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194-0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正式颁布,标志着我国幼儿教育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加速幼儿教育事业的改革,离不了幼儿园管理的改革,而实现这一改革的关键是幼儿教育管理观念的更新和转变,也就是领导与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和转变。因为幼儿园管理的关键在于管理者能否有效的调动起教职工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发展其职业能力。所以,作为管理者的园所领导,应采取多种措施,充分激励教师这一主体力量的积极性,以实现园所发展及自我发展。
一、更新观念,摆正地位
一所高质量的幼儿园,就是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培养需要一个平等、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大量的事实证明,教师一般不在乎工作的苦和累,不计较领导在工作上的无意疏忽,而十分重视领导是否尊重自己的人格,是否真诚相待。因此,作为管理者的园所领导,首先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让教师真切地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和人格的尊严,感受到管理者的真诚;其次,领导要做到以身作则、胸怀坦荡,心里装着每位教师,以宽容、接纳、善意的态度对待教师。常言道:“三个女人一台戏”,女同志在一起共事,难免会有一些琐碎之事发生,这就要求管理者做好协调化解工作,消除误会。发动教师人人为工作尽职尽责,齐心协力,共同进步,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并照章办事,做到赏罚分明、启动合力,将教师统一于一个整体,形成平等、宽松、和谐的氛围,促进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二、加强沟通,改变作风
沟通的目的是为了达成共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理解是不容易的,特别是上下级之间的沟通。因为,一般教师对领导都有一种本能的疏远和戒备心理。总的来说,作为一般教师若不是感到事情有一定的重要性或是工作上遇到困难、或要提出意见建议,是不会轻易找领导谈的,对此,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并努力做到:
(1)平易近人、虚怀若谷
以开放的姿态和胸怀对待教师,不摆领导的架子或以权威的姿态去指手画脚,不给教师精神上增添压力,主动接近教师,努力为教师创造一个教师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的沟通环境并创设机会。如:利用节假日、午餐时间、教师座谈会,学习机会等,和教师进行语言沟通,给教师发表意见和建议的机会,关注教师的闪光点;对教师工作中的小过失,要了解教师的动机和想法,注意不要当着别人的面批评教师,更不要在别人面前数说教师的短处。这样不仅伤害了教师的自尊心,还能改变教师对领导的看法,引起教师对领导的强烈不满,降低领导在教师心目中的威信。
(2)以身作则
常言道:“跟着一个好领导工作累死也心甘”从这句话中,我们不难看出一个道理,人除了追求物质价值外,更重要的是精神追求。这就要求管理者在工作中要做到以情感人,以德服人,而不以关压人。因此,管理者要创设机会,听取教师的想法,为教师着想,使每个教师都能感受到美好的前程,促进教师以饱满的激情,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
三、以人为本,合作发展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积极性从根本上说源于人的需要,需要是激发积极性的原动力,是人们不满足现状时的心理状态,它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因此,管理者在做人的管理工作时,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遵循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了解教职工最根本的需要,并以此入手,通过有效的方法满足他们的需要,从而激发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地促进全员工作开展。
(1)精神需要和物质需要相结合,从教师的角度分析,教师的需要有两种。即精神需要和物质需要,而精神需要高于物质需要,由于教师的经历和处境不同,教师的需要自然也不尽相同,根据教师的不同需要做不同的处理,对教师的合理需要,满腔热情,积极主动,千方百计地给予解决。
(2)思想工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许多领导整天忙于事务,没有时间去了解教师的需要,也就无法知道教师想什么,有什么意见和建议,怎样做出适宜正确的行政决策,无法给予教师及时的帮助和指导,就不能很好的促进工作,所以管理者应合理安排时间,使自己能从具体事务中抽出身来,去了解他们的工作需要,并对他们的家庭,心理需要了如指掌,做到有的放失,给教师提供适宜的指导和帮助,并处处以身作则,用理解鼓励来关心教师的生活,满足教师的合理要求,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四、参与改革、共同发展
