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玉钗

来源 :台港文学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ngzi88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高阳(1922—1992),原名许晏骈,谱名儒鸿,字雁冰,祖籍中国浙江,出身钱塘名门望族,中国台湾著名作家,以创作历史小说著称。
  “有井水处有金庸,有村镇处有高阳。”高阳著作89部,105册,读者遍及全球华文世界。代表作为《胡雪岩》《慈禧全传》《红楼梦断》等系列小说。
  高阳写小说如同“说书”,艺术精湛。高阳精研历史,小说中历史事件、人物、发展脉络等贴近历史真实,故事细节多有根据,典章制度、奇闻轶事、地方风俗、民情世态,融会贯通于笔端,栩栩如生。
  高阳说:“写作往历史找,做人要向前看。”知往鉴今,启迪人生。
  本刊“特别推荐”栏目选载其若干短篇作品,一叶知秋。致敬文学大师,冀诸君共赏。
  屏门启处环碾丁东,只见霍小玉头戴通体淡紫、晶莹温润的凤头玉钗,莲步轻移向外走出,李益顿觉目迷五色,只能用李青莲的诗:“一枝裱艳露凝香”来刻画她的神韵最好。
  “浣沙!你听我说,你先坐下来息一息,我叫人拿午饭你吃。胜业坊到西市十五里路,亏你三两头走了来,走了去,你算是有良心的,比姓李的那个家伙不晓得好多少倍。你们家小娘子也可怜,痴心女子负心汉——烧香拜佛、打卦问卜,统统都是白搭。落到这步田地,还不死心,也太傻了。你该劝劝她,两年不来,不会来了!听说那姓李的疑心病极重、奇妒,这种人就算嫁了他,也不会有好日子过。又听说他自吹是乾元年间宰相李揆的侄子,我倒不大相信。
  我侯景先没有开这‘寄附铺’以前,在紧挨东宫的光宅坊住过,李揆的赐第就在那里,我见过他——当朝的宰相,一点都不摆架子,而且最明白事理。可惜,好人不走运,一贬贬了出去,流落江淮十几年不得回来。那都是因为跟元载结了怨的缘故。你知道元载跟李揆是怎么结的怨?”
  “侯伯伯!我不知道,我也没有心思去打听,我不懂这些。侯伯伯,我还要赶回去,怕迟了坊门会闭。这支紫玉钗……”
  “这紫玉钗一时哪里卖得了?”
  “啊呀,那怎么办呢?我家小娘子的病又重了,等着卖了这支钗去请医生呢!侯伯伯,你行行好,算是帮我浣沙的忙吧。”
  “鬼丫头!我哪次不帮你的忙?我开这‘寄附铺’,来来往往投宿的人,不过是些小本经纪的行贾,别的衣服首饰,脱手还容易,这支紫玉釵,你要卖六万钱,一时哪里去找这样的大主顾?”
  “六万钱不贵,是我家小娘子家传的宝物。”
  “我知道不贵,我也知道它是好东西。啊,啊……有路子来了,你看,老何!”
  “老何是什么人?”
  老何是大内的玉工、侯景先的朋友。他把他请进铺内柜房,顾不得寒暄,也先不忙着替浣沙引见;拿她带来的一个布包解了开来,里面是一个六寸长、两寸宽,蜀锦牙签的盒子;打开盒盖,揭起吴棉,才看到一支晶莹温润的凤头玉钗,通体淡紫,不含杂色;雕琢之工的精细,几乎叫人碰一碰都不敢。
  “啊——!”老何倏然动容,长长地赞叹。
  “不坏吧?老何?”
  “什么叫不坏?你简直不识货!”老何吵架似的对侯景先说,“我老实告诉你,我也还是第一次开眼,不过我听我爷爷不知讲过多少次了,高宗、武后年间,他在内廷当差二十年,手里不知经过多少好玉,琢磨得最得意的,就是这支紫玉钗。”
  侯景先失笑了:“你说得真玄!上次那波斯胡卖个羊脂玉块,你说是你爸爸雕的,这会儿索性把你爷爷也搬出来了。”
  “你以为我吹牛?我还你个娘家!”老何有些火了,指着紫玉钗,厉声说道,“你晓不晓得,这是霍王家的旧物!”
  仅一提“霍王”二字,侯景先立刻改变了表情,向浣沙点一点头,说:“浣沙,见过何伯伯!”
  “何伯伯!”浣沙扯一扯青布衣襟,拜了一拜。
  老何还了礼,问道:“这紫玉钗,是姑娘你的首饰?”
  “不是,是我家小娘子的。”浣沙迟疑了一下,又说:“我家小娘子是霍王之后。”
  “这不就对了吗?”老何大声对侯景先说。
  “你先别得意。”侯景先不慌不忙地答道,“既然你知道这支紫玉钗的来历,而且你又走惯了大宅门的,少不得赖上了你,非给这支钗卖个好价钱不可!”
  “这容易。只是这位姑娘家的小娘子,到底是谁?怎么又变卖家传宝物?得先说给我听听,才好去找个好主顾。”
  “这话也对!”侯景先想了会,对浣沙说:“我看你今天回不去了。我叫个人到胜业坊去通知一声;好在还有桂子在照应,你就一天不回去也不要紧。今晚上你跟我女儿作伴好了。”
  “谢谢何伯伯!”浣沙定一定神,开始讲那紫玉钗的主人:“我家小娘子叫霍小玉……”
  “小玉来也!”
  堂东阁子有声,屏门启处,李益顿觉目迷五色。昨日终宵自扰,不知道鲍十一娘的话是否可信?小玉真是那样美得无法形容?现在,心中一块石头落地——但,小玉的美还是可以形容的,李青莲的诗:“一枝秾艳露凝香”,用来刻画她的神韵最好。
  “十郎!”长安名媒鲍十一娘,轻佻如坊里少年,她斜睨着他,伸食指向上勾一勾,示意他起身迎接。
  “喔,”李益匆忙离座,迎着丁东的环珮的声响,拜了下去,口中自介,“我,陇西李益。”
  小玉避到侧面回礼。等他揖罢抬身,只见她正回眸斜睇着他,微笑低头,然后翩然转身,挨着她母亲坐下。
  那四十左右的半老佳人,有个比丘尼般的名字:净持。她跟鲍十一娘都是薛驸马家赎身出来的青衣侍儿——一样知书识字、一样娴习礼仪、一样大家风范,因此才能教导出一个好读诗的女儿。“你平常不是常在念:‘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她对小玉说,“那就是这位李十郎的诗。”
  “真的?”小玉的惊喜,完全呈现在那双黑白分明、睁得极圆的大眼中,“‘陇西李益’,好笑不?刚才我竟没有想起来是什么人。”说完,微低着头,以偷觑的姿态,重新打量李益,仿佛在了解了他的身份以后,他的样子就有了改变似的。   文字见赏,而且见赏于美人,那份兴奋是李益所从未经验过的:“小娘子……”
  “叫她小玉好了。”净持抢着说了这一句。
  “喔,喔,那么,我从命。”李益更高兴了,“小玉,多谢你,让我敬你一杯!”
  “谢我什么啊?”
  “多谢你赏识我的诗。”他一饮而尽,斟上半杯酒递给小玉。
  她分两口喝完他所敬的酒,笑道:“我也该多谢你,多谢你那些好诗,供我排遣寂寞黄昏。”说着,满斟一杯,她自己先啜了一口,多下的递还李益;自然,他又喝得涓滴不留。
  “再喝一杯!”小玉擎着银壶说。
  “我量浅,只是你要我喝,我当然喝。”
  “既然如此,”小玉回头吩咐浣沙,“取那只玉觥来!”
  那只巨觥,足容十杯,明是故意捉弄。李益真的量浅,但说出来的话不能不算,抵拼一醉,该有代价。“小玉!”他指着满觥的酒说,“你唱支曲,我干了它!”
  “不!”她畏缩地笑着,“我不会唱。”
  “你骗我!”李益转脸向净持说,“谁都不会相信她不会唱吧?”
  净持向小玉使个眼色:“你就唱一支。”
  于是,浣沙取来琵琶,交到小玉手里。她调一调弦,向李益说遭“唱一首‘北歌’,我唱你和。”
  “唱什么?”李益问,“‘紫骝马’‘折杨柳’,还是‘陇头水’?”这些都是“北歌”中最有名的诗—李白和卢照邻的作品。
  “你听了就知道了。”
  小玉五指一挥,大小弦中洒落阵阵疾风暴雨;然后嘈嘈切切;转为怨妇私诉之声,忽然垮垮两响,琵琶声寂;一缕浏亮的清音,破空而起:
  入夜思归切……
  怪不得说“听了就知道了!”唱的是李益自己的诗:“夜上受降城闻笛”,小玉的声音太美了,他不敢相和,怕破坏了它,只深深点头,一半赞许,一半致谢,然后凝神静听着。
  ……笛声清更哀。愁人不愿听,自到枕
  前来!
  上半首唱得凄怨欲绝,下半首音节一振,变为沉郁苍凉:
  ……风起塞云断,夜深关月开。平明独
  惆怅,落尽一庭梅。
  李益干了那一巨觥酒,如牛饮般,喉间咽咽有声。放下玉觥,只见泪痕满面,净持和鲍十一娘都吓慌了,一齐问道:“怎么了,怎么了?”
