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民族音乐对于学生的意义十分重要,它是培养民族精神的有效载体,也是提高审美观念的重要途径。鉴于当前高中生受流行音乐影响,导致民族音乐文化缺失的现状,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提高高中生民族音乐欣赏水平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思考。
关键词:高中生;民族音乐;欣赏水平
当2018年2月10日,《中国根》民族交响音乐会在北京首演落下帷幕,著名的指挥彭家鹏率演奏者连续三次谢幕,仍无法平息观众席上传来的如雷掌声。这个乐团刚刚在1月7日,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奏中国民族音乐,演出结束后,挑剔的奥地利人由衷赞叹:中国音乐太奇异,太美妙了!中国民族音乐为什么能够打动“音乐之邦”的民众,就在于中国民乐身上独特的民族特色折射出来的文化蕴涵和意味。这让我们想到了一句名言“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虽然我们经常说音乐无国界,但这句话的真实含义,是在其民族性被承认的基础上才可以谈其世界性。因此新教育体制改革,将民族音乐文化的渗透与熏陶放在了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的重要位置。民族音乐于高中生而言,是培养他们民族精神,提升音乐素养的有效载体,在流行音乐成为“主流音乐”的今天,如何提高中学生民族音乐欣赏水平更值得关注。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
一、 在浓厚的“民族氛围”中激发兴趣
音乐如同所有的艺术形式一样,都是触景生情有感而发的。高中生之所以会对流行音乐有所青睐,一是因为流行音乐有较为简单的旋律,欢快的节奏,以及能够引起学生内心情感共振的词曲,也就是说流行音乐更贴近高中生的生活。相比之下,民族音乐由于在日常中接触较少,其音乐文化背景与新时期青少年的实际生活有一定的差距。要想让高中生认可民族音乐,并对其产生兴趣,首先要让他们能够身在其中,身临其境,在一种浓厚的“民族氛围”中,产生情感共鸣,获得情感体验,拉近民族音乐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如在让学生领略“独特的民族风”时,可以先用一首流行歌曲引起学生注意,当“天堂”的旋律响起的时候,学生们已经开始不由自主地跟唱,有的学生还很自然的做起了蒙古族的一些动作,这时再引出“辽阔的草原”这首蒙古族民歌,他们兴趣感倍增。而在欣赏“广陵散”这首古琴曲时,初接触这首时代久远的古琴曲,学生们只觉得琴曲晦涩难懂,加之篇幅比较长,所以提不起兴致。这时可以一边播放曲子,一边给大家讲一讲“聂政杀韩王”的故事,结合古曲让学生仿佛回到了战国,再将一些古琴的图片、文字放在多媒体上,让学生边看、边听、边欣赏,古曲的韵味慢慢地被他们“品”了出来。
二、 在积极的主动参与中加深理解
在音乐学习中,只有理解了音乐的内涵,才能够真正的爱上音乐。但是对音乐的理解,需要学生不断地接触、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欣赏和音乐练习中来,去领略音乐带来的情感上的愉悦,感受内在的触及灵魂的体验。民族音乐最大的特点就是“原生态”,它包含着很多道德伦理、真情实感,以及民族精神和人文文化在其中,通过多种形式的引导,给学生提供更多接触民族音乐、了解民族音乐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地走进民族音乐的文化背景中,加深他们对民族音乐的认识和理解,是提高高中生音乐欣赏水平的关键。如在让学生们欣赏“流水”一曲时,可以先不将曲名和曲子的背景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们在乐曲中尽情地展开想象和联想,让他们尝试着用乐曲去丰富自己的内心,在聆听中乐曲带给他们的心灵冲击,再将这种感受用语言表达出来。还可以鼓励学生们给这首曲子命名,最后揭晓曲名,并将作品背景、内容进行介绍,然后让学生们再次进行欣赏,而这一次学生们不但“听了进去”,还听出了“味道”。对于民族音乐的理解,不能仅凭听,还要鼓励学生唱。很多民族歌曲唱出来不如流行音乐“洋气”,这时可以选择那些易学且短小的进行模唱,并鼓励学生用方言演唱,即便仅唱一句,主要是让他们去体会如何用真情实感去演唱民歌,唱得多了学生们就渐渐地喜欢这种原生态的民歌,感受到了民族音乐中鲜活的生命力。
