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真耀公司(化名)是一家区域型食品企业,市场份额并不理想,表现较好的品种不足十个,其中包括本文重点介绍的A产品。
市场份额总体不理想有两大原因:一是产品价格普遍较高;二是企业进入市场较晚,品牌基础差,市场认同度低。
为了摆脱目前的尴尬局面,真耀公司出台了一系列促销政策,并将A产品作为突击队,抢占市场份额,并带动大部队的销售。为此,在产品定价和促销费用上,对A产品都有所倾斜,基本放弃了产品利润。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正当摩拳擦掌之际,这一轮价格上涨周期的到来让真耀公司始料未及,其主销的A产品原料成本疯涨了三成以上。
怎么办?如果A产品涨价,原来抢占市场份额的计划就要落空;如果硬撑着不涨价,产品成本直线上升,市场份额换来的是大幅亏损。
分析局势
A类产品的市场成熟度极高,价格弹性很大,原料上涨的消息一出,市场很快做出反应:先是一些信息灵敏的大经销商开始囤货,就像“非典”时期四处搜集板蓝根一样;随后,几乎所有的经销商开始惜售,等待市价上涨后套利。
在涨价局势不是非常明朗之前,个别厂家开始调高供货价,但调价幅度不大;大多数厂家仍保持原价,但开始控制市场供应量。
真耀公司分析了整个事态,得出了以下判断:
1.此次原料涨价的主要原因是原料供应短缺,但这个因素不可能长久扼制整个市场的原料供应总额。一旦市场供应量恢复到正常水平,价格肯定会回落。原料供应短缺的时间大概会在3-6个月,这就意味着公司有3-6个月的市场危机期。
2.竞争对手有以下几种情况:
·该品种在CC公司是主打品种,利润主来源,因此,它不可能维持原价,否则将面临巨大的亏损;
·DD公司的该品种市场占有率较高,市场份额稳定,但对企业销售总额的贡献很小。DD公司是品牌企业,不必担心市场份额受损,因此,它有两个可能:一个是凭着市场基础的优势涨价;二是维持原价,但为了减少损失,控制供货量;
·EE公司的该品种市场占有率较低,对销售总额的贡献也一般,因此,这类企业有可能维持原价,以价格优势趁机抢占市场份额。
不涨价下的变通方案
再三权衡,为保持产品政策的延续性,稳定客户关系,真耀公司决定不涨价,利用价格优势抢占市场份额,但对原产品政策做出以下调整:
1.原定的抢占市场的销售政策是:按经销商购进额10:1赠送A产品,这个政策不变,但赠送品种改为其它需要培养的B产品。
价格非但不涨,连原来的促销政策都维持,目的有二:一是凭A产品的价格优势抢占市场份额;二是通过A产品市场份额的扩大,捎带做大配赠的B品种的份额。
2.经销商在购进A产品时,按1:1购进B产品,强制“捆绑”销售。
强制实行1:1“捆绑”销售,是为了扼制经销商的囤货行为。保持原价使A产品的价格优势突显,经销商肯定会疯狂抢货,导致产品库存突然虚高,处理不当将为后期操作留下隐患。如果今后市场价格突然下落,经销商为肯定会疯狂抛售,扰乱市场价格体系;一旦抛货不顺,经销商回过头来还是要求退货,不退会影响厂商关系,而且时间长了,积压货物还会变成效期品种,迟早要厂家承担损失。
同时,B产品的利润率高达40%,捆绑销售能反哺坚持不涨价的A产品。由于B产品和A产品的目标市场一致,市场容量较大,B产品也具备一定的价格优势,市场接受度较高,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因此,理论上1:1的销售政策经销商完全可以接受。
B产品只要在现有基础上增长400万/月,增量产生的利润就完全能够弥补A产品的利润损失!同时,也带起了B产品的销售。
把策略落在实处
1:1配售政策的推行效果,直接决定着以上策略的成败。配售政策执行得好,利润和市场份额目标就没问题,否则,要么市场份额萎缩,要么利润率下降。
而执行力的关键不光在于执行层的执行力度,更在于管理层的因势利导,掌控内、外的重点环节和关键要素。为此,真耀公司从“内部控制”和“外部协调”两个方面下手,制定了详细的配套方案。
内部控制
“攘外必先安内”。销售人员的短期行为是职业天性,因为大多数企业的业务员报酬仅跟销售额挂钩,在做大销售额的问题上,业务员和经销商往往会联手对“内”。该公司采取了两个预防措施:
