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诈骗中“掐卡”行为的定性分析

来源 :法制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ys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10月,国务院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断卡”行动.当前电信诈骗案高发,电话卡、银行卡管理乱象是助长电信诈骗持续高发的主要原因.“实名不实人”的银行卡被电信诈骗分子购买后,给后续侦查电信诈骗案件,找回被害人被骗钱款带来巨大困难.因此,要从源头治理开展“断卡”行动,严厉打击开卡团伙、带队团伙、收卡团伙、贩卡团伙,斩断银行卡非法买卖利益链条,切断电信诈骗分子转移赃款流通渠道,阻断不法分子钻空实施电信诈骗“黑吃黑”通道,维护社会市场经济秩序稳定.
其他文献
近些年,党中央提出要将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作为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将简政放权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把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本文列举了近些年来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的进展和成效,以S市A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践为例,分析S市A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深化完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具体建议.
个人金融信息是金融机构通过业务活动或其他渠道获取、加工和保存的以电子或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信息.《民法典》将个人信息纳入保护范围,但较详细规定个人金融信息保护的主要是部门规章和推荐性或指导性国家标准.相关执法活动主要由人民银行、工信部门、网信部门、公安部门以及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组织实施.民事纠纷焦点主要围绕“信用信息”,刑事案件中重点惩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大数据时代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机制的建构有赖于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法的转型升级,金融机构信息合规体系建设和金融消费者安全意
表见代理制度发端于近代西方,旨在衡平善意相对人和被代理人之间的利益,妥当保护意思自治自由和信赖利益,2021年实施的我国《民法典》依然难以消除学术界和实务界关于表见代理具体构成要件如何判定的广泛争议.立法规定的不明确极易导致司法操作的任意性,进而造成裁判结果的差异性,并进一步损害司法的公信力.本文从我国立法和司法层面出发,对表见代理构成要件的判定进行逐一分析和探讨,试图明晰出各个构成要件的具体判断标准及其考量因素,以期推动立法完善,并为司法裁判提供有益借鉴.
针对建设工程履约长、利润低、容易受政策法规影响等现象,给合同履行带来诸多不便,因此在司法实践中有必要准确理解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情势变更制度,以确保其在施工合同中适用的妥当性.
法务会计是法律与会计相结合的边缘学科,在舞弊调查、舞弊风险管理和反腐败咨询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是当前学术和实务研究的热点话题之一.文章在分析法务会计的基本概念与功能基础上,探讨、分析其核心功能与延伸功能,针对法务会计在会计师事务所、诉讼案件审理、财务舞弊控制中的应用情况加以分析,并结合法治中国建设和新时代财会监督要义对其未来发展加以展望.
短视频作为新兴的传播形式,发展日新月异,成为极具价值文化形式,同时相关的法律争议也随之增多.保护其版权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短视频是否构成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作品”,此问题的答案决定着短视频的法律地位以及它能否受到我国《著作权法》的保护.目前对此问题的认定标准主要集中在认定其“是否具有独创性”上,本文将结合国内外司法观点,对独创性标准加以整理,最终整理出独创性对短视频成为作品的影响.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始实行市场经济,促进了经济市场的自由竞争,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商事主体,公司的投资方式也不断增多,从而导致利益纠纷的增加,在隐名股东和显名股东通过签订“代持股协议”进行商事投资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尤为显著.作为特殊的投资方式,实际投资人接受他人委托,名义上代替他人持有股权,对公司事实上进行投资活动,这会使隐名股东权利保障面临困扰.我国的法律并不禁止,实际出资人通过代持股协议,事实上对公司进行投资.同时,我国《公司法》中,没有与代持股协议相关的法律关系的规定,也无相关股东资格的规定.这将导
现阶段,价格争议纠纷调解工作的主要负责部门是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中的价格认定机构.近些年,针对价格争议纠纷调解工作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成果,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阻碍了价格争议纠纷调解工作的开展.因此,推进价格争议纠纷调解工作的发展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基于此,本文针对推动价格争议纠纷调解工作发展的建议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在介绍了推动价格争议纠纷调解工作发展重要价值和意义的基础上,对推动价格争议纠纷调解工作有序开展的措施和建议进行了探讨,以期为促进价格争议纠纷调解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当前民众的收入水平与消费水平都有了明显提升,在此发展背景下,民间借贷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发展中较为常见的经济行为.这种行为具体指的是在市场经济下民事主体之间所进行的资金通融行为,这种行为相较于金融业务来说,借款的程序较为简易,能够以较快的速度帮助民事主体进行资金周转、解决问题.
于1993年确立的“一裁两审”劳动纠纷处理机制,在20世纪90年代取得了较为理想的实施效果.随着用工主体日益多元,劳动案件数量快速攀升,不服仲裁裁决起诉到法院的案件愈来愈多,“一裁二审”机制的弊端凸显.“一裁二审”机制存在程序繁多、不经济性、不适应时代要求、仲裁机构与法院系统间衔接不畅之弊端,以及法院审理劳动案件时出现突破“民诉法基本原则”的怪象.裁审衔接机制不畅是产生弊端的根本原因.为解决弊端,提出远期重构建议:通过修改法律将仲裁机构合并到法院,设人力资源法庭或专设人力资源法院,变“一裁两审”为“两审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