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泽平:中国宏观展望2021

来源 :投资与理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ake_96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初,我们倡导“新基建”,从学术讨论走向社会共识和国家战略,并成为市场重大机会;提出“中国人口老龄化少子化危机渐近,全面放开生育刻不容缓”,推动社会认识深化;房地产市场运行,符合“长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的框架,保持客观、理性、专业、建设性的态度,做有温度、有情怀、有格调的研究。

一、2021年美国经济:刺激国内经济优先,联合盟友制衡中国


  1、拜登对内政策的核心是抗击疫情和财政刺激
  拜登上台后将以抗疫为首要工作,实行口罩令、社交隔离、疫苗接种,并施行财政刺激和宽松货币政策,推动美国经济复苏。
  考虑到美国2021年疫情严峻、经济低迷,预计2021年仍将维持低利率货币宽松环境。
  2、拜登上台后将联合盟友制衡中国
  拜登上台后将以修复美国经济为首要任务,内政先于外政;而其外交思路,修复盟友关系优先于对华施压。
  拜登与特朗普均将中国的崛起视为对美国的挑战,但在对华策略上,拜登反对特朗普的单边遏制、逆全球化的思想,希望通过联合盟友,制衡中国。
  贸易领域,美国可能转向非关税手段打击中国贸易不正当行为,以及通过制定国际规则,制衡中国。
  在贸易领域,拜登更关注补贴、倾销、知识产权和技术转让问题,以及建立盟友统一战线,利用现有贸易法律,制衡中国。
  科技领域,美国可能会通过制定行业标准打压中国,但会避免中美科技脱钩。
  人才交流领域,预计拜登政府将逐步恢复在文化教育、公共卫生等非敏感领域的人才交流项目,放开移民限制。
  外交领域,美国将修复盟友关系,重塑领导地位和国际规则。

二、2021年中国经济:经济持续恢复,但不宜盲目乐观


  2020年3月以来,中国经济持续恢复,出口、基建和房地产投资是主要拉动力量。
  疫后中国经济复苏的主逻辑是:积极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发力,基建和房地产投资起到逆周期调节作用;防疫物资、居家办公需求激增、中国生产替代效应,以及下半年欧美需求恢复,出口超预期高增。但经济恢复基础不牢,随着逆周期调节政策力度减弱,基建和房地产投资面临放缓压力;消费仍受就业和居民收入抑制,恢复缓慢;如果欧美疫情逐步缓解,“疫情受益型”出口将放缓。
  2020年5月是政策顶,2021年1季度前后可能是经济顶,回归潜在增长率,但经济复苏的韧性较强。基建投资的快速反弹难以持续。基建投资是典型的逆周期对冲力量。随着经济逐步恢复,基建逆周期调节的必要性大幅下降,叠加地方财政压力大,挤压基建支出空间。10月基建投资当月同比涨7.3%,但1-10月全国财政收入同比涨-5.5%。
  房地产是周期之母,房地产短期看金融。2020年在低利率和货币宽松的推动下,房地产市场的复苏对3月以来的这一轮经济复苏周期贡献明显。但是,随着5-6月以来货币政策回归正常化、边际收紧,未来房地产销售和投资均面临回落压力。考虑到2020年拿地较多、2021年长租房发力,预计房地产投资韧性较强。房地产长期看人口,区域分化将是未来的主流。

  出口面临下行压力,但仍有韧性。8月以来出口当月增速始终保持9%以上的高增速,主要是疫情相关的防疫物资、居家办公激增,中国生产替代效应,以及下半年来欧美需求恢复。2021年随着疫苗大面积使用、欧美疫情逐步缓解,“疫情受益型”出口将放缓,但欧美需求端修复料将加快,海外供需缺口难以快速收窄,出口仍有韧性。
  就业形势严峻,小微企业经营困难,居民收入下降,导致消费和物价低迷。小微企业是解决就业的主力。1-10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09万人,较前年同期少增184万人,累计同比增-15.4%;10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5.3%,较上年同期高0.2个百分点。10月小型企业PMI为49.4%,较上月下降0.7个百分点。宏观上是数据,微观上是多少家庭的悲欢离合。
  通胀整体温和。当前是猪周期下行叠加经济周期上行,猪周期下行抑制CPI上涨,经济周期上行推动PPI环比正增长。从趋势看,PPI恢复好于核心CPI,印证疫后中国经济恢复工业生产好于终端需求。
  预计2021年伴随经濟恢复,物价温和上涨,经济基本面和货币环境不足以支撑通胀大幅上涨。值得重视的是,与货币金融学和宏观经济学的传统教条不同,过去几十年,全球性货币超发、低利率,却没有引发普遍的严重通胀,主要导致了股市、房市等资产价格大涨,进而导致社会财富差距、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进而导致民粹主义、逆全球化等思潮泛滥。
  过去几十年全球范围的“低利率、低通胀、高泡沫、高债务”不仅是经济金融问题,更是深刻的社会治理和收入分配问题,“消费降级与消费升级并存”“底层通缩,高层通胀”“穷人通缩,富人通胀”。因此,调节收入分配、精准扶贫、加大教育投入、促进社会阶层流动、征收房产税遗产税等将变得越来越重要。以后分析通胀问题,除了经济基本面和货币金融角度,必须增加结构性和收入分配视角。

