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以开设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群为代表的中职学校应抓住机遇,充分发挥集群优势培育优秀三农人才。文章分析了专业群发展现状与趋势,结合区域内现代农业发展现状,构建跨界融合的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训基地、校政行企合作、信息化共享平台,打造对接现代农业一二三全产业链的资源共享型专业集群,助推更广泛的互补共享合作。
关键词:乡村振兴;果蔬花卉生产技术;资源共享
1 乡村振兴背景下中职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群发展现状与趋势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也为农业职业教育立足特色办学、发挥涉农专业集群优势指明了方向。
广西是国家农业大省。“十三五”期间,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350万吨左右,累计创建13个国家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全国排名第一。其中,糖料蔗、蚕桑、水果等多个产业总产量名列全国前茅。基本形成市市有特色加工集聚区、县县有规模以上加工企业、每个优势特色产业有加工龙头企业带动,农旅、农文、农教和产村融合明显提升,现代农业呈现三产融合的全新发展格局。
近年来,广西农业职业教育发展起步早,院校分布广,在培养农业职业技术人才和高素质农业农村劳动者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伴随着职业院校尤其是中职学校转型升级,涉农中职学校保留的果蔬花卉生产技术、园林技术、畜牧兽医、现代农艺技术等农口专业面临招生难、专业规模萎缩的问题。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提出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特别要加强涉农院校和学科专业建设,大力培育农业科技、科普人才。同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印发《广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指出加快推进职业院校布局结构调整,推进中职学校涉农专业发展,加强乡村人才培养和就业帮扶。为此,中职学校以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为代表,呈现出专业集群动态发展的态势,紧紧围绕现代农业产业生产、加工、销售、管理、服务的产业链,培养服务于新行业、新工种、新业态的现代“三农”新型技能型人才。其中,专业群建设与发展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将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训基地等资源整合,实现区域内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专业群集群合力,使果蔬花卉生产技术等涉农专业发展不断激发新的活力。
2 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群资源共享构建的思路
紧密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发展方向,深入剖析广西区域内农业产业发展与市场经济需求,打造以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群为代表的中职涉农职业教育专业集群,致力于培育一批真正“爱农业、懂农业、精技能”的普适性农业人才,探索开放共享的农业职业教育互补融通的模式。其中,以构建“一二三产融合”的全产业链共融课程体系为基础,校内外优势师资队伍跨界合作为抓手,提供开放共享性农业实训基地,智慧化、智能化社会服务共享平台,学校—政府—行业—企业四级联动共建服务型专业群,真正实现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群“头雁引领 群雁齐飞”整体快速发展的局面。
3 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群资源共享体系构建的路径
3.1 构建全产业链课程结构体系,涉农专业共荣共生
确立服务广西现代农业人才培养目标,放弃过去多专业齐抓共管的方式,以学校为主体积极打造以“一核心+多专业+对接两需求”的专业体系,即以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为核心,其他相关专业依托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共生共进,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下广西农业转型升级两大需求的中职学校品牌专业群课程体系。
