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请介绍一下我国明清两代的武学著作家及当时的有关武术著作。
答:明清两个朝代产生过许多著名武术家,同时也是极负盛名的武术著作家,涌现出了数量可观又在武术史上影响甚大的武学专著。以前本栏目介绍过一些这方面的人和相关资料,今辑之资料是本刊以前尚未刊发的。
①程宗猷,号冲斗,安徽休宁人。生于1561年(明嘉靖四十六年),卒年不详,是明代著名武术家之一。著有《少林棍法阐宗》三卷、《蹶张心法》一卷、《长枪法选》一卷、《单刀法选》一卷。以上六卷合辑总称《耕余剩技》。民国18年(1929年),吴兴由取家藏版本重印,改名《国术四术》。
冲斗练兵主张胆量、意志、武艺三者并重。其著述在承继前人的基础上,不拘古法,力求符合时代需要,从而博得明末清初许多武术家的好评。《耕余剩技》被誉为继《纪效新书》之后的古代技击重要文献之一。
《耕余剩技》主要介绍了少林棍法,并附有动作图解。本书有千顷堂影印本和周越然影印本,近代改名为《国术四书》刊行。
②《正气堂集》,明代俞大猷著,有“余集”、“续集”,又名《北虏忌讳》。此书“余集”卷四载有《剑经》,戚继光在《纪效新书》中转录。
③《武备志》,明代茅元仪费时15年、参考兵书二千余种编写而成,共分五部240卷,其中第84~92卷载有弓、弩、剑、刀、枪、钯、牌、筅、棍、拳等图解,并收录有戚继光、程宗献的部分武术著作。
《武备新书》,明代谢三宾对《纪效新书》进行修订而成。其内容与《纪效新书》大同小异,只增加了“秘传短打法”一篇。
④《唐荆川先生文集》是明代唐顺之的随笔和文集,其中涉及武术的有“游嵩山少林寺”、“杨教师枪歌”、“峨嵋道人拳歌”等。
《武编》,明代唐顺之编。介绍了明代以前各种武术器械和各派拳术的练法,并与明代戚继光所著《纪效新书》一样,也介绍了中国各派武术的情况。
⑤吴殳(公元1611~1695年)又名乔,字修龄,明遗民,江苏娄县(现昆山、太仓一带)人。
吴殳自幼读书习武,对武术各种兵器均有心得,所著《单刀图说》是石敬严所传“倭刀法”,殳以斫削、粘杆之法补其不足。1635年,从健壮老人项元池学双刀法,作《双刀歌》,表彰了项师四川石跓瓦氏女将“亲战挥双刀”助戚继光平倭之功。年五十,从渔阳老人学实战剑法,写成《剑诀》、《后剑诀》,阐发已经失传的剑法是“直行直用”、“直进当胸”,对狼筅、藤牌、腰刀、大棒、筅枪、叉等兵器,概括其特点、性能,收集在《手臂录》中。
⑥《三才图会》,明代王圻著,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刊行,此书“人事部”载有“射法图器”、“马箭图”、“拳法图”、“枪法图”、“棍法图”、“旁牌势图”等,多录自《纪效新书》。此书“器用部”又从《武经总要》中转录了不少武术器械图解。
⑦《万宝全书》,清代烟水山人编,后由毛焕文修订刊行。此书记述体育、文艺、游戏、养生法等,涉及武术的有“拳棒跌解法”和“要家临危解法”,并介绍了拳术和擒拿护身法等。
⑧《马槊谱》,作者不详,是中国隋代的枪法书,后来亡佚,内容已不可考,但其序言在《古今图书集成》中尚有收录。《书杂俎》,明代谢翩跹浙著。此书一部分内容记述了当时的武术情况,并把少林拳称为“少林寺拳法”。此书有万历如苇轩本,中华书局曾重印。
⑨《清稗类抄》,清代徐珂编撰。此书是一部有关清代史实的笔记集,全书分92类,其中技勇类记述武术较多。
⑩《续文献通考》,明代王圻著,此书兵考“总论军器”篇中记述了枪、刀、弓、弩、棍、杂器等各种武术器械。