三、货币政策回归正常化,但不宜过快收紧


  2020年1-4月,为应对疫情冲击、托底经济,央行大幅降准、降息,社融、M2增速快速抬升,货币政策处于2016年以来最宽松的时期。5月至今,随着经济向潜在增速恢复,货币政策回归正常化,结构性宽松与结构性收紧并存。总量宽松政策在数量层面已经退出,在价格层面保持平稳,但债券市场利率实际上已回升至2019年高位水平。
  我们认为,2021年货币政策大概率继续保持稳健中性,流动性管理工具与金融监管政策相互配合,稳杠杆、防风险。经济基本面不足以支撑货币收紧,货币政策宜保持观察。   总量层面,结构性宽松和结构性收紧并存,长期趋于正常化,社融、M2增速逐步回落。狭义流动性层面,央行重提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流动性“不缺不溢”,预计资金面仍将维持紧平衡。
  广义流动性层面,年末信用扩张周期迎来拐点,2021年社融、M2增速将由2020年的大幅高于名义GDP增速向“反映潜在产出的名义GDP增速+合理加点”回归。结构层面,流动性精准投向基建和实体经济,尤其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中小微、民企、制造业、高新技术等领域。
  金融监管或将成为2021年重要的政策主线之一,稳杠杆、防风险。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管理双支柱体系下,流动性管理工具与金融监管政策相互配合,实现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
  同时,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将金融创新纳入审慎监管,合理控制杠杆,反对不正当竞争,加强用户隐私保护,平台经济商业模式面临大调整。

四、2021年三大风险点


  1、不要对拜登上台后的中美关系抱有不切实际的乐观,美国两党已达成对华强硬共识
  1979年中美建交至今,中美关系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合作共赢(1979-2000年)、竞争合作(2000-2008年)、战略遏制(2008年至今)。这反映两党对华态度,从对华友好的共识到分歧,再到形成遏制中国的共识。
  随着中国经济崛起、中美产业分工从互补走向竞争,以及中美在价值观、意识形态、国家治理上的差异愈发凸显,美国政界对中国的看法发生重大转变,鹰派言论不断抬头,部分美方人士认为中国是政治上的威权主义、经济上的国家资本主义、贸易上的重商主义、国际关系上的新扩张主义,是对美国领导的西方世界的全面挑战。

  近年美国两党议员在对华问题上态度趋于统一,涉华法案和政策多由跨党派议员联合发起,并大多获全票通过。2020年7月公布的民主党纲领强调,“民主党将与盟国一道,发动世界上超过一半的经济体对抗中国,并尽可能从最强有力的位置进行谈判。”此外,即便长期以来作为对华温和派代表的拜登,自此次总统竞选以来对华态度也逐渐强硬。
  2、谨防触发重大金融风险
  以永煤违约为代表的信用债风险集中爆发并非偶然。打破刚兑可以,但绝不能恶意逃废债。
  一些僵尸企业,债务风险已经难以掩盖。近几年经济环境不好;2016年以来金融去杠杆;2020年疫情;2020年5月以来货币政策回归正常化,流动边际收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影子银行、僵尸企业等金融风险防控仍任重道远。
  城投平台、影子银行、僵尸企业、地产仍是现阶段我国金融风险的几大“灰犀牛”。在内部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仍强的背景下,金融体系内部风险仍在持续累积。
  建议:货币政策不宜过快收紧,谨防触发重大风险;金融监管政策与流动性管理工具相互配合,房地产宏观审慎管理制度、资管新规、MPA考核是三大抓手;健全金融风险预防、预警、处置、问责制度体系,维护金融安全。
  3、疫情形势仍存在反复风险
  海外疫情形势仍然严峻,全球当日新增病例近70万,尚未出现拐点。其中,美国日新增近20万,印度、俄罗斯、巴西3万左右,意大利、英国、德国和法国超1万。中、美、德、俄等经济体研发的疫苗陆续将在2020年底上市,预计可以覆盖部分发达经济体。
  但疫苗生产、储存、运输等流程要求较高,新兴经济体2021年接种或不及预期。且考虑到人们接种意愿不统一,新冠病毒传播性极强等因素,不要奢望疫情在短期内彻底结束。
  据官方消息,2020年底中国国药、BioNTech/辉瑞、莫德纳、牛津/阿斯利康可以上市投产,产量分别可达10亿剂、13亿剂、5亿-10亿剂和30亿剂,但BioNTech/辉瑞和牛津/阿斯利康实际产量远低于计划产量,不确定性仍大。