  李益摇摇头,他不愿说他心里的感觉,也说不明白;受降城上,霜月双清,那一缕呜呜咽咽的笛音,勾魂摄魄,唤起无限乡思——淡忘的记忆,此一刻在小玉的歌声中重现。于是,情感一向脆弱的李益忍受不住了。
  “都是我不好。”明白他的心境的,只有小玉,“我不该唱十郎这首伤心的诗。”
  这一说,净持和鲍十一娘才能约略意会。“来,来!”鲍十一娘眉花眼笑地,“我也来献献丑。”
  既老且丑的鲍十一娘也要一逞歌喉,那会唱成什么样子?因此,连侍儿们都拍手嘻笑,准备看她真的“献丑”!
  “十一姨!”小玉重又扶起琵琶,拨着弦问道,“你唱什么?”
  “不用,不用。”鲍十一娘摇手答说,“不用你瞎起劲,我唱‘回波乐’。”
  “哟,那得要且唱且舞。快拿红氍毹来!”
  “没有那些讲究。”鲍十一娘一面说,一面手舞足蹈,挤眉弄眼地唱了起来。
  回波词照例六言四句,中宗朝盛行于宫廷中,常由被召宴的群臣,临时撰词献舞。因此,如有谏请讽喻,不便明言,便借回波词寄意。最有名的一个故事是,沈俭期得罪流放岭南,以后蒙恩召还,但一切荣典并未恢复。有一次他在中宗的筵前,献唱回波词:
  回波尔时俭期,流向岭外生归;身名已
  蒙齿录,袍笏未赐牙绯。
  于是,中宗复赐以绯鱼袋——五品以上官员出入宫禁所用的凭证。
  鲍十一娘难道也有自撰歌辞的才情?李益十分疑惑,因此格外加了几分注意,听她唱的是:
  回波尔时栲栳,怕婆却也大好;“从前”
  且有裴谈,“眼下”无过李老。
  唱到最后两字,拿手直指着李益,一时满堂大笑——那也是个有名的故事,中宗朝,以滑稽为帝后所喜的优人臧奉,献唱此词取媚于韦后;当时有两个怕老婆出了名的人,一个是御史大夫裴谈,一个就是中宗。
  原词是:“外头且有裴谈,内面莫如李老”,李老即指皇帝;而现在鲍十一娘却是故意改动几个字,跟李益开了个玩笑。
  “插科打诨,只是要博十郎一笑。”鲍十一娘替李益又斟了酒,“十郎,宽饮一杯!”
  这一杯下去,李益的酒量到了极限,只觉人影晃动,胸中翻翻滾滚地想呕,赶紧闭上了眼,尽力按捺着。
  “啊呀,真醉了!”他听见净持在埋怨小玉,“十郎酒量不好,你不该灌他那一觥。”
  “醉了怕什么?”是鲍十一娘在替她辩护,“来!浣沙、桂子,把十郎扶进去睡!”
  胸中作呕,心里却清楚,李益一半无法睁开眼来,一半却是故意装糊涂,看她们把他扶到哪里去?
  扶到一个香味馥郁、衾枕软滑的地方,不用说,那是小玉的卧房,但又怕不是。想睁开眼来看一看,不知怎么又不敢,仍旧闭着眼,听任那些柔滑的手,替他脱靴卸袍,安置在床上。
  心中疑疑惑惑一直在想自己身在何处?但到底不胜酒力,渐渐地什么都不知道了。
  一觉醒来,银钮微明,照见红罗帐中、鸳鸯枕上一弯黑发;随即又闻到甜甜的肉香。手一动,惊醒了小玉。
  “睡得好沉!”她说,“酒该醒了吧?”
  “嗯,嗯。”李益歉意地笑道,“荒唐失礼之至!”
  “渴不渴?我倒茶你喝?”
  “谢谢。给我凉凉的,来一大杯。”
  小玉掀开帐子下床,剔亮了灯替他倒茶。她穿一条绿绫的短袄,窄细腰肢,却有个丰满的胸脯。颊上枕痕犹在,长睫毛掩盖着惺忪的眼,那娇慵的韵致,使他更觉得渴了!   “当心,别泼出来!”她小心翼翼把一满盅茶汤捧到李益面前。
  他不忙着喝茶,先伸手握住了她,仿佛怕她逃跑似的。然后就她手中把一盅茶喝光,喘口气舒畅地笑道:“小玉,多谢你的甘露。”
  “‘渴者易为饮’。只怕——”她突然顿住,回身把茶盅放在桌上。
  “只怕什么?”他拉紧了她的手追问。
  “只怕你对我——”她正一正脸色,轻轻地说,“你心里该明白,不要明知故问。”
  “小玉,我明白你的意思。”李益斩钉截铁地说,“我不是那种人。”
  “那么,你是哪一种人呢?”
  “你上床来!春寒料峭,别冻着了!咱们俩好好谈一谈。”
  于是小玉仍旧上了床,两人各拥一衾,披衣并坐,侧面相对。
  “从何谈起呢?”他踌躇地说。
  “先从你自己开始。”
  “我,李益,字君虞,陇西姑臧人。叔父单名一个揆字,乾元年间的宰相。我是去年中的进士。”他停了一下,似乎很不愿意地说:“但惭愧得很,吏部‘释褐’试,还未能人选……”
  “功名有迟早。”小玉安慰他说,“你今年才二十出头,俗语说:‘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你已进士及第,而且有那样的声名,怕不是一片锦绣前程在等着你?”
  “你说得我那样好,”李益兴奋地说,“其实,我此刻对吏部一试,能不能入选,倒不怎么在乎了。”
  “为什么?”
  “有了你,富贵在我像浮云一样。”他有些言不由衷了。
  小玉不答。她心里矛盾得很,李益一直是她所仰慕的,又如此年轻多才,能托终身,自然心满意足。可是,又怕他功成名就,匹配高门,自己的姻缘落空。
  “小玉!”他紧握着她的手,挨近了些,“我要重重酬谢鲍十一娘——替我做这么好一个媒。”
  “哼!”小玉故意冷笑道,“像你这样门第清华,谁配得上你!”说着挣脱了他的手。
  “你怎么说这话?”李益重又捉住她的手,发急似的说,“本朝婚娶,好讲门第,我最不以为然了。再说,你不也是霍王之后么?”
  “可是我不姓李,姓郑,姓霍。”
  “怎么弄出两个姓来了?”
  “你想知道?”
  “自然。”李益说,“关于你的每一件事,我都想知道。”
  于是,小玉讲她的身世——
  高祖李渊第十四子元轨,封霍王,才德最美,是太宗最钟爱的一个弟弟,特为他聘魏徵的女儿作妃子。垂拱四年,越王起兵讨武后,据说霍王同谋。越王兵败,位列司空的霍王流放黔州;槛车到了陈仓地方,上了年纪的霍王,在那里得病而死。
  霍王生前的宠婢,这时有孕在身;霍王的六个儿子,都不愿意要这个尚未出生的小弟弟或小妹妹。于是那宠婢带着一大笔钱,和霍王的骨血,悄然离去。不久,生下一个儿子;又不久,嫁了个姓郑的商人;霍王的小儿子便也改姓了郑——他,就是小玉的祖父。
  小玉的母亲净持,不是她父亲明媒正娶的嫡室:那种暧昧的关系,随着她父亲的暴卒而消逝。因此,净持不愿再让小玉姓郑,但也不敢说是王室庶支,復姓为李;这样,姓霍便最恰当了。
  “照此说来,你真是霍王的曾孙女,”李益感叹地说,“高祖皇帝的玄孙,地地道道的金枝玉叶,倒是我高攀了!”
  “你坏!”小玉嗔责地,“我原不肯告诉你的。告诉了你,你又挖苦我。”
  “我怎么敢,真的,你自己去算算辈分,不是金枝玉叶是什么?照规矩,该封你个‘县主’!”说着,他自然而然地一把拖住了她。
  “还要笑我!还要笑我!”小玉扭着身子,要伸出手去打他。
  两人就此纠缠着笑作一团;锦衾凌乱——结果,两条衾并作一条衾,然后声音低了下来,低低地笑和低低地喘息。
  欢娱的高潮,在李益是很快地消失了,但对小玉来说,却是余波荡漾,化作涟漪,一圈一圈地在心湖中推展、扩大,久久不能平息。
  昏昏的灯焰,沉沉的长夜,如果不能寻得好梦,便会寻得烦恼。第一恼人的是,与她在同一个枕上的人的匀称的鼻息;在她的经验中,几乎每一个男人都是一样的,可以一下子由热变冷,由眉花眼笑变得毫无表情,由说不尽的甜言蜜语变得只字不出。然后,眼一闭,翻个身,管自己睡得像死猪一样,仿佛根本不知道还有一个人在他身旁似的。
  那常使她生出反感,觉得那是男人自私无情的表现。但这份反感每每也是极短暂的,不像此一刻,一直盘踞在心中。
  她知道,那是因为她对他跟对别的男人不一样的缘故。“李益”这两个字,镂刻在她心头已久,每当细读传抄的他的诗篇,或者凝神静听教坊乐工、勾栏娇娃奏唱他的新作时,脑中总会浮起一个潇洒风流的少年男子的形象,而视之为她唯一的情郎。
  她相信他一定会到长安来的。天下的才人,一生至少要来长安一次,而且也一定是在二十岁至三十岁的年轻时候——他们来角逐那一名四海艳羡的进士。她更相信,只要他到了长安,一定有相遇的机会,他不会隐在终南山的古寺中去读书用功;走马章台,遍阅长安名花,他该知道小玉的不凡,登门探访。就算他不来,以他那样的声名,在长安的人海中也是隐藏不住的,当然有办法可以把他找了来。
  见面以后又如何呢?她也常常这样自问着。只为了一次相思债吗?不是的!她没有忘掉她自己是霍王之后,从小,她母亲就这样一遍又一遍地告诉她——净持,似乎特别看重这一点。小玉知道她母亲的力争上游的志气,可是生活逼人,终于沦落为娼家,这是她们母女心头最大的隐痛。
  然而,那也不能说是一无是处。两年来,一曲红绡,缠头无数,聚积了千把贯的家财,可算小康。霍王之后的身份,加上可供半世温饱的衣食之资,能够平衡她的勾栏出身的缺点了!