⑾姜容樵,河北沧县人,幼习少林拳械,尤精于鞭、剑,后从张占魁习技,乃精于形意、八卦。20世纪20年代在上海成立尚武进德会,后出任中央国术馆编审处处长,参加北伐、抗战。晚年居于上海,寄寓前中央国术馆馆长张之江家中,20世纪70年代末以八十余高龄卒。生平提倡武术不遗余力,门人众多,著述甚富,主要有《写真青萍剑》、《写真形意母拳》和《八卦掌》等。
⑿向逵,字恺然,湖南平江人,著名小说家和武术家,清末留学日本。初从王志群习八拳,后来研练太极拳,颇多心得。民初在长沙创办国技学会,研究和传习武术,以“不肖生”的笔名写作了不少具有民主主义革命思想的武侠小说,代表作有《江湖奇侠传》、《近代侠义英雄传》等;武术著作有《拳术》、《拳术传薪录》等。
⒀石达开,太平天国将领,精武术。道光中于衡阳授技,其拳术高用“弓箭装”,低用“悬狮装”,擅连环鸳鸯步,能环踢四周之敌,尝与名拳师陈邦森较技,陈三击石腹,腹软如绵,不能伤,迨石还击,陈适立石碑前,闪身让之,达开拳到,碑石即碎。
⒁陈鑫(1849~1929年),温县陈氏十六世孙,字品三。清贡生,靠教蒙馆糊口,一生清贫。研究太极拳精妙入微,著有《陈氏家乘》、《安愚轩诗文集》、《太极拳图画讲义》、《太极拳引蒙入路》等书,后二种虽曾付梓,但印数甚寡,故流传不广。
冯武安(广西省永福县三皇乡米珠屯541808)
问:近来,常在《精武》浏览到有关张三丰、韩慕侠两武术名家,请介绍有关二人的习武之事。
答:张三丰,道号武当丹士,元明间人。清末和民国时期一度被称为内家拳(武当派)和太极拳的创始人。
据记载,历史上道号“武当丹士”或曾居武当山并名为张三丰(峰)者不下十几人。有宋时的张三峰;有元明间的张三丰;有道号三峰子,元季人,善书画、工诗词的张三峰;还有被称作武当派、内家拳的祖师张三丰,以及武术专著中所称的张三丰(峰)等。
韩慕侠,又名金镛天津人,张占魁之大弟子。又从应文天学技,精于形意、八卦。在天津设馆授徒,抑强扶弱,行侠仗义。1919年随师赴京,在六国饭店挫败讥我中华为“病夫”的俄人康泰尔,为国争光。周恩来总理青年时期,曾从韩慕侠学过拳术。
答:明清两个朝代产生过许多著名武术家,同时也是极负盛名的武术著作家,涌现出了数量可观又在武术史上影响甚大的武学专著。以前本栏目介绍过一些这方面的人和相关资料,今辑之资料是本刊以前尚未刊发的。
①程宗猷,号冲斗,安徽休宁人。生于1561年(明嘉靖四十六年),卒年不详,是明代著名武术家之一。著有《少林棍法阐宗》三卷、《蹶张心法》一卷、《长枪法选》一卷、《单刀法选》一卷。以上六卷合辑总称《耕余剩技》。民国18年(1929年),吴兴由取家藏版本重印,改名《国术四术》。
冲斗练兵主张胆量、意志、武艺三者并重。其著述在承继前人的基础上,不拘古法,力求符合时代需要,从而博得明末清初许多武术家的好评。《耕余剩技》被誉为继《纪效新书》之后的古代技击重要文献之一。
《耕余剩技》主要介绍了少林棍法,并附有动作图解。本书有千顷堂影印本和周越然影印本,近代改名为《国术四书》刊行。
②《正气堂集》,明代俞大猷著,有“余集”、“续集”,又名《北虏忌讳》。此书“余集”卷四载有《剑经》,戚继光在《纪效新书》中转录。
③《武备志》,明代茅元仪费时15年、参考兵书二千余种编写而成,共分五部240卷,其中第84~92卷载有弓、弩、剑、刀、枪、钯、牌、筅、棍、拳等图解,并收录有戚继光、程宗献的部分武术著作。
《武备新书》,明代谢三宾对《纪效新书》进行修订而成。其内容与《纪效新书》大同小异,只增加了“秘传短打法”一篇。
④《唐荆川先生文集》是明代唐顺之的随笔和文集,其中涉及武术的有“游嵩山少林寺”、“杨教师枪歌”、“峨嵋道人拳歌”等。
《武编》,明代唐顺之编。介绍了明代以前各种武术器械和各派拳术的练法,并与明代戚继光所著《纪效新书》一样,也介绍了中国各派武术的情况。
⑤吴殳(公元1611~1695年)又名乔,字修龄,明遗民,江苏娄县(现昆山、太仓一带)人。
