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调组蛋白去乙酰化酶表达抑制前列腺癌细胞恶性表型及其机制

来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amwoce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下调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家族成员HDAC1和HDAC2表达抑制前列腺癌细胞恶性表型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

运用脂质体2000转染试剂将siHDAC转染或HDAC1抑制剂MHY219作用LNCaP和DU145细胞,命名为LNCaP-siHDAC、DU145-siHDAC细胞和阴性对照LNCaP-NC小干扰RNA(siRNA)、DU145-NCsiRNA细胞;Western blot检测HDAC1、HDAC2、HDAC3、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MMP-2、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TIMP)-1蛋白表达,Real time RT-PCR检测MMP-1、MMP-2、MMP-9、TIMP-1 mRNA的表达水平。噻唑蓝(MTT)、克隆形成实验及Transwell法检测细胞活性、克隆形成能力和迁移率。

结果

LNCaP-siHDAC和DU145-siHDAC细胞中HDAC1和HDAC2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22±0.01、0.25±0.02和0.15±0.01、0.30±0.03,显著低于NCsiRNA组1.00±0.05和1.00±0.03(FLNCaP=289.440,P=0.008,FDU145=336.125,P=0.002);MHY219处理的LNCaP和DU145细胞中HDAC1和HDAC2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53±0.04、0.60±0.02和0.58±0.04、0.66±0.05,显著低于Untreated组(1.00±0.03)(FLNCaP=147.158,P=0.022;FDU145=134.573,P=0.035)。LNCaP-siHDAC和DU145-siHDAC细胞活性分别为(40.38±4.16)%和(21.42±5.26)%,与NCsiRNA组(98.47±6.70)%和(99.15±7.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LNCaP=125.627,P=0.004;FDU145=137.560,P=0.000);MHY219处理的LNCaP和DU145细胞活性分别为(61.75±7.12)%和(45.00±5.53)%,显著低于Untreated组(99.34±7.12)%和(98.58±8.05)%(FLNCaPH=88.392,P=0.032;FDU145=103.10,P=0.017)。LNCaP-siHDAC和DU145-siHDAC细胞克隆形成率分别为(26.37±3.50)%和(19.48±2.33)%,与NCsiRNA组(97.20±7.88)%和(99.23±9.5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LNCaP=287.653,P=0.000;FDU145=315.042,P=0.000);MHY219处理的LNCaP和DU145细胞克隆形成率分别为(43.88±4.12)%和(38.05±6.11)%,显著低于未处理组(100.00±5.24)%和(97.70±8.74)%(FLNCaP=203.540,P=0.018;FDU145=264.110,P=0.010)。Transwell结果显示,LNCaP-siHDAC和DU145-siHDAC细胞分别为(102.5±7.5)和(95.2±4.7)个,显著低于NCsiRNA组(236.8±12.7)和(278.5±18.6)个(FLNCaP=316.047,P=0.00;FDU145=357.052,P=0.00)。下调HDAC1和HDAC2的表达能降低MMP-1和MMP-2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促进TIMP-1表达。

结论

下调HDAC1和HDAC2表达能抑制LNCaPH和DU145细胞的恶性表型,其机制至少部分通过调控MMP-1、MMP-2和TIMP-1的表达而实现。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检测婴儿特应性皮炎(AD)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了解血清维生素D与婴儿AD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2016年2 - 4月在山西省儿童医院采用问卷调查方式采集中重度AD组基本信息,参考SCORAD评分法评估疾病严重程度。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AD组和对照组(95例健康体检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水平以及AD组血清总IgE水平,血细胞分析仪检测AD组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结果97例AD患儿完成研究
目的探讨中间丝聚合蛋白(FLG)基因多态性与特应性皮炎(AD)发病及临床表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261例AD患者伴发过敏性鼻炎、哮喘病史和疾病严重度评分等资料,对部分患者进行混合食物过敏原和混合吸入性过敏原筛选、血清总IgE抗体和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水平检测。采用重叠PCR和DNA测序法对上述AD患者和276例健康对照FLG基因3号外显子17个多态性位点(R444G、T454A、
期刊
期刊
期刊
寻常型天疱疮是一种累及皮肤、黏膜,以泛发性水疱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皮肤病,药物治疗寻常型天疱疮主要是通过抑制免疫系统,减少相关特异性抗体的产生,从而控制疾病的发展。目前糖皮质激素仍作为常规治疗的首选,而利妥昔单抗作为辅助治疗的一种抗CD20单克隆抗体,近年来已在寻常型天疱疮治疗中获得满意疗效。由于利妥昔单抗治疗可出现严重输液相关反应,增加感染风险,且价格昂贵、治疗累积时间长、易复发及耐药等缺点,临床
痤疮是一种常见的炎症性皮肤病,炎症反应贯穿了疾病的整个过程。研究表明,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多个环节均参与了痤疮的炎症反应,其中皮肤屏障功能的改变,Toll样受体、NOD样受体、炎症小体的活化,固有免疫分子的调节及相关细胞因子的产生均可直接或间接地参与痤疮的炎症反应。此外,体内T、B淋巴细胞受到刺激后,自身活化、增殖和分化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也可诱导免疫应答,引起痤疮的炎症反应。深入了解痤疮的免疫
目的观察利用RNA干扰(RNAi)技术沉默炎性乳腺癌(IBC)细胞SUM149和SUM190 RhoC基因对肿瘤细胞侵袭的影响。方法人炎性乳腺癌细胞按均衡随机方法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脂质体组、RhoC-小干扰RNA(siRNA)转染组,人炎性乳腺癌细胞SUM149和SUM190中转染RhoC-siRNA,利用显微镜分析转染效率。转染后48 h,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RhoC
目的利用体外模型模拟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观察对术中区域温度变化。方法(1)体外试管模型:测量功率为30 W的钬激光在1 ml生理盐水[初始温度均为(22.6±0.5) ℃]中连续工作15 s(A组)、功率为20 W的钬激光在1 ml生理盐水中连续工作15 s(B组)、功率为20 W的钬激光在1 ml生理盐水中连续工作10 s(C组)后生理盐水的温度。每组实验重复10次。(2)体外橡胶管模拟输尿管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