  于是,她也有了力争上游的志气,要脱出娼家女子不能成为读书人的嫡室的传统,跟李益做白首偕老的花烛夫妻。不如此,她宁愿把他当做梦里情郎,怅惘终生。   自从有了这样的决定,她就知道见了面该如何自处了。她要端庄稳重,像个名门淑女,让李益只记得她是霍王之后,忘却她现在的营生。然后,尽力帮助他读书成名——她已打听出来,李益是式微的世家子弟,境况清苦;她要待之以情而持之以礼,使他在感激爱慕之中,有着一份不敢亵渎的尊敬,才像个敌体的嫡室的样子。
  这些沉思熟虑得妥妥帖帖的念头,果然一步一步实现了:李益到了长安,通过鲍十一娘的灵活的手腕,做成了媒。但刚是相见的第一面,她就把那些想得极透澈的做法,忘记得干干净净!
  现在她明白了,不该唱他的诗,不该灌他的酒,不该让他进入自己的卧房,更不该说那些自卑自贱的话,尤其不该……
  她,她发现她对待李益的,跟对待任何一个生张熟魏的狎客的,并没有丝毫的不同。而他,他的反应,也与任何一个生张熟魏的狎客在高潮消失以后所表现的,完全一样。在他心目中,她至多不过是一个名妓而已。
  “该死!我做了些什么混账的事!”锥心般痛悔着的小玉,一伏身埋头在锦衾之中;锦衾为泪水湿了一大片。
  嘤嘤的啜泣,吵醒了李益。“怎么啦?小玉。”他惊疑地问。
  不问还好,一问更使她感到有口难言之苦,哭得更凶了!
  李益的疑惧更甚,“小玉!”他使劲地摇着她的肩说,“你快告诉我,究竟是什么事伤心?”
  “我悔,我做错了!”她哽咽着说。
  “做错了?做错了什么?”
  “我不要说!”她哭着喊道,“你一定在心里看不起我!”
  李益有些明白了,大概是她自己触起身世之痛。他默然无以为答,因为他实在还没有想到过这一点。
  而在表面上,他似乎默认了她的话,因此,她再度泣不可抑。
  夜静更深,罗帐中的哭声,传到外面,将会引起他人极深的讶异。李益急于想收拾这个尴尬的局面,便把她揽倒在怀中,用一块锦帕替她拭着眼泪,同时温柔地喊道:“小玉,小玉!”
  这对小玉发生了抚慰镇静的作用,她慢慢地住了哭声。
  “到底为了什么?哭得这样叫人心痛!你倒是说给我听听!”
  “你知道的,”小玉容颜惨淡地答说,“我不过是个娼家女子,配不上你。眼前相好,不过是你拿我当个玩物,一旦人老珠黄不值钱,就像秋天的团扇一样,你再也想不起它了!”
  原来如此!李益怀疑她是故意做作的一条苦肉计。但当初托鲍十一娘做媒时,人家已说得清清楚楚,虽是霍王之后,却不幸沦入娼家,只是色艺双全,并且手头颇有积蓄,如果看中了,却要明媒正娶。而自己已是满口答应了的,此时如果没有确切的表示,明显着有负心之意,那么,一切的一切,就都算终结了!
  “不行!”他立刻在心中警告自己。傥来艳福,予而不取;而且,吏部一试,也还没有把握,“长安居,大不易。”有这样一个不愁衣食的温柔乡可住而不住,天下哪里找这样傻的人去?
  于是,他郑重肃穆地说:“小玉,我现在就改了对你的称呼:夫人!”
  “夫人?”小玉失惊地叫了一声,含着泪珠的双眼,映着残焰,闪闪生光,疑多于惊,惊多于喜,她终究还不能相信。
  “夫人!”李益又说,“从安史大亂以后,婚姻门第之说,已不大讲究了。我李益,更不是那种陈腐顽固的人,平生自誓,不娶则已,要娶,一定得是个绝色的美人。承你不弃,平生大愿,算是圆圆满满地达到了,你怎么反而疑心我的诚意呢?我有个朋友叫孟郊,他新近做了一首诗,题目叫做‘结爱’,我念开头跟结尾的四句给你听:‘心心复心心,结爱务在深。坐结行亦结,结尽百岁月。’这四句诗,就是为你我而咏的。”
  “‘心心复心心,结爱务在深。’”小玉悄悄地念着,嘴角绽开了甜笑。但眼中还有些微的怀疑。
  “如果你再不信,我写一篇誓约给你。”
  “真的?”
  “这是何等大事?岂敢戏言!”
  于是,小玉尽敛笑容,低眉捧心,以极庄重的声音说道:“十郎!不是我不相信你,只是我把我的终身看得极重,如果你真的无丝毫嫌弃我的心,你就随便写几个字给我,叫我放心,我会终生感激你。若是你觉得有些勉强,那就不必多此一举了!”
  “你这叫什么话!”
  “那么,你是愿意写了?”
  “是的。”
  “写了的话,可不能没有一个字做不到?”
  看她这样子盯住了问,李益倒有些疑疑惑惑,怕有什么别的用意在内。但事已如此,不容犹豫,他咬一咬牙,答道:“绝对做到!”
  小玉点点头,下了床唤起侍儿,开了箱子取出一幅乌丝裥的素缣,长可三尺,色泽微黄,那是地地道道的霍王家的旧物。
  铺好素缣,浣沙在旁磨墨。这时,李益也已披衣下床,他怕是小玉已对他发生怀疑,心里警惕,得要写得特别坚定诚恳,才能祛除她的疑虑。
  “行了!”他试一试墨色说。
  浣沙住了手,剔一剔银钮中的灯芯,“卜”地一声,灯花爆了!
  “‘灯花爆而百事喜’,夫人,好吉兆!”李益又说:“《西京杂记》中说:‘火华则拜之。’火华就是灯花。你我一起来拜!”
  小玉欣然乐从,两人并肩立在灯前,双双下拜,默默祷祝,小玉祝告神灵庇佑,夫婿永不变心;李益却祝的是早日发财——《西京杂记》中说:“灯火华得钱财。”这个征兆,他自己心里明白,只不便说给小玉听。
  拜罢起来,李益拈笔在手,写下永不变心的誓约——如果变心,“神人共弃,为厉鬼击脑而死!”
  “夫人,你好好收起来!”李益卷起素缣,双手捧给小玉,“等你我晚年,拿出来给儿孙看,给他们做个坚贞的榜样,也算是人间的佳话。”
  “十郎!”小玉噙着眼泪答道,“你这样待我,我真不知道怎么样才能报答你!”
  她所报答李益的是,丰衣美食,柔情娇笑。两年之中,李益像做了皇帝一样,但也像做了乞儿,自卑感越来越重,他一直在怀疑,所有相识的人——甚至包括小玉在内,都看不起他,把他看成个没用的人,把他看成娼家豢养的“庙客”……   因此,他急于想通过吏部的释褐试,一官荣身,洗刷寄人篱下的耻辱。
  第一年释褐试未能中试,转眼第二年的试期又到了。
  释褐试每年自十一月初一开始。官额有限,而每年各科取中的贡士,以及军功、征辟、奏荐或者恩赐出身,具有出仕资格的人却是越积越多;仕途壅塞,平均八九个人争一个官位,以至于每年吏部释褐试,有五六千人参加,分批考试,要到第二年三月底才能完事。
  考试分笔试和面试两部分,每一部分又各分两个项目。笔试的项目,第一是“书”,取其楷法遒美;第二是“判”,取其文理优良。面试的项目,第一是“身”,取其体貌丰伟;第二是“言”,取其言词辨正。
  笔试的日期在年底,到了那一天,李益一大早就已出门,小玉送到路口,殷殷叮嘱早回,他敷衍了两句,挥一挥手,匆匆赶到吏部。四试俱毕,却不知道结果如何。得失萦怀,心情如待决之囚,这个年过得可真不舒服!
  过了元宵,发榜的日子到了!
  一棒锣响,坊里间掀起一片杂沓的人声,倒像谁家失了火似的。细听却又不大像,失火告警是乱锣,而这是有节奏的——镗、镗、镗地越来越响,及门而止。
  “十郎、十郎!”桂子一路喊着奔了进来,一见李益又喘又笑地说:“报喜的来了!”
  李益心头陡觉一阵阵发紧,恨不得一把搂住桂子,狠狠吻她一吻,才能发泄心中那股搔不着、摸不到的欢喜劲儿。
  “快嘛!十郎,报喜的人等着见你呢!”
  就这时,一家上下几乎都集中在他面前了,乱哄哄一片嘻笑声中,簇拥着他来到堂前。
  堂前院中,挤满了左邻右舍看热闹的;阶上廊下,一名青衣中年汉子,一腿屈膝,半跪着高擎一张朱笺,望见李益,便即朗声背念笺上所写的字:“捷报贵府郎君吏部铨选书判高中第七名——”
  应笔试的总有六千人,大约录取十分之一,也有五六百人;第七名的名次确是很高的了。一时喜出望外,竟忘了说话。
  “放赏。”净持轻声提醒他说。
  “喔!”他大声吩咐,“放赏!赏两贯!”