三、 在深入的拓展探究中提高水平
民族音乐不仅代表的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历史,教材中一些民族乐曲只能说是浩瀚的中国民族音乐中的沧海一粟,而且大多数会选择一些较具代表性的“教科书式”乐曲来让学生们学习和欣赏,学习多了难免会感觉乏味。音乐教师应根据学生所需音乐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和拓展,让学生去探究音乐中那些清晰而又强烈的个性魅力,在音乐的表现、创作与理解中,激发他们对音乐表现出的创作欲望和创造潜质,从而提高中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欣赏水平,并在此基础上提升他们的音乐素养。如在让学生们领略“醇厚的中原韵”时,在欣赏了带有明显山歌风味的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之后,让学生欣赏李白的《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体会一下民族音乐与古诗歌之间的联系;而在学生们欣赏了江苏民歌“孟姜女”之后,再让他们听一听河北民歌“孟姜女哭长城”,比较一下有什么异同?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变化?最后给学生们留一个特殊的作业:“寻找一下有中原民族元素或者风格的流行或通俗歌曲”。
中国精神是兴国之魂,是强国之魄,而中国传统的民族音乐文化,也是中国精神的一部分,让新时期的青少年去认识民族音乐、理解民族音乐,提高他们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与欣赏水平,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同样也是践行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体现。
参考文献:
[1]石磊.如何培养高中生的音乐欣赏能力[J].高中生学习(作文素材),2013(11):63.
[2]肖龙宇.高中民族音乐鉴赏的教学实践与探索[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5.
[3]李洪奇.谈湘教版高中音乐培养学生欣赏能力的策略[J].学周刊,2016(25):158-159.
作者簡介:
王丽丽,江苏省淮安市,江苏省淮海中学。
关键词:高中生;民族音乐;欣赏水平
当2018年2月10日,《中国根》民族交响音乐会在北京首演落下帷幕,著名的指挥彭家鹏率演奏者连续三次谢幕,仍无法平息观众席上传来的如雷掌声。这个乐团刚刚在1月7日,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奏中国民族音乐,演出结束后,挑剔的奥地利人由衷赞叹:中国音乐太奇异,太美妙了!中国民族音乐为什么能够打动“音乐之邦”的民众,就在于中国民乐身上独特的民族特色折射出来的文化蕴涵和意味。这让我们想到了一句名言“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虽然我们经常说音乐无国界,但这句话的真实含义,是在其民族性被承认的基础上才可以谈其世界性。因此新教育体制改革,将民族音乐文化的渗透与熏陶放在了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的重要位置。民族音乐于高中生而言,是培养他们民族精神,提升音乐素养的有效载体,在流行音乐成为“主流音乐”的今天,如何提高中学生民族音乐欣赏水平更值得关注。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
一、 在浓厚的“民族氛围”中激发兴趣
音乐如同所有的艺术形式一样,都是触景生情有感而发的。高中生之所以会对流行音乐有所青睐,一是因为流行音乐有较为简单的旋律,欢快的节奏,以及能够引起学生内心情感共振的词曲,也就是说流行音乐更贴近高中生的生活。相比之下,民族音乐由于在日常中接触较少,其音乐文化背景与新时期青少年的实际生活有一定的差距。要想让高中生认可民族音乐,并对其产生兴趣,首先要让他们能够身在其中,身临其境,在一种浓厚的“民族氛围”中,产生情感共鸣,获得情感体验,拉近民族音乐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如在让学生领略“独特的民族风”时,可以先用一首流行歌曲引起学生注意,当“天堂”的旋律响起的时候,学生们已经开始不由自主地跟唱,有的学生还很自然的做起了蒙古族的一些动作,这时再引出“辽阔的草原”这首蒙古族民歌,他们兴趣感倍增。而在欣赏“广陵散”这首古琴曲时,初接触这首时代久远的古琴曲,学生们只觉得琴曲晦涩难懂,加之篇幅比较长,所以提不起兴致。这时可以一边播放曲子,一边给大家讲一讲“聂政杀韩王”的故事,结合古曲让学生仿佛回到了战国,再将一些古琴的图片、文字放在多媒体上,让学生边看、边听、边欣赏,古曲的韵味慢慢地被他们“品”了出来。