五、中长期三大挑战


  1、中美贸易摩擦的本质是在位霸权国家遏制新兴大国崛起,具有长期性和日益严峻性
  在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爆发初期,我们鲜明地提出三大判断,与市场流行观点不同但被后续形势演化所不断验证:“中美贸易摩擦具有長期性和日益严峻性”,“这是打着贸易保护主义旗号的遏制”,“我方最好的应对是以更大决心更大勇气推动新一轮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对此,我们要保持清醒冷静和战略定力”。美国真正的问题不是中国,而是自己,如何解决民粹主义、过度消费模式、贫富差距太大、特里芬难题等。
  20世纪80年代美国成功遏制日本崛起、维持经济霸权的主要原因,不是美日贸易战本身,而是里根供给侧改革和沃尔克遏制通胀的成功。中国真正的问题也不是美国,而是自己,是如何建设高水平的市场经济和开放体制,贸易战本质上是改革战。
  2、中国少子老龄化问题严峻,人口危机渐行渐近
  中国人口老龄化加快,2022年将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人口红利消失。继2018年中国出生人口下降200万后,2019年中国出生人口降至1465万,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12.6%,总人口突破14亿。
  从长期趋势看,由于生育堆积效应逐渐消失、育龄妇女规模持续下滑,当前出生人口仍处于快速下滑期,预计2030年将进一步降至不到1100万,生育意愿大幅降低,出生人口大幅减少。老龄化提高消费,降低储蓄和投资,导致经济潜在增长率下降。劳动年龄人口比例已于2010年见顶,2010-2019年中国经济增速已从10.6%降至6.1%,即将进入“5时代”。
  3、亟待调动地方政府和企业家积极性,建立高质量发展机制   当前地方惰政、企业成本上升、中小企业融资难和贵等问题突出,当务之急是调动地方政府和企业家积极性。
  一是建立高质量发展考核激励地方政府,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提高质量和效率,减少行政干预;二是带动企业家积极性,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改善中小创新型企业融资。
  健全和完善市场机制,支持大中小企业和各类主体融通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事业都是人干的,中国过去40年的成功主要是市场化改革、全球化开放、地方区域竞争和民营经济活力迸发,现在要给地方官员新的激励机制,给民营企业家吃定心丸,这都涉及重大理论创新突破。