  于是,打发了报喜的人,款待贺喜的人,从厨房到厅堂,洋溢着欢畅的笑声,直到起更时分,才静了下来。
  而小玉的卧室中还高烧着红烛,烛光下,小玉笑盈盈地下拜:“恭喜十郎!”
  “同喜,同喜!”李益双手搀着她说,“多亏夫人的内助,该我向你拜谢。”说着,放开了手,真的要向小玉下拜。
  “使不得!”小玉赶紧闪身躲避,“你别折杀了我。”
  “其实称贺也还早。”李益矜持地笑着,“‘身’‘言’两字如何,还不知道。”
  “你过虑了!凭你的仪表、口才,哪有不中选留用之理?”
  小玉的话不错,吏部面试铨察一关,轻易通过。出仕已成定局,只不知放一个什么官儿。这,李益关心,小玉更关心。
  “若是外官,可怎么办?”小玉忧心忡忡地问。她,未闻骊歌,已预支了别怨离愁。
  “‘注唱’时我会要求内用。我的名次高,该有权选择。”
  小玉不明白什么叫“注唱”,但“名次高,该有权选择”的话是听懂了的,于是愁怀一放,欣欣然指望着李益成一名京官,留在长安,永相厮守。
  然而,李益却说的是假话——真话,只在“注拟”以前向吏部郎中去说。
  “请问,志愿如何?想外放,还是内用?”
  “想到外面去历练历练。”李益回答。
  “地方呢?”
  “江南。”他久已向往江南的繁华,而且叔父李揆也在江南,所以作此要求。
  “想到江南去的人真多!”吏部郎中摇摇头,“且‘注’下再说。”
  事情未可乐观,不觉忧形于色。小玉却以为内用的要求被驳,默默在心中另作盘算了。
  三天以后,可见分晓。到那一天,李益一大早赶到吏部,举目望去,徘徊在音声树下的人,一个个无不像他一样,患得患失的表情,都摆在脸上。
  “陇西李益——”
  唱名唱到了,他赶紧挤上前去,侧耳静听。
  “陇西李益,年二十三岁,大历四年进士。外放岭南道、崖州、珠崖郡、文昌县主簿。”
  一听放了这样一个官职,李益顿觉心灰意冷。文昌在百粤极南,炎方瘴疠之地,决计不去!
  不去是允许的。依例得上书申诉,改注改唱;再不满意,还可以申诉一次,共是“三注三唱”。如果依旧不符所愿,那么当年“冬集”,重新再参加铨选,亦为法所不禁。
  于是,他以“亲老家贫”的理由,请求改调。吏部重新调整,改授河南郑县主簿。他的母亲住在洛阳,离郑县不远;这一来,再无理由要求到江南了。
  李益得意的开始,恰是小玉噩运的临头。就在他得官的第三天,净持遽得暴疾,来不及延医便已一瞑不视。
  小玉哭得死去活来,李益也大为丧气。名分未定,他不便出面主持丧事,请了鲍十一娘来经纪一切;他——新任的郑县主簿,天天在外面赴饯别的宴会,从曲江醉到平康,常时就宿在三曲,几乎都想不起小玉了。
  而小玉虽遭大故,也还是把一颗心都放在他身上,置行装、办车马,一一亲自检点。向晚灯下,在她母亲灵前哭奠完了,就坐在素帏之下,一个人千回百折地想心事。
  “小玉!”終于鲍十一娘看不过去了,问她,“十郎可有句话?”
  “什么话?”她语声缓缓地明知故问。
  “当初我做的媒,答应了的明媒正娶。以前,只说尚未出仕,等做了官风风光光娶你——如今,做了官怎不提这话?你母亲可是撒手丢下你了,别让那活着的也丢下了你!”
  一番话勾起小玉的死别生离之痛,呜呜咽咽地,越哭越觉得委屈。
  “怎么了?”鲍十一娘看出情形不妙,“十郎说了什么?”
  “他没有说,一句话也没有说!”小玉忍泪吞声相答。
  “他不说,你该问他!我是见证。”   “我——”小玉再一次号啕大哭,“我好悔!”
  “悔?”鲍十一娘倒诧异了,“莫非后悔不该托我替你做这个媒?”
  “不是!”小玉抬起婆娑的泪眼,“我只悔不该拖延着;现在,现在身份更差得远了!”
  鲍十一娘默然。
  “小娘子!”浣沙在旁边说了话,“你该听十一娘的劝,有话该跟十郎早说——今晚就说。”
  这晚上李益回来得早,也少醉意,恰是说正经话的好时候。小玉哭去了心中的块垒,下了迟疑已久的决心,而说话的态度也是平静的,照旧铺床,照旧叠被,照旧晚妆一只是更着意修饰,一身缟素、窄瘦腰肢;脸上敷粉而不施朱,在窗前迎着初夏的薰风,仿佛洛水之滨的凌波仙子。
  这把李益看傻了!算来平康佳丽,都不及小玉。他在心里说。
  “十郎!”小玉回头凝视着他:“我有话说。”
  “是,是!夫人。”
  “从今后再休提‘夫人’两字……”
  “何来此言?”李益打断她的话问。
  “十郎,你得平心静气听我说,否则,你我明天再谈。”
  “喔!”李益定一定神答道:“你说,我不打岔。”
  “我彻头彻尾想透了!”小玉倚着窗户,徐徐说道,“以你的门第、才华、声名,定有高门大族,愿结婚姻。而况你此一去,上有白发太夫人,内无主持中馈的冢妇,自然得要办了这件大事。”她停了一下,微露苦笑:“所谓‘誓约’,只是空话。但是我另外有个小小要求,不知道你肯不肯听?”
  “你尽管说。”李益不知是惊是喜,声音中略带迷惘,“你先说了再谈。”
  “我在想,我今年十九,你今年二十三;男子‘三十而娶’不算晚,有七年的时间可以给我。”小玉慢慢激动了,“我拿一生来换你的七年。到你三十岁,尽管另选高门名媛。我,”她握着长长的发丝又说:“那时我剪了这把头发,给你留个纪念;从此黄卷青灯,了我残生,也没有什么遗憾了!”
  看她说得那样决绝,却又那样委婉;那盈盈欲涕,万千幽怨,齐聚眉端的凄楚神情,叫李益想起了如果变心,“神人共弃,为厉鬼击脑而死”的誓约,也想起了她两年来所给他无数的柔情蜜意。他不能不感动、不惭愧!
  “小玉!”他流着眼泪叫道,“我跟你的誓约,生死以之,永不可改。我不会三心二意的;至迟到桂子香时,我一定来接你——中秋,天上人间一齐团圆。”
  “你?”小玉困惑地,“你叫我怎么说呢?”
  “你不必说什么,你只把我的话摆在心里,相信我,相信我……”
  他奔过去紧抱住她,雨点般吻着她的发和后颈。她畏缩地仰起了脸,在月光的映照下,仿佛看得见她自己睫毛上所沾染的泪水,像草间晨露似的在朝阳影里闪耀着。
  “那么,八月里来了没有呢?”老何问浣沙。
  “鬼影子都不见!这个死没良心的东西,比畜类都不如!”浣沙破口大骂,“最丧良心的是,我家小娘子明明已经看穿了,他还要骗她一骗。何伯伯,你想,小娘子已经说了,那誓约不过是空话,他偏还要那样拿死来赌咒。若不是真心,何用如此?因此,小娘子那颗死而又活的心,自然又让他骗得死心塌地了!”
  “那么,没有去打听一下?”
  “怎么没有打听?”侯景先接口说,“姓李的那家伙,先说回洛阳省亲;到了九月里托人去打听,说到江南去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年底到郑县去打听,那家伙避而不见;以后,小玉又托人带信给他,连个回信都没有。”
  “既然如此,小玉该死了这条心了吧?”
  “哪里死得了?”侯景先把颗白发皤然的头,摇得拨浪鼓似的,“求神问卦,烧香拜佛,搞得失神落魄,弄出一场大病,到现在没有好。生了病,还在东托人,西送礼,想拜托那家伙的亲戚朋友,通个消息。可是谁理她?只有个姓崔的——李益的表兄,还好,有时候有姓李的信息。不过,也是画饼充饥,当不了事。”
  “唉!”老何长叹一声,站起身来说,“浣沙,我带你去个地方。到了那里,你实话实说好了。”
  于是老何把她带到延先公主的第宅,那一支紫玉钗加上那段凄楚的故事,卖得了很好的价钱——一百二十贯,合十二万钱。
  半年来,小玉是第一次如此富裕。刚吃了药,精神稍为好些,便即想到崔允明——一位“明经”,就是李益的表兄,在长安候选了三年,还没有选上一个官儿,境况十分清苦。
  “浣沙!”小玉微微喘息着说,“秋深了,崔郎的寒衣,怕还在西市的质肆里,你,你送一万钱去给他。”
  “自顾不暇,还拿艰难得来的钱,大把送人。”浣沙心里有气,便故意不理她。
  “浣沙,浣沙……”
  “知道了!”浣沙不耐烦地答了一句。
  “那么,你去嘛!”小玉伏在被上喘了半天,断断续续地说:“崔郎是好人。我,我还指望着他为我帮忙。好妹妹,你算是体恤我——去一趟,说哪天空了,来看看我,我有话说。”
  看着她那隐在旧罗被下面,瘦得几乎显不出来的身子,和那苍白的脸色以及失去了光泽的头发,还有那充满了无限辛酸的眼,浣沙心如刀割,再也不忍拂她的意了。
  “浣沙!”崔允明托着一个开元钱在手里,容颜惨淡地说,“这一万钱,就像一斤金子那么重!我真不愿意用你家小娘子的钱。可又没有办法不用。我常常有個痴想,但愿我死了,回到我的前生——生在开元年间。”
  “只有巴望来生的,哪有想回到前生的。”浣沙敛一敛笑容,又说,“开元年间的日子好过?”
