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严复留在墓碑上的身份,竟然如此简单——清侯官
福州市三坊七巷旅游景区开发后,人们对林则徐、沈葆桢、严复等乡贤的崇敬之情再度燃烧。严复文化热旋即复兴,笔者也踏上了寻访严复成长踪迹的行旅。
苍霞洲的前世今生
严复的父亲和祖父都是中医。严复写了一首诗《观海大兄八十寿序》说:“犹忆先君在日,寓钓龙台,以医名一时。”说了其祖父從阳岐村到钓龙台(位于闽县南台苍霞洲,今福州市台江区苍霞街道)寄居行医名噪一时的事。而严复父亲严振生医术高超,常为穷人义诊,被时人誉为“严半仙”。
严复在钓龙台父亲的医馆里出生,12岁奉父命与王氏成婚,14岁时福州发生霍乱传染病,父亲在治病期间染病而逝。严复没有学医,无力谋生养家,无法继续租住在苍霞洲,不得不随母亲带着妻子和两个妹妹回祖居地阳岐村生活。
关于钓龙台的严复出生地,以及具体地址,严复在世时未曾提及,如今更是无迹可寻。但钓龙台在大庙山南,临江。大庙山,史载汉高帝五年在此山册封无诸为闽越王。无诸死后又在山上立庙祀之,故名大庙山。该山位于今天福州第四中学内,校内尚有一块“全闽第一江山”的大石碑。
如今在福州台江区三县洲桥底、闽江边有一座狭长的苍霞公园。园内塑有严复雕像——严复手握书卷,屹立榕树下、闽江边,目光炯炯地望着滔滔母亲河。河的对岸是仓山区的仓前公园。仓前公园内有一尊林觉民上半身塑像。隔着闽江,严复雕像和林觉民塑像几乎直线相对。不知二位福州伟人,是否会隔空对话。
乡绅气派的阳岐村
严复搬回祖居地阳岐村生活时间不长。阳岐村位于今天福州市仓山区。小村的古老溪流阳岐浦蜿蜒而行,静静地淌出小村,向外借一条路到达乌龙江。阳岐浦历史上是福州西郊的水路交通要道,溪流直接注入乌龙江(闽江下游一段),为永泰县到福州、闽侯县以南方向到福州的必经之处。
唐至北宋,福州向南的主驿道从这里经过。而阳岐村位于福州南台岛西南部的乌龙江边,曾是福州城郊的码头港口重镇,也是进出福州市区的一条交通要道。
从福州市区出发,上南三环,到了湾边立交桥,桥下有个转入阳岐村的巨大指示牌,在指示牌前方有段斜坡公路上去即是严复的祖居地阳岐村,即今日仓山区盖山镇上岐村、下岐村所在地。
严复曾作诗《梦想阳岐山》:“门前一泓水,潮至势迟迟。”此泓水必是阳岐浦。《严几道年谱》言及阳岐:“溪山寒碧,树石幽秀,外临大江,中贯大小二溪,左右则有玉屏山、李家山楞严诸丘壑。”可见阳岐村风景之优美。
以水运为主要交通方式的时代,阳岐村在福州的地理位置特别重要,宋代就十分繁荣,至今保留了不少古渡口、各种保佑水上航运及人行水上平安的庙宇,如忠肃祠、临水娘娘陈靖姑的毓麟宫、凤鸣寺、观音阁、北极玄帝庙、薛太师祖庙等,还有严复晚年住过的玉屏山庄、严复主持重修的尚书祖庙、严氏宗祠等,这些都是今人了解严复思想形成的重要建筑。
阳岐以一条溪水为界,分为上岐与下岐,横贯阳岐浦上的一座建于宋元祐四年(1089年)、青石板铺就的小桥东西走向,名“午桥”,东头一棵古榕遮天蔽地。据说,桥栏上的“午桥古迹”系北宋蔡襄所书。午桥是目前福州城区仅存的北宋驿道古迹。午后快上学了,孩童从午桥嬉笑走过,依稀是少年严复的背影,渐行渐远。