六、七大建议:新周期、新基建、新战略


  1、大力推進“新基建”,打造中国经济新引擎
  “新基建”兼顾短期扩大有效需求和长期扩大有效供给,兼具稳增长、稳就业、调结构、促创新、惠民生的综合性重大作用,打造中国经济新引擎。我们率先倡导“新基建”,引发社会各界大讨论,最终从学术讨论走向国家战略。
  新基建包括5G基建、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科技领域的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的基础设施,以及营商环境、服务业开放、多层次资本市场等制度领域的基础设施。这些领域发展空间巨大,增长迅速,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对上下游行业带动性强,在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中将起到担大任、挑大梁的重要角色。
  2、加快推进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主导的新型城市化
  从国内外经验看,城市群都市圈化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科学规律,尤其在城市化中后期,人口和产业的区域集聚效应将更明显。城市群都市圈更具生产效率,更节约土地、能源等,是支撑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平台,是中国当前以及未来发展的重点。我们长期旗帜鲜明地倡导“城市群都市圈”的新型城市化,尊重人口迁移聚集的基本规律和趋势。
  我们建议:1)尊重产业和人口向优势地区集聚的客观规律,加快贯彻落实城市群都市圈战略;2)以常住人口增量为主要标准供给城镇用地,地随人走,推行新人地挂钩;3)优化城镇用地在地区和城市之间的配置,推进市场化的跨省换地和利益分享机制;4)促进人口、土地、技术等要素自由充分流动,调动各区域积极性;5)推动以人地挂钩、金融稳定为核心的住房制度改革。
  3、尽快全面放开并鼓励生育
  人口因素变化缓慢,但势大力沉,事关国家兴衰和民众福祉,中国少子化、老龄化问题已日趋严峻,若不抓紧调整,将严重影响民族复兴和大国崛起。我们长期呼吁,尽快全面放开并鼓励生育,积极应对人口少子化、老龄化。
  建议全面放开并鼓励生育,考虑到当前各界对是否全面放开生育并鼓励生育争议较大,建议在“十四五”时期可从尽快放开三孩开始,逐步推进并观察效果。
  4、打通资本市场与科技创新的“双循环”
  资本市场在促进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高水平循环方面具有重大作用,是构建“双循环”的关键抓手。在资产端,资本市场精准匹配企业在各个发展阶段的融资需求,助力国内产业链做大做强。在资金端,资本市场匹配不同种类资金风险偏好,实现社会财富的滚动增值。
  建议:1)资产端,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导向,强化信息披露,提升上市公司质量;2)市场端,稳步推动全市场注册制改革,完善转板机制,推动公司法、证券法、刑法等法制配套,整治资本市场乱象;3)资金端,鼓励养老金等长期资金入市,稳步推进对外资开放,引导私募股权和创投基金产业蓬勃发展,营造良好创新氛围。
  5、大规模减税降费
  从碎片化、特惠式减税转向一揽子、普惠式减税,全面降低企业所得税、制造业增值税、个人所得税税率,提高企业和居民的获得感。同时,通过简政放权和机构改革,压缩冗余人员及支出,调动企业和居民的积极性。
  6、以中美贸易摩擦为契机,大力推进对内对外开放
  中美贸易摩擦折射出中国在改革开放领域仍有很多功课要做。从这个意义上看,此次中美贸易摩擦未必是坏事,中国可以转危为机,化压力为动力。坦率地讲,在降低关税、放开投资限制、内部审查、打破国企垄断、更大力度地推动改革开放、建立更高水平的市场经济和开放体制等方面,我们有很多功课要去做,这是我们客观上要承认的。

  中国应保持历史的大局观和清醒的战略定力,把主要精力放在做好自己的事情上,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建设高水平市场经济和开放体制,建设自由平等、以人为本的公民社会,我们的世界观和意识形态自然会得到世界的认同,历史和人民最终会给出最公平的答案。
  建议:1)全面放开汽车、金融、石油、电力等行业管制,同时升级监管体制,加大对内对外开放,竞争中性,调动企业家积极性;2)降低关税、放开行业投资限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积极推动建立基于“零关税、零壁垒、零补贴”的中美自贸区,调动外资积极性。