基于广西乡村振兴战略中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与推进农业产业集聚发展的现代特色农业提档升级两大需求,全面开发适应本地区、本行业、本岗位对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群课程开设需求,重构独具特色的“服务本地现代特色农业产业”专业课程体系(见表1)。其中:“农林牧+农业食品加工+休闲农业服务”三类课程对应“一二三产融合”全产业链模块;“地理文化+本地特色农副产品+种植养殖”三类课程对应“粮食、糖料蔗、水果、茶叶等特色种养产业”;“食品加工+产品设计”二类课程对应“特色农副产品加工”模块;“农产品营销+目标客户定位”二类课程对应“农副产品销售、服务”模块;“乡村旅游基础知识+乡村旅游历史”二类课程对应“弘扬优秀民族农耕文化的文旅结合产品”模块;“休闲农业服务+休闲农业精品线路设计”二类课程对应“农旅结合的休闲农业”模块。结合课程实验与实训、专业与行业调查、社会实践等方面环环相扣,逐步推进,专业群课程体系能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打破单一专业知识服务产业某一个环节的弊端,实现职业教育融入农业生产、加工、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综合性人才,提升专业群课程系统整合化、科学化、系统化。
3.2 优质师资队伍的跨界合作,实现智力支持强强联合
中职学校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群在校内建设一支符合标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对专业教师尤其是实训教师进行培养和培训,使现有教师逐步达到职业教育的需求。同时,引进企业工程师、专家担任职业院校的兼职教师。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实训教学过程,对实训教学有严格的考核和准入制度,不仅仅停留在师资聘用过程中,大学毕业生参加形式上的教育学培训统考,获得教师资格证即可上岗教学,造成缺乏企业一线经验,技能教学与企业技能操作相脱节的现象。广西桂林农业学校在专业群建设过程中,聘请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油茶制作工艺(恭城油茶)”代表性传承人钟明达进校园,向专业师生传授恭城油茶制作技藝。在校内建立大师工作室,以大师为主导,专业教师为主创和助教,从油茶文化和技艺中提取精华,将传统制作工艺与现代饮食发展趋势相结合,教会学生打制油茶、制作传统油茶小吃、展示油茶茶艺与文化,在学中做、做中学,从而实现正宗恭城油茶技艺的统一标准的传承。在教学实训之外,聘请科研单位、高等院校专家指导职业院校专业群建设积累经验,并提升理论高度,形成具有代表性的科研成果。组成“技能大师+行业企业专家+高校科研单位专家+专业教师+实训教师”强强联合的师资“智囊”团队,为专业群实现“教学—实训—生产—科研”一体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3.3 打造开放共享性实训基地,校内外联动保证优质资源互补
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群实训基地建设以发挥地方特色优势产业为基线,形成集合“教学、生产、营销、服务”四位一体的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模式(见下图),并发挥校内实训基地为主导,校外实训基地补充的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互补的资源优势,面向校内师生、同类职业院校、周边农户、技能培训机构提供农口专业实训基地资源,实现专业群良好的社会效益。广西桂林农业学校现已建成一个以校园原有的雁山园区丰富的园林景观资源、特色动植物资源、旅游基础、特色建筑、文化底蕴为依托,以传统园林景观资源与农业观光联合开发项目为抓手,完善果蔬花卉生产技术实训基地生产、观光、经营、游憩、服务和运行六大功能体系完整的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群实训基地综合体。
建成的专业群实训基地不仅服务于本校的老师和学生,也满足其他职业院校师生以及社会各类人员终身教育的要求,成为对外交流和服务的窗口。实训基地充分发挥共享型原则,以区域经济、市场需求为导向,在环境和设计上具有社会开放性,与行业、企业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使实训基地既可以承担学历教育又能承担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的培训、鉴定和服务,以便最大限度利用实训基地场所、师资、设备等各种资源,提高投资效益,发挥辐射功能,实现职业教育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双赢”。同时,设备和实训内容的共享让不同层次学生进行不同的实训教学项目,使学生在训练中达到各个层面的教学目标要求,掌握本专业的知识、核心技术和技能。学校与广西商业技师学院、桂林泽华农业技术学校展开了设备和实训内容的校校合作共享实训基地项目,利用有限的实训基地为社会和其他职业院校服务,避免重复建设。通过资源共享,让各个学校的学生尽可能多地获得职业技能的培训与考核,使其在校期间就能积累较多的工作经验,提前与社会接轨,缩短就业上岗后的适应期。
