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过去,我国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是接受学习,它注重的是已有人类文化的复制,但是,个体要在复杂的社会中获得终身发展,已不能单凭接受社会文化这一种学习方式。虽然我们教师也在注意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技能,即意义地接受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抓住构建情景、提供资源、使用和约、利用社区、探究训练、自我评价等环节,但是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过程不仅是单一的线性结构模式,还应为多元的立体结构模式。因此实施探究性学习是必然的。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探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三大特征。
【关键词】 探究性学习 化学教学 教学模式
探究性学习是要求学生以积极、自觉的思维去面对自己尚未理解的问题,在质疑、查找、解疑的过程中进行学习、收获。探究是指学习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往往会用发散思维进行创造性学习,在获取、筛选、加工信息的基础上再生信息,解决实际问题。“创造”出来的东西也可能是人类已发现、已定论的东西,相对社会来讲并没有独创性,但这是学生不满足现状、不依赖老师,面对自己陌生的领域独自提出多种答案或解决方法,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化学探究性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引导学生领会知识内容,提出疑问和怀疑,发现作品的精华,从而提出见解,在学习和实践中逐步形成良好的表达能力。
1 探究性学习模式的特征
探究性学习模式具有如下几个特征:①开放课堂,教师重组。学校图书馆、化学实验室和常规教室三位一体,同时构成课堂。图书管理员、化学实验员和化学教师共同组成任课教师组,以化学教师为中心,三地多人展开教学。②“自主性”和“主导性”相结合。学生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在教材和大纲规定的范围内,自己选择要探究的问题,探究的方法和地点。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不可缺少的组织者、指导者、评价者,同时又是参谋、助手、顾问和咨询者;既有师道尊严的一面,又有平等交流的一面。③“实践性”和“书本性”密切联系。实践的核心必须是课本的重难点,实践的过程必须是用化学知识和原理去解决或解释与其相关的实际问题。④“过程”与“结果”必须兼得。强调在课堂上探究的问题及所形成的能力与水平,以及在过程中有所“悟”的知识或原理,都必须符合化学教学大纲的要求。⑤“双基性”和“创新性”相互倚重。学生必须在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才能展开想象的翅膀,遨游于创新的天空中。
2 探究性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能动参与意识,但并不排除学习指导,相反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学习指导要求探究性学习离不开老师的精心指导,尤其是开始实施模式时,老师更要提供一些精心设计的问题让学生去探究,“扶”着学生走一程,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探究学习方法。这就要求老师的指导要“少而精”、“指导要得法”。探究性学习要求学生自选主题,自我解决,这完全尊重了学生的能动自主意识,积极培养学生的个性。因此,个人独立探究是开展这一教学模式的最基本形式。但由于当前学校图书的藏量、学生个人文化的积累程度等因素的制约,学生个人的力量往往难以解决复杂的问题。因此,学生之间必须充分交流、切磋,将自己的信息资源共享,最大程度地占有资料,相互启发,相互争论,从而取得“突破性”的成果──探索出未知的知识。探究性课堂教学模式力图弥补原有教材的不足,改革单一的课堂教学形式,创造课堂教学独特的意趣。但在探究性学习中,由于每一个问题的探究和解决都会涉及到很多的知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很自然地在各学科之间架起桥梁,运用各学科的知识来探寻未知的知识,使自己原有的知识沿着深、广两个方面拓展。化学探究性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资源从化学学科拓展到数、理、天文、地理等,从课堂、书本延伸到了自然、历史、社会,真正注重了学生知识视野的开拓,化学的实际应用的培养和人文素养的提高。
3 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实施探究性学习,教师应当有适切的教学策略,注意角色的变换,从控制者转为参与者,从预设者转为合作者,从权威者转为引导者。教师提供“刺激”,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刺激”就是学习任务,可以以教学目标的方式呈现,也可以设置问题情景或活动情景呈现。它是为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唤醒学生学习的需要,并把它调动起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同的学生必定有不同的学习基础和不同的学习策略。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策略,才能更好地体现教师地引导作用。教师可以在学习内容中选择适合学生自己阅读地部分,让学生自学;也可以在学习内容地纵横方向上,为学生提供命题或提供材料,让学生自行查找、补充材料,自行进行归纳、综合、对比等,在学习内容完成后,让学生回顾现在的学习策略与过去的不同之处,并对哪些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哪些是不太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以及如何正确使用学习策略等产生自觉的认识。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教学活动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学习活动才能实现,因此课堂教学中需要民主、平等的气氛。
