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一季度以来,各项经济数据公布,零售、投资与进出口等各项经济指标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落。面对困难,如何应对,能够让中国经济更好、更快、更稳定地向前发展,是值得认真探讨的一个问题。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0年1-2月包括零售、投资等与上年同期相比下滑了约20%,其中2月份的单月降幅接近50%,中国经济面临巨大的困难和挑战,与此同时,世界经济产生持续的负影响也必然使中国不得不面对经济下行的现实问题。
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
总供给。第一产业:第一产业应该是困难程度相对最小的。农林牧渔等行业中主要的障碍就是家禽养殖所需要的饲料会因为工厂停产、减产和大部分物流企业的停工,遭受流通和运送中的延误,同时由于国家在一段时间内禁止活禽在市场销售,屠宰和买卖也会因此大量减少。
第二产业:由于一段时间内有很多企业停工减产,必然会导致一季度制造业的增速大幅度回落,几乎所有的工厂年前并不知道年后会面临的问题,所以制造业不同程度都会受到较大的影响。虽然部分医疗用品销售呈现了大幅度增长,但由于其在制造业的产值中占比较小,基本上不能提升增速,必然要等到大规模恢复生产后,制造业才能出现新的增长,因此第二产业的产值会受到较大影响。
第三产业:2019年第三产业的占比已经达到53.9%,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也最大。2019年春节期间(2月4日至10日),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约为10050亿元;旅游收入5139亿元;全国电影票房约14.58亿元;2020年,春节期间餐厅饭店停止营业,各类聚餐几乎全部取消,各主要景区景点关闭,居民终止旅行计划,春节档影片宣布撤档,春节后的春运客运总量同比下降约80%。
总需求。投资、消费和出口都受到较大的冲击,尤其是许多国家大幅度减少订单,出口面临的问题更为突出。
出口。由于中美贸易摩擦,2019年中国对外出口增速仅0.5%,对美出口为-12.5%,创2008年以来新低。2020年开始,一方面由于大部分出口企业停工减产,进出口贸易大幅度下降;另一方面因为外需下滑,使商品出口受到更大的冲击。全球经济下行,世界市场的萎缩必然会对中国的外贸出口产生严重影响。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0年1-2月中国货物贸易的进出口总值为4.12万亿元,同比下降9.6%,其中出口值为2.04万亿元,同比下降15.9%,若以美元计价,中国1-2月出口同比下降17.2%。
消费。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二十年来的增速始终保持在8%以上,但2020年1-2月的消费同比下滑20.5%,虽然其中的必需消费相对稳定,同比仅下滑8.9%,食品类消费甚至还有增长;但是可选消费同比下滑37%,汽车、家具、家电等消费的降幅都在30-40%左右。由于春节期间居民在家时间普遍较长,必定对消费造成大量的负面影响,同时春节后各行各业延迟复工,相当多劳动者没有收入或被动减少收入,除了必需品,必然会大幅度削减其他消费。
投资。由于最重要的劳动力这一生产要素的流通受到干扰,生产、销售和物流等正常的经营活动开展受限,不仅是制造业,房地产和其他基建投资在短期内也都基本停滞,而一些体量较小的中小微企业可能因為现金流中断,面临破产倒闭的困境。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2月全国城镇失业率约为6.2%,失业人数超过4800万,十个经济大省超过10万家企业破产。
应对经济困难的宏观政策
虽然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生产和生活秩序已经恢复,中国经济自2019年底的弱企稳态势还是被破坏,政府已及时出台了相关政策和措施,以扩大内需为导向,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和实施力度实行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托底经济,增进社会福利。
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主要包括发行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和适度上调财政赤字率。财政部曾在1998年和2007年分别发行了2700亿元和1.55万亿元特别国债,预计2020年特别国债规模或不低于1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或增加1万亿元;2020年的财政预算赤字总额为约同比增长3万亿元。通过以上三项财政政策的杠杆乘数效应,可以部分对冲经济下行压力。
