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竞技体育飞速发展并取得了辉煌成就,运动员是取得辉煌成就的关键因素。运动员的发展影响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文化素质是运动员综合素质的基础。加强运动员的文化素质教育,提高运动员的综合素质,是发展我国竞技体育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 专业运动员 文化素质 教育缺失
运动员文化素质水平是影响我国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文化素质水平的提高促进科学训练水平的提高。李昌军在《运动员文化素质的培养与提高的重要意义》中提出,运动员的意志和文化水平等因素对训练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1]。因此运动员的训练不仅仅是身体素质、技术、战术的训练,还应该更加注重运动员的文化素质培养以提高综合素质,只有综合素质的提高,才能培养出高水平的运动员。
一、我国专业运动员文化素质教育现状
专业运动员文化素质教育是运动员工作中的难点和重点,我国的现实情况是,运动员专项训练早期化现象严重,使学生过早地离开全日制学校.由于我国专业运动员文化素质教育的缺失导致部分运动员文化素质不高,打架斗殴、违规违纪事件屡见不鲜。例如:2008年男乒运动员王皓醉酒失态与保安发生肢体冲突;2011年短道速滑队王濛等6名队员因饮酒迟归,与领队发生严重冲突;2013年男子游泳冠军孙杨多次严重违反运动队管理规定,无证驾驶被调查。此类事件层出不穷,给我国竞技体育事业和社会大众带来不良影响。近年来,我国专业运动员文化素质教育虽然已有所发展,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有待加强。
二、我国专业运动员文化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基础差
我国运动员专项训练比较早,并且呈现小龄化趋势。由于这些运动员从小学阶段就开始从事半专业化训练,占用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文化教育基础差,为日后的学习带来了很大困难.李江等在《构建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保障体系的研究》中指出,九年义务教育得不到保障,无法按照《义务教育法》规定完成学业,导致运动员文化水平偏低,基础差,学习能力不足[2]。
(二)缺乏有效管理与监督机制
由于运动技术学院、运动学校等的学校知识面较窄、教学内容落后,导致优秀运动员文化基础课不扎实,缺乏一定的文化素质教育。邹国忠、陈韶成在《对我国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现状与保障体系构建优化的研究》一文中指出,即使在开展了文化教育的专业运动队中,也有相当部分运动员文化教育呈现出“有形式、无内容、有内容、无效果”的状况,运动员文化教育监管机制、评估体系不够完善[3]。
(三)训练目标与教学矛盾
“学训矛盾”是我国专业运动员培养中普遍存在并且日益突出的问题,丁海勇等人在《我国高等院校高水平运动员“学训矛盾”现状及对策研究》一文指出,中国现行的训练体制通常是以牺牲运动员文化课学习时间而进行的。造成这种学训矛盾突出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训练科学化程度太低,训练的效率低下[4]。运动员训练和比赛需要大量的时间而无法满足文化教育需要的条件,专业运动员基础又差,又经常外出比赛,知识遗漏多,容易产生厌学情绪,逐步形成恶性循环。
三、我国专业运动员文化素质教育缺失的解决对策
(一)加强法律建设,保障运动员受教育的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履行本法规定的各项职责,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从法律的角度说明,作为适龄儿童和少年,国家和政府都必须保障运动员的受教育的权利,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教学条件。要强化相关政策和法规确定运动员文化素质教育的地位,确保运动员接受九年义务教育。
(二)建立完善的运动员文化教育管理和评价体系
国家可以建立相应的文化教育管理机构,对各省市队文化教育情况给予监督,并制定适合专业运动员的考核机制和系列配套措施,以确保各项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落实。使专业运动员文化素质教育工作建立起有效的制约、监督、激励和保障机制。对于完成义务教育的运动员可以根据其自身的发展和未来规划,合理安排一些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为想继续升学的运动员提供进入高校继续深造的渠道。
(三)合理安排竞赛训练与教学的时间
为了提高运动成绩,有些运动队通过加重训练负荷延长训练时间来达到目的,在这种训练模式下运动员能够学习的时间较少并且精力不充沛。学训之间要合理分配时间,根据运动员比赛的时间安排,将文化素质教育穿插在比赛、训练间隙,灵活调整,对于运动员因训练和比赛错过的课程,应组织人员给予补课,以保证教育内容的连续性、系统性和知识体系的完整性。
(四)加强专业运动员对文化教育的认识
专业运动员是文化学习的主体,发挥运动员的主观能动性是开展文化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要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对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进行广泛宣传,只有让专业运动员意识到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才能让其重视文化学习。将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列入成绩考核范围,引导教练员与文化课老师一起督促专业运动员的文化学习。
参考文献:
[1] 李昌军.运动员文化素质的培养与提高的重要意义[J].2002.
[2] 李江,等.构建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保障体系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09.23(3):9.
[3] 邹国忠,陈韶成,对我国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现状与保障体系构建优化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0(6):96.