阳岐古村在严复先祖从河南中原迁居到此时,是一座繁华小镇,有着乡绅气派。所以,即使今日阳岐村呈现衰老风霜之面貌,却无法使人错漏那些曾经华丽的深深庭院。它们有的与严复祖居毗邻,有的隔岸相望。
当地村民介绍说,严复邻家高氏府邸、陈家大宅曾经风光不可一世,而午桥旁耸立的一栋欧式建筑风格的两层小楼未知具体来历,但管中窥豹,知其身世不凡。
清末,阳岐村受基督新教影响,很多村民成为基督教徒,所以严复很早就认识到西方思想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及中西文化汇通的必要性。
阳岐村如今新修了严复公园,景点以严复故居、严复纪念馆、严氏宗祠、玉屏山庄、严叔夏婚房、午桥为主。
严复祖居“大夫第”
在村里一路询问村民是否知道严复和大夫第,村民多数能指出大夫第的具体位置,更有热情引路的人。
过了午桥,寻几道巷,就到了严复祖居“大夫第”。
严复始祖严怀英曾官居朝议大夫,故严复祖屋常年悬挂一块“大夫第”的匾额。“大夫第”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曾于明代翻修过,依然保持原有的砖木结构。房屋两进,前面有一个天井,后面是一座庭院。门外立着一块石碑,上书“阳岐严复故居”。
严复9岁到11岁期间跟随五叔父严厚甫秀才学习,私塾设在阳岐村祖居大夫第前座。严复14岁偕妻随母搬回大夫第居住时,因房子被族亲占用,只好住在两间破陋的披榭(小房间)。介于祖居和破屋之间的小弄道,后被称为“几道巷”。
“几道”福州方言即“台阶”,意谓步步高升。此一说为严复自称“几道先生”的由来。此几道巷原有阶梯通往后山的严氏宗祠,如今夷为平地,但仍与严氏宗祠道路相通。
几道巷外有两株卧龙似的榕树生长在河边。笔者寻访时刚好涨潮,潮水把小村衬托起来,卧龙般的榕树、河对岸的玉屏山庄倒映在江河里,道旁满院落花随风卷,仿佛一叶秋色轻浮云端。
刚回祖居的日子,严复家里靠母亲和妻子为人绣花、缝纫所得的微薄收入度日。此后不久,严复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入沈葆祯创办的福州船政求是堂艺局,从此与阳岐村一别就是五十年。
严复38岁时母亲和发妻相继过世,后一直梦回阳岐村,所以晚年购买了阳岐村李坨山中的玉屏山庄的一座单进住宅,作为他的晚年住房和三儿子严叔夏结婚的洞房。玉屏山庄原为同村清末邳州知州叶大庄所有,有二十多间房屋,村河环护山庄,景色怡人。 玉屏山庄至今整体保存完好,是清朝末年、民国初年难得的中西合璧住宅。严叔夏曾任第一任福州市副市长,分管文教卫生工作。
阳岐村民把带游客去玉屏山庄参观严叔夏婚房,当作津津乐道的趣事。笔者来时,若非热心村民带路,无法找到严叔夏的婚房。那是位于小弄巷边的一间普通房间,门口没有任何指示牌。
严叔夏婚房的隔壁住着一户当地村民。看到笔者来看严叔夏的婚房,夫妻二人站在門口痴痴地傻笑,大约是严叔夏的房子还原了婚房的模样,醒目的大红喜字,令人怀想当年,笔者也不禁悦心发笑,不忘初“喜”,多美好。
坊巷里的严复文化
福州最后一处和严复有关的建筑,是位于郎官巷里的严复晚年居住的豪华宅邸。
郎官巷得名乃因一户刘氏人家出了几代郎官。郎官的职务有多大?历代不同,但确是人中龙凤。严复为何在此巷购房,而不选择衣锦坊呢?其实,这房子是当时福建省督军兼省长李厚基为严复购置的。那时晚年的严复哮喘病久治不愈,回福州养病。