稳健灵活的货币政策。中国的货币政策在稳健的基调上,政府明确提出要更加灵活适度,央行现在已经降准和定向降准各一次,未来不排除还会小幅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或官方利率。通过LPR贷款利率改革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引导贷款利率下降,保持流动性的宽松。
措施建议
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转型服务业供给方式。中国拥有大部分制造业产业集群,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和价值链齐全,加快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构成世界上最完整的制造业体系,成为制造业高质量持续发展的大趋势。
第三产业虽然受影响的范围最广,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行业逆势而上,爆发出新的增长点,人们的购买习惯和消费方式正在悄悄发生变化,一些传统的服务供给方式出现了可代替性,在线零售、在线游戏等呈现了爆发式的增长,线上教育、在线办公、视频会议等新业态快速发展,很可能改变未来的服务业供给方式。
另一方面,为了应对经济持续下行,用改革的办法稳增长,可放开部分基础领域及医疗教育等服务业市场准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深化国企改革,消除所有制歧视,提升市场竞争和资源配置效率。
快速发展跨境电商,深挖拓展贸易伙伴。当前中国的出口规模虽然有所下降,但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并没有消失,将传统的外贸交易从线下转到线上,通过互联网完成对外贸易,使跨境电商成为对外出口的主流模式。加快对新业态、新模式的跨境电商的扶持力度,完善跨境电商的服务体系,一方面可以缓解订单减少对外贸活动的冲击,增加创业和就业机会,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推动贸易市场多元化发展,加快贸易出口的转型升级。
另一方面,中国经济在过去的十多年里,对外贸易依存度显著下降,2019年出口依存度从33%降至17%,因而外需下降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并不如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除了扩大内需,在发展跨境电商的同时深耕传统的对外贸易,挖掘更多的贸易伙伴。从2019年中国的贸易伙伴结构来看,中国最大的外贸是在亚洲内部,对亚洲的进口和出口占比均约50%,而对美国和欧盟的出口占比约为34%,进口占比约为20%。亚洲目前的经济发展态势普遍比欧美更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0年1-2月,中国与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等东盟国家的集成电路出口的增长数量就可以与中国出口到美国的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商品的下降相抵。
减税补贴支撑收入,发券促进消费回升。传统的消费行为虽然有所减少,但必需消费并未停止,部分可选消费需求也仅仅是被短期搁置。政府可以通过减税或者补贴的方式,来激活消费增长。一种方式是对以出口为主的行业进行补贴,如出口欧美为主的企业,以补贴员工工资的名义发放资金,可以防止出口企业大量倒闭和相关企业员工收入下滑,进而拖累消费增长。
另一种方式是对占比较大的消费行业进行专项补贴,释放消费增长潜力。汽车和家电是可选消费中占比最大的两类,可以减免汽车购置税,对家电销售提供补贴,提升消费增速。还可以鼓励地方政府向老百姓发放消费券,促进消费增长。如果将今年新增财政赤字中的一部分用作对出口欧美企业员工的工资补贴,以及对汽车和家电消费的减税和补贴,应该可以促进消费增速回升。
基建科技稳定投资,户籍放松刺激地产。基建、制造业和房地产投资是内需中稳定经济的重要发力点,应提前做好基建项目储备,对人口流入地区可以进行适当超前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基础行业的投资,适当放松地方债务要求,推进大规模基建;但对人口流出地区,要避免因大规模基建造成明显浪费。制造业投资以医药、专用设备、计算机和仪器仪表为代表的医药科技产业投资为主,更快实现制造业投资增长。政府日前放开了城区人口300万以下城市的落户限制,城市人口长期有望增加,在因城施策的基调下,不排除地产政策会出现一定的调整。而三线以下城市的地产销量占据全国的70%以上,如果这部分城市的地产销量增速回升,就可以支撑全国的地产销售保持稳定,全国地产投资增速也就不至于大幅下滑。
