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普及卫生保健知识,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基石。然而,在普及卫生保健知识时,有相当一部分幼儿教师会采取“说教式”“灌输式”,甚至“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显然,这样的教学方式,其效果并不理想。通过在儿歌童谣中融入卫生保健知识、在卡通电影中嵌入卫生保健知识以及在区域游戏中植入卫生保健知识,教师就可以让幼儿成为卫生保健知识的“乐知者”。
关键词:幼儿;卫生保健知识;“乐知者”
饭前不洗手、经常抠鼻孔、习惯吃手指、脏手揉眼睛、常吃冰激凌、喜欢喝饮料……这一切,都是幼儿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是病魔的温床。对幼儿教师而言,必须通过向每一位幼儿普及卫生保健知识,引领他们摒弃不良生活习惯,逐渐形成良好的卫生健康习惯。
“小朋友,饭前必须要洗手,要不然,会拉肚子、会发烧的!”“宝贝们,鼻孔不能用手指抠,否则,鼻孔会发炎!”“小宝贝,你怎么又在吃手指呀?手指上面细菌多,不能吃!”……类似的“说教”,在幼儿园里不绝于耳。不可否认,这种“说教”能够让幼儿了解一些卫生保健知识,但是,其效果究竟如何,仍有待商榷。窃以为,当每一位幼儿成为卫生保健知识的“乐知者”之后,他们就会逐渐向各种不良卫生习惯“说再见”。那么,如何让幼儿成为健康保健知识的“乐知者”呢?下面笔者将围绕“儿歌童谣、卡通电影和区域游戏”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在儿歌童谣中融入卫生保健知识
唱儿歌、诵童谣,是幼儿喜闻乐见的事情。儿歌童谣,有助于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助于开阔幼儿的知识视野,有助于丰富幼儿的精神世界……同时,也有助于向幼儿普及卫生保健知识。因此,幼儿教师可以在儿歌童谣中,恰如其分、合情合景、适时适度地融入一些卫生保健知识。如此,幼儿就可以在唱儿歌、诵童谣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习得各种卫生保健知识。
比如说,在就餐之前,幼儿教师可以让幼儿诵读这样一首童谣:“小朋友、吃饭啦、蔬菜鲜、水果甜、不挑食、营养全、爱挑食、缺营养、吃饭前、要谨记、手要洗、吃饭时、不说话、吃饭后、要漱口。”朗朗上口、简单易懂的童谣,能够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逐渐了解、识记关于饮食的卫生保健知识。不仅如此,每一位幼儿还会在就餐过程中彼此监督、互相指正。如:“不能挑食,如果挑食,我们的身体就会营养不良。”“你没有洗手,怎么就来吃饭呀!这样不卫生,快去洗手!”……
由此可见,唱儿歌、诵童谣,既能够让每一位幼儿牢记卫生保健知识,又能够让他们自觉摒弃各种不良卫生习惯。
二、在卡通电影中嵌入卫生保健知识
卡通电影、动画片,因为与幼儿的年龄特征、认知能力高度相符,所以幼儿都特别喜欢观看。因为喜欢,所以幼儿在观看卡通电影、动画片的时候注意力集中、心情愉悦。有研究表明,当一个人心情愉悦、注意力集中的时候,他的大脑皮层非常活跃,无论是理解能力,还是记忆能力,都要高于正常状态。因此,在观看卡通电影、动画片的时候,幼儿能够牢记电影内容、故事情节。既然如此,幼儿教师不妨在卡通电影中嵌入卫生保健知识,据此提升幼儿学习卫生保健知识的实效性。
例如,为了有的放矢、卓有成效地向幼儿普及卫生保健知识,幼儿教师可以从《爱探险的朵拉》《大耳朵图图》《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等这些幼儿喜欢看的卡通片中,精挑细选一些片段。如:为了让幼儿清晰地认识暴饮暴食的危害,幼儿教师可以选择“大耳朵图图和爸爸妈妈”一起吃自助餐的片段。在吃这顿自助餐之前,大耳朵图图和爸爸妈妈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当天的早餐没吃,午餐也没吃”……最终,大耳朵图图和爸爸妈妈却因“暴饮暴食”而住进了医院,得不偿失。
相比于“说教式”的普及卫生保健知识而言,这种嵌入卡通电影中的卫生保健知识更加能够给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在区域游戏中植入卫生保健知识
区域游戏,是一种集自主性、趣味性、开放性于一体的幼儿游戏活动。为了让幼儿了解、掌握、运用更多的卫生保健知识,幼儿教师可以在区域游戏中植入卫生保健知识。
举例来说,围绕“传染病预防知识”,幼儿教师可以设计一项区域游戏活动。在该区域游戏活动中,幼儿教师可以投放一些一次性儿童医用口罩、手消液、冰激凌(包装盒)等。之后,幼儿教师可以在该区域活动中创设不同的情景,如: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购买冰激凌等。最后,在参与该区域游戏活动时,幼儿就可以依据不用的情景,采取不同的防护措施。
当然,在幼儿参与區域游戏活动时,幼儿教师不能“置身事外”,而应该时刻关注区域游戏活动的动态。当幼儿在区域游戏活动中遇到困难、出现错误时,及时介入,予以指引、指正等。
总而言之,幼儿教师在向幼儿普及卫生保健知识时,如果能够聚焦幼儿的兴趣爱好,在幼儿喜欢做、想要做、乐于做的事情中,巧妙融入、适当嵌入、恰当植入各种卫生保健知识,那么,每一位幼儿就会成为卫生保健知识的“乐知者”,就会不知不觉地将卫生保健知识内化于心,自觉主动地将卫生保健知识外化于行。
参考文献:
[1]冯敏玲.幼儿卫生保健[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2]周勤慧.幼儿园教师卫生保健知识技能需求调查报告[J].汉江师范学院学报,2017(6):124-128.
