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复合型杂技人才的培养是我们事业的需要,也是新世纪的需要,但必须从素质教育入手,进行全方位的培养和训练。我们应该因势利导地利用杂技演员这个特殊群体的潜力,使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接受全方位的素质教育,在真正成为杂技演员、杂技艺术家的同时,也真正成为一个完整的、合格的、文明的现代人。
[关键词] 杂技演员 素质教育
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教会讲话时,将素质教育概括为:“一个核心,两个重点”。一个核心即以德育为核心;两个重点即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这是江泽民同志站在历史的高度,对素质教育赋予的深刻内涵。杂技演员的素质教育自然也离不开这“一个核心,两个重点”,这是培养人才的基础,是重中之重。杂技演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年轻,极富创造力和冒险精神,同时也充满活力和拼搏精神。由于杂技艺术的特殊需求,因此他们需要成年累月地在训练场地和演出场地训练和演出。虽然他们都身怀绝技,但也都存在着全面素质教育方面的缺憾,因此,这个群体的素质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实践中,杂技演员的素质教育是多方面的,内容广泛,本文谈及的只是几个重要的方面。
一、思想素质教育
这是核心教育,以德育为中心的思想素质教育是做人之本。作为一个杂技演员,尤其是终身从事这个行业的人,从小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思想,确立什么样的动机,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的艺术是祖国的艺术,杂技是人民的杂技,为祖国服务,为人民服务,当是我们思想的根本。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不仅谈到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而且谈到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当代杂技演员就是应该以“三个代表”来武装我们的頭脑,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思想的问题就是动机的问题,有了正确的思想,正确的动机,训练、演出才会有动力。杂技演员往往比较年轻,是一张白纸。怎样在白纸上描绘美好的蓝图是领导们教练们的责任。言传身教,身体力行是描绘蓝图的最好方法。应该让演员们树立起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头脑中经常想着事业、想着人民,为事业而奋斗,为人民而拼搏,这样的演员才会出好节目,成好人才,才会有大的发展,才会成为真正的人民艺术家。
二、文化素质教育
文化修养的高低决定着一个人一生的成长,而文化关键在“化”。《辞海》中对文化的解释是:“泛指一般知识,包括语文知识。”文化是要把一般知识通过人的消化、体会、内省而升华,转化为人的精神、气质和品格,从而上升为“素质”。所以文化贵在以文化人,从低级的人化为高贵的人。《易经》上说:“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强调的就是这个“化”字。在实际中,我们的杂技演员从小就介入专业训练,几年、十几年坚持不懈,对文化的学习往往给予疏忽或流于形式,这是十分致命的要害。现实中我们有的演员技艺精湛、功成名就,节目在国内外获奖,人也长成了大人,但肚子里的文化知识却少得可怜。他的思维仅限于杂技专业的范畴,对文化知识、社会知识、人情事故等知之甚少,不知道怎样与人交流,不知道什么叫文明礼貌,无形中降低了自己的身份和社会价值,自己也往往感到对社会的不适应。
文化教育是基础教育,我们每个人都有学习的权利和义务,这是不容剥夺的。我们应当像重视演员的专业训练那样重视文化知识的教育,让他们学到实实在在的科学文化知识,让这些知识化为演员们的素质,通过这种升华提高他们的气质和品格,把他们陶治、塑造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三、专业素质教育
杂技的专业内涵十分丰富,它不仅包括基本功(跟头、顶、腰、腿等)、节目技巧,而且还涵盖了与杂技专业密切相关的表演学、运动学、平衡学、力学以及服装、道具等方面的知识。这些与杂技密切相关的素质教育,对杂技演员来说这是更深层次的知识。