2004年,严复的长孙女严倬云回到阔别67年的严复故居,欣喜地说在这里度过童年,但指出严复住的地方并非此处,而是离严复故居几米的地方。一切都和旧时一样,她很高兴。2010年,她再次受邀回来,看到严复故居修葺一新感动不已。
严复故居现在福州郎官巷内20号,坐北朝南,正座由两重天井的院落组成,主座与花厅两座毗连,占地面积609平方米,是典型的晚清建筑风格。这座老宅府内最特别的是花厅前后走廊、栏杆均仿西方建筑纹饰,算是中西合璧。天井中有一袖珍水井,井水清澈,照见一方蓝天。
严复故居重新建造后,门票售价15元。2017年1月8日,这里厅堂前挂了一红色横幅:纪念严复诞辰163周年。1月8日和9日两天,严复故居对外免费开放。
严复故居隔壁,是福建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陈章汉担任院长的耕读书院。为何把书院设在此处?陈章汉说,他曾提议,誉称严复为“中国的普罗米修斯”,因为严复以救国为己任,学贯中西,山海为怀,最早把西方进化论引入祖国,解决了当时国人思想的饥荒。
“严复是北大首任校长,耕读书院以‘承启斯文’为文化理想,名誉院长谢冕是北大教授,书院专委会主任卢美松也是北大学子,还有耕读书院的副院长陈骋也到北大进修过,所以郎官巷口挂出了‘北大人之家’的牌子,可谓无独有偶,陈陈相因。”陈章汉说。
距离书院不远处的严复翰墨馆,是馆长郑志宇个人独资的文化企业。
在香港的一次拍卖会上,郑志宇获得严复墨宝,自此在研究严复墨宝中迷上了严复。2004年他从香港回到故乡福州后,投资建设了严复翰墨馆。
自书的墓碑
严复12岁与王氏成婚,开始少年夫妻的生活,共度过十分贫苦的生活。他们仅育有一子严伯玉。1892年王氏去世后,严复感叹,“不料四十之年,一家旧人都尽,此后纵极荣华,而同苦者不能与我同乐,此所以略一思量,不禁放声长号,哽咽无已也。”
清宣统二年(1910年),严复命严伯玉选址监造墓园,归葬发妻王氏,也是为了和少年发妻同葬一起。
墓园最后择建在阳岐村上岐的鳌头山,即现在福州市南三环路北与新建福湾工业园之间,属于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严复自书墓碑“清侯官严几道先生之寿域”及“惟适之安”横屏。民国10年(1921年)严复病逝后葬于此。陈宝琛为其撰墓志铭。
笔者由阳岐村严复纪念馆馆长严孝鹏带路,来到位于鳌头山的严复墓园。关于鳌头山,严复在《怀阳岐》诗中如此描写:“鳌头山好浮佳气,崎角风微簇野航。”说明严复挑选此地作为安生地,是认为此处风水极佳。
严复在世时,鳌头山是离福州城区非常偏远的一座山丘。古代为军事信号台,因山顶有巨形怪石如海龟而得名。如今,墓园四周风景因时代变迁而变化较大,墓园外是311汽车公交总站,方便游客直接坐车直达这里。
严复墓园造型像鳌头的额,面朝东南方向,与闽江出海口五虎山隔江相对。墓园为风字形,土石结构,五层墓埕,占地面积1680平方米,环以围墙。墓前石墙设有二个铁门。
进入墓园,拾阶而上,第三层墓埕中立一石条横屏,阴刻“惟适之安”四个楷体大字。石头横屏后及拱顶墓前立着青石墓碑,碑面楷书:“清侯官严几道先生之寿域”。
作为中国近代最重要的启蒙思想家、大翻译家,严复留在墓碑上的身份,竟然如此简单——清侯官。