1.严格控制发货:凡不按1:1配售政策采购的经销商,原则上一律不发货。特殊情况可以调整配售比例,但必须由营销总监签字批准;
2.调整考核机制:配售期结束后,对配售期间各大区A、B两产品的总回款比例进行测算,未达到配售比例而导致A产品利润损失的部分,由大区经理个人承担。
3.在原目标基础上重新下达各大区A、B产品的销售目标,防止大区经理为躲避个人风险而无所作为。
外部协调
真耀公司采取的是一、二级经销商代理分销制,按以往经验,经销商在遇到价格波动时,一般会有三步举动:
第一步,四处囤积有价格优势的产品货源(加大产品库存,造成销售的虚假繁荣,影响企业决策);
第二步,封锁信息,惜售待涨(产品优势无法传导到终端,延缓产品的推广进度);
第三步,高价出售,获取暴利(会扼杀产品的价格优势,影响销售)。
为最大限度地预防经销商的以上行为,公司制定了以下配套措施:
1.快速全面地传达A产品的促销政策信息,釜底抽薪,掐断一级经销商惜售的根本。
公司全国共有200个左右的一级商,2000个左右的二级商,为防止一级商对二级商封锁政策信息,公司要求各大区、办事处用一个月的时间,组织召开由一、二级经销商共同参加的恳谈会,在会上公布产品政策。恳谈会费用由公司买单,以避免基层业务单位因费用问题而退缩。
2.基层业务员跟进所有参会并进货的二级商,帮助他们组织召开终端纯销推广会,加快产品向终端的渗透速度,防止二级商“贪污”产品政策惜售。
3.说服一、二级经销商按原来的出货价销售,不哄抬售价获利。
实施效果
A产品原来有4千万/年左右的市场基础,加之B产品的品类市场容量较大,因此经销商对配售政策比较认同,方案实施的3个月内,A产品月均回款比去年增长了30%以上,更可喜的是B产品月均回款比去年增长了50%以上!
3个月后,原料价格开始回落,A类产品的市场价格重回到原有水平,但真耀公司A产品的回款额依然稳定。
涨价意味着消费者要花更多的钱买相同的东西,损失了眼前的利益,心理就有点不平衡了。你要让消费者拿一个合理的理由自己说服自己,接受涨价的事实,甚至买了涨价的东西心里才舒服。心度促销的关键环节就是营造这个“合理的理由”。
市场份额总体不理想有两大原因:一是产品价格普遍较高;二是企业进入市场较晚,品牌基础差,市场认同度低。
为了摆脱目前的尴尬局面,真耀公司出台了一系列促销政策,并将A产品作为突击队,抢占市场份额,并带动大部队的销售。为此,在产品定价和促销费用上,对A产品都有所倾斜,基本放弃了产品利润。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正当摩拳擦掌之际,这一轮价格上涨周期的到来让真耀公司始料未及,其主销的A产品原料成本疯涨了三成以上。
怎么办?如果A产品涨价,原来抢占市场份额的计划就要落空;如果硬撑着不涨价,产品成本直线上升,市场份额换来的是大幅亏损。
分析局势
A类产品的市场成熟度极高,价格弹性很大,原料上涨的消息一出,市场很快做出反应:先是一些信息灵敏的大经销商开始囤货,就像“非典”时期四处搜集板蓝根一样;随后,几乎所有的经销商开始惜售,等待市价上涨后套利。
在涨价局势不是非常明朗之前,个别厂家开始调高供货价,但调价幅度不大;大多数厂家仍保持原价,但开始控制市场供应量。
真耀公司分析了整个事态,得出了以下判断:
1.此次原料涨价的主要原因是原料供应短缺,但这个因素不可能长久扼制整个市场的原料供应总额。一旦市场供应量恢复到正常水平,价格肯定会回落。原料供应短缺的时间大概会在3-6个月,这就意味着公司有3-6个月的市场危机期。
2.竞争对手有以下几种情况:
·该品种在CC公司是主打品种,利润主来源,因此,它不可能维持原价,否则将面临巨大的亏损;
·DD公司的该品种市场占有率较高,市场份额稳定,但对企业销售总额的贡献很小。DD公司是品牌企业,不必担心市场份额受损,因此,它有两个可能:一个是凭着市场基础的优势涨价;二是维持原价,但为了减少损失,控制供货量;
·EE公司的该品种市场占有率较低,对销售总额的贡献也一般,因此,这类企业有可能维持原价,以价格优势趁机抢占市场份额。
不涨价下的变通方案
再三权衡,为保持产品政策的延续性,稳定客户关系,真耀公司决定不涨价,利用价格优势抢占市场份额,但对原产品政策做出以下调整:
