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市场的“失效”看留学的必要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4392727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持人语】
  随着国内高考竞争的日渐激烈和教育市场的日渐开放,不少学生选择了搏杀甚至复读重考,希望在越来越窄的高考独木桥上杀出一条血路,考上国内一流的大学;也有学生放弃了高考,选择了出国读书;还有学生做好了两手准备,考得好就上,考得不好就出国学习……林林总总的选择,正慢慢引发家长甚至老师的纠结。
  国内的高考制度问题究竟在哪里,国外留学是不是如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或者说我们这些教师在学生和家长的两难选择中究竟能为他们提供怎样的帮助?本期“问题讨论”我们邀请了几位大学教授和学生家长就这个话题交流他们的经验、认识与思考,他们的文字未必可以左右我们的思考和判断,但可以给我们的思考和判断打开一个窗口。
  【摘 要】本文从两个留学生案例和成长过程,引出留学市场的有效性问题,从长期、短期回报的角度给予解释,并拓展到优质教育对人的综合培养的效果评价议题,提出应从更加长期和综合的角度来看待留学选择和大学教育的目标。
  【关键词】留学 市场 假说 回报
  2002年7月,在上海张江,作为一个IT行业的高管,我第一次见到了归国的留学生小唐,一个面容姣好、气质不错的英国本科归国留学人员,要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客户非让我们接受不可,我还真不知道怎么给她工资。当年上海的一本学生的工资水准大概在2500元左右,这个客户对我们说:“你就给她2300元吧,就算帮我一个忙!”
  惊讶之余,我开始关注她。第二天,小唐的父母亲自送她到公司,我们才知道小唐的父亲是东北某省级武警的政委,才第一次见识了“官二代”:临走的时候,小唐的妈妈问她还需要什么,一边问,一边往她的口袋里面塞大把大把的钞票。看到这个令人惊讶的情景,我后悔收了这样一个“小祖宗”。
  后面的事情也印证了我们的担忧:相比起上海的大学毕业生,小唐对国情不了解,对人情世故不了解,这也能解释为什么花100多万出国留学,反而拿到手的薪水比上海的毕业生还少。不过,小唐也有她的优势:外语好、做事规范、礼貌并且直率、专业,最终没有被我们以各种借口轰走。
  2007年,我们创办的一家IT企业招收了第一个澳洲留学回来的硕士小孙,小孙不仅有硕士学位,还有CCIE证书,按照上海当时的行情,上海的硕士如果拥有这个思科高级网络证书的话,月工资在6000元以上。可惜,在澳洲根本没有工作经验和实际工作水平的他只能被称为“Paper CCIE”。但他在我们公司还是非常高兴地接受了每月4500元的薪水。小孙与小唐一样不了解上海,没有充分的工作经验,也是一样的外语好、气质不俗、做事专业,不一样的是,他作为男生更加务实和肯干,似乎也更加聪明。1年过后,当我们把工资给小唐涨到8000元的时候,小唐才敢承认自己原来在国内是东南大学硕士毕业生,这每月8000元的工资,几乎是当年东南大学应届硕士的起薪!3年时间和100万元人民币,似乎带来的只是浪费。
  在此以后,我们又陆续招聘了8个海归,情况大致相同: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硕士,海归的起薪都略低于上海同类的毕业生。不少澳大利亚海归受不了这种现状,在回国2年以后,又回到了澳大利亚。
  这就是说,对留学来说,市场似乎失效了!
  一个完全自由的市场,怎么会失效呢?一个失效的市场,如何能够长期存在呢?
  下面这张图,是笔者统计上海2005年到2013年期间2000多名参加面试的应聘者的实际录用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到,最近10多年,在我这个民营企业留学海归的工资,低于上海本土应聘者,是一个普遍的状态。
  如果我们将这10多年的留学增长趋势对比来看,似乎只能证实我们前面所述:“市场失效”了!无视大量归国人员“投资回报率失效”的常识,留学人数依旧指数级增长。到2013年,中国每年有超过25万留学生去美国留学,总数达到100万人以上。这个数量,是1997年联合国公布的全球外国留学生的总和。
  如果说,留学美国是为了得到工作签证、绿卡以至公民身份而进入美国就业而获得另外一种投资回报的话,那么,留学英国和欧洲就很难解释了,而更难解释的则是留学低龄化。
  2003年,留学美国的中国高中生是67人,而到了2013年,这个数量超过了3万,比例达到了整个留学生的15%,而留美大学生的比例也与研究生几乎持平,成为留学生群体中增长最快的。留学低龄化则意味着留学的成本更高了。而与此同时,各种统计资料均表明,留学人员回国意愿更加强烈,约有超过80%的留学生会选择回国发展。市场,越来越朝着“失效”的方向发展!
