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旨在于从理论和社会基础两个方面去比较台湾以课程为中心的课程设置模式和和以学校为中心的课程设置模式,并从课程改革的背景、职业教育的普遍情形、以及未来课程发展道路和结论这几方面入手去展开论述。
关键词:台湾;职业教育;课程改革
一、职业教育的概况
基于台湾教育部的数据显示,直到2005年,台湾有29所技术大学,55所技术学院,14所初级学院,162所职业学校和162所普通高中。最明显的变化是初级学院和职业学校的数量下降了;相反的,技术大学和技术学院的数量在这几年有明显的上升。
当前,台湾职业教育的课程结构式是每周39课时,每学期18到20周。职业教育课程结构如下:
1.公共课程像是国文、英语和社会科学占用所有课程时间的20%~40%。
2.技术课程包括课程基本原理、课程理论和课程实践,例如物理和对计算机的介绍,占所有课时时间的6%~19%。
3.选修科目占所有课时时间的4%~16%。
4.活动课占所有课时时间的5%~6%。
二、课程改革的基础
合作与民主已成为台湾职业教育课程制定的一个重要特征。职业教育课程的发展应该包括以下七个条件:多样性、灵活性、前瞻性、全球性、信息性、价值性和理论结构性。Kang指出职业教育课程设计的未来趋势应遵循以下几点:
1.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
2.选择低层次的学科改革。
3.阐明学科目标和学科结构。
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5.扩宽评价者、实施者和设计者的参与范围。
6.加强后续研究。
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设置自20世纪80年代被运用于台湾的职业教育,至今仍在沿用。
三、以课程为中心的课程设置
在20世纪80年代,Yang(1985)提出了关于职业教育新课程的主要观念:以课程为核心的课程制定。其意味着结相似的或是将相同的职业要求融入到相同的职业类别中去。为了巩固新课程,台湾将先前的8种分类由70个单元变为17个部分。这种设置的主要目的是让各个学校拥有更多的自治权,它符合以学校为中心的课程设置的精神。
Yang(1985)指出了以课程为中心的课程设置法有三个符合台湾未来教育发展趋势的特征:扩大每个学校的自治权、加强各学校的区域特色和强调学生的基础课程。换句话说,在台湾以课程为中心的课程结构其第一步是在核心课程上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其二,随着学生职业技能学习兴趣点的改变,他们能在自己所感兴趣的科目之间自由的转变。
四、以学校为中心的课程设置
以学校为中心的课程设置的主要观点是鼓励教师直接参与到课程的发展和指导中去,这反应了区域工业化要求的同时也促进了各个学校自身优势的发展。然而,在其开始时由于一些阻碍,以学校为中心的课程设置的实施并不全面和成功。其一,由于对学校功能的传统性认识和牢固而严格的教学模式的影响,一些职业学校很难去接受课程上的变革。其二,在台湾,很长一段时间职业教育缺乏校内和校外的价值评估体系。其结果是,老师们和行政人员不能有效地解决和改变这些一直存在的问题。因此,一些学者对于教师在以学校为中心的课程设置中的地位和责任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此后,灵活性的方法框架和行政上的支持将是修补阻碍台湾职业教育以学校为中心的课程设置这个长期危机的下一个策略。
五、未来发展道路
在高速发展的全球化市场中,一个国家或地区职业教育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人才的质量,进而影响其经济的发展。因此,以下是对未来课程改革道路的一些建议。
1.课程与指导的专业人员应该采纳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与训练的指导方针,去评价修订课程的教学效率。以能力为标准的教育与培训的实践条件应包含正规的参考标准。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与训练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于特定领域的知识的理解能力,以符合教学大纲中所列的教学目标。
2.在以学校为基础的课程设置进程中,其最重要的是确保教师和学生的权益。换句话说,以后对于课程的评估应考虑两方利益来做最后决定。
3.依据职业教育以课程为中心的课程设置结构安排,它需两个框架结构以确保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模块和主要分支。主要分支结构的框架运用于核心课程中,而模块模式是基于学生的兴趣和未来理想职业目标而规划的。
4.在职业学校中,教师的晋升渠道是以他们发表刊物数和工作经验来决定的,忽略了平时工作经验。其结果是,当学生毕业后寻找工作时他们的能力与实际所要达到的专业层次是有一定差距的。因此,根据以学校为中心的课程设置观点,应该强调教师的平时工作经验作为另一个晋升的评价标准。
5.现在,台湾的职业教育缺乏“国际评价框架”,以至于学生在不同学校之间的学习很难转换,从而很难接受以学校为中心的课程设置。因此,如何去建立估计评价框架将是下一个研究重点。