福州市三坊七巷旅游景区开发后,人们对林则徐、沈葆桢、严复等乡贤的崇敬之情再度燃烧。严复文化热旋即复兴,笔者也踏上了寻访严复成长踪迹的行旅。
苍霞洲的前世今生
严复的父亲和祖父都是中医。严复写了一首诗《观海大兄八十寿序》说:“犹忆先君在日,寓钓龙台,以医名一时。”说了其祖父從阳岐村到钓龙台(位于闽县南台苍霞洲,今福州市台江区苍霞街道)寄居行医名噪一时的事。而严复父亲严振生医术高超,常为穷人义诊,被时人誉为“严半仙”。
严复在钓龙台父亲的医馆里出生,12岁奉父命与王氏成婚,14岁时福州发生霍乱传染病,父亲在治病期间染病而逝。严复没有学医,无力谋生养家,无法继续租住在苍霞洲,不得不随母亲带着妻子和两个妹妹回祖居地阳岐村生活。
关于钓龙台的严复出生地,以及具体地址,严复在世时未曾提及,如今更是无迹可寻。但钓龙台在大庙山南,临江。大庙山,史载汉高帝五年在此山册封无诸为闽越王。无诸死后又在山上立庙祀之,故名大庙山。该山位于今天福州第四中学内,校内尚有一块“全闽第一江山”的大石碑。
如今在福州台江区三县洲桥底、闽江边有一座狭长的苍霞公园。园内塑有严复雕像——严复手握书卷,屹立榕树下、闽江边,目光炯炯地望着滔滔母亲河。河的对岸是仓山区的仓前公园。仓前公园内有一尊林觉民上半身塑像。隔着闽江,严复雕像和林觉民塑像几乎直线相对。不知二位福州伟人,是否会隔空对话。
乡绅气派的阳岐村
严复搬回祖居地阳岐村生活时间不长。阳岐村位于今天福州市仓山区。小村的古老溪流阳岐浦蜿蜒而行,静静地淌出小村,向外借一条路到达乌龙江。阳岐浦历史上是福州西郊的水路交通要道,溪流直接注入乌龙江(闽江下游一段),为永泰县到福州、闽侯县以南方向到福州的必经之处。
唐至北宋,福州向南的主驿道从这里经过。而阳岐村位于福州南台岛西南部的乌龙江边,曾是福州城郊的码头港口重镇,也是进出福州市区的一条交通要道。
从福州市区出发,上南三环,到了湾边立交桥,桥下有个转入阳岐村的巨大指示牌,在指示牌前方有段斜坡公路上去即是严复的祖居地阳岐村,即今日仓山区盖山镇上岐村、下岐村所在地。
严复曾作诗《梦想阳岐山》:“门前一泓水,潮至势迟迟。”此泓水必是阳岐浦。《严几道年谱》言及阳岐:“溪山寒碧,树石幽秀,外临大江,中贯大小二溪,左右则有玉屏山、李家山楞严诸丘壑。”可见阳岐村风景之优美。
以水运为主要交通方式的时代,阳岐村在福州的地理位置特别重要,宋代就十分繁荣,至今保留了不少古渡口、各种保佑水上航运及人行水上平安的庙宇,如忠肃祠、临水娘娘陈靖姑的毓麟宫、凤鸣寺、观音阁、北极玄帝庙、薛太师祖庙等,还有严复晚年住过的玉屏山庄、严复主持重修的尚书祖庙、严氏宗祠等,这些都是今人了解严复思想形成的重要建筑。
阳岐以一条溪水为界,分为上岐与下岐,横贯阳岐浦上的一座建于宋元祐四年(1089年)、青石板铺就的小桥东西走向,名“午桥”,东头一棵古榕遮天蔽地。据说,桥栏上的“午桥古迹”系北宋蔡襄所书。午桥是目前福州城区仅存的北宋驿道古迹。午后快上学了,孩童从午桥嬉笑走过,依稀是少年严复的背影,渐行渐远。
阳岐古村在严复先祖从河南中原迁居到此时,是一座繁华小镇,有着乡绅气派。所以,即使今日阳岐村呈现衰老风霜之面貌,却无法使人错漏那些曾经华丽的深深庭院。它们有的与严复祖居毗邻,有的隔岸相望。