3.4 校政行企合作共建服务型专业群,有效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群培养服务“三农”的专业实用型人才,包括校内全日制专业毕业生、高素质农民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过程中要整合政府、学校、行业、企业等多方主体资源,校内建立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邀请行业企业专家与专业教师一起共同讨论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沟通信息,了解行业企业实际需求,共同确定人才培养规格、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实习实训大纲与方案等。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校内涌现一批回乡创业的优秀毕业生,校外有一批优秀休闲农业农场主及新型农民来我校参加各类观光农业培训。许多毕业生及参训者会存在只知生产,不懂经营,不懂宣传的现象,学校、政府、企业合作,分工协作,共同打造一村一品的特色鲜明的专门化现代农业生产经营基地。
学校加强与政府部门联系,从强化服务意识入手,充分利用好各级各类培训机会,提高农业生产业主对现代农业的市场认知度。加强现代农业人才和从业人员的生产和管理培训,做好农业产品加工生产和营销的指导和协调工作,提升农业生产管理水平,引导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管理、服务全过程的提质增效。加强服务和引导,根据本地特点,为农民做好生产经营形式、产品设计、服务培训工作,经过引导和服务,定制培养了一批合格并盈利的现代农业“庄主”。近三年广西桂林农业学校专业群累计培训了校内全日制学生1928名,短期培训学员9547名。
农业企业帮助其甄别以特色农产品为消费对象的目标客户,并联系农户定制个性产品,边经营边进行品牌宣传。政府宣传鼓励,让基地具有良好的辐射带动作用。广西桂林农业学校组织专业群优质师资授课,每年均组织学员到校内外基地进行教学实训。坚持走出去,对接社会热点,精心组织、培训创业成功典型。为校政行企四方协同育人培育出一大批现代农业人才,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撑,提升四方联动社会服务效益。
3.5 创建智慧化、智能化社会服务共享平台,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
为适应时代发展,顺应“互联网+”大潮,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群应以开放包容的态度积极运用电子商务、云计算、大数据、3D技术、移动互联网等平台技术,以发展农业经营电商、定制农业、创意农业、智慧农业为目标,积极开发并推出运用于智能手机、计算机等载体的信息化教学及课程资源。并通过在线服务了解需求,不断创新并开发更多共享资源,便于专业学习者随时通过网络精准找到个体需求资源。平台创建可以通过自建或移动互联网的微信公众号、QQ、微博等工具,实现学校与学习者之间的信息双向交流,极大扩大专业群的开放共享性和影响力。
4 资源共享型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群乡村振兴中的发展前景
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群要继续紧扣乡村振兴发展需求,积极探索由单一中职学校资源共享型专业集群效应,发展共建多所职业院校集合的“产教融合、集团办学”的涉农专业创新联合模式,如广西农业职业教育集团为代表的品牌共享集群,集合了广西涉农高、中职院校、企业单位、科研院所和行业协会,搭建了中高职院校课程资源、实训基地、企业员工和院校师资培训共享平台等,为集团内外单位信息交流、资源共享提供平台。随着国家乡村振兴宏伟蓝图的不断推进,职业院校要不断加强合作交流,打破专业、校级、区域的界限,进一步探索专业群建设与发展有效路径,积极打造精准化培育服务现代化“三农”产业的人才,积极探索“走出去”国际协同教学模式,吸取发达国家专业群建设经验,促进了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
参考文献:
[1]许纪发,姜桂娟,袁向军.基于乡村振兴视角的涉农专业集群建设的实践探索[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0(12):142-144.
[2]张满清,王晶,李桂伶,黄颖.依托北京都市农业的涉农专业群建设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6(11下):25-27.
[3]胡菊.生態乡村振兴专业群建设探究[J].广东蚕业,2020(4):155-156.
