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客

来源 :科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rr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寒冷的腊月的夜里,风扫着北方的平原,
  北方的田野是枯干的,大麦和谷子已经推进村庄,
  岁月尽竭了,牲口憩息了,村外的小河冻结了,
  在古老的路上,在田野的纵横里闪着一盏灯光……
  说不清为什么,我从小就不喜欢诗,可穆旦的这几句诗却让我有种奇妙的感觉。第一次读到的时候,我不由得站起身来,望着我家门前远处一条条、一块块的田地,望着田地上厚厚的白得耀眼的积雪,我知道那下面是碧绿的麦苗,正在雪被的掩盖下呼吸、酣睡。明年春天,它们将会汲取融化的雪水,越长越高,越长越高。
  我爷爷这时也在火炕上酣睡,就像他去年秋天种下的麦子一样。种地是很辛苦的。这里的秋天天气好,雨水不多,阳光没有夏天那么毒,可是依然晒得人难受。小时候,奶奶把我背在背上,走到田埂边把我放在树荫下,她就和爷爷一起下地干活。松土,锄头沉得要命,我根本拿不起来,可是他们却像挥舞一把扇子一样轻松,用不了多久,就能把十几亩地全都松一遍。于是我拍着手说:“真棒!”他们就回过头来看着我,眯起眼睛笑了。
  我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就离开家,去了很远的地方。当时我不知道为什么。后来我长大了一点,到处乱跑,看别人家的地里都种了些什么。我发现别人家也像我家一样,年轻人越来越少。老人们都说,年轻人不喜欢种地,又累又不挣钱,不如到外面去打工。我回家问爷爷,爸爸妈妈是不是到外面去打工了,爷爷叹了口气,说是。
  别人家的地,都是一整片一整片的,面积很大。我去看的次数多了,发现地里的人越来越少,机器却越来越多。不管是耕地、下种,还是收割,用机器干比人快得多了。有一天,我已经能拿动锄头,就和爷奶一起下地干活。一会儿工夫我就累得不行,坐在地上对爷爷说:“太累了,别人家都用机器干活,又快又好。咱们也用吧?”爷爷说,咱家的地太零碎,机器开不动,只能自己干。我看了看四周零碎的土地,果真如此,于是把锄头往地上一扔,喊道:“什么破地啊!”
  爷爷的眼睛瞪圆了,把手扬起来好像要打我,可最终还是没舍得下手。我知道他不会真的打,所以也没有躲。爷爷说:“这地,是我爷爷一块一块整出来的。他从外乡来,好地都被人占了,只好在这儿凑合整出地来。我爷爷把地传给了我父亲,我父亲又传给了我。咱们全家几代人,都是靠这块地过活!”
  我想到了我的爸爸,他离开了这里。爷爷的地要传给谁呢?我低下头不说话。爷爷也沉默了一会儿,拿起锄头接着干活。
  其实爸妈偶尔也会回来看看我们,给我带很多好吃的和好玩的。有一次,他们把我带到城里待了一阵子,可是我实在不喜欢那里。人太多,太吵,看着热闹,可是在我眼里,除了人和机器之外,城里没有其他的东西。哪像老家,有璀璨的夜空,有草丛里的蛐蛐和蚂蚱,有屋檐下的燕子、池塘里的青蛙。我晚上听着蛐蛐的叫声入睡,早上听着公鸡打鸣声起床,而城里车水马龙的吵闹让我睡不着,所以我吵着要回去找爷爷奶奶。因为我想和爷爷奶奶一起,在田间地头玩耍,捉蚂蚱和萤火虫,用狗尾巴草扎小狗。我觉得城里太没意思了。
  爸爸妈妈拗不过我,只好又把我送回老家。爷爷奶奶见我回来,笑得合不拢嘴,因为他们自己住在这儿,实在孤单。他们干活的时候,有我在旁边帮忙,哪怕是帮不上忙只能添乱,心里也高兴哩。
  其实我有时会很想爸妈,想到他们打工的地方去。上学的时候,在野地里玩的时候,捉蜻蜓和萤火虫、烤蚂蚱吃的时候,帮爷爷奶奶干活的时候,我没空想他们。但是每当一个人没事干,比如夜里刚刚躺下还没睡着的时候,还是会想。可是我又舍不得爷爷奶奶,舍不得家里的田地和地里的麦苗……
  刚开始干活时,我常帮爷爷松土。松土是最累的。土松好之后,就到了播种的时候。我爷爷打开红漆柜子,把藏了一年的麦种扛出来。一个坑里不能只放一粒种子,因为它可能不发芽。埋下种子,要浇水,这里雨水少,得用水桶从远处井里挑水过来。有一天,爷爷说打一口井吧,省得再挑水了。于是,我和爷爷奶奶花了七天时间,打好了一口井,只要从井里打水上来就行了。再后来,井边安了抽水机,水会自己跑出来,用不着卖力气打水了。
  有一年,爷爷赶集回来,带回来一大堆麦种,说这是好种子,比原来的种子好使。快到冬天,小麦要分蘖,从根上长出好多片叶子。我每年都要数分出多少。一开始是五六个,后来变成十几个,爷爷这次带回来的种子,可了不得,居然分出一百多个。爷爷说,这样一亩地打出来的麦子,得顶过去十亩的,需要的化肥也比过去多多了。过去十亩地,那还不得好几千斤吗?