21世纪全球竞争的日益加剧,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台湾教育部应用适当的方法去整理现今职业教育中的课程设置。
关键词:台湾;职业教育;课程改革
一、职业教育的概况
基于台湾教育部的数据显示,直到2005年,台湾有29所技术大学,55所技术学院,14所初级学院,162所职业学校和162所普通高中。最明显的变化是初级学院和职业学校的数量下降了;相反的,技术大学和技术学院的数量在这几年有明显的上升。
当前,台湾职业教育的课程结构式是每周39课时,每学期18到20周。职业教育课程结构如下:
1.公共课程像是国文、英语和社会科学占用所有课程时间的20%~40%。
2.技术课程包括课程基本原理、课程理论和课程实践,例如物理和对计算机的介绍,占所有课时时间的6%~19%。
3.选修科目占所有课时时间的4%~16%。
4.活动课占所有课时时间的5%~6%。
二、课程改革的基础
合作与民主已成为台湾职业教育课程制定的一个重要特征。职业教育课程的发展应该包括以下七个条件:多样性、灵活性、前瞻性、全球性、信息性、价值性和理论结构性。Kang指出职业教育课程设计的未来趋势应遵循以下几点:
1.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
2.选择低层次的学科改革。
3.阐明学科目标和学科结构。
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5.扩宽评价者、实施者和设计者的参与范围。
6.加强后续研究。
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设置自20世纪80年代被运用于台湾的职业教育,至今仍在沿用。
三、以课程为中心的课程设置
在20世纪80年代,Yang(1985)提出了关于职业教育新课程的主要观念:以课程为核心的课程制定。其意味着结相似的或是将相同的职业要求融入到相同的职业类别中去。为了巩固新课程,台湾将先前的8种分类由70个单元变为17个部分。这种设置的主要目的是让各个学校拥有更多的自治权,它符合以学校为中心的课程设置的精神。
Yang(1985)指出了以课程为中心的课程设置法有三个符合台湾未来教育发展趋势的特征:扩大每个学校的自治权、加强各学校的区域特色和强调学生的基础课程。换句话说,在台湾以课程为中心的课程结构其第一步是在核心课程上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其二,随着学生职业技能学习兴趣点的改变,他们能在自己所感兴趣的科目之间自由的转变。
四、以学校为中心的课程设置
以学校为中心的课程设置的主要观点是鼓励教师直接参与到课程的发展和指导中去,这反应了区域工业化要求的同时也促进了各个学校自身优势的发展。然而,在其开始时由于一些阻碍,以学校为中心的课程设置的实施并不全面和成功。其一,由于对学校功能的传统性认识和牢固而严格的教学模式的影响,一些职业学校很难去接受课程上的变革。其二,在台湾,很长一段时间职业教育缺乏校内和校外的价值评估体系。其结果是,老师们和行政人员不能有效地解决和改变这些一直存在的问题。因此,一些学者对于教师在以学校为中心的课程设置中的地位和责任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此后,灵活性的方法框架和行政上的支持将是修补阻碍台湾职业教育以学校为中心的课程设置这个长期危机的下一个策略。
五、未来发展道路
在高速发展的全球化市场中,一个国家或地区职业教育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人才的质量,进而影响其经济的发展。因此,以下是对未来课程改革道路的一些建议。
1.课程与指导的专业人员应该采纳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与训练的指导方针,去评价修订课程的教学效率。以能力为标准的教育与培训的实践条件应包含正规的参考标准。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与训练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于特定领域的知识的理解能力,以符合教学大纲中所列的教学目标。
2.在以学校为基础的课程设置进程中,其最重要的是确保教师和学生的权益。换句话说,以后对于课程的评估应考虑两方利益来做最后决定。
3.依据职业教育以课程为中心的课程设置结构安排,它需两个框架结构以确保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模块和主要分支。主要分支结构的框架运用于核心课程中,而模块模式是基于学生的兴趣和未来理想职业目标而规划的。
4.在职业学校中,教师的晋升渠道是以他们发表刊物数和工作经验来决定的,忽略了平时工作经验。其结果是,当学生毕业后寻找工作时他们的能力与实际所要达到的专业层次是有一定差距的。因此,根据以学校为中心的课程设置观点,应该强调教师的平时工作经验作为另一个晋升的评价标准。
5.现在,台湾的职业教育缺乏“国际评价框架”,以至于学生在不同学校之间的学习很难转换,从而很难接受以学校为中心的课程设置。因此,如何去建立估计评价框架将是下一个研究重点。
21世纪全球竞争的日益加剧,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台湾教育部应用适当的方法去整理现今职业教育中的课程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