基金项目:广西职业教育第四批专业发展研究基地项目——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发展研究基地(桂教职成〔2019〕63号)
作者简介:赵乐(1984— ),女,湖南南县人,本科,高级讲师,研究方向:观光农业经营;黎德荣(1976— ),女,广西兴安人,硕士,高级讲师,研究方向;果蔬花卉生产技术;赵有军(1986— ),男,广西全州人,本科,助理讲师,研究方向:观光农业经营;屈丹(1992— ),女,广西阳朔人,本科,助理讲师,研究方向:园林技术。
关键词:乡村振兴;果蔬花卉生产技术;资源共享
1 乡村振兴背景下中职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群发展现状与趋势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也为农业职业教育立足特色办学、发挥涉农专业集群优势指明了方向。
广西是国家农业大省。“十三五”期间,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350万吨左右,累计创建13个国家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全国排名第一。其中,糖料蔗、蚕桑、水果等多个产业总产量名列全国前茅。基本形成市市有特色加工集聚区、县县有规模以上加工企业、每个优势特色产业有加工龙头企业带动,农旅、农文、农教和产村融合明显提升,现代农业呈现三产融合的全新发展格局。
近年来,广西农业职业教育发展起步早,院校分布广,在培养农业职业技术人才和高素质农业农村劳动者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伴随着职业院校尤其是中职学校转型升级,涉农中职学校保留的果蔬花卉生产技术、园林技术、畜牧兽医、现代农艺技术等农口专业面临招生难、专业规模萎缩的问题。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提出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特别要加强涉农院校和学科专业建设,大力培育农业科技、科普人才。同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印发《广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指出加快推进职业院校布局结构调整,推进中职学校涉农专业发展,加强乡村人才培养和就业帮扶。为此,中职学校以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为代表,呈现出专业集群动态发展的态势,紧紧围绕现代农业产业生产、加工、销售、管理、服务的产业链,培养服务于新行业、新工种、新业态的现代“三农”新型技能型人才。其中,专业群建设与发展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将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训基地等资源整合,实现区域内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专业群集群合力,使果蔬花卉生产技术等涉农专业发展不断激发新的活力。
2 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群资源共享构建的思路
紧密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发展方向,深入剖析广西区域内农业产业发展与市场经济需求,打造以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群为代表的中职涉农职业教育专业集群,致力于培育一批真正“爱农业、懂农业、精技能”的普适性农业人才,探索开放共享的农业职业教育互补融通的模式。其中,以构建“一二三产融合”的全产业链共融课程体系为基础,校内外优势师资队伍跨界合作为抓手,提供开放共享性农业实训基地,智慧化、智能化社会服务共享平台,学校—政府—行业—企业四级联动共建服务型专业群,真正实现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群“头雁引领 群雁齐飞”整体快速发展的局面。
3 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群资源共享体系构建的路径
3.1 构建全产业链课程结构体系,涉农专业共荣共生
确立服务广西现代农业人才培养目标,放弃过去多专业齐抓共管的方式,以学校为主体积极打造以“一核心+多专业+对接两需求”的专业体系,即以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为核心,其他相关专业依托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共生共进,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下广西农业转型升级两大需求的中职学校品牌专业群课程体系。