  冬天我盼着下大雪。下大雪不仅好玩,对麦子也有好处;雪下得越多,第二年春天麦子就长得越好。我小的时候,每年冬天都下大雪,可是后来不知为什么就不爱下雪了,麦子收成也时好时坏。有时候,明明是冬天,天气却突然暖和三四天,又冷下去,结果麦子死了一大片。爷爷说,天气一暖,小麦就开始长,突然再变冷,就都冻死了。总是这样下去,该怎么办呢?我简直都要急死了。
  再后来,冬天的雪又多起来,爷爷说这也许是人工降雪。人工怎么降雪呢?我想不出来,但是麦子长得越来越好,我看在眼里,乐在心里——因为麦子长得越好,我的口福也就越多。到春天,麦子返青、拔节、抽穗、灌浆,我最爱吃的烧麦子就来了。我冲到田里,专挑最大的麦穗揪下来,把麦粒剥出来掰成两半一看,里面白白的、黏乎乎的,这些东西到夏天就变硬了、熟了,就没法儿放到蜂窝煤炉子上烤着吃了。我烤好两个麦穗,一边用手掌来回搓着,一边吹,只剩下香气扑鼻、热腾腾的麦粒在手心里,一大口吃下去,香死了。爷爷用了新种子之后,麦穗的个头一年比一年大,一开始我能吃下十个八个,再后来两三个就吃不下了,吃完渴得不行,要赶紧跑到井边大喝一通。
  一整个春天,爷爷都闲不下来,天天到田里看麦子长得好不好,该不该浇水,天气合适不合适,雨水是不是太多、是不是太少。其实,时令不好他也没办法。天气好,他就整天乐呵呵地对我说,再过几天就能吃烧麦子了!天气不好他就整天叹气,不高兴。可是后来,他不怎么往田里跑了。我问为什么,他说,呵呵,现在的麦子不比以前,没那么娇气了,用不着白操心!然后又叹了口气,说,我也懒得下地了,累。   爷爷奶奶种了那么多年地,老了。到了六月份,麦子成熟,该收麦子了。爷爷奶奶都收不动,我看着一条条、一块块的麦田,有点发怵。我问爷爷:“我爸妈怎么不回来收麦子?”爷爷呵呵笑着说,年轻人在外面能挣大钱,谁愿意回来种地啊。“那可怎么办?”我愁眉不展,心想,只好我自己下地收麦子了。其实也不是很多,就是地块太零碎,不好干。这要是在大平原上,找台收割机来,一会儿就干完了。城里人恐怕也不用干这些体力活吧,怪不得我爸妈不愿意回来。
  正当我撸起袖子准备开干的时候,爷爷拦住了我,指了指远处。我望过去,发现有个人影正在走过来。我问,那是谁?爷爷告诉我,是麦客来了。
  爷爷给我讲过,还没有机器时,大片的麦田都要靠人收割。麦客几个人一群,每到夏收时节就离开家,到种麦子的地方到处转悠、帮忙。他们割麦子是一把好手,比一般人割得都快。收割完,把麦子堆好,收钱走人。有了更好使、更省钱、更不知道累的机器之后,麦客挣不到钱,就不出来了。可我家的地用不上机器,爷爷奶奶只好自己收麦子。他们用保温壶装上一壶茶水,放在地头树荫下,让我看着,然后挥着镰刀,吭哧吭哧地割。割好一捆,用麦秸捆好,堆在地头。这点地往往要好几天才能割完。割完麦子,奶奶就拿着个筐,戴着草帽,蹲在田里拣麦穗。一边拣,她的喉咙里一边“呼噜呼噜”地喘着粗气。
  最近,有老乡跟我爷爷说,有个自称麦客的人,他不帮人们收麦子,而是到处买地,给的钱不少,有很多人都卖给他了。不过,有的人觉得自己大片的田地收益不错,又有农业机械帮忙,不想卖,还说:“我们现在家伙好使,就受那一点累,卖地干什么?”我爷爷更是说:“就算只能用镰刀和锄头,我也不想卖地。”
