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的尽头遇见自己

来源 :莫愁·智慧女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rusato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8岁的卡特琳?普兰拥有一张饱经风霜的面孔,做过码头工人、酒吧招待、农民、牧人、捕鱼人……她不断地在旅行中追求“受限的自由”,寻求自我和改变。她的书《在海的尽头遇见你》出版15个月后就登上法国各大畅销书榜,又横扫英美畅销书榜,摘下比埃尔?奥兰图书奖、约瑟夫?凯瑟尔文学奖、海人奖等殊荣,普兰也成了媒体眼中“康拉德和梅尔维尔海洋叙事的继承者”。

痴恋自然,来到世界边境


  普兰1960年生于法国上普罗旺斯阿尔卑斯省的马诺斯克,父亲是牧师。在教堂长大的她,对自然有着深深的痴恋。3岁时,为了看见地平线,她爬上电线杆眺望远方,看着道路蜿蜒消失在天边,她觉得自己不属于小小的马诺斯克。11岁时,她瞒着父母跑到一座山上做农民,父亲发现后强行将她拖回教室。可教室终究没能关住她,18岁高中毕业后,她成了一名木匠学徒。
  20岁时,普兰离家出走。她在加拿大挖土豆,在冰岛鱼罐头厂打工,在中国香港做酒吧招待。初到香港时,她的钱被偷了,由于语言不通,她只能到码头做体力活,一做就是一年多。后来一个新加坡朋友告诉普兰,要了解香港就要去香港的酒吧,于是她找了份酒吧招待员的工作,还被评为酒吧的“最佳女招待”。
  离开香港后,普兰又去了很多地方,放过牧、玩过马、养过鸟。她最大的梦想是出海捕鱼。为了这个梦想,她花100美元乘坐一辆灰狗巴士千里迢迢穿越美国大陆,辗转纽约、西雅图,来到阿拉斯加的科迪亚克岛。在这个被称为“世界边境”的地方,聚集着越战老兵、因纽特人、流浪汉等,他们都是心碎、失了根的漂泊者。
  在科迪亚克岛,普兰没有身份,也没有经验。尽管对于力气活来说,她的身材过于矮小,但她还是说服了船长带她出海捕鱼。

和自然抗争,也是和自己的内心斗争


  毫无捕鱼经验的普兰和五个粗壮的水手,踏上了“叛逆者”号。出海捕鱼是她的梦幻之旅,但真正的海上生活跟她的想象没有半点相似。
  每天只睡四小时,整日穿着湿透的外套和鞋,没完没了地掏鱼内脏,每天浑身上下都是鱼血。而危险无处不在,不管捕什么鱼,都有可能中毒,因为很多鱼体内有毒素,刺伤后如果不消毒,伤口很容易溃烂。捕捞螃蟹更危险,船要开到白令海峡,那里经常狂风大作,沉船事件屡屡发生,很多海员因此溺死。有一次,为了捕到大螃蟹,船上七名船员坠海丧生。
  而这些,并没有让普兰觉得梦想幻灭,相反,她慢慢迷恋极至的孤独、恐惧、疲惫。她非常喜欢去体验这种超越她能力承受范围的筋疲力尽的感觉。她慢慢感到,所谓的喜悦是随着身体的透支一步步展现出来的。
  海上的劳作和自然有关。刚开始,普兰还抱着人定胜天的想法无知无畏,可一周过后,她开始明白:大自然是最有力量的,我们和大自然抗争的同时,也是和自己的内心斗争,要找到属于自己的力量,摆脱恐惧。茫茫大海,极度孤独,筋疲力尽时似乎会达到某种忘我甚至沉思的状态,所有念头都消失了,只剩下生存,正因如此,生活变得非常纯粹,这让普兰对危险和死亡充满了发烧般的沉迷。
  海上的经历确实是独一无二的,刚开始捕鱼时,普兰并不清楚原来这是个充满杀戮的过程。有一次她捕了鱼,开膛破肚后把心脏取出来放在桌上,心脏还在怦怦直跳。这让她感到慌乱、罪恶,但同时感到一种美感。这就是海上的生活,需要跟自然、跟自己达成最亲密的合作。这其中的力量,让她由衷感叹:我们都是大海的雇佣兵。
  每次侥幸归来,本想休整几天,可只在岸上待了三天,普兰就会觉得无聊。“海上缺乏一切,缺觉,缺热量,缺爱。让人精疲力竭,直至憎恶这份职业,尽管如此,我们还会再次出航,因为除此以外,世界上的一切对你而言平淡无味,让你无聊得发疯。最终,你无法摆脱这份沉迷,这种危险,这种疯狂。”于是,再出发。

