旁边。这需要一定的耐心与恒心。一开始学生不习惯,老师要坚持每天检查、指导,课堂上让学生尽情地交流自己的感受,在交流中对同一地方可以各抒己见,如此长期在思考中交流,交流中思考,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同学之间又可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学生的思考习惯得到了培养,思考的深度也会逐渐加深。
3. 提出问题,深入思考
有人说教学是为了解决学生的问题与困惑。其实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学出问题、读出问题,恰恰反映出学生在思考,问题越多,思考的越深。学生经过前一阶段的训练,再让学生写想法与理解时,要求提出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其实就是让学生对文中的相关语句进行思考,当自己理解不了,百思不得其解时,这就是问题,真正有价值的问题。上课时先让学生说自己的理解,在说的过程中,其实就已经帮助一部分学生解决了问题,而还有一些学生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的,就让学生提出来,供全班同学共同思考、讨论。如此一来学生对文本的思考就比较深入、感悟就越多,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思考,也学会了提问。
4. 收获感悟,升华思考
写感悟是对文本理解的升华,是对一篇课文的整体把握。由于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已经与文本进行了深入的对话,有了自己独特的理解与感受,写出收获已经是水到渠成的事了,特别是对一些蕴含一定道理的文章,学生写出的收获会令人感到吃惊。
二、大量阅读,让学生善于思考
课外阅读是课内学习的延伸与补充,是学好语文的法宝。大量的课外阅读既培养了学生的认识能力、理解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阅读。学生只有进行了大量的阅读,他们的认识才会更广泛,思想才会更深邃,理解才会更深透,表述才会更自信,思考才会更精妙。为了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可以每天布置学生读书半小时至一小时,让学生静心读书,接受知识的滋润、思想的熏陶;每周安排一节课进行阅读交流,在阅读交流中总结阅读的知识与方法,在阅读交流中谈书中的故事、人物、谈读书心得。
三、形成习惯,让学生独立思考
思考一旦形成习惯,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思考将无处不在。学会独立思考,是思考的一种提高。生活中学生每天都会面临着许多事情,他们看到的、听到的,都可能成为他们独立思考的内容。独立思考既表现在日常交际、处理事情及对待问题的看法中,又表现在习作表达(日记、作文)中。习作表达是综合性思考能力的表现,在习作表达中,学生可以潜心与思想对话,真正拥有自己的思想,拥有自己独立自主的天地。由于有了前面的训练与积累,此时学生会乐于习作,乐于在习作中与自己对话。通过习作来展示自己,已经成为自己内在的需要。此时的思考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在独立思考中他们逐渐走向成熟。
四、放飞思绪,让学生敢于思考
要想做一个有思想会思考的人,有一种精神不可缺少,那就是放飞思绪,敢想、敢说、敢写,对问题有个人的见解与观点,勇于表达,并学会坚持自己的正确想法,为自己的想法寻找依据、理由。(当然当发现自己的观点有问题时,也应该学会扬弃。)因此需要鼓励学生就一些问题去讨论,讨论就是一种个人观点释放的形式,对一些特别的问题适当的争论也是必要的,在争论中思维的火花才会迸发,当然争论不是比喉咙大小,而是比观点,以理服人。
教育要张扬学生的个性,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培养出有个性的人。让学生成长为一个有个性、有思想的人,就必须让学生学会有个性的思考,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成长”。不论是为了学习,还是为了做人,我们都有责任让学生尽早学会思考,做一个会思考的人、有思想的人,让他们的生命在充满创造性的、理性的思考中“升值”。
作者:洪涛;生于:1969年10月;性别:男;职称:中学高级教师;主要研究领域:小学语文教学。
【关键词】 教会学生 思考 实践与探索
在语文教学的各环节中,教师应把教会学生思考作为主要问题来研究,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教会学生思考,培养学生思考能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在教会学生思考的过程中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下面我们将从语文课堂教学入手,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一、教给方法,让学生学会思考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学生的成长得益于课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时刻注重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养成思考的习惯。