  自认为经济学还学得不错的我们,固执地认为在一个自由的市场中,投资回报率应该是有效的,这就是1970年法玛提出的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s hypothesis)。有效市场假说基于以下条件:
  第一,在市场上的每个人都是理性的经济人,选择留学的父母,属于富裕阶层,精明本身应该毫无疑问。
  第二,价格反映了这些理性人的供求的平衡,想买的正好等于想卖的。到现在为止,留学市场似乎还是卖方市场,留学人数之所以没有达到更高,不是没人买,而是没人卖,如果不是各国政府对于教育价格和质量的控制,教育投资成本再增加一倍,留学人数未必会减少。
  第三,价格也能充分反映该资产的所有可获得的信息,即“信息有效”,无论留学生毕业起薪还是留学生家长对于信息的知晓程度,在中国,都不仅仅属于“理性人”,更属于“顺风耳”。
  “有效市场假说”只是一种理论假说,实际上,并非每个人都是理性的,也并非在每一时点上都是信息有效的。“这种理论也许并不完全正确”,著名经济学家曼昆说,“但是,有效市场假说作为一种对世界的描述,比你认为的要好得多。”既然留学的回报率出现这么大和这么长期的问题,市场如何能够长期维持呢?
  在留学热的背后,市场是如何“失效”的呢?   带着这个疑问,我们2012年在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针对华人学生及其父母进行了访谈,其中既包含中国学生,也包含美国本土学生;既包含本科生,也包含硕士生、博士生。访谈的结论对准备留学的人是有启示意义的:
  博士生不会关心回报率问题,因为他们几乎不考虑回国;
  考虑回国的博士生也不关心回报率问题,因为他们一般生活在几代知识分子或者非常富裕家庭,钱不是他们的重大诉求;
  女生不考虑回报率问题,因为在美国嫁人后,她们不打算工作;
  硕士是最在乎回报率的群体,然而他们无论是回国还是留在美国,对第一份工作的薪水的关注程度远不及以下这些非价格因素:公司、地域和能得到什么提升;
  美国孩子的父母对这个问题感到疑惑:大学教育是培养人,怎么能算账呢?
  “大学教育是培养人,怎么能算账呢?”这句话对我们刺激很大,我们不同意。我们固执地认为一个自由的市场,“帐”一定能算清楚的,只是我们没有发现一些变量而已,也就是说没弄清楚“怎么算账”。
  2013年初,我们来到波士顿考察了位于美国新英格兰地区的几十所大学,尤其是附近10多所著名的文理学院:史密斯、卫斯理、阿莫斯等。其中更有学费一点也不输给哈佛的女子学校,竟然几乎没有工科。这些学生如果直接出去就业,会“市场更加失效”吗?但是,事实并非如此。
  在几乎靠校友捐助的史密斯学校,我们看到的是几百年来,这所学校越办越好。学校以培养“女强人”著称,上海复旦大学前校长谢希德就是毕业于此。而另外一所女子学校卫斯理,毕业的薪水更不是这些孩子关心的,这个学校也不培养女强人,他们培养总统夫人:宋庆龄、希拉里。美国的文理女校的定位几乎只有两个:女强人和名媛。仔细想来,以校友捐款为支柱的女校市场给我们开了一个玩笑,转了一个弯,以另外的方式让教育更有效!
  回到国内的留学生就业议题,如果我们也转一个弯,以另一种眼光来看,情况就清楚了,“市场就有效了”。
  下图是我们跟踪了身边留学生回国5年的发展,以及上海的本科、硕士的起薪和5年后的薪资水平。
  上图清楚地表明,到了第五年,无论是海归本科生还是硕士生,薪水明显高于上海本地毕业的学生的平均数。话题谈到现在,让我们看看文章开头的小唐和小孙,12年以后的小唐,中间经过了父母的很大的变故,很难沾上官二代的光的她MBA已经毕业,年薪超过20万,是一家IT公司的副总裁。而小孙也已经是一家IT创业公司的合伙人。我想,他们目前的成就,远远超过了不留学的人和同龄人的平均水准,如果以今天的投资回报回顾,似乎应该给当初的留学决策两个字:值得。
  媒体上经常说,本科生工资不如保姆、大学的投资回报率不如职业学校,这样比较其实是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那就是少了一个变量:时间。假如考虑教育是一辈子的长期投资,那么作为大学教育的投资,市场还是有效的。职业教育由于着眼的是快速能够应用的技能,短期投资的回报高应该且必然,而以培养人为最终目标的大学教育,不仅仅应该计算长期投资效益,更应该计算人文的和潜在的价值。比如,女子文理学院的文化艺术修养,我们该如何计算呢?但无论如何计算,市场是精妙的,不然,几百年的名校,是如何基业长青的呢?