  现在麦客终于来到我家地头。他独自一人,西装革履,脸上干干净净的,一见到我们,就满脸堆笑。“不像个干活的啊。”爷爷喃喃自语。
  “老人家,麦子该收了吧?”麦客说。
  “嗯,老了,收不动了。”爷爷说。
  麦客看了看我,笑嘻嘻地说道:“小伙子能干啊!”
  爷爷说:“年轻的,哪儿会干这个?”
  我涨红了脸,看了看爷爷,又看着麦客。
  麦客随身挎着一个皮包。他打开皮包,从里面掏出一个黑灰色的盒子。这盒子银色的边缘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好像很值钱。
  “这是啥?”我问。
  “这是我的新家伙。”麦客说,“你们的地,我帮你们收割,用不用?”
  爷爷狐疑地看着他,“你一个人怎么干?你这是什么家伙?”
  “我这家伙可好使。”麦客明白爷爷的疑虑,答道,“你这也没多少地,干脆,我就帮你收了吧,不要你钱。”
  爷爷点点头,不过还是不太相信。
  麦客打开他的盒子。我跑近去一看,里面好像装的是水,能看见我的倒影。水面平得要命,一点波澜也没有。我问:“这是水吗?”
  麦客哈哈大笑。他抬起手,打了个响指。只见盒子里的“水”仿佛开锅了一样,紧接着从盒子的一角自己流了出来,整整齐齐的,像一条银色的丝带。我看着它,想起夏天夜空中的银河。带子在地上流动,无视一切障碍,不论是石头还是台阶,一律从表面上流过。爷爷看着它从脚下经过,仿佛惊呆了。我跟在它后面,发现地上没有一点痕迹,连一粒沙子好像也没有动过。这条银白的丝带一路流向我家的田地,仿佛它一直都知道自己应该去哪儿。
  到了田埂边上,它略微停了一停,接着分成更细的几条丝带,每一条都向着一小块麦田进发。我紧紧跟着其中一条。它在田间弯弯曲曲地穿行,好似一条小蛇。突然,它钻进一块平整的、金黄色的成熟麦田中间,好像一块冰碎成了无数闪闪发亮的小块;接着又像全都蒸发了一样,消失不见。一阵风吹过,麦穗在风中沙沙作响,摇头晃脑。我抬起头来,到处张望,那条银色的丝带却不见踪影。
  “我说你这是啥玩意儿啊?!”我对远处的麦客喊道。他抬起手来,对我脚下的麦田指指点点。我环顾四周,没看出什么不同;接着又看看脚下,老天,麦穗正一个一个地从麦秆上掉下来,接着顺着麦秆爬到地上,好像有什么东西正在搬着它们跑。一个个麦穗汇集到一起,就像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在我的面前集结,组成整齐的队伍前进。我又跟着这支麦穗的军队,沿着来时的路返回。从一条条、一块块的麦田中会聚而成一支麦穗大军,规模越来越大,队伍却整整齐齐、丝毫不乱。
  “哇!哇!你看啊,爷爷!”我喊叫道。爷爷在不远处盯着地上的麦穗大军,不住地捋着自己的胡须,点着头。
  我忍不住爬到地上,想看看麦穗底下有什么。果然,那条银色的丝带就在它们下面,托着它们前进。这条丝带依然无视任何障碍,无论是台阶还是石块,统统越过,不留一丝痕迹,也不丢下一个麦穗。麦穗大军一路经过点着头的爷爷和双手环绕胸前笑眯眯的麦客,又经过不知何时从屋里出来、手扶着门框的奶奶,行进到水泥铺成的麦场上。接着,一粒粒麦粒从麦穗中挣脱出来,堆成一座小山。剩下的麦糠堆成另外一座小山,在风中摇摇晃晃。干完这些活,银丝带重新出现,又像一条小溪一样流动着,回到盒子里,变成平静的水面,一丝波澜也没有。
