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二涨价声中抢占市场份额

来源 :营销界·食品营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ll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真耀公司(化名)是一家区域型食品企业,市场份额并不理想,表现较好的品种不足十个,其中包括本文重点介绍的A产品。
  市场份额总体不理想有两大原因:一是产品价格普遍较高;二是企业进入市场较晚,品牌基础差,市场认同度低。
  为了摆脱目前的尴尬局面,真耀公司出台了一系列促销政策,并将A产品作为突击队,抢占市场份额,并带动大部队的销售。为此,在产品定价和促销费用上,对A产品都有所倾斜,基本放弃了产品利润。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正当摩拳擦掌之际,这一轮价格上涨周期的到来让真耀公司始料未及,其主销的A产品原料成本疯涨了三成以上。
  怎么办?如果A产品涨价,原来抢占市场份额的计划就要落空;如果硬撑着不涨价,产品成本直线上升,市场份额换来的是大幅亏损。
  
  分析局势
  
  A类产品的市场成熟度极高,价格弹性很大,原料上涨的消息一出,市场很快做出反应:先是一些信息灵敏的大经销商开始囤货,就像“非典”时期四处搜集板蓝根一样;随后,几乎所有的经销商开始惜售,等待市价上涨后套利。
  在涨价局势不是非常明朗之前,个别厂家开始调高供货价,但调价幅度不大;大多数厂家仍保持原价,但开始控制市场供应量。
  真耀公司分析了整个事态,得出了以下判断:
  1.此次原料涨价的主要原因是原料供应短缺,但这个因素不可能长久扼制整个市场的原料供应总额。一旦市场供应量恢复到正常水平,价格肯定会回落。原料供应短缺的时间大概会在3-6个月,这就意味着公司有3-6个月的市场危机期。
  2.竞争对手有以下几种情况:
  ·该品种在CC公司是主打品种,利润主来源,因此,它不可能维持原价,否则将面临巨大的亏损;
  ·DD公司的该品种市场占有率较高,市场份额稳定,但对企业销售总额的贡献很小。DD公司是品牌企业,不必担心市场份额受损,因此,它有两个可能:一个是凭着市场基础的优势涨价;二是维持原价,但为了减少损失,控制供货量;
  ·EE公司的该品种市场占有率较低,对销售总额的贡献也一般,因此,这类企业有可能维持原价,以价格优势趁机抢占市场份额。
  
  不涨价下的变通方案
  
  再三权衡,为保持产品政策的延续性,稳定客户关系,真耀公司决定不涨价,利用价格优势抢占市场份额,但对原产品政策做出以下调整:
  1.原定的抢占市场的销售政策是:按经销商购进额10:1赠送A产品,这个政策不变,但赠送品种改为其它需要培养的B产品。
  价格非但不涨,连原来的促销政策都维持,目的有二:一是凭A产品的价格优势抢占市场份额;二是通过A产品市场份额的扩大,捎带做大配赠的B品种的份额。
  2.经销商在购进A产品时,按1:1购进B产品,强制“捆绑”销售。
  强制实行1:1“捆绑”销售,是为了扼制经销商的囤货行为。保持原价使A产品的价格优势突显,经销商肯定会疯狂抢货,导致产品库存突然虚高,处理不当将为后期操作留下隐患。如果今后市场价格突然下落,经销商为肯定会疯狂抛售,扰乱市场价格体系;一旦抛货不顺,经销商回过头来还是要求退货,不退会影响厂商关系,而且时间长了,积压货物还会变成效期品种,迟早要厂家承担损失。
  同时,B产品的利润率高达40%,捆绑销售能反哺坚持不涨价的A产品。由于B产品和A产品的目标市场一致,市场容量较大,B产品也具备一定的价格优势,市场接受度较高,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因此,理论上1:1的销售政策经销商完全可以接受。
  B产品只要在现有基础上增长400万/月,增量产生的利润就完全能够弥补A产品的利润损失!同时,也带起了B产品的销售。
  