倾听自己,跟自己好作一团


  普兰结束十年捕鱼生活,回到法国家乡。她一半时间在阿尔卑斯省的山区牧羊,另一半时间照看波尔多的葡萄园。每一天,她都怀念海上的日子,于是,她写了半自传体小说《在海的尽头遇见你》。
  普兰常说:“你要去阿拉斯加,因为那里是世界的边境,也会找到你内心想要逾越的边境。”走遍千山万水的她,过起了田园生活。有人说,她回归了。可她觉得不管是在阿拉斯加还是在家乡,她所寻求的都是合一。在阿拉斯加,她为了实现对海洋的热爱,寻求人的极限。在海上,她需要融入男性的世界,和水手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与海洋的广袤相比,人类如此渺小,她在这个过程中找到了自由和内心的平静。回到法国深山中,几个月都和羊群日夜相处,她还是在寻求这种合一,因为她一直生活在身体极度疲惫和心理极度恐惧中,害怕被狼吃掉,或遭遇暴风雪暴风雨时被饿死冻死。这些担忧和出海时的心境是相似的。
  不管是放牧,还是打理酒庄,普兰每天最快乐的事情,就是坐在一个很小的房间里,打开笔记本写作。写作,不是为了成为作家,而是要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跟自己好作一团,寻找下一个目的地。
  今年58岁的普兰想象不出来自己做白领或其他工作的样子。她曾经也做过工厂女工、老年人的护工等,这些工作她也喜欢,但她更爱在大自然中工作,和大海、陽光、牲畜一起生活。她说做这些,她可以时刻感知到身体的变化,它发出一些信号,接通她心里的感受,这才是她所热爱的工作。
  至于人生的下一站,她还在找寻,不过,她一定会再出发,因为“呆得久了,就有了局限”。她要走出原本非常单一的生活和狭隘的世界观,去遇见一些新的人、新的观念,以及新的改变。
  普兰的故事都写在了脸上,她看起来满面风霜,眼角和嘴周布满了又深又阔的皱纹,讲话时脖子上的筋脉非常凸出。她有一双“男人的手”,就像她在小说中反复提到的那样,双手粗糙结实,伤痕累累,每一根手指的指甲都灰掉了。的确,她长得不漂亮,多年的野外生活甚至让她看上去有些丑,但她活得如此漂亮,让人不由自主地对那张沟壑丛生的脸产生由衷的赞叹。
  编辑 张秀格 gegepretty@163.com
其他文献
1898年深秋,落叶满阶,夜凉如水。伴着屋外的凄风苦雨,李闰独坐在湖南浏阳家中,对着墙上的谭嗣同画像饮泣不已。“结缡十五年,原约相守以死,我今背盟矣!”为了变法大业,谭嗣同慷慨就义,绝笔信上“闰妻如面”四个字,让她痛不欲生。    这年,李闰33岁。  李闰自幼失母,18岁时,由父亲作主定亲。婚后,夫唱妇随。谭嗣同“倜傥有大志,淹通群籍,能文章,好任侠,善剑术”,经常游历在外。她以“乐羊子妻”自居
期刊
《莫愁》:淮安市妇联在加强妇女思想政治引领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李顺英:2018年,为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淮安市妇联争取到全国妇联、中华女子学院、省妇联的支持,创新在全市妇联干部和妇女群众中开展“践行周恩来精神,争做新时代女性,建功高质量发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联合淮安市委组织部、恩来干部学院、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等部门,共同谋划、共同推进,把全年活动分解为“研发一个课题、制作一本画册、建
期刊
付玉香  镇江市丹徒区上党镇是镇江茶叶生产集中区之一,数个茶场散落在漫山的茶林之中,墅香茶场就是其中之一。茶场的负责人付玉香在每年的制茶季,都要亲自示范操作,手把手地教接班人制茶技藝。200℃高温的炒锅里,付玉香一双纤纤细手快速灵动地翻炒着茶叶,五六分钟后,迅速将茶叶取出,放在揉茶笠中揉捻。  在付玉香的茶叶人生里,她爱茶、知茶、懂茶、敬茶、净心素手做好茶。在这一杯茶里甚至能喝出一整片山林的清朗气
