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史料设计的形象化
当下历史教学强调材料教学,强调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选择的史料要典型、精炼,要尽可能让学生思考全面。但是在阅读大量专著的过程当中,很多很好的史料、观点往往篇幅过长,不利于上课时在有限的时间里提供更多的有效信息,学生往往花费大量的时间阅读,严重影响教学效率。
我在设计《明清商业革命》这一微课时,阅读了大量专著,如唐文基《16—18世纪中国商业革命》、侯厚培《中国国际贸易小史》、樊树志《晚明大变局》、安德烈·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节选下来的材料多达数千字,不管如何摘编,都不适合在一页课件中展现,因此如何让史料更精炼、更有直观性成为我备课时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在众多史料中,图片无疑是最直观的史料。那么如何在一幅图片中呈现更多的信息,让学生一目了然、记忆深刻呢?简单的实物图(比如商人会馆、银票银锭等)显然满足不了要求,关于宋代商业革命的教学很多教师习惯采用《清明上河图》,明清虽然也有很多风俗画,但都不能完全体现明代商业特点,因此我绘制了《明代商贸图》。通过地图,把大量的文字材料形象化地展现出来。历史学习具有严肃性,讲求严谨,史实要准确,结论要客观,在网上搜集的明代商贸地图都不符合要求,于是我在充分尊重史实、阅读大量专著的基础上,结合配套的历史地图册《明代工商业的发展》《明代疆域图》《新航路开辟图》《16—19世纪世界贸易图》等大量资料绘制了《明代商貿图》,并将一些信息通过注释展示出来。
二、信息提取的步骤化
读图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能力之一,读图的基本步骤分为三步。
第一步,观察图片,提取信息。
确定时代,明清,14—18世纪。确定视角,经济。提取图片信息,五大经贸区、四大名镇、两大商帮、四大港口、白银流入。提取图示信息,商业城市、手工业城市、港口城市,与农林牧副特产、矿产资源和地理位置相关。提取注释信息,五大经贸区及其类型,与农林牧副特产、矿产资源和地理位置相关,三条航线联系了亚洲与欧洲、美洲,与新航路开辟相关。
第二步,分门别类,归纳信息——明清商业革命的表现。
第三步,联系所学——明清商业革命的影响,并整理为下面表格。
明清商业革命的表现[]明清商业革命的影响
农业:不同的农作物产区[]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区域化、专业化生产
手工业:专门的手工业市镇[]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商业:经贸区、商业市镇、商帮[]国内市场形成,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增加,商人团体形成,商人社会地位提高,价值观念变化,奢侈之风盛行
外贸:海外贸易总量增加,白银流入[]货币变革,形成国际贸易循环,未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学生基本上可以从农业、手工业、商业三个角度进行归纳和分析,唯一不足的是在海外贸易方面,学生容易受“海禁”“闭关锁国”、朝贡贸易的思维定式影响,认为明清海外贸易不如宋代发达,这是一个错误的观念。事实上,从隆庆至明末,明朝部分开放海禁,海外贸易有了长足发展,顺治至康熙,清朝虽屡次颁布禁海令,但海外贸易却未被扼杀,特别是1684年开海之后,海外贸易更是飞速发展。据黄启臣先生研究,1594年全国海外贸易总值为100万两,1745年闽粤江浙四港贸易总值高达3657余万两,而南宋海外贸易总量值不过500万两。所以16—18世纪,随着地理大发现,在西欧掀起商业革命的热潮时,中国对外贸易的拓展,表明中国也参与了这一场世界范围的商业革命,中国的各种产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处于出超的地位,白银大量流入,使白银成为中国国内主要流通的货币。
三、具象思考的深入
其实形象化教历史与形象化学历史的先例早已有之,比如漫画、实物图片、风俗画等图片史料的运用,左图右史的历史课件制作等。本课的设计只是通过对这类图片的加工,更集中、直观地展现相关史实和史实之间的相互关系,重考证,重史实,重细节,重逻辑。
历史学习的意义是启发人们思考:如何从图片的具象上升到思维的拓展呢?明清商业革命尽管产生了不凡的社会经济效应,然而中国明清时期的商业革命始终是一场未完成的商业革命,是中国开始落后于世界潮流的转折期。在图片的基础上,适当补充文字材料,启发学生思考。
材料明清时期江南商品经济快速发展,但没有出现类似于英国的工业革命。黄宗智提出了解释明清江南经济发展的“内卷化”理论。这一理论认为,江南的农户家庭虽然通过增加劳动力的投入获得了较高总收入,但由于人口压力导致的劳动报酬递减,人均日产却是下降的。真正的“发展”意味着通过增加单位劳动的资本投入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即如18世纪英国农业以及现代机械化农业所展示的情形。但是,明清时期中国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则是出现了“内卷化”,成为“没有发展的增长”的典型代表。
——摘编自黄宗智《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
引导学生思考材料中“劳动力投入”“资本投入”“没有发展的增长”的含义,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结论。商业革命没有完成的原因:1.封建制度和传统观念对商业的压迫;2.江南与其他地区差距扩大,区域经济发展失衡;3.商业资本未转化为产业资本、未发生资本原始积累。
综上,通过直观的地图展示使学生形成具象的认识,再通过典型材料提升学生思维,不失为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