  把策略落在实处
  
  1:1配售政策的推行效果,直接决定着以上策略的成败。配售政策执行得好,利润和市场份额目标就没问题,否则,要么市场份额萎缩,要么利润率下降。
  而执行力的关键不光在于执行层的执行力度,更在于管理层的因势利导,掌控内、外的重点环节和关键要素。为此,真耀公司从“内部控制”和“外部协调”两个方面下手,制定了详细的配套方案。
  
  内部控制
  “攘外必先安内”。销售人员的短期行为是职业天性,因为大多数企业的业务员报酬仅跟销售额挂钩,在做大销售额的问题上,业务员和经销商往往会联手对“内”。该公司采取了两个预防措施:
  1.严格控制发货:凡不按1:1配售政策采购的经销商,原则上一律不发货。特殊情况可以调整配售比例,但必须由营销总监签字批准;
  2.调整考核机制:配售期结束后,对配售期间各大区A、B两产品的总回款比例进行测算,未达到配售比例而导致A产品利润损失的部分,由大区经理个人承担。
  3.在原目标基础上重新下达各大区A、B产品的销售目标,防止大区经理为躲避个人风险而无所作为。
  
  外部协调
  真耀公司采取的是一、二级经销商代理分销制,按以往经验,经销商在遇到价格波动时,一般会有三步举动:
  第一步,四处囤积有价格优势的产品货源(加大产品库存,造成销售的虚假繁荣,影响企业决策);
  第二步,封锁信息,惜售待涨(产品优势无法传导到终端,延缓产品的推广进度);
  第三步,高价出售,获取暴利(会扼杀产品的价格优势,影响销售)。
  为最大限度地预防经销商的以上行为,公司制定了以下配套措施:
  1.快速全面地传达A产品的促销政策信息,釜底抽薪,掐断一级经销商惜售的根本。
  公司全国共有200个左右的一级商,2000个左右的二级商,为防止一级商对二级商封锁政策信息,公司要求各大区、办事处用一个月的时间,组织召开由一、二级经销商共同参加的恳谈会,在会上公布产品政策。恳谈会费用由公司买单,以避免基层业务单位因费用问题而退缩。
  2.基层业务员跟进所有参会并进货的二级商,帮助他们组织召开终端纯销推广会,加快产品向终端的渗透速度,防止二级商“贪污”产品政策惜售。
  3.说服一、二级经销商按原来的出货价销售,不哄抬售价获利。
  