现在幼儿园教育管理多数是自上而下的层次式目标管理,这种管理模式使教育实施过程中和策略、计划、规则等都是上传下行,使教师被动地根据领导要求和规定完成教学任务,忽略教师在其中可发挥的积极作用,使教师觉得有一种强迫意味,是一种监督控制的状态下被动的工作,容易形成“我们是替领导干的”观念,必须做到:
(1)引导参与
管理者要合理安排工作,做到知人善任,根据每个教师的特点,用共所长避其所短,统筹兼顾,合理使用,引导共同参与,并让他们从不同形式参与制定幼儿园的目标,决定幼儿园发展计划与改革措施,以积极发挥,推动工作进程,并增强教师的工作动机,使教师意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重要地位,产生满足感,增强事业心。可以使干群之间,教师之间关系和谐,产生向心力,增强团结,它能增强教师的义务感,与责任心。
(2)集思广益,激励参与
这是现代科学化管理所要求的一种管理形式,领导要善于合作,与教师一起努力共同发现和解决问题,改变以往当家作主的姿态,实现现代化管理手段,是管理形式一股合力,让教师产生积极的工作态度和干劲,充分调动教师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将幼儿园前途与教师工作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让每个教师都有参与决策的机会与权力,以增强教师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及“主人翁”的意识。
(3)抓放结合
“大事精明,小事糊涂”说的就是管理的全管和不全管;也就是领导既要善于抓大权统领全局,又要将权力下放教师,充分依靠教师和教师站在平等的位置上,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真正实施民主管理的要求,在制定规章制度时,让教师参与计划要由下而上形成,因为幼儿园的工作是根据孩子的需要来决定的,而孩子的真实需要只有第一线的教师才能切身了解,因此,幼儿园管理者在此基础上再考虑自己的工作怎样配合,如何安排,制定园长工作计划,这样可促进教师学会对工作负责,实行自我决策、自我监督、自我评价,并使教师产生一种积极工作的态度,更好地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
可见,幼儿园教育管理改革是园领导与教职工管理理念的改革,其中园领导更新观念摆正地位是前提,加强沟通,改变作风是关键,关心支持、合作发展是催化剂,参与改革,共同发展是良策,只有充分实施这些措施,才能实现高效优质的幼儿园管理,推动幼儿园进程。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正式颁布,标志着我国幼儿教育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加速幼儿教育事业的改革,离不了幼儿园管理的改革,而实现这一改革的关键是幼儿教育管理观念的更新和转变,也就是领导与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和转变。因为幼儿园管理的关键在于管理者能否有效的调动起教职工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发展其职业能力。所以,作为管理者的园所领导,应采取多种措施,充分激励教师这一主体力量的积极性,以实现园所发展及自我发展。
一、更新观念,摆正地位
一所高质量的幼儿园,就是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培养需要一个平等、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大量的事实证明,教师一般不在乎工作的苦和累,不计较领导在工作上的无意疏忽,而十分重视领导是否尊重自己的人格,是否真诚相待。因此,作为管理者的园所领导,首先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让教师真切地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和人格的尊严,感受到管理者的真诚;其次,领导要做到以身作则、胸怀坦荡,心里装着每位教师,以宽容、接纳、善意的态度对待教师。常言道:“三个女人一台戏”,女同志在一起共事,难免会有一些琐碎之事发生,这就要求管理者做好协调化解工作,消除误会。发动教师人人为工作尽职尽责,齐心协力,共同进步,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并照章办事,做到赏罚分明、启动合力,将教师统一于一个整体,形成平等、宽松、和谐的氛围,促进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二、加强沟通,改变作风
沟通的目的是为了达成共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理解是不容易的,特别是上下级之间的沟通。因为,一般教师对领导都有一种本能的疏远和戒备心理。总的来说,作为一般教师若不是感到事情有一定的重要性或是工作上遇到困难、或要提出意见建议,是不会轻易找领导谈的,对此,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并努力做到:
(1)平易近人、虚怀若谷