当地村民介绍说,严复邻家高氏府邸、陈家大宅曾经风光不可一世,而午桥旁耸立的一栋欧式建筑风格的两层小楼未知具体来历,但管中窥豹,知其身世不凡。
清末,阳岐村受基督新教影响,很多村民成为基督教徒,所以严复很早就认识到西方思想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及中西文化汇通的必要性。
阳岐村如今新修了严复公园,景点以严复故居、严复纪念馆、严氏宗祠、玉屏山庄、严叔夏婚房、午桥为主。
严复祖居“大夫第”
在村里一路询问村民是否知道严复和大夫第,村民多数能指出大夫第的具体位置,更有热情引路的人。
过了午桥,寻几道巷,就到了严复祖居“大夫第”。
严复始祖严怀英曾官居朝议大夫,故严复祖屋常年悬挂一块“大夫第”的匾额。“大夫第”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曾于明代翻修过,依然保持原有的砖木结构。房屋两进,前面有一个天井,后面是一座庭院。门外立着一块石碑,上书“阳岐严复故居”。
严复9岁到11岁期间跟随五叔父严厚甫秀才学习,私塾设在阳岐村祖居大夫第前座。严复14岁偕妻随母搬回大夫第居住时,因房子被族亲占用,只好住在两间破陋的披榭(小房间)。介于祖居和破屋之间的小弄道,后被称为“几道巷”。
“几道”福州方言即“台阶”,意谓步步高升。此一说为严复自称“几道先生”的由来。此几道巷原有阶梯通往后山的严氏宗祠,如今夷为平地,但仍与严氏宗祠道路相通。
几道巷外有两株卧龙似的榕树生长在河边。笔者寻访时刚好涨潮,潮水把小村衬托起来,卧龙般的榕树、河对岸的玉屏山庄倒映在江河里,道旁满院落花随风卷,仿佛一叶秋色轻浮云端。
刚回祖居的日子,严复家里靠母亲和妻子为人绣花、缝纫所得的微薄收入度日。此后不久,严复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入沈葆祯创办的福州船政求是堂艺局,从此与阳岐村一别就是五十年。
严复38岁时母亲和发妻相继过世,后一直梦回阳岐村,所以晚年购买了阳岐村李坨山中的玉屏山庄的一座单进住宅,作为他的晚年住房和三儿子严叔夏结婚的洞房。玉屏山庄原为同村清末邳州知州叶大庄所有,有二十多间房屋,村河环护山庄,景色怡人。 玉屏山庄至今整体保存完好,是清朝末年、民国初年难得的中西合璧住宅。严叔夏曾任第一任福州市副市长,分管文教卫生工作。
阳岐村民把带游客去玉屏山庄参观严叔夏婚房,当作津津乐道的趣事。笔者来时,若非热心村民带路,无法找到严叔夏的婚房。那是位于小弄巷边的一间普通房间,门口没有任何指示牌。
严叔夏婚房的隔壁住着一户当地村民。看到笔者来看严叔夏的婚房,夫妻二人站在門口痴痴地傻笑,大约是严叔夏的房子还原了婚房的模样,醒目的大红喜字,令人怀想当年,笔者也不禁悦心发笑,不忘初“喜”,多美好。
坊巷里的严复文化
福州最后一处和严复有关的建筑,是位于郎官巷里的严复晚年居住的豪华宅邸。
郎官巷得名乃因一户刘氏人家出了几代郎官。郎官的职务有多大?历代不同,但确是人中龙凤。严复为何在此巷购房,而不选择衣锦坊呢?其实,这房子是当时福建省督军兼省长李厚基为严复购置的。那时晚年的严复哮喘病久治不愈,回福州养病。