总之,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应用探究性学习模式,符合新大纲、新教材的指导思想,是课堂教学中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必由之路。但探究的问题不宜太深、太广,也不要每一节课都探究,每一个问题都探究。我们认为,学生既要发现式学习,又要有意义地接受式学习。探究性学习模式并不排斥其它的教学模式,只有与其它教学模式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才能被越来越多的师生所接受和实践。
【关键词】 探究性学习 化学教学 教学模式
探究性学习是要求学生以积极、自觉的思维去面对自己尚未理解的问题,在质疑、查找、解疑的过程中进行学习、收获。探究是指学习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往往会用发散思维进行创造性学习,在获取、筛选、加工信息的基础上再生信息,解决实际问题。“创造”出来的东西也可能是人类已发现、已定论的东西,相对社会来讲并没有独创性,但这是学生不满足现状、不依赖老师,面对自己陌生的领域独自提出多种答案或解决方法,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化学探究性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引导学生领会知识内容,提出疑问和怀疑,发现作品的精华,从而提出见解,在学习和实践中逐步形成良好的表达能力。
1 探究性学习模式的特征
探究性学习模式具有如下几个特征:①开放课堂,教师重组。学校图书馆、化学实验室和常规教室三位一体,同时构成课堂。图书管理员、化学实验员和化学教师共同组成任课教师组,以化学教师为中心,三地多人展开教学。②“自主性”和“主导性”相结合。学生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在教材和大纲规定的范围内,自己选择要探究的问题,探究的方法和地点。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不可缺少的组织者、指导者、评价者,同时又是参谋、助手、顾问和咨询者;既有师道尊严的一面,又有平等交流的一面。③“实践性”和“书本性”密切联系。实践的核心必须是课本的重难点,实践的过程必须是用化学知识和原理去解决或解释与其相关的实际问题。④“过程”与“结果”必须兼得。强调在课堂上探究的问题及所形成的能力与水平,以及在过程中有所“悟”的知识或原理,都必须符合化学教学大纲的要求。⑤“双基性”和“创新性”相互倚重。学生必须在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才能展开想象的翅膀,遨游于创新的天空中。
2 探究性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能动参与意识,但并不排除学习指导,相反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学习指导要求探究性学习离不开老师的精心指导,尤其是开始实施模式时,老师更要提供一些精心设计的问题让学生去探究,“扶”着学生走一程,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探究学习方法。这就要求老师的指导要“少而精”、“指导要得法”。探究性学习要求学生自选主题,自我解决,这完全尊重了学生的能动自主意识,积极培养学生的个性。因此,个人独立探究是开展这一教学模式的最基本形式。但由于当前学校图书的藏量、学生个人文化的积累程度等因素的制约,学生个人的力量往往难以解决复杂的问题。因此,学生之间必须充分交流、切磋,将自己的信息资源共享,最大程度地占有资料,相互启发,相互争论,从而取得“突破性”的成果──探索出未知的知识。探究性课堂教学模式力图弥补原有教材的不足,改革单一的课堂教学形式,创造课堂教学独特的意趣。但在探究性学习中,由于每一个问题的探究和解决都会涉及到很多的知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很自然地在各学科之间架起桥梁,运用各学科的知识来探寻未知的知识,使自己原有的知识沿着深、广两个方面拓展。化学探究性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资源从化学学科拓展到数、理、天文、地理等,从课堂、书本延伸到了自然、历史、社会,真正注重了学生知识视野的开拓,化学的实际应用的培养和人文素养的提高。
3 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实施探究性学习,教师应当有适切的教学策略,注意角色的变换,从控制者转为参与者,从预设者转为合作者,从权威者转为引导者。教师提供“刺激”,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刺激”就是学习任务,可以以教学目标的方式呈现,也可以设置问题情景或活动情景呈现。它是为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唤醒学生学习的需要,并把它调动起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同的学生必定有不同的学习基础和不同的学习策略。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策略,才能更好地体现教师地引导作用。教师可以在学习内容中选择适合学生自己阅读地部分,让学生自学;也可以在学习内容地纵横方向上,为学生提供命题或提供材料,让学生自行查找、补充材料,自行进行归纳、综合、对比等,在学习内容完成后,让学生回顾现在的学习策略与过去的不同之处,并对哪些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哪些是不太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以及如何正确使用学习策略等产生自觉的认识。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教学活动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学习活动才能实现,因此课堂教学中需要民主、平等的气氛。
总之,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应用探究性学习模式,符合新大纲、新教材的指导思想,是课堂教学中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必由之路。但探究的问题不宜太深、太广,也不要每一节课都探究,每一个问题都探究。我们认为,学生既要发现式学习,又要有意义地接受式学习。探究性学习模式并不排斥其它的教学模式,只有与其它教学模式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才能被越来越多的师生所接受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