基于广西乡村振兴战略中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与推进农业产业集聚发展的现代特色农业提档升级两大需求,全面开发适应本地区、本行业、本岗位对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群课程开设需求,重构独具特色的“服务本地现代特色农业产业”专业课程体系(见表1)。其中:“农林牧+农业食品加工+休闲农业服务”三类课程对应“一二三产融合”全产业链模块;“地理文化+本地特色农副产品+种植养殖”三类课程对应“粮食、糖料蔗、水果、茶叶等特色种养产业”;“食品加工+产品设计”二类课程对应“特色农副产品加工”模块;“农产品营销+目标客户定位”二类课程对应“农副产品销售、服务”模块;“乡村旅游基础知识+乡村旅游历史”二类课程对应“弘扬优秀民族农耕文化的文旅结合产品”模块;“休闲农业服务+休闲农业精品线路设计”二类课程对应“农旅结合的休闲农业”模块。结合课程实验与实训、专业与行业调查、社会实践等方面环环相扣,逐步推进,专业群课程体系能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打破单一专业知识服务产业某一个环节的弊端,实现职业教育融入农业生产、加工、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综合性人才,提升专业群课程系统整合化、科学化、系统化。
3.2 优质师资队伍的跨界合作,实现智力支持强强联合
中职学校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群在校内建设一支符合标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对专业教师尤其是实训教师进行培养和培训,使现有教师逐步达到职业教育的需求。同时,引进企业工程师、专家担任职业院校的兼职教师。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实训教学过程,对实训教学有严格的考核和准入制度,不仅仅停留在师资聘用过程中,大学毕业生参加形式上的教育学培训统考,获得教师资格证即可上岗教学,造成缺乏企业一线经验,技能教学与企业技能操作相脱节的现象。广西桂林农业学校在专业群建设过程中,聘请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油茶制作工艺(恭城油茶)”代表性传承人钟明达进校园,向专业师生传授恭城油茶制作技藝。在校内建立大师工作室,以大师为主导,专业教师为主创和助教,从油茶文化和技艺中提取精华,将传统制作工艺与现代饮食发展趋势相结合,教会学生打制油茶、制作传统油茶小吃、展示油茶茶艺与文化,在学中做、做中学,从而实现正宗恭城油茶技艺的统一标准的传承。在教学实训之外,聘请科研单位、高等院校专家指导职业院校专业群建设积累经验,并提升理论高度,形成具有代表性的科研成果。组成“技能大师+行业企业专家+高校科研单位专家+专业教师+实训教师”强强联合的师资“智囊”团队,为专业群实现“教学—实训—生产—科研”一体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3.3 打造开放共享性实训基地,校内外联动保证优质资源互补
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群实训基地建设以发挥地方特色优势产业为基线,形成集合“教学、生产、营销、服务”四位一体的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模式(见下图),并发挥校内实训基地为主导,校外实训基地补充的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互补的资源优势,面向校内师生、同类职业院校、周边农户、技能培训机构提供农口专业实训基地资源,实现专业群良好的社会效益。广西桂林农业学校现已建成一个以校园原有的雁山园区丰富的园林景观资源、特色动植物资源、旅游基础、特色建筑、文化底蕴为依托,以传统园林景观资源与农业观光联合开发项目为抓手,完善果蔬花卉生产技术实训基地生产、观光、经营、游憩、服务和运行六大功能体系完整的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群实训基地综合体。
建成的专业群实训基地不仅服务于本校的老师和学生,也满足其他职业院校师生以及社会各类人员终身教育的要求,成为对外交流和服务的窗口。实训基地充分发挥共享型原则,以区域经济、市场需求为导向,在环境和设计上具有社会开放性,与行业、企业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使实训基地既可以承担学历教育又能承担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的培训、鉴定和服务,以便最大限度利用实训基地场所、师资、设备等各种资源,提高投资效益,发挥辐射功能,实现职业教育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双赢”。同时,设备和实训内容的共享让不同层次学生进行不同的实训教学项目,使学生在训练中达到各个层面的教学目标要求,掌握本专业的知识、核心技术和技能。学校与广西商业技师学院、桂林泽华农业技术学校展开了设备和实训内容的校校合作共享实训基地项目,利用有限的实训基地为社会和其他职业院校服务,避免重复建设。通过资源共享,让各个学校的学生尽可能多地获得职业技能的培训与考核,使其在校期间就能积累较多的工作经验,提前与社会接轨,缩短就业上岗后的适应期。
