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按照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全面贯彻“六个注重”、全力实施“八项工程”、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的新决策新部署,全省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紧紧围绕“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江苏”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广泛深入开展思想道德建设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充分发挥文化教育人民、引导社会、推动发展作用,有力促进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提升。
一、大力选树和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引领社会文明道德风尚。学习宣传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的事迹精神,是推进文化建设工程的重要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任务。《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10年来,全省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中央精神和省委部署,采取多种形式大力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全社会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不断提高,涌现出一大批道德建设的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其中全省已有7人当选全国道德模范、24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300多人荣登“中国好人榜”、76人当选全省道德模范、55人荣获全省道德模范提名奖,盐城环卫女工拾金不昧先进事迹和常州“道德讲堂”建设先进经验被中央和省主要媒体集中宣传报道。
在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并向基本现代化迈进的征程中,我们将坚持用“两个率先”目标凝聚力量,以先进典型弘扬道德新风,不断增强思想文化凝聚力引领力。更加注重发掘精神内涵、普及核心价值,选树一批体现江苏精神、投身“两个率先”的先进典型,确保我省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总数居于全国前列。更加注重深入宣传推广、形成浓厚氛围,继续开展道德模范评选表彰、学习宣传和“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充分发挥先进模范人物示范效应。
二、大力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增强社会文明程度牵引力。多年来,全省各地把创建文明城市作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龙头工程摆上党委政府工作重要位置,思想认识、组织程度、创建理念、工作举措、实际成效都上了一个新台阶。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宣传推广张家港、苏州、南京、南通、扬州等地创建文明城市典型经验,张家港市“两个文明一起抓”、南通市“以典型示范普及核心价值理念,以群体效应提升城市文明程度”、扬州市“打造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幸福之城”等经验做法影响广泛。南京、苏州、南通、张家港建成全国文明城市,扬州、镇江、常州正在冲刺全国文明城市,无锡、泰州、徐州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我省全国文明城市数量位居全国第一。
2011年5月,省委书记罗志军就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各级党委政府以新一轮全国全省文明城市评选表彰为契机,落实文明城市创建重要任务,着力利民惠民、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生活。贯彻落实罗书记批示精神,全省文明城市创建将更加突出利民惠民宗旨,着力在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上下功夫,在提升城市生态环境和人居条件上下功夫,在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品质上下功夫,建成沿江文明城市群。全面实施文明交通建设、环境卫生整治、基础设施维护、公共秩序优化、公共行为规范、社会文化环境净化等六大行动,改进省级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办法,推动所有县以上城市开展创建活动,部门联手、省市县联动推进文明城市创建。
三、大力开展文明村镇创建,加快城乡一体文明建设步伐。全省各地从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实际出发,着力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与城乡发展一体化战略相适应,涌现出华西村、蒋巷村、永联村、武家嘴村等一批先进典型,张家港市推进城乡一体文明建设典型经验受到中央领导高度肯定,被中央和省市媒体集中宣传推广。全省已创成70个全国文明村镇、49个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46个省级文明村镇标兵、187个省级文明村镇、535个省级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全国文明村镇和先进村镇数量占全省村镇总数的比例位居全国第一。
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和“文化建设工程”的重要任务,全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将大力实施核心价值践行、文明村镇创建、农村文化繁荣、农村生态宜居、城乡文明共建五大工程,再创成一批全国文明县城和村镇、建成一批区域文明城镇群。推动现代文明理念进村入户,依托基层党校、农民网校等阵地组织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持续开展“百名教授兴百村”、“千名义工助千户”等活动,帮助农民群众创业致富,实现人的素质城乡一体。推动城市文化向农村延伸辐射,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百名文艺家惠民演出”等活动,实现文化惠民城乡一体。推动城乡文明联动互动、共创共建,实现文明创建城乡一体。
四、大力推进文明行业和单位创建,扩大文明创建覆盖面影响力。近年来,全省执法单位和服务行业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首要任务,以“迎世博迎亚运讲文明树新风”和“为群众办实事,为党旗添光彩”等为主题,广泛开展创建活动,有力促进了行业行为规范、服务水平提高。目前,我省已有105个全国文明单位(含风景旅游区)、80个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含风景旅游区)、85个省级文明单位标兵、683个省级文明单位和1712个省级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文明单位总数位居全国第一。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执法单位和服务行业要坚持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敬业奉献等道德规范贯穿创建活动,以诚信建设为重点,以优质服务为核心,不断充实内容、完善措施、拓展领域。着力健全工作机制,开展服务品牌建设和行业满意度测评,加强文明创建信息化管理,进一步提升引领示范水平。着力拓展活动载体,大力实施深化拓展主题实践、开展社会志愿服务、关心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深化“城乡结对、文明共建”等六大行动。着力扩大创建工作覆盖面,进一步深化机关、企业、事业等各类单位文明创建,引导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积极主动参与文明行业和文明单位创建。