关键词:幼儿;卫生保健知识;“乐知者”
饭前不洗手、经常抠鼻孔、习惯吃手指、脏手揉眼睛、常吃冰激凌、喜欢喝饮料……这一切,都是幼儿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是病魔的温床。对幼儿教师而言,必须通过向每一位幼儿普及卫生保健知识,引领他们摒弃不良生活习惯,逐渐形成良好的卫生健康习惯。
“小朋友,饭前必须要洗手,要不然,会拉肚子、会发烧的!”“宝贝们,鼻孔不能用手指抠,否则,鼻孔会发炎!”“小宝贝,你怎么又在吃手指呀?手指上面细菌多,不能吃!”……类似的“说教”,在幼儿园里不绝于耳。不可否认,这种“说教”能够让幼儿了解一些卫生保健知识,但是,其效果究竟如何,仍有待商榷。窃以为,当每一位幼儿成为卫生保健知识的“乐知者”之后,他们就会逐渐向各种不良卫生习惯“说再见”。那么,如何让幼儿成为健康保健知识的“乐知者”呢?下面笔者将围绕“儿歌童谣、卡通电影和区域游戏”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在儿歌童谣中融入卫生保健知识
唱儿歌、诵童谣,是幼儿喜闻乐见的事情。儿歌童谣,有助于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助于开阔幼儿的知识视野,有助于丰富幼儿的精神世界……同时,也有助于向幼儿普及卫生保健知识。因此,幼儿教师可以在儿歌童谣中,恰如其分、合情合景、适时适度地融入一些卫生保健知识。如此,幼儿就可以在唱儿歌、诵童谣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习得各种卫生保健知识。
比如说,在就餐之前,幼儿教师可以让幼儿诵读这样一首童谣:“小朋友、吃饭啦、蔬菜鲜、水果甜、不挑食、营养全、爱挑食、缺营养、吃饭前、要谨记、手要洗、吃饭时、不说话、吃饭后、要漱口。”朗朗上口、简单易懂的童谣,能够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逐渐了解、识记关于饮食的卫生保健知识。不仅如此,每一位幼儿还会在就餐过程中彼此监督、互相指正。如:“不能挑食,如果挑食,我们的身体就会营养不良。”“你没有洗手,怎么就来吃饭呀!这样不卫生,快去洗手!”……
由此可见,唱儿歌、诵童谣,既能够让每一位幼儿牢记卫生保健知识,又能够让他们自觉摒弃各种不良卫生习惯。
二、在卡通电影中嵌入卫生保健知识
卡通电影、动画片,因为与幼儿的年龄特征、认知能力高度相符,所以幼儿都特别喜欢观看。因为喜欢,所以幼儿在观看卡通电影、动画片的时候注意力集中、心情愉悦。有研究表明,当一个人心情愉悦、注意力集中的时候,他的大脑皮层非常活跃,无论是理解能力,还是记忆能力,都要高于正常状态。因此,在观看卡通电影、动画片的时候,幼儿能够牢记电影内容、故事情节。既然如此,幼儿教师不妨在卡通电影中嵌入卫生保健知识,据此提升幼儿学习卫生保健知识的实效性。
例如,为了有的放矢、卓有成效地向幼儿普及卫生保健知识,幼儿教师可以从《爱探险的朵拉》《大耳朵图图》《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等这些幼儿喜欢看的卡通片中,精挑细选一些片段。如:为了让幼儿清晰地认识暴饮暴食的危害,幼儿教师可以选择“大耳朵图图和爸爸妈妈”一起吃自助餐的片段。在吃这顿自助餐之前,大耳朵图图和爸爸妈妈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当天的早餐没吃,午餐也没吃”……最终,大耳朵图图和爸爸妈妈却因“暴饮暴食”而住进了医院,得不偿失。
相比于“说教式”的普及卫生保健知识而言,这种嵌入卡通电影中的卫生保健知识更加能够给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在区域游戏中植入卫生保健知识
区域游戏,是一种集自主性、趣味性、开放性于一体的幼儿游戏活动。为了让幼儿了解、掌握、运用更多的卫生保健知识,幼儿教师可以在区域游戏中植入卫生保健知识。
举例来说,围绕“传染病预防知识”,幼儿教师可以设计一项区域游戏活动。在该区域游戏活动中,幼儿教师可以投放一些一次性儿童医用口罩、手消液、冰激凌(包装盒)等。之后,幼儿教师可以在该区域活动中创设不同的情景,如: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购买冰激凌等。最后,在参与该区域游戏活动时,幼儿就可以依据不用的情景,采取不同的防护措施。
当然,在幼儿参与區域游戏活动时,幼儿教师不能“置身事外”,而应该时刻关注区域游戏活动的动态。当幼儿在区域游戏活动中遇到困难、出现错误时,及时介入,予以指引、指正等。
总而言之,幼儿教师在向幼儿普及卫生保健知识时,如果能够聚焦幼儿的兴趣爱好,在幼儿喜欢做、想要做、乐于做的事情中,巧妙融入、适当嵌入、恰当植入各种卫生保健知识,那么,每一位幼儿就会成为卫生保健知识的“乐知者”,就会不知不觉地将卫生保健知识内化于心,自觉主动地将卫生保健知识外化于行。
参考文献:
[1]冯敏玲.幼儿卫生保健[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2]周勤慧.幼儿园教师卫生保健知识技能需求调查报告[J].汉江师范学院学报,2017(6):124-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