  “当然好过,太好过了,像我这样一名‘明经’,何愁没有官做?至于如李——”
  他突然顿住了。她明白,是不愿提到李益——然而,别人都厌弃那负心汉,小玉却还念兹在兹,这片痴情,简直痴得可怕!
  浣沙最明白小玉是怎么回事,她是用李益遗留给她的那把感情的刀,一寸一寸在切割自己的生命,到现在已所剩无几了!但哪怕知道她明天就要死,今天也不能不尽全力去救她。   怎么救呢?延医服药,祷告神灵,求巫作法,统统无用——只有一味起死回生的药:一个情多意重、温柔体贴的李十郎,摆在她面前。
  而这味药是比什么成形的何首乌,或者千年的肉芝都难寻觅的。谁也没有见过样子像人的何首乌,更没有见过如白胖娃娃、会跑会跳的肉芝,世上根本没有这两样东西,世上——
  世上也根本没有个情多意重、温柔体贴的李十郎!浣沙一下子想通了:“让她死了这条心吧!”
  “你是說你家小娘子?”
  浣沙点一点头,凝神静虑抓住她那个突如其来的意念,反复推敲,越想越有道理,“崔郎,以前错了!”浣沙的声音像个经历过沧桑的中年人,“大家都怕小娘子经不起刺激,所以明知道李十郎不会再来了,永远不理她了,却还是编出许多说辞来骗她,悬着那游丝一线似的希望,吊着她的脖子看她死。这,这连崔郎你也有错处!”
  崔允明不防浣沙能说出这么一番鞭辟入里的话来,红了脸,嗫嚅着承认:“你,你说得不错。”
  “那么,我有个主意,说出来请崔郎斟酌。要有那么一封信,能让小娘子死了那条心!”
  “嗯,嗯!”崔允明点头说道,“这不失为破釜沉舟之计。你再说,要有怎样一封信,才能让她死心?”
  “要有李十郎一封信,说得决绝些。”
  “怕我那表弟,已有负心之实,却不愿担负心之名,不肯写这封信的。”
  “这就看崔郎你了。假造啊!假造李十郎的笔迹。”
  “这倒使得。”崔允明答道,“信中写些什么?”
  “就说,已另选高门,成亲在即;叫我家小娘子,不必痴心妄想了!”
  “‘另选高门,成亲在即。’”崔允明茫然念着这两句话,往来蹀躞——这让浣沙疑惑了,刚想动问,他停住了脚,说:“‘另选高门,成亲在即。’你说得一点不错,是事实,千真万确的事实!”
  “什么?”浣沙睁大了眼问,“崔郎,你这话从何而来?新得的消息,还是早就知道了的?”
  “早就知道了。”
  “既然如此,何不早说?”浣沙厉声诘责,“难道你也像令表弟一样,从不知良心二字怎么写?”
  “浣沙,你责备得对。不过,我也有我的想法,我总希望我那表弟,还能回心转意——至少,也有个比较妥善的安排,所以不肯透露实情,怕演成决裂得无可转圜的僵局。”
  听他这样解释,浣沙的气平了些,冷笑一声道:“且看看哪家有福气的名媛,嫁得这么位多情多义的才貌仙郎?”
  “是他的表妹,姓卢——”
  到任的第二天,李益便上书乞假半年省亲。进士出身,自然蒙长官另眼看待;而且在京师候选,年复一年,稽延日久,人子承欢膝下的孝道久亏,所以省亲的假期虽长了些,还是被准许了。
  李益的老家在陇西,他的母亲却久住洛阳;式微的世家,惟恐为人看不起,非万不得已,不肯回乡。然而在繁华的东都,亦像“长安居”一样,大不容易,因此,李太夫人五十刚过,即已满头白发。
  李益凛然心惊!意会到那满头白发中所蕴藏的辛酸,哽咽着叫了一声:“娘!”便什么话都说不下去了。
  严峻刚毅的李太夫人,很少把感情摆在脸上,只说:“你可回来了!总算还想到了家,想到了老娘。”
  “娘!”李益激动地说,“我接你老人家到任上去住,也让你过几天舒服日子。”
  李太夫人立刻放下脸来斥责:“你是多大的官儿?说话不知轻重。凭你,一个主簿,就敢说让我过几天舒服日子。不怕人笑掉了大牙?”
  这话说得李益刺心,连自己的母亲都看不起儿子。权势真是可怕——然而,也是可爱的,权势就是一切!他第一次确实地掌握住了这—个了解。
  “去吧!”李太夫人吩咐,“去拜了祖先,该到亲戚家去走一走。叫李林陪你去,该到哪一家,他都知道。”
  李林是他家的老仆,陪着他去拜了两天客。亲戚们看他衣冠华丽,意态轩昂,都出以热诚的接待,跟他两年前进京辞行时所受的冷落,大不相同。
  李益还是李益,只不过新选了官,而且外表也还不寒酸而已。他在心里冷笑,却更热衷于权势了。
  到了晚上,关在他旧时的书斋中,在灯下重温夜读的趣味。宵深人倦,刚想上床,门上剥啄两下,他问道:“谁?”
  “我。”
  “啊!”他赶紧去开了门,“娘没有睡?”
  “唉,我哪里睡得着?”李太夫人颤巍巍地跨进门槛。
  李益的心一沉,不敢多说,只把她扶着坐下。
  在这没有第三者在旁边时,做母亲的才不太掩饰她的感情:“这两年你在外面,哪晓得做娘的苦楚……”
  “我知道的。”李益抢着说。
  “你知道什么?你怕连我为什么要费尽心血,维持这个排场,都不知道。”
  这有什么不知道的?无非因为“陇西李家”的名望,不得不然。
  “我是为你!”李太夫人说,“我有一个儿子,不是没有出息的,我要替‘他’做面子;将来得意了,尽量铺排,才不显痕迹。要不然,成了暴发户的样子,叫人看不起!”
  李益这才真正明白母亲的操持的苦心,而这番苦心,现在是该轮到他报答的时候了。一想到此,顿觉双肩沉重,不胜负担。
  “你的事业,刚刚开始,离‘飞黄腾达’四个字还远得很。你倒已经不可一世,轻狂得不得了,这叫我伤心。我指望了半辈子,不过是这么个器小易盈的儿子!”说着,做母亲的掉下两滴泪来。
  这让李益惭愧得几乎无地自容,“娘!”他想了半天,挣出一句话:“我,我听你的教导。”
  “这你算明白了!”李太夫人嘉许地点点头,“我不知道替你打算过多少遍了。娘只有你一个儿子,全副心血都在你身上。”
  李益不响,只以期待的眼光看着他母亲。
  “李家这几年时运不济,可是名望究竟在的。重振旧家声,看来都要靠你了。”李太夫人住口不语。然后,突地发问:“你自己想过你的婚事没有?”   这一问,问得李益心慌意乱:小玉的事,怎能在严峻的母亲面前吐露只字半语?“没……没有。”他嗫嚅着回答。
  “我可早就替你看中了。可是,也只不过看中而已。”
  母亲的话费解,李益不由得追问:“是谁家的?”
  “你想是谁家?你舅舅家的!”
  “原来是表妹。”李益脑中,立刻浮现了一个满头珠翠,亭亭玉立的少女的影子。她,曾为他爱慕过的,然而他已久绝妄念,聘钱百万,从何而来?不绝此妄念,又待如何?
  “怎么?”李太夫人问道,“你自己的意思如何?总有句话吧?”
  “我,叫我怎么说?”李益迟疑地答道,“这聘礼——”
  “为难的就是这一点。不然,我早就作主替你聘下了。”李太夫人说,“且先不管这些,明天再去看一看你舅父舅母再说。”
  这是李益第二次来看他的舅父——范阳卢家,天下最有名的少数望族之。李益的舅父很多,此刻在洛阳的,是李太夫人嫡堂的哥哥卢章,以户部尚书致仕,定居东都。虽已优游林下,但以卢家门生故旧遍天下,所以在仕途中仍有不可忽视的潜势力。
  拜见了舅父舅母,又请见表妹卢郁香。她是个性格冷漠,不喜欢接近男性的女孩子。然而中表至亲,情分不同,毕竟还是出来了。
  “表妹好?”李益含笑相问。
  “表哥好。”同样的寒暄,但声音中一点热气都没有。
  “表妹越发出落得天仙化人似的了!”李益向他舅母说。
  “就是脾气还不改。”卢太夫人皱着眉头回答。
  “表妹还做诗不?”李益准备了几首旧作,抄在一个手卷上,笼在袖中,想找机会展露一下。
  但是,答语让他失望,“早不做了!”她说。
  “那么,也常读诗?”
  “也没有。”
  “然则,看些什么书?”
  “佛经。”
  李益抽了口冷气,说不下去了。
  卢太夫人倒有些过意不去。“郁香!”她说,“你也陪君虞到你书房去看看。”
  “不!妈。”卢郁香不肯,却又不说原因。
  “中表至亲怕什么?”卢章也怂恿着,“你不是常说,家里没有一个人可以陪你谈谈。连我,你部说我话言无味。你表哥可是好词令——上月初,吏部郎中到洛阳公干,特为来看我,说你表哥‘书、判、身、言’无一不佳,言词便给,更叫人激赏。这一来,你可别再成天怨着无可与言了!”
