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设计理念的办公综合体规划设计研究

来源 :设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noeli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探索办公建筑与生态环境契合的设计方式。通过分析四川自贡市“一带一路”川南对外发展中心建筑与规划设计,阐述生态环境与建筑设计的协调统—方式。从建筑规划、建筑立面、环保节能技术等方面剖析建筑园区。同时通过对方案的设计理念、设计要点阐述,详细解析依附生态环境、地域文化设计的办公综合体建设工程。得到办公建筑景观规划设计与生态环境的协调统一方法。该方法对基于生态理念办公建筑设计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
  关键词:生态环境 共享绿化 节能环保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 (2019) 06-0054-03
  一、项目背景
  项目位于川南著名旅游城市自贡,自贡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城市,有其独有的地域文化特色。自贡不仅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根基,更是西南地域主要的城市枢纽及核心。伴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实施,自贡自流井区将建立“西南无水港”打通川南城市群到“一带一路”出海大通道。该项目正是在这样的地理位置与背景下孕育而生。项目基地位于305省道南侧,丹阳大街西侧,交通便利,正是城市门户位置,自贡南站在基地南向2KM内,具备快捷货运条件,交通便利。基地南侧为大西洋焊接材料产业园,东侧紧邻普润电商城。周边资源丰富,多为产业园区,科技发达,正是西南对外开放的重要节点。基地内有着良好的植被和原生态水系,利用现有生态环境打造舒适、环保的新型办公建筑群落,也成为本次设计的亮点及主题。
  项目以“一带一路”为大的背景,以无水港、公路港、铁路港建设为核心,全面打造产业园区,按照立足自贡、辐射川南、连接全国、贯通欧洲的战略定位,借助“一带一路”,远销全球。
  二、项目概况
  “一带一路”川南对外开放发展中心,总用地规划面积145亩,规划总建筑面积177822m2。发展中心是“一带一路”西南地区的对外接待口,兼具带领西南内陆融入“一带一路”线路的枢纽作用。发展中心承担着四大重要功能,首先是作为西南地区的接待及服务中心,西南片区对外宣传中心兼具项目研发及各种对外活动综合功能等。既有办公功能,同时也是西南地区“一带一路”上的形象。建筑群体内还规划有音乐厅、商务酒店、盐博会展示中心等其他功能。所有功能围绕着生态湖面有序分布。形成一个多重功能串联的双弧线互动空间。
  整个对外发展中心,核心区域总共分为9栋,以湖面为布局轴线,依次分布于湖周边,主要分布建筑空间为创新中心、研发中心、商务酒店、音乐厅、政务中心,盐业展博等。音乐厅作为一个衔接建筑体块的核心,即是该区域的标志性建筑,又将是建筑动线上的重要节点,让各个功能得到串联,建筑立面得到延续及丰富,空间体感虚实有序,错落有秩,如图1。
  三、建筑设计构思
  (一)生态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从入口进去园区,按照功能布局依次围绕生态湖展开,创新孵化中心、服务中心、研发中心、商务酒店及音乐厅呈环状布局。平面形态从宇宙星空图中提取,寓意对外接待中心冉冉升起,弧线的形成也是对现有绿化生态环境的呼应,如图2。
  对外接待中心四周绿化生态景观带与中心湖水景观相对比,既突出了办公区生态环境特点,同时也让建筑与环境找到设计结合点[1]。接待中心建筑设计从建筑形体外立面到内部空间结构一气呵成,与自然生态环境恰到好处。建筑随着现状地形地貌的起伏变化孕育而生,基地内现有的绿化生态、水景得到保留与保护,并在此基础上延伸,为设计带来潜在的思考理念及空间。
  (二)生态设计融入建筑细部:建筑外立面,铝板及玻璃幕墙相互结合,形成虚实对比,建筑主体楼部分主要用竖向直线条形成序列感,强调竖向的线条风格,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创造孵化园区域,各个主体部分中间虽然为断开空间,但是在建筑立面上却是有关联的,建筑立面横向的线条都是一条线生成[2]。单一的元素与裙楼及生态环境的弧线空间形成强烈的对比,这种对比并没有让空间各主体格格不入,反而通过这种对比形成空间中多种空间内容的协调共生,如图3。