(江苏商贸职业学院)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0年1-2月包括零售、投资等与上年同期相比下滑了约20%,其中2月份的单月降幅接近50%,中国经济面临巨大的困难和挑战,与此同时,世界经济产生持续的负影响也必然使中国不得不面对经济下行的现实问题。
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
总供给。第一产业:第一产业应该是困难程度相对最小的。农林牧渔等行业中主要的障碍就是家禽养殖所需要的饲料会因为工厂停产、减产和大部分物流企业的停工,遭受流通和运送中的延误,同时由于国家在一段时间内禁止活禽在市场销售,屠宰和买卖也会因此大量减少。
第二产业:由于一段时间内有很多企业停工减产,必然会导致一季度制造业的增速大幅度回落,几乎所有的工厂年前并不知道年后会面临的问题,所以制造业不同程度都会受到较大的影响。虽然部分医疗用品销售呈现了大幅度增长,但由于其在制造业的产值中占比较小,基本上不能提升增速,必然要等到大规模恢复生产后,制造业才能出现新的增长,因此第二产业的产值会受到较大影响。
第三产业:2019年第三产业的占比已经达到53.9%,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也最大。2019年春节期间(2月4日至10日),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约为10050亿元;旅游收入5139亿元;全国电影票房约14.58亿元;2020年,春节期间餐厅饭店停止营业,各类聚餐几乎全部取消,各主要景区景点关闭,居民终止旅行计划,春节档影片宣布撤档,春节后的春运客运总量同比下降约80%。
总需求。投资、消费和出口都受到较大的冲击,尤其是许多国家大幅度减少订单,出口面临的问题更为突出。
出口。由于中美贸易摩擦,2019年中国对外出口增速仅0.5%,对美出口为-12.5%,创2008年以来新低。2020年开始,一方面由于大部分出口企业停工减产,进出口贸易大幅度下降;另一方面因为外需下滑,使商品出口受到更大的冲击。全球经济下行,世界市场的萎缩必然会对中国的外贸出口产生严重影响。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0年1-2月中国货物贸易的进出口总值为4.12万亿元,同比下降9.6%,其中出口值为2.04万亿元,同比下降15.9%,若以美元计价,中国1-2月出口同比下降17.2%。
消费。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二十年来的增速始终保持在8%以上,但2020年1-2月的消费同比下滑20.5%,虽然其中的必需消费相对稳定,同比仅下滑8.9%,食品类消费甚至还有增长;但是可选消费同比下滑37%,汽车、家具、家电等消费的降幅都在30-40%左右。由于春节期间居民在家时间普遍较长,必定对消费造成大量的负面影响,同时春节后各行各业延迟复工,相当多劳动者没有收入或被动减少收入,除了必需品,必然会大幅度削减其他消费。
投资。由于最重要的劳动力这一生产要素的流通受到干扰,生产、销售和物流等正常的经营活动开展受限,不仅是制造业,房地产和其他基建投资在短期内也都基本停滞,而一些体量较小的中小微企业可能因為现金流中断,面临破产倒闭的困境。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2月全国城镇失业率约为6.2%,失业人数超过4800万,十个经济大省超过10万家企业破产。
应对经济困难的宏观政策
虽然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生产和生活秩序已经恢复,中国经济自2019年底的弱企稳态势还是被破坏,政府已及时出台了相关政策和措施,以扩大内需为导向,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和实施力度实行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托底经济,增进社会福利。
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主要包括发行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和适度上调财政赤字率。财政部曾在1998年和2007年分别发行了2700亿元和1.55万亿元特别国债,预计2020年特别国债规模或不低于1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或增加1万亿元;2020年的财政预算赤字总额为约同比增长3万亿元。通过以上三项财政政策的杠杆乘数效应,可以部分对冲经济下行压力。