  卢郁香还未有所表示,李益却赶紧转身拜谢:“舅父,太夸奖我了!”他转眼看着卢郁香又说,“表妹生具夙慧,精通禅理,只怕我这钝根人,不足與言。”
  “听见人家说的没有?”卢章笑着对她女儿说,“拿话把你拘住了。快去吧,去斗斗你们的饥锋,可别人了魔!郁香,不是我说你,”卢章皱着眉,看了李益一眼,“年轻轻的,学什么佛?”
  李益会意了,报卢章以一个领悟的眼色,然后向卢郁香微笑道:“表妹,能让我瞻仰瞻仰你的书斋吗?”
  “说什么‘瞻仰’?”卢郁香渐渐觉得她表哥不是那狂妄自大不识趣的人,于是便稍稍假以词色,“跟着我来!”
  李益站起身来,不慌不忙地朝上说遭“舅父、舅母,我先跟你们告假!”
  “去吧!”卢太夫人答道,“回头来陪你舅父喝酒。”
  “是!”李益恭恭敬敬地答应一声,退后两步,然后潇洒地一转身,追逐着郁香,出了回廊。
  卢郁香的步伐很快、很稳,一折向北,南风扑面,她那紫罗衫子上熏染着的香味,散播越烈,把走在下风的李益闻得心旌摇荡,兴起无数绮念。
  满院绿荫,五楹精舍,那就是卢郁香独有的小天地。由右侧雨廊上台阶,卢郁香站住了脚,吩咐侍儿:“先去煎茶,用我自己喝的那一种。”
  原来她是面冷心热!李益心里有数,等她跨进门槛时,赶紧代替了侍儿的职务,抢上去扶住她的撩住裙幅的手臂说:“表妹走好!”
  这一扶,直到她的书房才放手。她坐在杨妃榻上,笑着:“你‘瞻仰’吧!”
  李益自然要细看。第一眼就看到墙上一幅绢本水墨的观世音像:袒胸趺足,宝相庄严,但长眉星目、高鼻阔口,是男人的面貌。右下角题着一行正楷:“大历六年佛诞日弟子卢郁香敬造。”
  “行笔细而不弱,深得杨庭光的遗意。”他点点头,装出内行的姿态批评。
  “难得,你居然是个行家。”卢郁香有着令人惊喜的知音之感。她的画,正学的是与吴道子齐名的杨庭光。
  “只是这不像女菩萨。”
  这话可外行了,“观世音本是男身。”她冷冷地答说。
  “面貌倒有些像我。”
  卢郁香笑了,“不害羞!你也配?”她指着佛像前的香案说,“配我朝夕顶礼!”
  “那么,表妹,你再画一张给我。画上你自己的玉貌,让我挂在书房里,朝夕顶礼!”
  那半真半假的语气,似笑非笑的神情,耳目所及,陡觉心弦大震。卢郁香赶紧定一定神,故意呵斥似的答道:“别胡说,亵渎菩萨!”
  “哪里还有菩萨?你就是活菩萨!黄金铸像,香花供养,我一个人的活菩萨!”
  卢郁香大笑,一面笑,一面喘着气说:“越说越不成话了。”然后,忍住笑,作势瞪眼:“你再胡说八道,我可要撵你!”但,话还没有完,她自己到底又忍不住笑了。
  煎了茶来的侍儿,诧为异事。匆匆奉茶已毕,赶紧要到老主人面前去献殷勤。
  李益告辞了,卢郁香也向父母道过晚安,回自己院子去了,卢家老夫妇却还在灯下闲话。
  “看来郁香这孩子,跟她表兄倒有些缘分。”卢太夫人说。
  “嗯。”卢章点点头。
  “姑太太有意无意提过好几次了,门第相当,而且也中了进士选了官,亲上加亲,就成全了他们吧!”
  “看一看再说。听说君虞在长安的名声不怎么好!”
  “那也不过年少风流。想你当年,比他还荒唐……”   “得、得!”卢章最怕她提起往事,“夫人,你别又扯上我。说君虞,你得知道,他家是个空架子!”
  “那怕什么?‘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放着姑臧李家的门第、君虞自己的才干,怕将来没有飞黄腾达的一天?”
  “那是将来,眼前呢?眼前就不过日子了?”
  “这更不要紧了,咱们多陪嫁些,还怕郁香过苦日子?”
  “我原有打算的,聘钱百万,我再陪嫁百万,都让郁香带了过去。可是,你说他家能张罗到这笔聘礼吗?”
  “这怕难!”卢太夫人轻轻地说,“为了郁香,咱们一切从权吧。”
  “这,怎么行!”卢章大摇其头,“多少年、多少家高门望族定下来的规矩,万不可坏!否则,传了出去,人家不说咱们体恤乾宅,只以为郁香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赶着要送出阁。这不但咱们卢家的面子丢不起,对君虞的名声,也有妨碍。”
  卢太夫人默然。
  “姑太太再要提这事,你就说,让她送聘好了。空口说白话,可不管用!”
  卢章的话,很快地传到了李太夫人耳朵里。以前只是可进可退地试探口风,此刻却等于得到了确定的答复。她——像许多旧族中居孀的女主人一样,家世、教养以及从小磨炼出来的那一份责任感和雄心,在此衰微及孤立的时候,最能发生作用。灯下千万遍思量,再度确认了重振旧家声的关键,即在联此一门新姻。那百万聘钱,不惜任何手段要把它筹借出来。
  于是,她把李益找了来商量,“阿虞!”她问,“你说过,你听娘的教导。这话可还算数?”
  “怎么不算数?我不听娘的教导,听谁的?”
  李太夫人缓慢地,但极满意地点一点头:“有你這话,我把所有的心血花在你身上也值。阿虞,你听我告诉你,生死有命,富贵可并不在天,要靠自己。”
  “娘,你只说,我该怎么去做?”
  “该怎么做,一时哪里说得尽?仕途之中,翻云覆雨,都靠自己能随机应变,这先不提。眼前第一大事,要把你表妹娶了过来。你先说一句,你可喜欢你表妹?”
  李益几乎要脱口相答:“自然喜欢。”然而终于讷讷不能出口,一种无形的力量拉住了他那一句话一对小玉的誓言。
  “怎么?”李太夫人不悦了,“难道你表妹配不上你?”
  “不是。”
  “那么,你不喜欢她?可怎么又拿她当‘活菩萨’供养?”
  李益大窘,一时忘情的戏谑,怎又会让母亲也知道了?看这情形,无可抵赖,只好红着脸:“娘既然连这话都知道,还问我喜欢不喜欢,干什么?”
  “你这孩子,倒真会哄人!”李太夫人笑着骂了一句,“你表妹是有名的‘泥塑美人’,居然也让你花言巧语哄得改了样子。看来,你舅母的话不错,你们有缘分!”
  李益不响,但脸上有着掩抑不住的笑意,一颗心飞到了卢郁香的书斋,鼻中所闻到的是馥郁的衣香,眼中所见到的是甜俏的脸庞,耳中所听到的是娇媚的甜笑……
  “你先别高兴。”李太夫人打断了他的思绪,“这聘钱百万,从何而来?”
  这句话就如当头棒喝,震醒了李益的美梦,迷惘而慌张地望着他母亲,半晌说不出话来。
  而他母亲的神态是沉着的,“到底你的阅历还浅!”她略显得意地说,“一遇到难题,就沉不住气了。”
  听这话,李益知道母亲胸有成竹,稍稍放宽了心,强笑道:“所以说,要娘教导啊!”
  “我自然有主意。只是要你自己去做。趁这半年假期,别在家里闲着白耽误了工夫,赶快到江淮去走一遭,找你叔叔想办法。”
  “叔叔会有什么办法?他流落江淮,自顾不暇,而且又不是亲的叔叔。”
  “你懂得什么?六亲同运,卢、李都是宰相世家,李家式微,卢家还十分煊赫,如说这两家又联了姻,大家对你叔叔,也会另眼相看。”李太夫人说到这里,歇一口气,又接着侃侃而谈,“至于说你叔叔自顾不暇,那是指做官而言。张罗些钱,江淮之间,有的是他当宰相时提拔过的人,多少有些交情,集腋成裘,便是一笔整数——若非如此,你叔叔一家数十口,难道喝西北风不成?”
  李益不能不佩服他母亲的分析:“但是,百万钱,数目到底太大了!”
  “不要紧,他凑得出来的。见了你叔叔,只说我说的:先跟叔叔暂借百万,早则半年,迟则一年,一定如数奉还。”
  “娘!”李益提醒她说,“到那时候拿什么来还?”
  “傻孩子!”李太夫人放低了声音,“新妇有两百万陪嫁在手里——只要你们小夫妇感情好,她能不拿出来替你还债?”