期刊
五年内,她上百次出入人迹罕至的荒漠,捡到600颗“星星”,重量近400公斤,是中国首位90后女“陨石猎人”。她还创办了一家陨石科普馆,为人们普及陨石文化。她就是杨可欣。  迷上“天外来客”  1990年,杨可欣出生于贵州省铜仁市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幼年时父亲因病去世,母亲独自养大三个孩子。“为了多赚点钱,母亲总是加班到很晚回家,我就坐在星空下等母亲,无尽的苍穹,藏着我儿时的梦想。”  2012年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传承和创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引了方向。非遗作为载道的文化,凝结于中华传统文脉,呈现中华传统文化的有序传承,更是民族文明成果的汇聚。有很多非遗传承人,正走在传承技艺与文化的路上,为当下社会发展注入文化力量,扛起社会担当。徐州香包传承人井秋红,就是其中一位。一边传承,一边创新  在2018年江苏省妇联“在你身边·妇联改革进行时”媒
期刊
她饱尝企业经营中的酸甜苦辣,也曾有过失败和挫折,但她从不认输,从未放弃努力。从一个普通农民,到收购木材的小贩,直至成为拥有千万身家的企业领导者,20多年来,江苏连云港灌南县李集乡的蔡聪惠凭着一股干劲,在木材加工领域,拼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不甘平庸,走上创业路  28年前,蔡聪惠初中毕业后就跟着亲戚外出打工。一个偶然的机会,开木材加工厂的亲戚让她过去帮忙。由于经常跟车送货,蔡聪惠发现,板材厂
期刊
2017年,江西女孩王男栿凭借《海南之后》,入围了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候选名单。?今年,她获邀成为奥斯卡纪录片单元评委。没上过高中的她,却拿下了三个硕士学位。她说,她的人生在替两个人活着,每一分每一秒都不能浪费。  每一分每一秒,都应该有去处  王男栿出生在江西农村。12岁时,年仅34岁的父亲突发脑溢血去世。这于王男栿来说,不仅仅失去了父亲,更失去了一位无话不谈的朋友。学校里,哪个男孩暗恋自己,自己
期刊
最佳的传承,是让它走入大众生活  “幸福老人”“里根总统”“红衣女孩”“长城”“桦林秋色”……在乱针绣博物馆里,孙燕云向来访者一一介绍乱针绣的百年历史,一幅幅绣品绽放着艺术光彩。    “博物馆是我办的,不收门票,有兴趣的可以随时来看。每年接待几万人。”孙燕云说。为了更好地传承乱针绣这门独特的艺术,2010年,孙燕云自筹资金创建了“常州乱针绣博物馆”。  乱针绣博物馆集收藏、研究、教学于一体。非遗
期刊
2012年,从北大中文系毕业,张潇冉前往哥伦比亚大学进修。纽约这座开放多元化的城市,时不时给她带来意外和惊喜,空暇时,她思考如何让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  偶然的一次机会,张潇冉进入了洛克菲勒家族的亚洲协会,在中美关系出品的英文网络杂志做关于中国的深度报道。她了解到,美国人对它的关注程度并不亚于当地新闻。她想,在华语世界,欧美问题应该也是关注焦点。于是,她发起成立了“中美对话”项目组,开展两地线下活
期刊
他与她,像飞鸟和海鱼  世间的相遇都是缘分,只是,有的成了风景,有的则在心里生根发芽。仅仅是眼角余光中的一瞥,蒋兆和的心已停止漂泊。  1939年寒冬的一天,蒋兆和受邀为京城名医、书法家萧龙友画肖像。落在纸上的第一笔是一点干墨,围着这点干墨,他又勾勒几笔,眼睛的轮廓便赫然显现。再抬眼时,突然感到身后有一道灼热的目光,下意识回头望过去,是一个漂亮女子。  她是萧龙友的女公子萧琼。听说蒋兆和来给父亲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