  开放发展中心建筑的灵活布局及建筑形态与生态环境的有机生长所带来的丰富空间,对建筑立面的设计肌理也是一种设计思路,建筑形体的设计必须与特定环境相呼应,与其特别对应的环境及地域文化是有必定关联及设计依据的。任何无依据,无关联的空间设计都是缺乏存在合理性的。
  (三)回归自然生态环境与文化的设计方式:以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为指导,当代建筑设计中出现越来越多的绿色建筑,建筑设计与自然生态环境发展也形成必然的关联[3]。对环境的重视,涌现出生态环保、节能、无污染的建筑。尊重环境现状是生态设计的第一要素,在强调建筑标志性的同时,从环境出发,才能从多种不同角度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
  本案中除以生态为设计出发点之外,对地域文化也进行提炼,并将两者综合考虑。生态环境的设计不仅只是绿化植被,更应该有文化的植入,两者结合的设计才能体现出地域独有性。不考虑地域文化的景观环境设计都是干篇一律,毫无特色可言。
  四、建筑设计中绿色设计策略
  綠化建筑景观生态环境的打造,是城市办公建筑体发展的必然趋势。良好的生态环境,改善办公人员的工作状态,给工作人员带来轻松、愉悦的心情。本方案不仅利用自然生态元素改变外部环境.还将景观引入到内部空间,内外一致。如:音乐厅外层层退台的绿植,将良好的景观渗透进入室内,创造丰富的景观与建筑融合体。可持续发展及绿色生态环境的保护是目前全球共同关注的课题,也是建筑设计最终的设计追求目标之一。
  (一)共享花园:在各个单体设置共享花园,用于连接建筑体块,并增加绿色生态面积。发展中心项目选止,位于生态环境优越地块,在基地内规划有大面积的绿化与水景,整个发展中心景观设计层次丰富,在建筑设计中将生态绿化引入到建筑内部,让景观节点得以延续。通过绿化将各个单体建筑进行连接,形成一个建筑绿色连廊,利用共享花园理念,扩展建筑单体内绿化面积,改善办公环境,最大限度增强办公环境的舒适度,提升办公空间定位,保持整个区域的生态平衡。共享花园的设立,首先注重位置的选择,该空间应该选在人群容易抵达的流线上,同时要避开大流量的交通空间;共享花园空间应有层次,不能只是单一的空洞设计,应利用建筑结构,形成丰富的多层次形式,如图4。   共享花园的设立,不仅将建筑各单元进行有效的串联,同时也是一种功能转换的自然过渡。这种设计方式将绿化引入屋面,结合架空层在整个组团形成更具趣味性和参与性的共享空间。最大限度丰富空间类型,扩展办公空间休闲娱乐功能,是一个集休闲、生态为一体的现代办公综合体。
  (二)绿色生态环境与地形的多样性融合:生态环境的植入与地形地貌及建筑的外形变化相结合。绿色生态环境与建筑应该找到自然的切合点,外环境的植被与景观设计可以延伸到建筑上,形成统一的生态界面。开发发展中心设计中使用弧线贯穿整个建筑外立面及景观设计。
  这种设计手法在音乐厅的建筑立面设计中体现得淋漓尽致。音乐厅主体为“椭圆形”,依托该主体外围成圈形墙体,增强建筑层次感。整个建筑与环境完美衔街,“椭圆形”主体仿佛如从地面生长起来一般。利用地形的倾斜与建筑外围飘逸的圈层形成散步通道,让办公人员可以从户外直接走到办公楼内,同时让工作人员从室内也可以直接感受到户外景观,打造出生态舒适的办公环境。音乐厅最高部分为“椭圆形”,其余一、二层则是依托地形而成的曲线。设计师将一、二层屋面设计成大面积绿色平台,形成层层退台式生态绿植层。图5、6中建筑如攀延在基地上一,符号设计理念中定义的生态有机建筑体。该设计也全面地体现出建筑与地形地貌的多样性融合方式。绿化间的层层叠加,步行道的层层环绕,都围绕着音乐厅展开,有一种冉冉上升的气势。
  (三)建筑立面与绿色生态的结合:开发发展中心建筑立面整体设计为线形居多,立面采用方正的线条和几何形为主体表现手法。刚好利用绿化的引入来打破建筑立面的刻板,找到与景观环境中曲线条的协调。建筑立面与生态环境结合的处理手法,在该方案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利用建筑架空层来实现,建筑架空层是主要的生态环境介入空间,利用建筑单体底部的空余空间,用绿化植被连接,并形成多层错落,底部形态变化与建筑单体单一的体量感形成对比,如图7。办公人员可以直接从办公室到架高的绿化带上休息,从高处的视角欣赏园区中心景观。2.上下两层的景观绿化带也不是孤立存在的,多层生态绿化层的贯穿是该建筑体的设计特点之一。每层生态绿化平台上都设计不同的透空形态,便于每层之间产生直接的关联。透空空间形态可以多样化,多层或局部开设都是可行的。