以开放的姿态和胸怀对待教师,不摆领导的架子或以权威的姿态去指手画脚,不给教师精神上增添压力,主动接近教师,努力为教师创造一个教师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的沟通环境并创设机会。如:利用节假日、午餐时间、教师座谈会,学习机会等,和教师进行语言沟通,给教师发表意见和建议的机会,关注教师的闪光点;对教师工作中的小过失,要了解教师的动机和想法,注意不要当着别人的面批评教师,更不要在别人面前数说教师的短处。这样不仅伤害了教师的自尊心,还能改变教师对领导的看法,引起教师对领导的强烈不满,降低领导在教师心目中的威信。
(2)以身作则
常言道:“跟着一个好领导工作累死也心甘”从这句话中,我们不难看出一个道理,人除了追求物质价值外,更重要的是精神追求。这就要求管理者在工作中要做到以情感人,以德服人,而不以关压人。因此,管理者要创设机会,听取教师的想法,为教师着想,使每个教师都能感受到美好的前程,促进教师以饱满的激情,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
三、以人为本,合作发展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积极性从根本上说源于人的需要,需要是激发积极性的原动力,是人们不满足现状时的心理状态,它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因此,管理者在做人的管理工作时,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遵循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了解教职工最根本的需要,并以此入手,通过有效的方法满足他们的需要,从而激发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地促进全员工作开展。
(1)精神需要和物质需要相结合,从教师的角度分析,教师的需要有两种。即精神需要和物质需要,而精神需要高于物质需要,由于教师的经历和处境不同,教师的需要自然也不尽相同,根据教师的不同需要做不同的处理,对教师的合理需要,满腔热情,积极主动,千方百计地给予解决。
(2)思想工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许多领导整天忙于事务,没有时间去了解教师的需要,也就无法知道教师想什么,有什么意见和建议,怎样做出适宜正确的行政决策,无法给予教师及时的帮助和指导,就不能很好的促进工作,所以管理者应合理安排时间,使自己能从具体事务中抽出身来,去了解他们的工作需要,并对他们的家庭,心理需要了如指掌,做到有的放失,给教师提供适宜的指导和帮助,并处处以身作则,用理解鼓励来关心教师的生活,满足教师的合理要求,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四、参与改革、共同发展
现在幼儿园教育管理多数是自上而下的层次式目标管理,这种管理模式使教育实施过程中和策略、计划、规则等都是上传下行,使教师被动地根据领导要求和规定完成教学任务,忽略教师在其中可发挥的积极作用,使教师觉得有一种强迫意味,是一种监督控制的状态下被动的工作,容易形成“我们是替领导干的”观念,必须做到:
(1)引导参与
管理者要合理安排工作,做到知人善任,根据每个教师的特点,用共所长避其所短,统筹兼顾,合理使用,引导共同参与,并让他们从不同形式参与制定幼儿园的目标,决定幼儿园发展计划与改革措施,以积极发挥,推动工作进程,并增强教师的工作动机,使教师意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重要地位,产生满足感,增强事业心。可以使干群之间,教师之间关系和谐,产生向心力,增强团结,它能增强教师的义务感,与责任心。
(2)集思广益,激励参与
这是现代科学化管理所要求的一种管理形式,领导要善于合作,与教师一起努力共同发现和解决问题,改变以往当家作主的姿态,实现现代化管理手段,是管理形式一股合力,让教师产生积极的工作态度和干劲,充分调动教师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将幼儿园前途与教师工作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让每个教师都有参与决策的机会与权力,以增强教师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及“主人翁”的意识。
(3)抓放结合
“大事精明,小事糊涂”说的就是管理的全管和不全管;也就是领导既要善于抓大权统领全局,又要将权力下放教师,充分依靠教师和教师站在平等的位置上,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真正实施民主管理的要求,在制定规章制度时,让教师参与计划要由下而上形成,因为幼儿园的工作是根据孩子的需要来决定的,而孩子的真实需要只有第一线的教师才能切身了解,因此,幼儿园管理者在此基础上再考虑自己的工作怎样配合,如何安排,制定园长工作计划,这样可促进教师学会对工作负责,实行自我决策、自我监督、自我评价,并使教师产生一种积极工作的态度,更好地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
可见,幼儿园教育管理改革是园领导与教职工管理理念的改革,其中园领导更新观念摆正地位是前提,加强沟通,改变作风是关键,关心支持、合作发展是催化剂,参与改革,共同发展是良策,只有充分实施这些措施,才能实现高效优质的幼儿园管理,推动幼儿园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