  美国是一个教育资源丰富的国家,在美国读高中,同样的程度和努力,在中国也许能考进世界排名前200位的北大清华,到美国就有可能进常青藤;而在中国考不上大学的学生,也许到美国就能读上一个州立大学,至少是一般本科。基于这样的考虑,这些年留学美国的中学生越来越多。
  越来越多的小留学生到了美国,也出现了很多问题:陪读、青春期、自理能力、中国孩子在一起,等等。如果孩子的父母指望孩子能够快速收回成本,用投资回报率来计算一定会失败的。然而,高中青春期前进入美国学习,能够更加深切和基础地掌握美国文化、语言的本质,为将来融入美国的同时培养真正跨文化的新一代,而不仅仅是工程师。从这个角度来看,市场应该是有效的。
  2013年底,我们在一群美国当地社区的华人聚会上,谈到最多的两个热点:一是当主管的印度人总是比华人多,二是墨西哥裔的议员提出并通过“加州大学系统排亚裔提案”。我想,如果将社会回报充分考虑进去,也许留学的投资回报计算上增加了比个人的回报更重要变量:随着中国的高中生留学比例的增加,20年后,在政治、管理和社会等领域,华人能够和工程技术领域一样表现优异的,一样能够具有充分发言权的。
  坐飞机回国的前一天是2月22日,在美国高中留学的女儿邀请我们观看有她参加的学校组织Grease商业演出。这几年女儿按照美国学生培养标准,在美国高中读书,让我们体会良多:爱心、领导力、学业成绩、水平考试,这四项一项都不能缺的美国高中教育,经过市场检验,是世界上较为先进的教育,它虽不能提供短期高回报,却能让一批年轻人适应未来的世界。从这个角度上讲,留学有没有必要,就看你愿景是什么、眼光有多长、视野有多宽了。
  (作者单位:魏忠,上海海事大学;黄皑青,上海庚商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其他文献
记得在读小学的时候,常常听人们把教师誉为“红烛”“春蚕”“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抑或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时隔30年,当我在教师岗位上工作了16年之后,恍然发现教师形象不知何时已经褪去了光环。如今在人们眼里,教师只是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是一种谋生的手段,和别的职业并没有本质的不同。近年,媒体上屡屡能看到体罚或骚扰学生,招生考试中营私舞弊,收礼或有偿补课,地震中独自逃命等颠覆师表形象的负面报道。尽
汉末魏晋时期,诗人的时间意识和生命意识逐渐觉醒,这是文士个性自由意识上升的结果,是人性的苏醒。此时,虚词"忽"于五言诗中频繁出现,用来抒发他们对人生短暂、命运难卜等的
艺术史与美学作为学科而言都是独立存在的,但它们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可以说是相辅相成的,带着审美的眼光以及人文关怀去研究艺术史将有助于艺术史学科的发展。
【正】中国历代对于和谐社会的追求集中体现在"大同"社会政治思想上。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征战不断,在这样的岁月里,人们自然更加向往和谐,希望战争停息,邦国和平安宁。
众所周知,一所学校的发展是学校各个要素系统有序的变化过程,学校文化在提升学校教育成效、促进学校发展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化立校的根本目的是在先进教育价值观的引领下,发掘并重组各种资源潜力,有力促进整体与个体间的充分、自由、全面的和谐发展。  对一所新建学校而言,在发展初期,当群体之间仍处于相互磨合阶段,学校文化对群体内在价值观的引导,对群体行为的规范,对个体心理的微调,都发挥着显著的作用,并深
<正> 根据市委办公厅一九八四年社会科学课题调研的安排,为了弄清近年来我市市场食品供应与居民购买力的平衡状况,以便进一步改进购销工作,满足消费需要,增加货币回笼,最近我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要求。其中提到要加强党的优良传统教育和思想
【正】 差异是许多事物前进的动力(当然差异也是一种矛盾,但在这里不打算用过于广义的矛盾一词),在自然科学中,例如由于地势的差异,形成水位的差异,水位差构成了水的势能而发
教育界素有“南陈北董”之说,“陈”是指陈鹤琴,而“董”是指董渭川。 董渭川“1901要1968”,原名董淮,字渭川,是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1927年从北京师范大学高师国文研究科毕业,民
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 Support System—DSS)是在管理人员提出一些假设或条件的基础上,产生企业未来状态的模型或模拟工具。本文介绍了为个人机决策支持系统建立决策模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