[4] 丁海勇,等.我国高等院校高水平运动员“学训矛盾”现状及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3).
关键词 专业运动员 文化素质 教育缺失
运动员文化素质水平是影响我国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文化素质水平的提高促进科学训练水平的提高。李昌军在《运动员文化素质的培养与提高的重要意义》中提出,运动员的意志和文化水平等因素对训练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1]。因此运动员的训练不仅仅是身体素质、技术、战术的训练,还应该更加注重运动员的文化素质培养以提高综合素质,只有综合素质的提高,才能培养出高水平的运动员。
一、我国专业运动员文化素质教育现状
专业运动员文化素质教育是运动员工作中的难点和重点,我国的现实情况是,运动员专项训练早期化现象严重,使学生过早地离开全日制学校.由于我国专业运动员文化素质教育的缺失导致部分运动员文化素质不高,打架斗殴、违规违纪事件屡见不鲜。例如:2008年男乒运动员王皓醉酒失态与保安发生肢体冲突;2011年短道速滑队王濛等6名队员因饮酒迟归,与领队发生严重冲突;2013年男子游泳冠军孙杨多次严重违反运动队管理规定,无证驾驶被调查。此类事件层出不穷,给我国竞技体育事业和社会大众带来不良影响。近年来,我国专业运动员文化素质教育虽然已有所发展,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有待加强。
二、我国专业运动员文化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基础差
我国运动员专项训练比较早,并且呈现小龄化趋势。由于这些运动员从小学阶段就开始从事半专业化训练,占用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文化教育基础差,为日后的学习带来了很大困难.李江等在《构建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保障体系的研究》中指出,九年义务教育得不到保障,无法按照《义务教育法》规定完成学业,导致运动员文化水平偏低,基础差,学习能力不足[2]。
(二)缺乏有效管理与监督机制
由于运动技术学院、运动学校等的学校知识面较窄、教学内容落后,导致优秀运动员文化基础课不扎实,缺乏一定的文化素质教育。邹国忠、陈韶成在《对我国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现状与保障体系构建优化的研究》一文中指出,即使在开展了文化教育的专业运动队中,也有相当部分运动员文化教育呈现出“有形式、无内容、有内容、无效果”的状况,运动员文化教育监管机制、评估体系不够完善[3]。
(三)训练目标与教学矛盾
“学训矛盾”是我国专业运动员培养中普遍存在并且日益突出的问题,丁海勇等人在《我国高等院校高水平运动员“学训矛盾”现状及对策研究》一文指出,中国现行的训练体制通常是以牺牲运动员文化课学习时间而进行的。造成这种学训矛盾突出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训练科学化程度太低,训练的效率低下[4]。运动员训练和比赛需要大量的时间而无法满足文化教育需要的条件,专业运动员基础又差,又经常外出比赛,知识遗漏多,容易产生厌学情绪,逐步形成恶性循环。
三、我国专业运动员文化素质教育缺失的解决对策
(一)加强法律建设,保障运动员受教育的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履行本法规定的各项职责,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从法律的角度说明,作为适龄儿童和少年,国家和政府都必须保障运动员的受教育的权利,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教学条件。要强化相关政策和法规确定运动员文化素质教育的地位,确保运动员接受九年义务教育。
(二)建立完善的运动员文化教育管理和评价体系
国家可以建立相应的文化教育管理机构,对各省市队文化教育情况给予监督,并制定适合专业运动员的考核机制和系列配套措施,以确保各项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落实。使专业运动员文化素质教育工作建立起有效的制约、监督、激励和保障机制。对于完成义务教育的运动员可以根据其自身的发展和未来规划,合理安排一些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为想继续升学的运动员提供进入高校继续深造的渠道。
(三)合理安排竞赛训练与教学的时间
为了提高运动成绩,有些运动队通过加重训练负荷延长训练时间来达到目的,在这种训练模式下运动员能够学习的时间较少并且精力不充沛。学训之间要合理分配时间,根据运动员比赛的时间安排,将文化素质教育穿插在比赛、训练间隙,灵活调整,对于运动员因训练和比赛错过的课程,应组织人员给予补课,以保证教育内容的连续性、系统性和知识体系的完整性。
(四)加强专业运动员对文化教育的认识
专业运动员是文化学习的主体,发挥运动员的主观能动性是开展文化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要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对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进行广泛宣传,只有让专业运动员意识到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才能让其重视文化学习。将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列入成绩考核范围,引导教练员与文化课老师一起督促专业运动员的文化学习。
参考文献:
[1] 李昌军.运动员文化素质的培养与提高的重要意义[J].2002.
[2] 李江,等.构建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保障体系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09.23(3):9.
[3] 邹国忠,陈韶成,对我国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现状与保障体系构建优化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0(6):96.
[4] 丁海勇,等.我国高等院校高水平运动员“学训矛盾”现状及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