七、确立新的长期立国战略——新战略


  中国当前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是新的立国战略(“新战略”),即在看清未来几十年世界政治经济形势趋势的基础上,争取一种对我国长远有利的策略,类似1978年后中国的韬光养晦,二战前英国的大陆均势,美国成为世界霸主前的孤立主义。当前中国正处于战略转型期,“新战略”是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根本,是站在全球角度观大势、谋全局、干实事的关键。
  从战略的层面看,当前亟需研究的是:1)历史上大国兴衰的一般规律,新兴大国崛起对世界政经格局的影响;2)中国成为新兴经济大国尤其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之后,进一步崛起可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3)中国从经济大国迈向综合性大国的新战略选择及其前景,如何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承担相应的全球责任。
  中国最大的外交关系是中美关系。中美关系的本质是新兴崛起大国与在位霸权国家的关系模式问题:韬晦孤立、竞争对抗还是合作追随?从过去几百年新兴大国崛起的历史来看,当前所面临的贸易战、经济战、资源战、金融战等都是无法避免、必须面对的,需要卓越伟大的领导人、凝聚人心的梦想愿景、高超的战略智慧、纵横捭阖的外交布局、坚决灵活的执行力以及全方位的人才。
其他文献
一、中国人口大迁移的新趋势  1、省级:粤浙人口再集聚与渝皖川回流并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跨省人口迁移经历从“孔雀东南飞”到回流中西部,再到近年粤浙人口再集聚和回流中西部并存3个阶段。  从常住人口变化看,2001-2010年、2011-2015年、2016-2019年,粤、浙常住人口年均增加分别为179、82、168万和85、18、78万,而江苏3个时期分别为54、21、23万;皖、川、桂、
期刊
最近小编看到一则新闻,报道称一位78岁大妈每天就靠着看新闻听消息炒股,最终2万的本金一直炒到60万。  小编的留言中也经常有小伙伴询问:“这个概念最近很火,能不能买呀?”  “这个基金出事了,是不是该卖了?”  总之就是有点风吹草动,我们就总想“做”点什么,行动力可比做作业积极,尤其是刚刚接触股市的新人们!  一有好消息就想买,一有坏消息就想卖,明明看别人听消息炒股都赚翻了,怎么自己就磕得满头是包
期刊
冬天的腾冲实在是太温柔了,能够冬天到一趟腾冲,去看漫山的野樱花和遍地的银杏,乘热气球探索火山公园,围炉吃热腾腾的羊肉汤锅,再泡一个温泉,你就能懂这种温柔。  腾冲人很会讲祝福语呢,你到腾冲,他们会说一句:“祝你事业腾冲,家庭和顺。”真是好名儿和好彩头啊,离开腾冲好久了,每每想起,都是这句祝福  一座被祝福和庇佑的小城,像一个值得被爱的人一样,你来过这里,就会明白,它值得被大众好好珍视和好好记录,它
期刊
和朋友的猫冬之行,向来没有所谓计划、攻略可言。  “诶,要不要试试厦门的网红民宿?”  “好久没去鼓浪屿了,好像也没认认真真逛过,去?”  作为一个极度缺乏安全感的人,无数次“什么鬼”的嘀咕之后,竟然也习惯了这种说走就走的节奏。  12月的鼓浪屿,草木丰饶,花花草草繁盛地长着。虽然冬至已过,却丝毫不输那长得总似过不完却又忽而随风消逝的夏季。  “在鼓浪屿,要做的事很多,找猫、找路、找风景、找历史、
期刊
秋末冬初,寒意渐浓,正是避寒求暖囤膘的好季节。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这是万物生长的自然规律,那么何为“冬藏”呢?或许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一个更为亲切的词语——“猫冬”。  何谓“猫冬”?这其实是北方寒冷地区的一种说法。有句谚语说,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打骂不走。这足见北方冬日的严寒。而在这种环境之下,人们只好老老实实待在生火取暖的屋子里,像猫一样赖在火炕上。  而随着交通逐渐地便利起来,
期刊
可能有基民会说,我之前看新闻,有基金出现过一天暴涨/暴跌近50%的,这个波动比股票的要大得多了吧?一般来说,基金出现暴涨暴跌的情况,基本是遇上了“巨额赎回”。  何为“巨额赎回”?简单来说,那就是一只基金当天的净赎回份额(注意是净赎回,不是赎回)超过总份额的10%。  那为什么这么普通的一个操作,会对基金净值带来如此大的影响呢?关键在前面两个字:巨额。暴涨的情况:赎回费并入基金资产  买过基金的小
期刊
冬游西藏,毕生必去。  冬天游西藏会不会很冷?冬天西藏氧气稀薄,容易高反?冬天西藏一片白茫茫,景色单调?  没有在冬天来过西藏的小伙伴,有这些疑问是很正常的。那么,真实的冬日西藏又是怎样的呢?一、冬天的西藏远没有你想象中那么冷  西藏主要城镇冬天白天平均温度为10℃至18℃,比我国北方很多地方还要暖和得多,也没有南方冬天的阴冷。  更重要的是,阳光和蓝天,在这里都不是奢侈品。二、冬天的西藏游客少,
期刊
《股市奇才:华尔街50年市场智慧》  作者:[美] 沃尔特·迪默、苏珊·克拉金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5  编辑推荐:  从20世纪60年代沃尔特·迪默进入美林证券,到创办自己的公司成为华尔街技术分析师,领导创办美国职业技术分析师协会,并与约翰·伯格、彼得·林奇和乔治·索罗斯一同成为迪恩·勒布朗投资智囊团的特邀。迪默在华尔街纵横超过50年,因他的骄人业绩,被誉为“股市奇
期刊
全球经济不景气,但是天价拍品依然层出不穷,谁还在买买买?  外媒ARTnews的老牌栏目近日公布了最新的“藏家Top 200榜单”。对2020年全球最顶级的200位藏家检索发现,中国藏家占据了34个席位,其中内地12个,中国香港15个,中国台湾7个。  谁还在花大价钱买东西?虽然世界上的那些最富有的藏家们大多倾向于更加谨慎的交易,谨慎到很多人可能在几年后才知道这些交易,但也有一些大藏家能让外界看到
期刊
易方达中债新综合债券指数发起式基金是国内首只涵盖全市场的债券指基,该基金投资于中债-新综合指数成份券的比例不低于基金资产净值的90%,现金或者到期日在一年以内的政府债券不低于基金资产净值的5%。该基金为纯债基金,不直接在二级市场买入股票、可转换债券、权证等资产,也不参与一级市场新股申购、新股增发、新可转换债券申购。主要采用分层抽样复制和动态最优化的方法,构造与标的指数风险收益特征相似的资产组合,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