稳健灵活的货币政策。中国的货币政策在稳健的基调上,政府明确提出要更加灵活适度,央行现在已经降准和定向降准各一次,未来不排除还会小幅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或官方利率。通过LPR贷款利率改革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引导贷款利率下降,保持流动性的宽松。
措施建议
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转型服务业供给方式。中国拥有大部分制造业产业集群,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和价值链齐全,加快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构成世界上最完整的制造业体系,成为制造业高质量持续发展的大趋势。
第三产业虽然受影响的范围最广,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行业逆势而上,爆发出新的增长点,人们的购买习惯和消费方式正在悄悄发生变化,一些传统的服务供给方式出现了可代替性,在线零售、在线游戏等呈现了爆发式的增长,线上教育、在线办公、视频会议等新业态快速发展,很可能改变未来的服务业供给方式。
另一方面,为了应对经济持续下行,用改革的办法稳增长,可放开部分基础领域及医疗教育等服务业市场准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深化国企改革,消除所有制歧视,提升市场竞争和资源配置效率。
快速发展跨境电商,深挖拓展贸易伙伴。当前中国的出口规模虽然有所下降,但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并没有消失,将传统的外贸交易从线下转到线上,通过互联网完成对外贸易,使跨境电商成为对外出口的主流模式。加快对新业态、新模式的跨境电商的扶持力度,完善跨境电商的服务体系,一方面可以缓解订单减少对外贸活动的冲击,增加创业和就业机会,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推动贸易市场多元化发展,加快贸易出口的转型升级。
另一方面,中国经济在过去的十多年里,对外贸易依存度显著下降,2019年出口依存度从33%降至17%,因而外需下降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并不如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除了扩大内需,在发展跨境电商的同时深耕传统的对外贸易,挖掘更多的贸易伙伴。从2019年中国的贸易伙伴结构来看,中国最大的外贸是在亚洲内部,对亚洲的进口和出口占比均约50%,而对美国和欧盟的出口占比约为34%,进口占比约为20%。亚洲目前的经济发展态势普遍比欧美更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0年1-2月,中国与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等东盟国家的集成电路出口的增长数量就可以与中国出口到美国的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商品的下降相抵。
减税补贴支撑收入,发券促进消费回升。传统的消费行为虽然有所减少,但必需消费并未停止,部分可选消费需求也仅仅是被短期搁置。政府可以通过减税或者补贴的方式,来激活消费增长。一种方式是对以出口为主的行业进行补贴,如出口欧美为主的企业,以补贴员工工资的名义发放资金,可以防止出口企业大量倒闭和相关企业员工收入下滑,进而拖累消费增长。
另一种方式是对占比较大的消费行业进行专项补贴,释放消费增长潜力。汽车和家电是可选消费中占比最大的两类,可以减免汽车购置税,对家电销售提供补贴,提升消费增速。还可以鼓励地方政府向老百姓发放消费券,促进消费增长。如果将今年新增财政赤字中的一部分用作对出口欧美企业员工的工资补贴,以及对汽车和家电消费的减税和补贴,应该可以促进消费增速回升。
基建科技稳定投资,户籍放松刺激地产。基建、制造业和房地产投资是内需中稳定经济的重要发力点,应提前做好基建项目储备,对人口流入地区可以进行适当超前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基础行业的投资,适当放松地方债务要求,推进大规模基建;但对人口流出地区,要避免因大规模基建造成明显浪费。制造业投资以医药、专用设备、计算机和仪器仪表为代表的医药科技产业投资为主,更快实现制造业投资增长。政府日前放开了城区人口300万以下城市的落户限制,城市人口长期有望增加,在因城施策的基调下,不排除地产政策会出现一定的调整。而三线以下城市的地产销量占据全国的70%以上,如果这部分城市的地产销量增速回升,就可以支撑全国的地产销售保持稳定,全国地产投资增速也就不至于大幅下滑。
(江苏商贸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