杂技与体育一样,是力与技的结合,这是广义的概念。杂技表演中所需的弹跳力、爆发力,以及身体的柔软度等等在体育中也大量存在。而运动学、平衡学、力学、惯性等二者之间也是相通的。从狭义上讲,二者的关键不同点有三,一是杂技节目较之体育项目相对面要窄一些;二是杂技的表演更加艺术化,而体育更加大众化;三是杂技的道具与体育的器械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但是杂技在理论上的指导与体育却相差甚远。因此我们在对演员的专业素质教育中,应该多一些理性化的色彩,从理论上更深层次地破解杂技的许多千古之“迷”,让演员们通过对表演学、运动学、平衡学、力学以及服装、道具等方面知识的学习,加深对杂技的理解。让他们知道不同节目的不同发力点,不同节目的不同平衡点,不同节目的个性与共性,从而逐步武装他们的头脑,培养出高素质的合格杂技人才。
四、心理素质教育
心理素质教育是每个人的必修课。在大众面前,我们常看到有的人结结巴巴、羞于见人,而有的人却侃侃而谈、眉飞色舞,这种差别不仅是内在的学识造成的,而且有其心理因素的作用。有的演员平时训练挺好,一上台就战战兢兢、不知所措,常常“失托”,造成表演上的失败,而且越是重要的场合越是如此。而有的演员则能在台上镇定自若,将节目的技巧发挥得完完美美、淋漓尽致,甚至越是在重要的场合,越是能超水平发挥,这都是心理素质在起作用。因此,一个健全的杂技演员,必须有健全的心理。这种心理素质的培养和锻炼只能靠长期与大众见面,为大众演出去积累。要懂得在大众面前消除紧张情绪,放松自我的道理,要在舞台演出实践中磨炼自己的心灵,让心灵能经得起各种失败和打击,变得坚强起来。心理素质的强弱,有时是我们成败的关键,在这方面切切不可忽视。
五、舞蹈素质教育
舞与技的融合,成为当今杂技的时尚,单纯技术的表演已经过时,杂技演员在舞台上且舞且技的表演已经成为杂技界人士追求的一种新的表演手段。舞蹈对杂技的介入,不仅仅只是增加了杂技节目的可视性、观赏性,而更重要的是丰富了杂技的表演艺术、表演内容和表演手段。增强了演员和观众的交流,使演员与观众的心灵更贴近了,节目表演的效果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我们所说的舞与技的融合是一种高境界的融合,不是那种先跳一段舞,才表演杂技技巧,再跳一段舞,再表演技巧的“两张皮”形式,而是要追求一种真正的融合感,像《天鹅湖》(广州军区战士杂技团)、《灯上芭蕾》(成都军区战旗杂技团)、《花旦—空竹》(中国杂技团)等等,这些节目已经达到了舞与技水乳交融的境地。在节目的表演中,舞就是技,技亦是舞,两者合一,共生共荣,使节目更加令人赏心悦目,真正达到了美的效果,这才是我们杂技应该努力追求和发展的新方向。
杂技演员终身致力于技巧的训练,能懂舞蹈的并不多。这就要求我们,在培育演员的过程中,要重视他们的舞蹈素质的培养,让他们从小就接受舞蹈的训练,舞蹈的熏陶。找到那种舞的感觉、感受舞的韵味、具备舞的素质和才气,练就舞的身段与技巧,这样将来一到台上,将会很快入“戏”,编导们也将省却很多的功夫和时间,表演就会更加生动,更加自然。
六、音乐素质教育
杂技的音乐伴奏自古就有,我们可以从汉代出土的杂技陶俑中窥见一斑。当时的乐队已成规模,表演技巧也达到了相当高的难度。时至今日,由于高新技术的介入,杂技反而没有了乐队,全靠录音带和MiDi制作来完成伴奏任务。我们不知道这是一种前进还是种倒退。感觉上认为乐队与录音各有各的好处,也各有各的弊端。值得一提的是,不管使用什么样的伴奏手段,音乐对杂技表演的烘托性和感染力是越来越重要了。不同个性的杂技节目需要与之相配的音乐去渲染、去张扬。交响乐的雄壮大气,弦乐的轻和柔美,民乐的飘逸洒脱,爵士乐的铿锵激荡,无一不在杂技音乐中出现,使杂技节目更显得色彩缤纷、个性凸现,令观众更加沉醉其中,获得享受。试想,如果在表演中,杂技语言与音乐语言格格不入,一个高档次的杂技节目没有与之水平相当的音乐来伴奏,来烘托,那将是大煞风景的事情。再如果,杂技演员没有音乐素质,不懂伴奏音乐的情绪和节拍,只顾埋头苦干,那么再好的音乐也与之结合不上,节目也随之大为减色。可见音乐对杂技影响之大。有人说:“音乐是舞蹈的灵魂”,我看杂技亦然。因此对演员音乐素质的的培养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了。当今时代的杂技演员,我们不能只要求他们懂节拍、会简谱,而应该对他们提出更深层次的要求,要他们起码懂得其伴奏音乐的内涵,知道乐曲的曲式结构、和声效果、起承转合,甚至某一个或某几个关键音符或乐句所起的重要作用等等。这样的杂技表演者才会在或舒缓,或激昂,或明快,或轻柔的乐海中,淋漓尽致的发挥自己的绝技,沉醉在自己的艺术表演之中。
总而言之,复合型杂技人才的培养是我们事业的需要,也是新世纪的需要,但必须从素质教育入手,进行全方位的培养和训练。我们应该因势利导地利用杂技演员这个特殊群体的潜力,使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接受全方位的素质教育,在真正成为杂技演员、杂技艺术家的同时,也真正成为一个完整的、合格的、文明的现代人。