  “啊——!”李益恍然大悟。
  “不但还债,”李太夫人的声音越来越低了,“以后的排场、交游,都不必发愁。你只要巴结上进,不出十年,可人台阁。到那时候,你才佩服娘替你所作的打算。”
  于是,三天以后,李益便又离家。临行之前,在卢章家盘桓了一整天,除了依礼辞行以外,大部分时间逗留在卢郁香的书斋中,现卖一段离愁,又预售了别后的相思,把他那尊“活菩萨”扰得大动凡心,背人拭泪。
  在家住不到十天,李益就让他母亲催逼着又踏上征途,自河南取道山东,远涉江淮。
  六月底七月初,烁金流火的天气,跨马长行,可真是一大苦事。回想到跟小玉在一起的日子,此时竹簟凉床,浮瓜沉李,那简直是神仙的生活。不想出仕做官,反来受此苦楚!这一转念,他的内心有着无限的委屈和难以宣泄的抑郁。
  然而他没有一丝一毫想再回到小玉那里去的意思。少年浪迹四方,以他的诗篇、词令、丰仪,歆动教坊娼家,也结交了不少豪贵子弟。但他终于发现,他的这一切并没有得到最好的报酬,贵族豪门自有其天地,他始终未能闯了进去。
  这使他不能甘心——起初是隐隐约约、不甚分明的意识,从乞假归省以后,这份潜在的意识,极快地浮现、扩大,使他清楚得几乎可以触摸到了。当然,这主要是由于他的严毅的母亲的教诲启迪,其次是他亲见舅家的富贵而生的羡慕和感触。家世的怀念和现实的刺激,逼出他一片雄心,要把“姑臧李”这个姓氏的光辉,从他手里恢复过来。   于是,他自我制造了一份庄严的责任感——对姑臧李家的祖先和活着的族人,他觉得自己是个承先启后的大人物。他不能为了小玉放弃他的这份责任。他倔强地否认命运中的好的东西,必须伴随着坏的东西一起接受。他要选择,不受任何约束的自由选择。
  但毕竟也有不容他选择的东西。眼前就是!江淮之行,非他所愿,却不能不走这一遭。他发誓,类此就食四方,告帮求援的行动,这是最后一次!
  以吃得苦中苦的心情,自我磨炼着志气,他自然不会再去想到小玉家那些温馨得足以消沉壮志的生活。没有回顾,只有前瞻,他所想到的是:那头稍觉高攀的好婚姻,由这头婚姻替他带来的新的社会地位、政治奥援、裙带关系以及卢郁香的那份丰盛的嫁妆—包含两百万钱现款在内。
  而这一切,需要他用一百万钱去交换。“百万钱,哪里去找这百万钱?”他常常在梦中这样喊着。
  “哪里去找这百万钱?”李揆听他断断续续地说明了来意,哑然失笑地说,“你们母子都把事情看得太容易了!”
  李益原有很好的口才,但到底年轻脸皮薄,遇到求人的场合,便变得笨嘴拙舌了。“母亲的意思,”他嗫嚅着说,“千万要求叔父成全。”
  “我你叔侄,若可为力,哪有不成全你的道理?无奈,做叔叔的自顾不暇。”李揆拈着花白短髭,容颜惨淡地说:“这光景我不说,你也看得出来,流寓江淮,欲归不得,上下大小几十口,都张着嘴等,全靠我卖老面子,找门生故旧接济度日,你想想,过的是这种日子,可哪里替你去找出百万钱来?”
  李益看着那杂木的几椅、粗糙的食具,以及他叔父身上那袭褪了色的旧罗衫,再也无法想象从前那钟鸣鼎食的宰相家风!一寒至此,还提什么百万巨款?李益连开口再往下谈谈的勇气都失去了。
  谁知李揆却又不是拒人于千里之外,“也罢!”他以安慰的语气说,“且先过了节,再作商量。”
  “过节?”李益猛然一震,慌乱地说。
  李揆不明白他何以有此神情,只提醒他说:“今儿十三,后天就是中秋。”
  “是,后天中秋。”他定一定神,附和着说。
  怎么一下子就到了中秋?他如梦方醒似的茫然自问,觉得耳边有一句话颠来倒去,不断地在响着,好久,他才能清清楚楚地辨出那是他自己的一句话:“中秋,天上人间一齐团圆。”
  于是,以这句话为线索,抖出一连串的往事,那晚,他对小玉的激动,以及在激动中对小玉所作的誓言,仿佛如在眼前。“该死!”他捶着自己的脑袋在骂,“岂非鬼迷了头?跟她说那些话干什么?”
  那头高攀的好婚姻将成泡影,小玉给他的回忆,倒是真实的存在。不管怎样,那总算也是个退步之处。可是,中秋之约,已成虚愿,负心之罪已不可逃。如果——
  如果,一直音信不绝,那么,即令中秋不能践迎来团圆之约,还可找个托词搪塞。坏就坏在自离长安,便把小玉置之脑后,从无片纸只字寄去,这,这不是存心骗她的铁证?
  想透了这一层,他才知道,所当痛悔的还不是随便对小玉许下誓言,而是一时大意,因循自误,竟造成了无可转圜辩解的局面,忘恩负义,已是铁案如山的了!
  悔恨如一条毒蛇样咬啮着他的心。他几次冲动,想利用多余的假期,遄程赶回长安——他知道,此刻还不算太晚,只要他回到小玉身边,随便他怎样饰词解释,她都会相信他的。
  然而,他始终下不了那个决心。因为李揆那句“且先过了节,再作商量”的话,如游丝一线,拴住了他的腿。
  中秋,很快地过去了。他知道,每多过一天,他向小玉解释的机会便减弱一分;那就像坐视一艘翻覆的船,一寸一寸往水中沉去而不能有所作为一样,急得人要发疯。
  就这时,李揆把他找了去,给他一封信,叫他到苏州去拜访刘刺史,“这刘刺史算是我最得意的一个门生。”李揆说,“等闲我不去找他。因为,我自知大限将至,一旦倒了下來,少不得要他来料理我的后事。此刻,说不得了,既然你的婚姻,关乎一族的荣枯,那就先去卖了这个情吧!这刘刺史宦囊颇丰,必能如你所望。但盼你好自为之,我这几年衰病侵寻,怕看不见你腾踔云路了!”说着,黯然地摇一摇头。
  听他说得那样凄惨,李益无法不掉两点眼泪,但心里是兴奋轻快的。希望重生,烦恼解除——小玉不再是他心头的一重负担。“算了!”他豁出去了,“负心就负心,形势所迫,身不由己,随人家怎么去说好了!”他这样在心中自语。
  于是,离开江淮重镇的徐州,来到人文荟萃、财赋雄区的姑苏。整肃衣冠,到刺史衙门投帖请见。
  “老弟来得不巧,”刘刺史看完了李揆的信说,“昨天刚接到京里的‘除书’,奉调岭南琼州,万里之行,这笔资斧如何筹措?不瞒老弟说,正在煞费踌躇!”
  由繁华富庶的苏州,调至炎方瘴疠的琼州,明明是贬谪。别人在仕途中栽了大跟斗,怎么还好意思说什么?李益咬一咬牙,说了几句安慰的话,立即站起身来告辞。
  “老弟请稍待。”刘刺史拉住他说,“千里远来,又是恩师所命,自然没有让你空手而回之理。等我通盘筹划一下,好歹总有个交待,老弟先请回旅舍息一息,必当有以报命!”
  到晚来,刘刺史派^送来五十万钱。这在李益已是大喜过望了。然而还差一半,别无可以告贷的人,并且假期将满,也不容他再去奔走了;盘算了—会,觉得惟有先带着这五十万钱回家再说。
  十月里回洛阳,十一月初重到郑县。一转眼,他那主簿做了快两年了,一直在任上,没有离开过一步。
  一口气谈到这里,体弱多病的崔允明,已累得必须要歇一歇了。
  浣沙满脸涨得通红,一股既怒且怨的突兀不平之气,在胸中横冲直撞,找不着发泄的地方。只有大口大口地喘着气,“以后呢?”她明知道得让崔允明缓缓气再说,但毕竟忍耐不住,要问的话,脱口而出:“那家伙到底娶了他表妹没有?”
  “没有。”上半句话还好,下半句又叫人生气,“但也快了!”
  “呃!”浣沙也好恨那嘴里念经、心里动情的卢郁香,“聘礼就只五十万钱?五姓望族的名媛,身价跌了一半?”   “就为的要凑齐那百万钱的聘礼,才耽误了下来。现在,说是快行聘了。”
  一听这话,浣沙更怒,咬一咬牙冷笑道:“可哪里又找来的这五十万钱?是偷还是抢?”
  “不偷不抢,可是——”
  “说嘛!”浣沙没好气地催促着。
  “虽不偷不抢,可也跟又偷又抢差不多。”
  “呃!”浣沙极注意地追问:“这话怎么说?”
  “我也是耳食之言,其事真假,犹待求证……”
  “唷,你倒是怎么啦?别跟我酸溜溜地尽说废话!”
  “浣沙,你性子好急!”
  “不错,我性子急!”浣沙的声音慢了,从眼中看出来,她在回忆,“从前,大家都说我最有耐性,两年的工夫,变得这样子!那是叫人家把我的耐性磨掉了。两年,這两年过的什么日子?只有我自己知道。那忘恩负义的东西,有朝一日让我遇见了,我真能咬他一块肉下来!”
  听浣沙是这样要食肉寝皮而甘心的态度,崔允明不能不有所顾忌,越发迟疑着不肯出口。
  浣沙十分机警,知道自己说错了话,赶紧又苦笑道:“其实我也是说说而已。已变了心的人,你宰了他也没用。我只是在想,怎么样想个办法,能使得我家小娘子死了那条心,大彻大悟,重新做人。崔郎,你可是位又讲理、又讲情的君子人,我家小娘子全靠你救她一救了!”
  “当然,当然。”
  “那么,你就接往讲吧,如何叫做‘跟又偷又抢差不多’?”
  “听说是这样,”崔允明放低了声音说,“君虞的上司——郑县县令是捞钱的一把好手;县衙门里,六曹参军,各司其事,惟有主簿,朝夕不离县令左右,一应文书,先替县令过目。这样子,如果不听县令指使,便干不下去;听了县令的指使,少不得有所分润。你懂了吧?”
  “原来狼狈为奸!”浣沙冷笑道,“无情无义的汉子,原就是做贪官的材料。只是拿这肮脏钱行聘,不羞辱了他的表妹?”