1.原定的抢占市场的销售政策是:按经销商购进额10:1赠送A产品,这个政策不变,但赠送品种改为其它需要培养的B产品。
价格非但不涨,连原来的促销政策都维持,目的有二:一是凭A产品的价格优势抢占市场份额;二是通过A产品市场份额的扩大,捎带做大配赠的B品种的份额。
2.经销商在购进A产品时,按1:1购进B产品,强制“捆绑”销售。
强制实行1:1“捆绑”销售,是为了扼制经销商的囤货行为。保持原价使A产品的价格优势突显,经销商肯定会疯狂抢货,导致产品库存突然虚高,处理不当将为后期操作留下隐患。如果今后市场价格突然下落,经销商为肯定会疯狂抛售,扰乱市场价格体系;一旦抛货不顺,经销商回过头来还是要求退货,不退会影响厂商关系,而且时间长了,积压货物还会变成效期品种,迟早要厂家承担损失。
同时,B产品的利润率高达40%,捆绑销售能反哺坚持不涨价的A产品。由于B产品和A产品的目标市场一致,市场容量较大,B产品也具备一定的价格优势,市场接受度较高,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因此,理论上1:1的销售政策经销商完全可以接受。
B产品只要在现有基础上增长400万/月,增量产生的利润就完全能够弥补A产品的利润损失!同时,也带起了B产品的销售。
把策略落在实处
1:1配售政策的推行效果,直接决定着以上策略的成败。配售政策执行得好,利润和市场份额目标就没问题,否则,要么市场份额萎缩,要么利润率下降。
而执行力的关键不光在于执行层的执行力度,更在于管理层的因势利导,掌控内、外的重点环节和关键要素。为此,真耀公司从“内部控制”和“外部协调”两个方面下手,制定了详细的配套方案。
内部控制
“攘外必先安内”。销售人员的短期行为是职业天性,因为大多数企业的业务员报酬仅跟销售额挂钩,在做大销售额的问题上,业务员和经销商往往会联手对“内”。该公司采取了两个预防措施:
1.严格控制发货:凡不按1:1配售政策采购的经销商,原则上一律不发货。特殊情况可以调整配售比例,但必须由营销总监签字批准;
2.调整考核机制:配售期结束后,对配售期间各大区A、B两产品的总回款比例进行测算,未达到配售比例而导致A产品利润损失的部分,由大区经理个人承担。
3.在原目标基础上重新下达各大区A、B产品的销售目标,防止大区经理为躲避个人风险而无所作为。
外部协调
真耀公司采取的是一、二级经销商代理分销制,按以往经验,经销商在遇到价格波动时,一般会有三步举动:
第一步,四处囤积有价格优势的产品货源(加大产品库存,造成销售的虚假繁荣,影响企业决策);
第二步,封锁信息,惜售待涨(产品优势无法传导到终端,延缓产品的推广进度);
第三步,高价出售,获取暴利(会扼杀产品的价格优势,影响销售)。
为最大限度地预防经销商的以上行为,公司制定了以下配套措施:
1.快速全面地传达A产品的促销政策信息,釜底抽薪,掐断一级经销商惜售的根本。
公司全国共有200个左右的一级商,2000个左右的二级商,为防止一级商对二级商封锁政策信息,公司要求各大区、办事处用一个月的时间,组织召开由一、二级经销商共同参加的恳谈会,在会上公布产品政策。恳谈会费用由公司买单,以避免基层业务单位因费用问题而退缩。
2.基层业务员跟进所有参会并进货的二级商,帮助他们组织召开终端纯销推广会,加快产品向终端的渗透速度,防止二级商“贪污”产品政策惜售。
3.说服一、二级经销商按原来的出货价销售,不哄抬售价获利。
实施效果
A产品原来有4千万/年左右的市场基础,加之B产品的品类市场容量较大,因此经销商对配售政策比较认同,方案实施的3个月内,A产品月均回款比去年增长了30%以上,更可喜的是B产品月均回款比去年增长了50%以上!
3个月后,原料价格开始回落,A类产品的市场价格重回到原有水平,但真耀公司A产品的回款额依然稳定。
涨价意味着消费者要花更多的钱买相同的东西,损失了眼前的利益,心理就有点不平衡了。你要让消费者拿一个合理的理由自己说服自己,接受涨价的事实,甚至买了涨价的东西心里才舒服。心度促销的关键环节就是营造这个“合理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