作者简介
宋仁忠,濮阳杂技团教练。
[关键词] 杂技演员 素质教育
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教会讲话时,将素质教育概括为:“一个核心,两个重点”。一个核心即以德育为核心;两个重点即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这是江泽民同志站在历史的高度,对素质教育赋予的深刻内涵。杂技演员的素质教育自然也离不开这“一个核心,两个重点”,这是培养人才的基础,是重中之重。杂技演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年轻,极富创造力和冒险精神,同时也充满活力和拼搏精神。由于杂技艺术的特殊需求,因此他们需要成年累月地在训练场地和演出场地训练和演出。虽然他们都身怀绝技,但也都存在着全面素质教育方面的缺憾,因此,这个群体的素质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实践中,杂技演员的素质教育是多方面的,内容广泛,本文谈及的只是几个重要的方面。
一、思想素质教育
这是核心教育,以德育为中心的思想素质教育是做人之本。作为一个杂技演员,尤其是终身从事这个行业的人,从小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思想,确立什么样的动机,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的艺术是祖国的艺术,杂技是人民的杂技,为祖国服务,为人民服务,当是我们思想的根本。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不仅谈到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而且谈到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当代杂技演员就是应该以“三个代表”来武装我们的頭脑,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思想的问题就是动机的问题,有了正确的思想,正确的动机,训练、演出才会有动力。杂技演员往往比较年轻,是一张白纸。怎样在白纸上描绘美好的蓝图是领导们教练们的责任。言传身教,身体力行是描绘蓝图的最好方法。应该让演员们树立起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头脑中经常想着事业、想着人民,为事业而奋斗,为人民而拼搏,这样的演员才会出好节目,成好人才,才会有大的发展,才会成为真正的人民艺术家。
二、文化素质教育
文化修养的高低决定着一个人一生的成长,而文化关键在“化”。《辞海》中对文化的解释是:“泛指一般知识,包括语文知识。”文化是要把一般知识通过人的消化、体会、内省而升华,转化为人的精神、气质和品格,从而上升为“素质”。所以文化贵在以文化人,从低级的人化为高贵的人。《易经》上说:“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强调的就是这个“化”字。在实际中,我们的杂技演员从小就介入专业训练,几年、十几年坚持不懈,对文化的学习往往给予疏忽或流于形式,这是十分致命的要害。现实中我们有的演员技艺精湛、功成名就,节目在国内外获奖,人也长成了大人,但肚子里的文化知识却少得可怜。他的思维仅限于杂技专业的范畴,对文化知识、社会知识、人情事故等知之甚少,不知道怎样与人交流,不知道什么叫文明礼貌,无形中降低了自己的身份和社会价值,自己也往往感到对社会的不适应。
文化教育是基础教育,我们每个人都有学习的权利和义务,这是不容剥夺的。我们应当像重视演员的专业训练那样重视文化知识的教育,让他们学到实实在在的科学文化知识,让这些知识化为演员们的素质,通过这种升华提高他们的气质和品格,把他们陶治、塑造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三、专业素质教育
杂技的专业内涵十分丰富,它不仅包括基本功(跟头、顶、腰、腿等)、节目技巧,而且还涵盖了与杂技专业密切相关的表演学、运动学、平衡学、力学以及服装、道具等方面的知识。这些与杂技密切相关的素质教育,对杂技演员来说这是更深层次的知识。