二、 在积极的主动参与中加深理解
在音乐学习中,只有理解了音乐的内涵,才能够真正的爱上音乐。但是对音乐的理解,需要学生不断地接触、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欣赏和音乐练习中来,去领略音乐带来的情感上的愉悦,感受内在的触及灵魂的体验。民族音乐最大的特点就是“原生态”,它包含着很多道德伦理、真情实感,以及民族精神和人文文化在其中,通过多种形式的引导,给学生提供更多接触民族音乐、了解民族音乐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地走进民族音乐的文化背景中,加深他们对民族音乐的认识和理解,是提高高中生音乐欣赏水平的关键。如在让学生们欣赏“流水”一曲时,可以先不将曲名和曲子的背景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们在乐曲中尽情地展开想象和联想,让他们尝试着用乐曲去丰富自己的内心,在聆听中乐曲带给他们的心灵冲击,再将这种感受用语言表达出来。还可以鼓励学生们给这首曲子命名,最后揭晓曲名,并将作品背景、内容进行介绍,然后让学生们再次进行欣赏,而这一次学生们不但“听了进去”,还听出了“味道”。对于民族音乐的理解,不能仅凭听,还要鼓励学生唱。很多民族歌曲唱出来不如流行音乐“洋气”,这时可以选择那些易学且短小的进行模唱,并鼓励学生用方言演唱,即便仅唱一句,主要是让他们去体会如何用真情实感去演唱民歌,唱得多了学生们就渐渐地喜欢这种原生态的民歌,感受到了民族音乐中鲜活的生命力。
三、 在深入的拓展探究中提高水平
民族音乐不仅代表的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历史,教材中一些民族乐曲只能说是浩瀚的中国民族音乐中的沧海一粟,而且大多数会选择一些较具代表性的“教科书式”乐曲来让学生们学习和欣赏,学习多了难免会感觉乏味。音乐教师应根据学生所需音乐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和拓展,让学生去探究音乐中那些清晰而又强烈的个性魅力,在音乐的表现、创作与理解中,激发他们对音乐表现出的创作欲望和创造潜质,从而提高中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欣赏水平,并在此基础上提升他们的音乐素养。如在让学生们领略“醇厚的中原韵”时,在欣赏了带有明显山歌风味的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之后,让学生欣赏李白的《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体会一下民族音乐与古诗歌之间的联系;而在学生们欣赏了江苏民歌“孟姜女”之后,再让他们听一听河北民歌“孟姜女哭长城”,比较一下有什么异同?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变化?最后给学生们留一个特殊的作业:“寻找一下有中原民族元素或者风格的流行或通俗歌曲”。
中国精神是兴国之魂,是强国之魄,而中国传统的民族音乐文化,也是中国精神的一部分,让新时期的青少年去认识民族音乐、理解民族音乐,提高他们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与欣赏水平,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同样也是践行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体现。
参考文献:
[1]石磊.如何培养高中生的音乐欣赏能力[J].高中生学习(作文素材),2013(11):63.
[2]肖龙宇.高中民族音乐鉴赏的教学实践与探索[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5.
[3]李洪奇.谈湘教版高中音乐培养学生欣赏能力的策略[J].学周刊,2016(25):158-159.
作者簡介:
王丽丽,江苏省淮安市,江苏省淮海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