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思考,阅读课是语文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接触最多的,在阅读课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学生的引导。
1. 坡度设计,亲近思考
由于学生不掌握思考问题的方法,一开始可以为他们设计好问题,并按照由易到难坡度设计,一步步去指导他们读课文、读问题,指导他们如何通过读词语、读句子、读段落思考及进行前后文联系着思考,形成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如此通过半学期的引导,学生就会对如何思考有一定的了解,并开始学着去思考问题,再加上表扬与鼓励的激励,学生会一步步地亲近思考。
2. 读中感受,交流思考
读是阅读教学的精髓,要让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自己的理解。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学会预习,在预习时要求边读边思考,把自己读懂的地方及对文中的词语、句子的理解、感悟写在相关语句旁边。这需要一定的耐心与恒心。一开始学生不习惯,老师要坚持每天检查、指导,课堂上让学生尽情地交流自己的感受,在交流中对同一地方可以各抒己见,如此长期在思考中交流,交流中思考,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同学之间又可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学生的思考习惯得到了培养,思考的深度也会逐渐加深。
3. 提出问题,深入思考
有人说教学是为了解决学生的问题与困惑。其实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学出问题、读出问题,恰恰反映出学生在思考,问题越多,思考的越深。学生经过前一阶段的训练,再让学生写想法与理解时,要求提出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其实就是让学生对文中的相关语句进行思考,当自己理解不了,百思不得其解时,这就是问题,真正有价值的问题。上课时先让学生说自己的理解,在说的过程中,其实就已经帮助一部分学生解决了问题,而还有一些学生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的,就让学生提出来,供全班同学共同思考、讨论。如此一来学生对文本的思考就比较深入、感悟就越多,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思考,也学会了提问。
4. 收获感悟,升华思考
写感悟是对文本理解的升华,是对一篇课文的整体把握。由于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已经与文本进行了深入的对话,有了自己独特的理解与感受,写出收获已经是水到渠成的事了,特别是对一些蕴含一定道理的文章,学生写出的收获会令人感到吃惊。
二、大量阅读,让学生善于思考
课外阅读是课内学习的延伸与补充,是学好语文的法宝。大量的课外阅读既培养了学生的认识能力、理解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阅读。学生只有进行了大量的阅读,他们的认识才会更广泛,思想才会更深邃,理解才会更深透,表述才会更自信,思考才会更精妙。为了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可以每天布置学生读书半小时至一小时,让学生静心读书,接受知识的滋润、思想的熏陶;每周安排一节课进行阅读交流,在阅读交流中总结阅读的知识与方法,在阅读交流中谈书中的故事、人物、谈读书心得。
三、形成习惯,让学生独立思考
思考一旦形成习惯,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思考将无处不在。学会独立思考,是思考的一种提高。生活中学生每天都会面临着许多事情,他们看到的、听到的,都可能成为他们独立思考的内容。独立思考既表现在日常交际、处理事情及对待问题的看法中,又表现在习作表达(日记、作文)中。习作表达是综合性思考能力的表现,在习作表达中,学生可以潜心与思想对话,真正拥有自己的思想,拥有自己独立自主的天地。由于有了前面的训练与积累,此时学生会乐于习作,乐于在习作中与自己对话。通过习作来展示自己,已经成为自己内在的需要。此时的思考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在独立思考中他们逐渐走向成熟。
四、放飞思绪,让学生敢于思考
要想做一个有思想会思考的人,有一种精神不可缺少,那就是放飞思绪,敢想、敢说、敢写,对问题有个人的见解与观点,勇于表达,并学会坚持自己的正确想法,为自己的想法寻找依据、理由。(当然当发现自己的观点有问题时,也应该学会扬弃。)因此需要鼓励学生就一些问题去讨论,讨论就是一种个人观点释放的形式,对一些特别的问题适当的争论也是必要的,在争论中思维的火花才会迸发,当然争论不是比喉咙大小,而是比观点,以理服人。
教育要张扬学生的个性,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培养出有个性的人。让学生成长为一个有个性、有思想的人,就必须让学生学会有个性的思考,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成长”。不论是为了学习,还是为了做人,我们都有责任让学生尽早学会思考,做一个会思考的人、有思想的人,让他们的生命在充满创造性的、理性的思考中“升值”。
作者:洪涛;生于:1969年10月;性别:男;职称:中学高级教师;主要研究领域:小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