  实施效果
  A产品原来有4千万/年左右的市场基础,加之B产品的品类市场容量较大,因此经销商对配售政策比较认同,方案实施的3个月内,A产品月均回款比去年增长了30%以上,更可喜的是B产品月均回款比去年增长了50%以上!
  3个月后,原料价格开始回落,A类产品的市场价格重回到原有水平,但真耀公司A产品的回款额依然稳定。
  涨价意味着消费者要花更多的钱买相同的东西,损失了眼前的利益,心理就有点不平衡了。你要让消费者拿一个合理的理由自己说服自己,接受涨价的事实,甚至买了涨价的东西心里才舒服。心度促销的关键环节就是营造这个“合理的理由”。
其他文献
在这个经销商不断面临渠道变革的时代,大家逐步认识到“渠道为王,终端却是王后”的市场实际情况后,经销商赖以生存的渠道资源,能否通过改良成为新品类的直通车?    后有厂商高举“切割”大刀,不断分解经销商权益;前有商场连锁蓬勃发展,在地租上紧扼咽喉,曾经气焰滔天声称“渠道为王”的经销商们,也不由得发出“渠道为王,终端却是王后”的感叹。    厂家动刀    F企业是一家在南京从事家居礼品经销的企业,数
期刊
“世界上惟一不变的就是变”,这话熟得能让人耳朵起老茧,足见我们的企业家和经理人对变化是有高度认知的。但问题是,面对越来越波谲云诡市场,有多少人准备好了应变,有多少人应变得法呢?  “随需应变”是IBM最著名的广告语,同时这也是蓝色巨人的竞争力精髓。从老沃森到小沃森,从郭士纳到彭明盛,“随需应变”始终是IBM不变的准则。IBM有了“随需应变”,才能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绝境逢生,并以服务重新确立领导地位;
期刊
一个优秀员工的付出和一个差的员工的付出,除了工资以外,我们对其的成本几乎是一样的。而管理的本质就是让不优秀的员工同样创造出优秀员工的价值。      亲爱的XX经销商:  您好!  近期我走访了很多经销商,与大家探讨最多的不是当地市场情况怎么样,人才怎么管理。相信很多经销商深有同感,人才一直以来都是大家发展的瓶颈。  回来后,我认真思考了这一问题,觉得各位经销商应该考虑在“如何让员工的付出更有价值
期刊
“十二五”末,每年食品消费将超过10万亿元。这是一个多大的市场,全世界独一无二。  食品产业的“十二五”机遇    “十二五”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十二五”规划贯穿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理念,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是第一要务,民生是第一也是最终目标。在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之后,实现全面小康,必然对食品产业提出更高要求,不仅要吃饱,而且要吃得好,吃得科学
期刊
T公司是中原一家年销售额8000万元的小食品企业,所在行业的产业集中度很高,龙头企业都是50亿-200亿元的巨头。10亿元以下规模的企业连生存都很很困难。  这家企业本来就是靠低价在区域市场生存。此次原辅材料涨价,把本来微薄的利润压榨到亏损的边缘,原料继续涨价就意味着亏损,亏损就等于把企业逼向死角。老板的本意是,实在不行了就转行。  其实,像T公司这样面临转行或关闭的企业有一大批。    一线找到
期刊
茅台高管开口闭口国际化。难道单单依靠一个国际明星,茅台就能走好其十年都没走好的国际化之路?     最近惊闻茅台新推出一款“茅台成龙酒”,业界一片哗然。  之所以“惊闻”、“哗然”,皆因此款高端白酒一经推出,其普通版高达1680元∕瓶,珍藏版竟高达16800元∕瓶;更有美女明星云集台上,时尚杂志环绕左右,专业媒体拒之门外,俨然一场“茅台时装秀”。堂堂国酒,一脚踏入娱乐圈,惊讶啊!发改委约谈历历在目
期刊
编者按  近几年来,进口葡萄酒市场的迅猛增长有目共睹,因一直从事葡萄酒营销咨询工作,故对这个新兴行业有了更多的研究与思考,笔者希望通过“进口葡萄酒乱象”“进口与国产葡萄酒之间的博弈”“进口葡萄酒中国化市场操作”三个系列话题,探讨进口葡萄酒未来在中国的营销之路。    在我国加入WTO前,进口葡萄酒的综合税率高达150%,但到了2005年,威士忌、烈性葡萄酒、伏特加酒等酒类产品的关税已降至10%。关
期刊
从整体来说,像饮料和食品此类商品是适合走单品的,但商家往往从做生意的概率角度来思考,不敢冒然孤注一掷把赢面都押在一个产品上。      红罐王老吉的大获成功,给我们很多启发。除了定位、品类、消费时机、消费状态识别的启发外,还给了我们另外的启发,那就是“五个手指头不如攥成一个拳头”,以及要不要把“所有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等老生常谈的话题。  王老吉的成功,使得很多人开始“一边倒”,认为商品成功的秘
期刊
2011年1月,CPI指数4.9;3月,CPI指数5.4;6月,CPI指数6.4。(下图:2008年——2011年中国CPI及PPI指数走势图。数据来源:新华08)    物价飞涨,消费者、渠道商、品牌商、原料商,供应链上的每个人都在叫苦不迭,这一幕似曾相识,何等熟悉。是的,上一轮2008年的高通胀才刚刚过去,还没等你喘过气,它又来了。  从上图可以看出,继2008年大幅通货膨胀之后,新一波的通胀
期刊
发展中的调味品企业,多数会寄希望快速跟进领先产品的办法,来迅速获得业绩增长,而实际上标杆企业,就像开车一样,别人的车开在前面,可以随时挡住你的前进。    调味品企业取胜的关键到底是什么?很多企业向我们咨询时,问得最多的就是这个问题。  很多人主观认为调味品行业门槛低,觉得很好进入,而一些已经进入的企业,也是这样认为,但是实际上,新入行的调味品企业,存活率很低,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是不懂技术与不懂市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