五、大力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强大后备军。中共中央2004年8号文件下发以来,我省采取有力措施全面贯彻,努力抓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活动品牌建设、阵地网络建设、文化环境建设,全省建成14个省级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568个乡村学校少年宫、13个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3万多个校外教育辅导站,全国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落户南京,常州市、连云港市被中央文明委表彰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七彩的夏日”、“童声里的中国”、“陶老师工作站”、“苏老师热线”等活动和工作品牌产生全国影响。
“十二五”期间,将按照《三年提升行动计划》要求,加强组织协调,加大推进力度,加快创新步伐,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提高到新水平。坚持大投入、办实事,用好省财政专项经费,大力实施学校德育提升、家庭教育提升、社区教育提升等九大行动,加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做大做强未成年人美德基金会。坚持拓阵地、强设施,加快省级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乡村学校少年宫等阵地建设步伐。坚持办活动、创品牌,积极探索创新活动载体,再打造一批受未成年人欢迎的活动品牌。
六、大力开展志愿服务,营造奉献他人、提升自己、促进和谐的浓厚氛围。志愿服务是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是加强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措施。目前我省已有注册志愿者290万人,常年参与志愿服务的有334.2万人,各类志愿服务组织7000多个,在活跃文明创建、化解社会矛盾、改善人际关系、增强公民意识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全省涌现出南通“江海志愿者”、南京“爱心车队”等一批志愿服务品牌,特别是骨髓捐献志愿者超过95000人,占全国骨髓捐献志愿者比例超过7%。2010年我省有5人当选首批全国百名优秀志愿者,数量居全国第二。2010年6月,中央文明办在无锡市召开首届全国志愿服务工作研讨会,宣传推广我省经验做法。
“十二五”期间,全省志愿服务工作将积极探索社会化运行模式,完善组织体系,规范管理办法,努力实现社会化经常化规范化。进一步打造品牌,以关爱空巢老人、农民工、留守儿童、残疾人等群体为重点,精心设计志愿服务项目,广泛开展志愿关爱行动,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和谐包容的社会氛围和人际关系。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任务艰巨、使命光荣,必须大力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深化拓展以文明城市为龙头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面提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水平,广泛开展社会志愿服务,不断丰富充實“文化建设工程”内涵,进一步提升文化建设品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思想文化保证。
(作者系省文明办副主任)
责任编辑:丁和平
一、大力选树和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引领社会文明道德风尚。学习宣传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的事迹精神,是推进文化建设工程的重要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任务。《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10年来,全省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中央精神和省委部署,采取多种形式大力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全社会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不断提高,涌现出一大批道德建设的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其中全省已有7人当选全国道德模范、24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300多人荣登“中国好人榜”、76人当选全省道德模范、55人荣获全省道德模范提名奖,盐城环卫女工拾金不昧先进事迹和常州“道德讲堂”建设先进经验被中央和省主要媒体集中宣传报道。
在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并向基本现代化迈进的征程中,我们将坚持用“两个率先”目标凝聚力量,以先进典型弘扬道德新风,不断增强思想文化凝聚力引领力。更加注重发掘精神内涵、普及核心价值,选树一批体现江苏精神、投身“两个率先”的先进典型,确保我省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总数居于全国前列。更加注重深入宣传推广、形成浓厚氛围,继续开展道德模范评选表彰、学习宣传和“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充分发挥先进模范人物示范效应。
二、大力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增强社会文明程度牵引力。多年来,全省各地把创建文明城市作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龙头工程摆上党委政府工作重要位置,思想认识、组织程度、创建理念、工作举措、实际成效都上了一个新台阶。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宣传推广张家港、苏州、南京、南通、扬州等地创建文明城市典型经验,张家港市“两个文明一起抓”、南通市“以典型示范普及核心价值理念,以群体效应提升城市文明程度”、扬州市“打造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幸福之城”等经验做法影响广泛。南京、苏州、南通、张家港建成全国文明城市,扬州、镇江、常州正在冲刺全国文明城市,无锡、泰州、徐州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我省全国文明城市数量位居全国第一。