吴殳自幼读书习武,对武术各种兵器均有心得,所著《单刀图说》是石敬严所传“倭刀法”,殳以斫削、粘杆之法补其不足。1635年,从健壮老人项元池学双刀法,作《双刀歌》,表彰了项师四川石跓瓦氏女将“亲战挥双刀”助戚继光平倭之功。年五十,从渔阳老人学实战剑法,写成《剑诀》、《后剑诀》,阐发已经失传的剑法是“直行直用”、“直进当胸”,对狼筅、藤牌、腰刀、大棒、筅枪、叉等兵器,概括其特点、性能,收集在《手臂录》中。
⑥《三才图会》,明代王圻著,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刊行,此书“人事部”载有“射法图器”、“马箭图”、“拳法图”、“枪法图”、“棍法图”、“旁牌势图”等,多录自《纪效新书》。此书“器用部”又从《武经总要》中转录了不少武术器械图解。
⑦《万宝全书》,清代烟水山人编,后由毛焕文修订刊行。此书记述体育、文艺、游戏、养生法等,涉及武术的有“拳棒跌解法”和“要家临危解法”,并介绍了拳术和擒拿护身法等。
⑧《马槊谱》,作者不详,是中国隋代的枪法书,后来亡佚,内容已不可考,但其序言在《古今图书集成》中尚有收录。《书杂俎》,明代谢翩跹浙著。此书一部分内容记述了当时的武术情况,并把少林拳称为“少林寺拳法”。此书有万历如苇轩本,中华书局曾重印。
⑨《清稗类抄》,清代徐珂编撰。此书是一部有关清代史实的笔记集,全书分92类,其中技勇类记述武术较多。
⑩《续文献通考》,明代王圻著,此书兵考“总论军器”篇中记述了枪、刀、弓、弩、棍、杂器等各种武术器械。
⑾姜容樵,河北沧县人,幼习少林拳械,尤精于鞭、剑,后从张占魁习技,乃精于形意、八卦。20世纪20年代在上海成立尚武进德会,后出任中央国术馆编审处处长,参加北伐、抗战。晚年居于上海,寄寓前中央国术馆馆长张之江家中,20世纪70年代末以八十余高龄卒。生平提倡武术不遗余力,门人众多,著述甚富,主要有《写真青萍剑》、《写真形意母拳》和《八卦掌》等。
⑿向逵,字恺然,湖南平江人,著名小说家和武术家,清末留学日本。初从王志群习八拳,后来研练太极拳,颇多心得。民初在长沙创办国技学会,研究和传习武术,以“不肖生”的笔名写作了不少具有民主主义革命思想的武侠小说,代表作有《江湖奇侠传》、《近代侠义英雄传》等;武术著作有《拳术》、《拳术传薪录》等。
⒀石达开,太平天国将领,精武术。道光中于衡阳授技,其拳术高用“弓箭装”,低用“悬狮装”,擅连环鸳鸯步,能环踢四周之敌,尝与名拳师陈邦森较技,陈三击石腹,腹软如绵,不能伤,迨石还击,陈适立石碑前,闪身让之,达开拳到,碑石即碎。
⒁陈鑫(1849~1929年),温县陈氏十六世孙,字品三。清贡生,靠教蒙馆糊口,一生清贫。研究太极拳精妙入微,著有《陈氏家乘》、《安愚轩诗文集》、《太极拳图画讲义》、《太极拳引蒙入路》等书,后二种虽曾付梓,但印数甚寡,故流传不广。
冯武安(广西省永福县三皇乡米珠屯541808)
问:近来,常在《精武》浏览到有关张三丰、韩慕侠两武术名家,请介绍有关二人的习武之事。
答:张三丰,道号武当丹士,元明间人。清末和民国时期一度被称为内家拳(武当派)和太极拳的创始人。
据记载,历史上道号“武当丹士”或曾居武当山并名为张三丰(峰)者不下十几人。有宋时的张三峰;有元明间的张三丰;有道号三峰子,元季人,善书画、工诗词的张三峰;还有被称作武当派、内家拳的祖师张三丰,以及武术专著中所称的张三丰(峰)等。
韩慕侠,又名金镛天津人,张占魁之大弟子。又从应文天学技,精于形意、八卦。在天津设馆授徒,抑强扶弱,行侠仗义。1919年随师赴京,在六国饭店挫败讥我中华为“病夫”的俄人康泰尔,为国争光。周恩来总理青年时期,曾从韩慕侠学过拳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