当下历史教学强调材料教学,强调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选择的史料要典型、精炼,要尽可能让学生思考全面。但是在阅读大量专著的过程当中,很多很好的史料、观点往往篇幅过长,不利于上课时在有限的时间里提供更多的有效信息,学生往往花费大量的时间阅读,严重影响教学效率。
我在设计《明清商业革命》这一微课时,阅读了大量专著,如唐文基《16—18世纪中国商业革命》、侯厚培《中国国际贸易小史》、樊树志《晚明大变局》、安德烈·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节选下来的材料多达数千字,不管如何摘编,都不适合在一页课件中展现,因此如何让史料更精炼、更有直观性成为我备课时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在众多史料中,图片无疑是最直观的史料。那么如何在一幅图片中呈现更多的信息,让学生一目了然、记忆深刻呢?简单的实物图(比如商人会馆、银票银锭等)显然满足不了要求,关于宋代商业革命的教学很多教师习惯采用《清明上河图》,明清虽然也有很多风俗画,但都不能完全体现明代商业特点,因此我绘制了《明代商贸图》。通过地图,把大量的文字材料形象化地展现出来。历史学习具有严肃性,讲求严谨,史实要准确,结论要客观,在网上搜集的明代商贸地图都不符合要求,于是我在充分尊重史实、阅读大量专著的基础上,结合配套的历史地图册《明代工商业的发展》《明代疆域图》《新航路开辟图》《16—19世纪世界贸易图》等大量资料绘制了《明代商貿图》,并将一些信息通过注释展示出来。
二、信息提取的步骤化
读图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能力之一,读图的基本步骤分为三步。
第一步,观察图片,提取信息。
确定时代,明清,14—18世纪。确定视角,经济。提取图片信息,五大经贸区、四大名镇、两大商帮、四大港口、白银流入。提取图示信息,商业城市、手工业城市、港口城市,与农林牧副特产、矿产资源和地理位置相关。提取注释信息,五大经贸区及其类型,与农林牧副特产、矿产资源和地理位置相关,三条航线联系了亚洲与欧洲、美洲,与新航路开辟相关。
第二步,分门别类,归纳信息——明清商业革命的表现。
第三步,联系所学——明清商业革命的影响,并整理为下面表格。
明清商业革命的表现[]明清商业革命的影响
农业:不同的农作物产区[]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区域化、专业化生产
手工业:专门的手工业市镇[]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商业:经贸区、商业市镇、商帮[]国内市场形成,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增加,商人团体形成,商人社会地位提高,价值观念变化,奢侈之风盛行
外贸:海外贸易总量增加,白银流入[]货币变革,形成国际贸易循环,未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学生基本上可以从农业、手工业、商业三个角度进行归纳和分析,唯一不足的是在海外贸易方面,学生容易受“海禁”“闭关锁国”、朝贡贸易的思维定式影响,认为明清海外贸易不如宋代发达,这是一个错误的观念。事实上,从隆庆至明末,明朝部分开放海禁,海外贸易有了长足发展,顺治至康熙,清朝虽屡次颁布禁海令,但海外贸易却未被扼杀,特别是1684年开海之后,海外贸易更是飞速发展。据黄启臣先生研究,1594年全国海外贸易总值为100万两,1745年闽粤江浙四港贸易总值高达3657余万两,而南宋海外贸易总量值不过500万两。所以16—18世纪,随着地理大发现,在西欧掀起商业革命的热潮时,中国对外贸易的拓展,表明中国也参与了这一场世界范围的商业革命,中国的各种产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处于出超的地位,白银大量流入,使白银成为中国国内主要流通的货币。
三、具象思考的深入
其实形象化教历史与形象化学历史的先例早已有之,比如漫画、实物图片、风俗画等图片史料的运用,左图右史的历史课件制作等。本课的设计只是通过对这类图片的加工,更集中、直观地展现相关史实和史实之间的相互关系,重考证,重史实,重细节,重逻辑。
历史学习的意义是启发人们思考:如何从图片的具象上升到思维的拓展呢?明清商业革命尽管产生了不凡的社会经济效应,然而中国明清时期的商业革命始终是一场未完成的商业革命,是中国开始落后于世界潮流的转折期。在图片的基础上,适当补充文字材料,启发学生思考。
材料明清时期江南商品经济快速发展,但没有出现类似于英国的工业革命。黄宗智提出了解释明清江南经济发展的“内卷化”理论。这一理论认为,江南的农户家庭虽然通过增加劳动力的投入获得了较高总收入,但由于人口压力导致的劳动报酬递减,人均日产却是下降的。真正的“发展”意味着通过增加单位劳动的资本投入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即如18世纪英国农业以及现代机械化农业所展示的情形。但是,明清时期中国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则是出现了“内卷化”,成为“没有发展的增长”的典型代表。
——摘编自黄宗智《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
引导学生思考材料中“劳动力投入”“资本投入”“没有发展的增长”的含义,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结论。商业革命没有完成的原因:1.封建制度和传统观念对商业的压迫;2.江南与其他地区差距扩大,区域经济发展失衡;3.商业资本未转化为产业资本、未发生资本原始积累。
综上,通过直观的地图展示使学生形成具象的认识,再通过典型材料提升学生思维,不失为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