2011年5月,省委书记罗志军就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各级党委政府以新一轮全国全省文明城市评选表彰为契机,落实文明城市创建重要任务,着力利民惠民、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生活。贯彻落实罗书记批示精神,全省文明城市创建将更加突出利民惠民宗旨,着力在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上下功夫,在提升城市生态环境和人居条件上下功夫,在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品质上下功夫,建成沿江文明城市群。全面实施文明交通建设、环境卫生整治、基础设施维护、公共秩序优化、公共行为规范、社会文化环境净化等六大行动,改进省级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办法,推动所有县以上城市开展创建活动,部门联手、省市县联动推进文明城市创建。
三、大力开展文明村镇创建,加快城乡一体文明建设步伐。全省各地从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实际出发,着力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与城乡发展一体化战略相适应,涌现出华西村、蒋巷村、永联村、武家嘴村等一批先进典型,张家港市推进城乡一体文明建设典型经验受到中央领导高度肯定,被中央和省市媒体集中宣传推广。全省已创成70个全国文明村镇、49个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46个省级文明村镇标兵、187个省级文明村镇、535个省级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全国文明村镇和先进村镇数量占全省村镇总数的比例位居全国第一。
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和“文化建设工程”的重要任务,全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将大力实施核心价值践行、文明村镇创建、农村文化繁荣、农村生态宜居、城乡文明共建五大工程,再创成一批全国文明县城和村镇、建成一批区域文明城镇群。推动现代文明理念进村入户,依托基层党校、农民网校等阵地组织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持续开展“百名教授兴百村”、“千名义工助千户”等活动,帮助农民群众创业致富,实现人的素质城乡一体。推动城市文化向农村延伸辐射,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百名文艺家惠民演出”等活动,实现文化惠民城乡一体。推动城乡文明联动互动、共创共建,实现文明创建城乡一体。
四、大力推进文明行业和单位创建,扩大文明创建覆盖面影响力。近年来,全省执法单位和服务行业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首要任务,以“迎世博迎亚运讲文明树新风”和“为群众办实事,为党旗添光彩”等为主题,广泛开展创建活动,有力促进了行业行为规范、服务水平提高。目前,我省已有105个全国文明单位(含风景旅游区)、80个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含风景旅游区)、85个省级文明单位标兵、683个省级文明单位和1712个省级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文明单位总数位居全国第一。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执法单位和服务行业要坚持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敬业奉献等道德规范贯穿创建活动,以诚信建设为重点,以优质服务为核心,不断充实内容、完善措施、拓展领域。着力健全工作机制,开展服务品牌建设和行业满意度测评,加强文明创建信息化管理,进一步提升引领示范水平。着力拓展活动载体,大力实施深化拓展主题实践、开展社会志愿服务、关心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深化“城乡结对、文明共建”等六大行动。着力扩大创建工作覆盖面,进一步深化机关、企业、事业等各类单位文明创建,引导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积极主动参与文明行业和文明单位创建。
五、大力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强大后备军。中共中央2004年8号文件下发以来,我省采取有力措施全面贯彻,努力抓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活动品牌建设、阵地网络建设、文化环境建设,全省建成14个省级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568个乡村学校少年宫、13个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3万多个校外教育辅导站,全国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落户南京,常州市、连云港市被中央文明委表彰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七彩的夏日”、“童声里的中国”、“陶老师工作站”、“苏老师热线”等活动和工作品牌产生全国影响。
“十二五”期间,将按照《三年提升行动计划》要求,加强组织协调,加大推进力度,加快创新步伐,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提高到新水平。坚持大投入、办实事,用好省财政专项经费,大力实施学校德育提升、家庭教育提升、社区教育提升等九大行动,加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做大做强未成年人美德基金会。坚持拓阵地、强设施,加快省级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乡村学校少年宫等阵地建设步伐。坚持办活动、创品牌,积极探索创新活动载体,再打造一批受未成年人欢迎的活动品牌。
六、大力开展志愿服务,营造奉献他人、提升自己、促进和谐的浓厚氛围。志愿服务是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是加强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措施。目前我省已有注册志愿者290万人,常年参与志愿服务的有334.2万人,各类志愿服务组织7000多个,在活跃文明创建、化解社会矛盾、改善人际关系、增强公民意识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全省涌现出南通“江海志愿者”、南京“爱心车队”等一批志愿服务品牌,特别是骨髓捐献志愿者超过95000人,占全国骨髓捐献志愿者比例超过7%。2010年我省有5人当选首批全国百名优秀志愿者,数量居全国第二。2010年6月,中央文明办在无锡市召开首届全国志愿服务工作研讨会,宣传推广我省经验做法。
“十二五”期间,全省志愿服务工作将积极探索社会化运行模式,完善组织体系,规范管理办法,努力实现社会化经常化规范化。进一步打造品牌,以关爱空巢老人、农民工、留守儿童、残疾人等群体为重点,精心设计志愿服务项目,广泛开展志愿关爱行动,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和谐包容的社会氛围和人际关系。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任务艰巨、使命光荣,必须大力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深化拓展以文明城市为龙头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面提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水平,广泛开展社会志愿服务,不断丰富充實“文化建设工程”内涵,进一步提升文化建设品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思想文化保证。
(作者系省文明办副主任)
责任编辑:丁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