3.4 校政行企合作共建服务型专业群,有效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群培养服务“三农”的专业实用型人才,包括校内全日制专业毕业生、高素质农民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过程中要整合政府、学校、行业、企业等多方主体资源,校内建立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邀请行业企业专家与专业教师一起共同讨论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沟通信息,了解行业企业实际需求,共同确定人才培养规格、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实习实训大纲与方案等。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校内涌现一批回乡创业的优秀毕业生,校外有一批优秀休闲农业农场主及新型农民来我校参加各类观光农业培训。许多毕业生及参训者会存在只知生产,不懂经营,不懂宣传的现象,学校、政府、企业合作,分工协作,共同打造一村一品的特色鲜明的专门化现代农业生产经营基地。
学校加强与政府部门联系,从强化服务意识入手,充分利用好各级各类培训机会,提高农业生产业主对现代农业的市场认知度。加强现代农业人才和从业人员的生产和管理培训,做好农业产品加工生产和营销的指导和协调工作,提升农业生产管理水平,引导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管理、服务全过程的提质增效。加强服务和引导,根据本地特点,为农民做好生产经营形式、产品设计、服务培训工作,经过引导和服务,定制培养了一批合格并盈利的现代农业“庄主”。近三年广西桂林农业学校专业群累计培训了校内全日制学生1928名,短期培训学员9547名。
农业企业帮助其甄别以特色农产品为消费对象的目标客户,并联系农户定制个性产品,边经营边进行品牌宣传。政府宣传鼓励,让基地具有良好的辐射带动作用。广西桂林农业学校组织专业群优质师资授课,每年均组织学员到校内外基地进行教学实训。坚持走出去,对接社会热点,精心组织、培训创业成功典型。为校政行企四方协同育人培育出一大批现代农业人才,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撑,提升四方联动社会服务效益。
3.5 创建智慧化、智能化社会服务共享平台,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
为适应时代发展,顺应“互联网+”大潮,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群应以开放包容的态度积极运用电子商务、云计算、大数据、3D技术、移动互联网等平台技术,以发展农业经营电商、定制农业、创意农业、智慧农业为目标,积极开发并推出运用于智能手机、计算机等载体的信息化教学及课程资源。并通过在线服务了解需求,不断创新并开发更多共享资源,便于专业学习者随时通过网络精准找到个体需求资源。平台创建可以通过自建或移动互联网的微信公众号、QQ、微博等工具,实现学校与学习者之间的信息双向交流,极大扩大专业群的开放共享性和影响力。
4 资源共享型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群乡村振兴中的发展前景
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群要继续紧扣乡村振兴发展需求,积极探索由单一中职学校资源共享型专业集群效应,发展共建多所职业院校集合的“产教融合、集团办学”的涉农专业创新联合模式,如广西农业职业教育集团为代表的品牌共享集群,集合了广西涉农高、中职院校、企业单位、科研院所和行业协会,搭建了中高职院校课程资源、实训基地、企业员工和院校师资培训共享平台等,为集团内外单位信息交流、资源共享提供平台。随着国家乡村振兴宏伟蓝图的不断推进,职业院校要不断加强合作交流,打破专业、校级、区域的界限,进一步探索专业群建设与发展有效路径,积极打造精准化培育服务现代化“三农”产业的人才,积极探索“走出去”国际协同教学模式,吸取发达国家专业群建设经验,促进了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
参考文献:
[1]许纪发,姜桂娟,袁向军.基于乡村振兴视角的涉农专业集群建设的实践探索[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0(12):142-144.
[2]张满清,王晶,李桂伶,黄颖.依托北京都市农业的涉农专业群建设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6(11下):25-27.
[3]胡菊.生態乡村振兴专业群建设探究[J].广东蚕业,2020(4):155-156.
基金项目:广西职业教育第四批专业发展研究基地项目——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发展研究基地(桂教职成〔2019〕63号)
作者简介:赵乐(1984— ),女,湖南南县人,本科,高级讲师,研究方向:观光农业经营;黎德荣(1976— ),女,广西兴安人,硕士,高级讲师,研究方向;果蔬花卉生产技术;赵有军(1986— ),男,广西全州人,本科,助理讲师,研究方向:观光农业经营;屈丹(1992— ),女,广西阳朔人,本科,助理讲师,研究方向:园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