  “怎么样,老人家,厉害吗?”麦客得意地问道。
  “唔……”爷爷眯起眼睛看着麦场上的两座小山,说,“我从没见过这么好使的家伙。”
  麦客说:“我这家伙不光能收麦子,能脱粒,还能帮你磨面粉。你想让它翻地、挖坑、下种也行,人能干的它都好使。”
  “唔……”爷爷说。
  我看见奶奶蹒跚着走向麦田,赶紧跑过去扶着她。她蹲在麦田里找啊找,喉咙里不停地“呼噜呼噜”,可是什么也没捡起来。她换了个地方继续找,还是什么也没捡起来。
  “一个都没留下。”她说。
  “真厉害啊。”我说。
  “这……实在是太谢谢你了……”爷爷说。他有点被吓住了。
  麦客懂得他的心思,说:“放心吧,老人家,我说了不收钱就是不收钱。只是,您老人家帮我宣传宣传,好不?”   爷爷说:“好说,好说,我过了晌午就赶集去了。”
  麦客正蹲下身子,盖好黑灰色盒子,把它重新装进包里。接着笑眯眯地对我们点点头,走了。
  当天晚上,我家门前就聚集起不少人,我知道这都是十里八乡赶过来看热闹的。他们聚集在麦场边上,对着两座小山指指点点。有些人蹲在收割过的麦子地中间,低着头仔细地找,却什么也找不到。奶奶很少见这么多人,她扶着门框笑呵呵地对着来人说:“可好使了!可好使了!”
  我望着麦客远去的方向,今天的奇异场景在我脑海中徘徊,挥之不去。
  过了一个夏天,又到秋天,爷爷奶奶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爷爷不断地咳嗽着,捶着自己的腰,叹气。奶奶的“呼噜呼噜”声音越来越大。眼看着又该松土下种,可是爷爷奶奶都已经干不动了,他们整天躺在床上起不来。
  没有办法,我扛起锄头,走到田埂边,把一条条、一块块的田地松过一遍。然后回到家里,打开红漆柜子,把种子一袋一袋地抱出来,背到田埂边上;挖好坑,把麦粒挨个儿扔进去,埋好。爷爷拄着拐棍,扶着我,走到地头看看,说:“今年收成比不了去年,干得不行啊。”这是一定的。我哪里干得好这个?再说了,现在也用不着人累死累活地去干了啊。
  种地实在是太累了,弄得我在学校也打不起精神来。老师讲着课,说外面的世界多姿多彩,我们都应该去看看。还说现在的农业技术很先进,只用很少的人,就能种出很多的粮食。老师讲的大概都是对的,因为我亲眼看见种地的人越来越少,种粮食的地也越来越少,可粮食却越打越多。爸妈就是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才走的吧。他们很少回来,大概是因为外面的世界真的很有意思。想必麦客就是从城里来的吧。
  我和我的朋友们都不小了,有很多人跟着他们的父母离开了村里,有些是自己跑出去。这么多年来,村里的路越修越宽,车越来越多,远处的铁路上跑的火车越来越快。假如哪天我也想再去城里看看,好像也没那么难了吧?说实在的,我可不想像爷爷这样,一辈子都花在种地上。
  麦客再次出现在我家门口时,我有点如释重负的感觉,我觉得他能帮我种好地。
  麦客问爷爷:“老人家,还能种吗?”