2004年,严复的长孙女严倬云回到阔别67年的严复故居,欣喜地说在这里度过童年,但指出严复住的地方并非此处,而是离严复故居几米的地方。一切都和旧时一样,她很高兴。2010年,她再次受邀回来,看到严复故居修葺一新感动不已。
严复故居现在福州郎官巷内20号,坐北朝南,正座由两重天井的院落组成,主座与花厅两座毗连,占地面积609平方米,是典型的晚清建筑风格。这座老宅府内最特别的是花厅前后走廊、栏杆均仿西方建筑纹饰,算是中西合璧。天井中有一袖珍水井,井水清澈,照见一方蓝天。
严复故居重新建造后,门票售价15元。2017年1月8日,这里厅堂前挂了一红色横幅:纪念严复诞辰163周年。1月8日和9日两天,严复故居对外免费开放。
严复故居隔壁,是福建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陈章汉担任院长的耕读书院。为何把书院设在此处?陈章汉说,他曾提议,誉称严复为“中国的普罗米修斯”,因为严复以救国为己任,学贯中西,山海为怀,最早把西方进化论引入祖国,解决了当时国人思想的饥荒。
“严复是北大首任校长,耕读书院以‘承启斯文’为文化理想,名誉院长谢冕是北大教授,书院专委会主任卢美松也是北大学子,还有耕读书院的副院长陈骋也到北大进修过,所以郎官巷口挂出了‘北大人之家’的牌子,可谓无独有偶,陈陈相因。”陈章汉说。
距离书院不远处的严复翰墨馆,是馆长郑志宇个人独资的文化企业。
在香港的一次拍卖会上,郑志宇获得严复墨宝,自此在研究严复墨宝中迷上了严复。2004年他从香港回到故乡福州后,投资建设了严复翰墨馆。
自书的墓碑
严复12岁与王氏成婚,开始少年夫妻的生活,共度过十分贫苦的生活。他们仅育有一子严伯玉。1892年王氏去世后,严复感叹,“不料四十之年,一家旧人都尽,此后纵极荣华,而同苦者不能与我同乐,此所以略一思量,不禁放声长号,哽咽无已也。”
清宣统二年(1910年),严复命严伯玉选址监造墓园,归葬发妻王氏,也是为了和少年发妻同葬一起。
墓园最后择建在阳岐村上岐的鳌头山,即现在福州市南三环路北与新建福湾工业园之间,属于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严复自书墓碑“清侯官严几道先生之寿域”及“惟适之安”横屏。民国10年(1921年)严复病逝后葬于此。陈宝琛为其撰墓志铭。
笔者由阳岐村严复纪念馆馆长严孝鹏带路,来到位于鳌头山的严复墓园。关于鳌头山,严复在《怀阳岐》诗中如此描写:“鳌头山好浮佳气,崎角风微簇野航。”说明严复挑选此地作为安生地,是认为此处风水极佳。
严复在世时,鳌头山是离福州城区非常偏远的一座山丘。古代为军事信号台,因山顶有巨形怪石如海龟而得名。如今,墓园四周风景因时代变迁而变化较大,墓园外是311汽车公交总站,方便游客直接坐车直达这里。
严复墓园造型像鳌头的额,面朝东南方向,与闽江出海口五虎山隔江相对。墓园为风字形,土石结构,五层墓埕,占地面积1680平方米,环以围墙。墓前石墙设有二个铁门。
进入墓园,拾阶而上,第三层墓埕中立一石条横屏,阴刻“惟适之安”四个楷体大字。石头横屏后及拱顶墓前立着青石墓碑,碑面楷书:“清侯官严几道先生之寿域”。
作为中国近代最重要的启蒙思想家、大翻译家,严复留在墓碑上的身份,竟然如此简单——清侯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