  在开发发展中心的立面风格中,通过直接在立面设计中介入绿色生态环境的手法来体现立面的特色。利用柱式的外露,形成出挑景观平台。在建筑立面中的竖向线条中加入绿色植物,塑造虚实对比韵律感I4]。绿色与白色建筑的色彩对比也形成一种反差,打造出绿色立面及生态环境优越的办公空间,如图8。
  (四)以绿色为本的建筑景观生态主题:建筑依靠“绿环”生态带进行串联,连接各个建筑单体,将景观生态绿化与建筑综合体结合在一起,各空间进行相互贯穿渗透。合理地把综合体各个单体与基地空间相融合,灵活利用地形地貌的变化,把绿化打造成阶梯式退台状,将绿化生态层通过上下起伏与建筑充分融合,水系也引入到基地内,打造地面景观生态环境,充分利用自然生态体系打造出舒适的办公环境。研发中心与周边环境的合理契合,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融合,是生态绿化基地的一部分,在形态上与水系景观规划一致,并形成对比[5]。景观设计细节到位,形态到色彩都是精致的搭配。如水面上的白色栏杆,采用树型分枝的变形,这种无规则线性设计也与建筑群线型形成呼应对比。整个园区景观层次丰富,以湖面为中心,依次为园区主题景观层,低层建筑生态层、高层建筑生态层,环环相扣,相互叠加,形成一个完整循环的竖向景观风景线,如图9。
  (五)依靠新技术以建筑节能环保为设计依据:本案将建筑与景观环境设计建筑新技术进行合理结合,依靠新技术新材料打造出新型健康生态园。1.建筑节能利用气压差、热压差和烟囱效应的原理,将建筑内外表皮之间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其下部有进风口,上部有排风口,可控制空气在其间流动状态[6]。使建筑外层有效地适应自然天气变化,提高外墙保温隔热性能。同时提升外墙的隔音性能,改善室内条件。通风换气的处理,提高馆内环境舒适度。2.海绵城市理论运用雨水分层吸收,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可渗透材料铺装,就地吸收水资源。利用植物蒸腾作用,每一层绿色生态层可吸收、蒸发水资源,形成雨水绿色循环系统。整个园区拥有一套活水循环体系。3.屋面绿化专项设计屋面专业技术的处理保证屋顶花园的实施及可行性。
  (六)建设生态花园型办公环境,打造城市名片:自贡作为西部重要旅游城市,同时也承担着“一带一路”对外交流的名片作用。园区内音乐厅是整个园区的核心建筑单体,也是整个办公区域的标志性建筑,面积4000m2。办公楼呈椭圆形平面布局,建筑共四层,从四层到一层,内部空间层层退台,音乐厅周边围绕着弧形的墙体,与绿色生态环境退台空间,上下连接,形成独特的生态绿化层,是接待中心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如图10。本项目结合自贡当地文化特色,以“盐文化”为主题设计的博物馆,也是园区的特色。将景观设计引入到研发中心,建筑形态利用生态带“大曲线”串联一气呵成,体量通透,与绿色生态环境背景融为一体[7]。配合环保绿色区大概念,创建生态主题园区,形成川南地区有代表性的生态办公区域。研发中心的地域优势,决定其必将承担起川南地区在“一带一路”上的城市形象作用,如图11。
  接待中心丰富的自然环境及弧线化的路线设计,为整个接待中心各个功能提供不同风格的景观生态环境,设计中抓住各个功能内部结构,综合内外设计元素,创造出具有特色的生态办公空间意境[8]。
  结语
  “一带一路”川南对外发展中心,本着打造生态办公环境,建筑与生态协调共生的设计原则,追求和自然的完美结合。在设计之初对当地地域文化进行大量的调研和考察,在设计中把生态与文化进行植入,并作为设计的指导思路。秉承生态设计的原则,倡导绿色建筑,与基地面積自然环境相匹配,建筑与环境紧密结合,对地形地貌的利用,坚持可持续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延续,并与现代材料、设计手法相结合研究。保持建筑和环境的融合,设计出更合理的建筑形态。打造出生态、环保、舒适的现代办公建筑。
  参考文献
  [1]周建民生态建筑学在高层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房地产导刊2015 (1):152-152
  [2]刘伟丘陵地形下艺术类教育建筑空间设计研究以湖南城市学院美术楼为例[D]中南大学硕士论文,2014: 17_22
  [3]苏同向,祝遵凌,王晶生态视角下的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研究——以南京浦口新城中心河为例[J]设计,2018(ll):36 38
  [4]王千意,黄滢基于地域文化特色的乡村景观设计——以常州梅林村为例[J]设计, 2018 (12):67-69.