  爷爷摇摇头,叹了口气。
  麦客说:“您年纪大了,吃不了这苦。”
  爷爷点点头,又叹了口气。
  麦客说:“您到处看看没有,这十里八乡的老乡亲,早就走得差不多了,上城里过好日子去了。”
  爷爷眼睛一亮,摇摇头说不信。可是我知道,这是真的。我一夏天四处乱跑,看见老乡亲剩得不多了,可是他们的地却好像有人照看。
  麦客接着说:“不如把你家的地卖给我吧。”
  我说不行,这是我爷爷种了一辈子的地,我还得接着种呢。
  “哈哈哈!”麦客笑了,他指着远处的地,问,“你这哪像个庄稼人干的活?”
  爷爷咳了两声,说:“庄稼人也不是生下来就会干的。”
  我没说话。
  麦客说:“老人家,十里八乡的地,都已经卖给我了。我用我的家伙种地,比别的机器都好使。人家把地卖给了我,早就不用种地,都到外地挣钱、享福去了。他们的地给了我,比他们自己种得还好,能打更多的粮食,养活更多的人。我挣了钱,每年给他们发补贴,皆大欢喜啊。他们高兴,我也高兴。
  “您孙子平时到处跑,该看到别人家的地里都种了什么。现在的小麦,用的都是新种子,科学家折腾了好多年才折腾出来的。我告诉您,最好的地,加上最好的肥料,用了最好的种子,一亩地您知道能打多少粮食?五吨啊!一亩地顶过去二十亩。”
  爷爷点点头,说:“这我知道,粮食打得多,地可受不了啊!”
  “您可说对啦!”麦客说,“所以都得休耕,不能老种粮食……”
  我说:“种麦子的也少了,都种别的了。”
  麦客笑笑说:“那是肯定的。现在哪儿用得着那么多地?粮食足够的。种地的也不喜欢种粮食,都种经济作物,吃喝玩乐用的。还有的地重新种了树,为了绿化,保护环境。老爷子,我看您啊,好好歇着,这点地不种也罢,卖给我得了。我以前来买地的时候,有很多人不想卖,说他们的机械好使,不受累。我听说,您是最不想卖地的,所以我拿着新家伙,先到您家来,您老都说好使了,帮我这么一宣传;再加上,我的家伙比他们的旧机器好到不知哪里去了,所以他们都肯卖。毕竟什么都不干也能收钱,这是最好不过的。所以我还得谢谢您哪,给您个好价钱。”
  爷爷喘息着说:“一共就这么点儿地,给不给你,也没什么要紧。你有了那么多,还想要?我活着就是为了这块地。”
  麦客四处望了望,说:“倒也是。我还要四处转悠,做我的买卖,您可想好喽。”
  爷爷摆摆手,说你走吧。麦客就挥挥手,走了。
  我望着麦客的背影,想知道他到底去了哪儿,去干了什么,想知道爸爸妈妈在城里都干什么。夜幕渐渐降临,初秋的天空,最后一批萤火虫在空中飞舞着,犹如天上的星星飞到我的眼前。它们黄绿色的光芒在深蓝的夜幕中舞动着,我看得入迷,一时断了思绪。等我回到屋里时,已经是深夜了,看着酣睡的爷爷奶奶,心想我要是也走了,他们自己怎么过啊?
