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来源 :信息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yang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教学法最早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这种教学方法以教学案例为载体,在一定教学目标指引下,选择教学案例到课堂教学之中。在实际应用中案例教学体现出了代表性、探究性及创新性等特征,利用地理现象,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知识视野,同时还能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最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此,本文首先针对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意义进行了总结,然后在此基础上从多方面针对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方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供大家参考。
其他文献
鉴于高速公路中进行安全防护设施设置的重要性以及目前我国高 速公路中针对其中的特殊和关键部位所设施安全防护设施中的不安全因 素,提出了针对这些特殊部位安全防护设施中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三效催化剂助剂(Ce-Zr)O2,(Pr-Ce-Zr)O2和(Pr-Zr)O2,并对它们进行了XRD,EXAFS和BET比表面的测定,采用H2的程序升温还原(TPR)表征该类助剂的还原特征,以考察此类
国内轨道交通现阶段正在不断进步阶段,各类的配套系统逐渐完善,供电系统是其中非常关键的部分,建设效果直接影响到车辆的运行。供电系统因此要加强对供电系统的探讨和研究。
21世纪以来,计算机和自动控制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农业机械迈入高度自动化、智能化时期。且我国农村劳动力正快速向社会其他行业转移,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农业劳动力不足问题
电气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对于整个电气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针对电气设备的实际状态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就可以找到其实际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且通过问题的
用稀土金属氧化物CeO2和La2O3改性γ-Al2O3担载Pd制备了一系列甲醇分解催化剂,并考察了Pd盐前驱体(氯盐或硝酸盐)、稀土种类(镧或/和铈)、稀土金属氧化物含量(0%~30%)、浸渍方
自从2000年开始,中国的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18年,新课程采用的标准和学生使用的对应教材经过由争议到适应再到完善,现在正趋于成熟。然而,对于今天的教育来说,笔试仍然是测试和提升
用同步荧光法并辅以普通荧光法对不同浓度稀土离子及pH诱导的牛血清白蛋白(BSA)构象变化进行了详细研究, 发现稀土离子使色氨酸(Trp)残基的荧光蓝移, 荧光强度降低; 酪氨酸(T
对配合物[Ce(NO3)3(Phen)2]的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拉曼光谱进行了归属,研究了该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同时,用光谱法研究了该配合物与DNA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发现,DNA加入后,配合
以小麦为植物材料,利用外源稀土添加、营养液培养等人工控制手段,研究了稀土元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异效应,并探讨了分异效应产生的机制.结果表明,稀土元素在小麦不同器官中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