  崔允明黯然。心想,浣沙真好利口,少不得将来有遇见李益的日子,那时候倒要看他怎么受得了浣沙的痛责!
  “闲话少说。”浣沙回到正题,“崔郎,趁今日天色还早,你就劳驾一趟,对我家小娘子实话实说,好叫她别再朝思暮想了。”
  “这怕不妥。”崔允明比较持重,“小玉一听这消息,万念俱灰,怕逼出别的变故来,那就大失你我的本心了。”
  “不碍。”浣沙答道,“我想过了,至多一时晕厥,大哭一场——哭去了心中的痞块,慢慢调养,她的病才有痊愈的希望。”
  崔允明踌躇久久,狠一狠心说:“好,长痛不如短痛。”
  果然不出浣沙所料,听到一半,小玉一恸而绝。崔允明和浣沙,虽已预见及此,但亲见小玉面如金纸,剩下心头一丝微温,不由得也慌了手脚,掐人中、灌姜汤,拼命呼喊,才把她弄得悠悠醒转。
  然而,第二步浣沙却没有料到,小玉并未大哭,瞑目如死,只眼角微微渗出泪水。
  “小玉!”崔允明劝她说,“有句话说得好:‘提慧剑斩断情丝’,我那表弟,负心汉是做定了。你再割舍不得他,岂非太傻?”
  小玉不响,好久,睁开眼来,在枕上摆一摆头说:“崔郎,我不信!”
  浣沙一听这话火气就大了,“难道我跟崔郎串通了来骗你不成?”
  “传闻失实也是有的。”小玉平静地说。
  浣沙气得张口结舌,好半天说不出话来。
  “小玉!”崔允明觉得她痴得可怜,便又问道,“要怎样你才相信?”
  “我得亲口问一问他。唉——!”小玉长叹一声,“只恨我离不得这张床!崔郎,”她忽然泪流满面,哀恳地说,“我求求你,好歹叫那人跟我见一面。”
  “我尽力去办!”崔允明慨然许诺。
  但事后他却大为懊悔。执迷不悟的小玉,一见了李益的面,证实了他的负心,绝望化为怨毒,这后果必是不测的、可怕的!
  因此,他悄悄地又跟浣沙去商量,“还是骗骗她吧,就是君虞来了,我也不敢引他来见——看这光景,见了面,两个人总有一个人死,‘怨毒之于人,甚矣哉!’……”
  “别跟我掉书袋,”浣沙冷冷地答道,“你答应了她,就不能骗她。只要她动了疑心,催问个没有完,那可不是叫我受罪?”
  “唉!”崔允明深深失悔,“我太轻率了!”
  看他那样深自痛责,浣沙倒有些不忍,安慰他说:“反正你只写封信给你表弟就行了,来不来是人家的事,用不着你担责任。”
  “你有所不知。我那表弟——”崔允明吃力地说,“明年春天会来。”
  “你怎么知道?他来干什么?”
  “来迎娶。”
  “不说卢家住在洛阳?到长安又迎娶的是谁?”
  “卢家移居长安了。他家在洛阳的第宅闹鬼,成了凶宅,住不得了。”
  “这可奇怪,怎么忽然又闹鬼?”
  “这里面一言难尽,今天没工夫谈。总之,吵着要搬,还是卢郁香的主意。今年春天搬来的。洛阳的消息,我那表弟年内行聘,来年春暖花开,便是佳期。”
  “哼!佳期!但愿他是死期!”
  “这,”崔允明说,“浣沙,连你都是这样,我可更不敢把他带来了。”
  “随便你!”浣沙咬着牙说,心里在打主意:只要李益到了长安,打听到了住处,她就要去哭求延先公主主持公道,狠狠惩治这个负心人。
  浣沙的话一点不错,自此以后,小玉便心心念念专指望着崔允明,三天两头打发浣沙去催问消息。
  起先倒还容易敷衍,只说已写信给李益了,请他务必到长安来一趟;想来复信快到,劝她耐心等待。小玉想想也是,道路艰难,总得有些日子,才有好音传来,所以催问归催问,心里却还不太急。
  转眼大雪纷飞,残年将尽,算算托了崔允明快三个月了,再麻烦的事也该办出个结果来;小玉可真忍不得了,这天早晨,挣扎着要起床,叫浣沙和桂子帮她梳洗。
其他文献
曾有一年多的时间,我住在沙漠里。  小小的屋子,位于遥遥的山脊。日胜常常到外地出差,一去数日。我与两岁的孩子,对着寂寂的白墙,“长日漫漫、何以打发”的感觉,总是难堪而又难过地滞留心头。  一日傍晚,屋外突然响起了凄厉的风声。翘首窗外,蓦然惊觉天和地已被骤然来袭的风暴搅成了混沌的一片。狂风卷起的细沙,排山倒海地打在窗户与门扉上,整间屋子,猛烈地震动着,好似随时会离地而飞。  正惊恐间,身后突然传来了
没有一片树叶遮挡着爱情  听见缓慢脚步声  一个必定要出现的人——  你拥有一树杂果  忧郁且甜蜜  在我们相遇之前  与自己僵持的夜里  我们永夜创作着彼此  (或许也曾互相阅读)  不相遇是极端的美  相遇则预言着裂纹的开端  但便是几次死而复生,我相信  没有一片树叶遮挡着爱情  很久以后你必定出现  一个横亘于濒死的声音  在病榻上书写墓志铭,而巧合之下  我读见你的奄奄一息  我看见你的
塔可夫斯基之犬  最后,我们会一起来到水边  离家不远  喝着彼此倒影  父亲的诗被荡成  一圈一圈  五月还有霜  走近森林的脚边  镜头缓缓移动  不经意,你吠—  吠那天发生的小事  醒来之前  梦境露出利齿  沿情节流淌生欲  你开始摆尾巴抖出鸟群  谁奏响第九交响曲  来自地狱之门  半截烛火挑动风的裙摆  像一场雨的开端  淋漓大雾  雕刻出时光侧脸  黑框眼镜下  银白注视  非要翻
一身汗味,一袭黄衫  统一的发型,顶着男人头  作男人活,她是范本女工头  抬一百八的木梯,下到坑穴  钉范本  首先要掰开钢筋  坚韧手指面对高耸矗立的钢筋  必须展现慑人气势  才能撼动细如指节的钢筋一公分  一公分接着一公分  调整保护层  纤细手指对抗顽固钢筋  她必须找到保护建筑物结构  最适当的钢筋间距  再钉上范本  ——拉拔建筑物长大的母亲  她是建物孩童之母——  午餐时刻,五十
The enjoyment of Nature is an art, depending so much on one’s mood and personality, and like all art, it is difficult to explain its technique. Everything must be spontaneous and rise spontaneously fr
近日,2018年上海市公共文化内容配送产品目录正式发布。本次征集的产品内容分为文艺演出、艺术导赏、展览展示、特色活动4类。经过资格初审、市民投票和综合评审,上海《科学教育与博物馆》杂志社策划、申报的“吉光片羽:鸟类摄影艺术展”成功入选展览展示类产品。  杂志社策划的鸟类科普系列展览于2015年正式启动,至今已在上海科技馆、上海长江河口科技馆、东莞市科学技术博物馆等多处巡回展览。我们通过不断更新展览
1  他是因为这样才来这里工作的。  人都说这里工作轻松,除了忍受一点风吹日晒早去晚回的困扰,教三堂课便给钥匙躲在树荫下打牌,生气不爽还可以用三字经问候人全家,学员甚至不敢回嘴并乖乖跟你说谢谢,世界上有这样的爽缺吗?  当然,薪资不稳定、成天待在面积不过三百平方米的场地,像被豢养在笼里的狗毫无野性,这些他是知道的,但那又如何,他不是因为害怕竞争,不是为了要待在舒适圈,他不过是为了图一点浅薄的艳福才
2018年6月28日—9月2日,由上海市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下属华茂国际展览(上海)有限公司主办、上海喵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出品、上海市科学技术普及志愿者协会及上海怀实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重返恐龙世纪”——超时空科技互动体验展在上海世博会博物馆举办。  在启动仪式中,主持人与受邀嘉宾围绕新时代背景下儿童科普产业与科技创新的融合进行了精彩对话,深度探讨科普产业的模式变迁、儿童科普产业中的实践革新
影子比光更明亮  麻鹰盘旋海空白色海鸥低飞海面  白兰地在兰桂坊举杯集体诉讼  黑皮肤黄皮肤白皮肤  英语法语日语韩语广东话普通话  维多利亚海港嘴角微笑  石板街忙碌一群电影人  女主角化清冷的妆演绎  一个扑朔迷离的爱情喜剧片  北角新光戏院京剧演员唱昆曲  骆克道酒吧街扭着袒胸露乳的异国女子  同样是异国男子的荷尔蒙超越酒精浓度  中环办公大厦走出黄皮肤的精致白领  广东道1881里的店铺名
我养过三种鸟,分别是文鸟、牡丹鹦鹉、八哥。  三种鸟,三种脾气性格。  文鸟纤白细弱,是个胆小鬼。一有人靠近就在笼子里不安地来回走,如果手伸进笼子换水换粮,更是惊得乱飞一阵之后攀附在笼壁上,又瘦又长的红爪子紧紧抓住栏杆,乌黑的眼珠惊恐万分地转动。刚开始,我以为它怕生,多换几次米水就该熟悉我了。没想到,大约有一个月了,我每次打开笼门,它都如第一次那样害怕。只不过,多出一点经验,扑棱着翅膀在笼子里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