  秋天一过,就是冬天。今年的冬天太冷,北风“呜呜”地刮得人心里直发毛。爷爷奶奶以前总跟我说,每过一次冬,很多老人就“没了”。我怕这次他们也会撑不过去。爷爷把我叫到床前,喘息着嘱咐我说:“没有了土地,就什么都没有了。你不要卖,千万不要卖。土地里什么东西都能长出来,可什么东西也比不上你自己的一块地。”我含泪点着头,连声说记住了。等他睡过去,我赶紧跑去叫医生。
  医生带来很多工具,给爷爷检查一番,把我叫到屋外,说:“老人家干了一辈子活,底子好,比一般人长寿;可人总有那么一天,不是想好就能好的。小伙子,我劝你,赶紧把你爸妈叫回来吧。”
  我在门口哭了好长时间,冷风把我的脸吹得火辣辣的疼。
其他文献
我中考后的那个暑假,我家和表哥家全体出动,到宜昌清江隔河岩水库度假村度假。  清晨,我站在别墅露台,只见蒙蒙细雨中的清江水面上,几艘小木船吱呀前行。此情此景,让我不禁高声吟诵苏东坡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我喜欢苏东坡很久了,算起来,应该是从儿时父母教我读唐诗宋词开始的。后来,发现我知道的古代名言名句,有许多出自苏东坡之手——“春江
前不久,清华大学在全校开设“写作与沟通”课程,把写作提高到人生必修课地位的一则消息引爆社会。其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世紀就预告,未来对文盲的定义不再是不识字,而是不会写作的人。中国自古以来一直有重视写作的传统,将立言与立功、立德并称人生“三不朽”。孔子将“诗三百首”奉为“经”,取名《诗经》,并指出“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强调“不学诗,无以言”。而到魏晋,魏文帝曹丕将写作提升到“经
2018年的江苏卷低分作文问题非常集中,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立意失误,考生只抓取材料前面的现象而忽略掉了最后面的关键句,导致文章流于肤浅;紧紧围绕前面的“不同的语言打开不同的世界”,而忽略和最后的关键句的组合,导致文章立意空泛。二是写作议论文时,很多考生不会切分中心论点,即使切分开来,也不能将论层(分论点)顺利整合,导致作文在“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上双双失分。下面,笔者从整合论层的角度谈谈
再过几天就是年啦!  在儿时的记忆中,年味儿是书写整齐的春联,是火焰般鲜艳的“福”字,是香喷喷、热乎乎的炸糍粑,是那一声声“过年好”的殷切的祝福,是藏在枕头底下一个个鼓鼓的红包,甚至是大人们派发红包时的推三阻四、面红耳赤……它们就好像一个个沉睡的音符,只有到了某一特定的日子,才会争先恐后的涌出来。  而现在呢?年货,是快递小哥们送来的一个个瓦楞纸箱;拜年,是手机平板上晃动的人影;由于雾霾,城市里烟
内容介绍  东京近郊的山中,杂志记者池泽亮突然听见一座弃屋中传出电话铃声。在无数乱舞的萤火虫中,池泽亮拿起了电话听筒,一个女人的声音传来,要求他阻止附近的度假酒店开发工程。与此同时,开发工地突然出现大规模变形菌,工作人员也诡异失踪。  池泽亮邀请生物学家南方洋司同自己一起着手调查。他们很快发现,种种谜团都同当地流传的“萤女”传说密切相关。更恐怖的是,一场足以毁灭整个度假酒店的自然灾难正步步逼近……
鲁迅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苍天在上》片尾曲:“山无脊梁要塌方,虎无脊梁莫称王,人无脊梁别做人……”有了脊梁精神,国就能繁荣昌盛,兴旺发达;有了脊梁精神,人就能淡迫名利,勇攀高峰。请以“脊梁”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1000字。  名师介绍  龚小林,湖北省语文特级教师,湖北省优秀语文教师,全
当那个伟人在天安门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时;当那个慈祥的老爷爷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时;当新时代的领导人明确“‘老虎’‘苍蝇’一起打”时——伟大的中华民族,正以讓人惊叹的速度强大起来,中国人民生活在幸福的时代。  然而生活在幸福时代的我们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安逸,更不能忘记先辈们为这一幸福时代而做出的奋斗与牺牲。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不用面对战火的硝烟,不用面对敌人的侵略,却也肩负着艰巨的任务——实
2020年刚颁布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在考查内容及考查要求部分都强调“情境”这一考查载体的重要性,《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中明确提出:“命题时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使用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的素材,选取日常生活、工业生产、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中的实际问题,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能力和素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显然,高考作文命题时,要以问题情境为载体,体现高考试题的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
[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时政口号,经济特区,1980年  建设美丽中国。  ——时新标语,十八大报告,2012年  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时评标题,《人民日报》,2017年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点拨]  作文材料浓缩了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
阅读提示:  “三体”系列以跨越光年的尺度纪事,脑洞爆棚令人惊叹。  与此同时,大量的细节淹没在海量的剧情之中,让人意犹未尽。  《〈三体〉秘密》正是通过周密的逻辑推理、演绎分析和合理联想,  为“三体”系列增加了大量的细节。  几乎读者所有关于“三体”系列的疑惑,本书都做了“解密”。  这些补充的情节可能完全颠覆你的原有认识,足以让你脑洞大开。  本篇就是书中《杨冬的寒冬》的一节。杨冬的寒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