杂技与体育一样,是力与技的结合,这是广义的概念。杂技表演中所需的弹跳力、爆发力,以及身体的柔软度等等在体育中也大量存在。而运动学、平衡学、力学、惯性等二者之间也是相通的。从狭义上讲,二者的关键不同点有三,一是杂技节目较之体育项目相对面要窄一些;二是杂技的表演更加艺术化,而体育更加大众化;三是杂技的道具与体育的器械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但是杂技在理论上的指导与体育却相差甚远。因此我们在对演员的专业素质教育中,应该多一些理性化的色彩,从理论上更深层次地破解杂技的许多千古之“迷”,让演员们通过对表演学、运动学、平衡学、力学以及服装、道具等方面知识的学习,加深对杂技的理解。让他们知道不同节目的不同发力点,不同节目的不同平衡点,不同节目的个性与共性,从而逐步武装他们的头脑,培养出高素质的合格杂技人才。
四、心理素质教育
心理素质教育是每个人的必修课。在大众面前,我们常看到有的人结结巴巴、羞于见人,而有的人却侃侃而谈、眉飞色舞,这种差别不仅是内在的学识造成的,而且有其心理因素的作用。有的演员平时训练挺好,一上台就战战兢兢、不知所措,常常“失托”,造成表演上的失败,而且越是重要的场合越是如此。而有的演员则能在台上镇定自若,将节目的技巧发挥得完完美美、淋漓尽致,甚至越是在重要的场合,越是能超水平发挥,这都是心理素质在起作用。因此,一个健全的杂技演员,必须有健全的心理。这种心理素质的培养和锻炼只能靠长期与大众见面,为大众演出去积累。要懂得在大众面前消除紧张情绪,放松自我的道理,要在舞台演出实践中磨炼自己的心灵,让心灵能经得起各种失败和打击,变得坚强起来。心理素质的强弱,有时是我们成败的关键,在这方面切切不可忽视。
五、舞蹈素质教育
舞与技的融合,成为当今杂技的时尚,单纯技术的表演已经过时,杂技演员在舞台上且舞且技的表演已经成为杂技界人士追求的一种新的表演手段。舞蹈对杂技的介入,不仅仅只是增加了杂技节目的可视性、观赏性,而更重要的是丰富了杂技的表演艺术、表演内容和表演手段。增强了演员和观众的交流,使演员与观众的心灵更贴近了,节目表演的效果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我们所说的舞与技的融合是一种高境界的融合,不是那种先跳一段舞,才表演杂技技巧,再跳一段舞,再表演技巧的“两张皮”形式,而是要追求一种真正的融合感,像《天鹅湖》(广州军区战士杂技团)、《灯上芭蕾》(成都军区战旗杂技团)、《花旦—空竹》(中国杂技团)等等,这些节目已经达到了舞与技水乳交融的境地。在节目的表演中,舞就是技,技亦是舞,两者合一,共生共荣,使节目更加令人赏心悦目,真正达到了美的效果,这才是我们杂技应该努力追求和发展的新方向。
杂技演员终身致力于技巧的训练,能懂舞蹈的并不多。这就要求我们,在培育演员的过程中,要重视他们的舞蹈素质的培养,让他们从小就接受舞蹈的训练,舞蹈的熏陶。找到那种舞的感觉、感受舞的韵味、具备舞的素质和才气,练就舞的身段与技巧,这样将来一到台上,将会很快入“戏”,编导们也将省却很多的功夫和时间,表演就会更加生动,更加自然。
六、音乐素质教育
杂技的音乐伴奏自古就有,我们可以从汉代出土的杂技陶俑中窥见一斑。当时的乐队已成规模,表演技巧也达到了相当高的难度。时至今日,由于高新技术的介入,杂技反而没有了乐队,全靠录音带和MiDi制作来完成伴奏任务。我们不知道这是一种前进还是种倒退。感觉上认为乐队与录音各有各的好处,也各有各的弊端。值得一提的是,不管使用什么样的伴奏手段,音乐对杂技表演的烘托性和感染力是越来越重要了。不同个性的杂技节目需要与之相配的音乐去渲染、去张扬。交响乐的雄壮大气,弦乐的轻和柔美,民乐的飘逸洒脱,爵士乐的铿锵激荡,无一不在杂技音乐中出现,使杂技节目更显得色彩缤纷、个性凸现,令观众更加沉醉其中,获得享受。试想,如果在表演中,杂技语言与音乐语言格格不入,一个高档次的杂技节目没有与之水平相当的音乐来伴奏,来烘托,那将是大煞风景的事情。再如果,杂技演员没有音乐素质,不懂伴奏音乐的情绪和节拍,只顾埋头苦干,那么再好的音乐也与之结合不上,节目也随之大为减色。可见音乐对杂技影响之大。有人说:“音乐是舞蹈的灵魂”,我看杂技亦然。因此对演员音乐素质的的培养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了。当今时代的杂技演员,我们不能只要求他们懂节拍、会简谱,而应该对他们提出更深层次的要求,要他们起码懂得其伴奏音乐的内涵,知道乐曲的曲式结构、和声效果、起承转合,甚至某一个或某几个关键音符或乐句所起的重要作用等等。这样的杂技表演者才会在或舒缓,或激昂,或明快,或轻柔的乐海中,淋漓尽致的发挥自己的绝技,沉醉在自己的艺术表演之中。
总而言之,复合型杂技人才的培养是我们事业的需要,也是新世纪的需要,但必须从素质教育入手,进行全方位的培养和训练。我们应该因势利导地利用杂技演员这个特殊群体的潜力,使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接受全方位的素质教育,在真正成为杂技演员、杂技艺术家的同时,也真正成为一个完整的、合格的、文明的现代人。
作者简介
宋仁忠,濮阳杂技团教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