  [5]尚磊生态化设计在水利风景景观设计中的体现(J]艺术科技2016 (8):318318
  [6]张欣双层幕墙通风与节能性能的研究[J]绿色建筑2013 (6):3536
  [7]张歆地域文化视角下的文创产品创新设计策略[J]设计.2018 (iO):5456
  [8]张祺回归自然生态环境凸显建筑自我性格[J]建筑学报2003 (4):2932
其他文献
摘要:中国的青铜器在材料,形状和图案方面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并将青铜文化融入城市雕塑景观中。它不仅可以增强城市景观的文化内涵,而且还会对观众的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总结中国现代城市雕塑发展、雕塑发展的不足之处,再将青铜文化中的造型和纹饰以原型再现和创意再现的方式加以設计,用于城市雕塑,以安徽省铜陵市青铜雕塑为例。因此,现代设计师必须努力发现青铜文化的仪式文化,合理地处理青铜元素。并灵活、巧妙地将青铜
期刊
摘要:为青岛地区民宿设计发展的多样化提供借鉴和参考。文章以青岛地区德式建筑的发展为例,分析了德式建筑风格及材料特点,以青岛地区民宿酒店的案例为参考,通过对舶来建筑文化的理解与研究,与民宿设计联系、思考。得到舶来建筑文化在青岛地区民宿文化中的体现形式。该研究可为青岛地区民宿设计融入舶来建筑文化元素提供参考。  关键词:舶来建筑文化 德式建筑风格 民宿设计文化  中图分类号:TU-80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满足现代宜居和文化体验的民宿设计。以特色传统村落民居海草房为主线,从传统村落地域文化特征、外部空间和细部设计等方面进行民宿改造设计分析。提出了荣成海草房的民宿设计应遵循以地域文化为核心,以体验乡土文化为灵魂,坚持新旧相融,设计适度的保护与开发原则。海草房民宿改造设计可为传统村落民宿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传统村落 地域文化 海草房 民宿 设计  中图分类号:TU-8 文献标识IR:A  文
期刊
摘要:为符合“园林城市”标准,把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理论与停车场设计相融合,在占地面积紧缺的情况下解决小型居住地停车场的绿化遮阴问题。调研现今南京市小型居住地停车场现状,进行数据测量、统计与分析,根据园林城市绿化相关规范,以南京市积善新寓停车场为例,探索在居住地中设置小型林荫停车场的方法。得到小型居住地林荫停车场的设计方法。该设计研究可为小型居住地林荫停车场的创建提供参考。  关键词:林荫停车场 绿
期刊
摘要:文章以天津市北宁公园为研究对象,目的在于探索破解现代化城市发展给处于城市中的古典环境所造成的问题的方法。结合中国古典园林经典造景手法与现代城市规划理念分析北宁公园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现状下城市发展已成事实,解决当前的问题只能着重从园内的改造入手。针对经分析得到的这些问题提出以重建视线来布置和改善园内的风景构图等现有问题的设想。  关键词:空间序列 风景构图 视觉污染 审美污染 城市规划 遗产
期刊
摘要:设计专业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不仅有赖于高校、政府等软硬件的支撑,而且也与学生个人的性别、兴趣等因素存在一定的关联。借助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可以管窥广东设计专业创业教育的规律。发现广东高校设计专业学生在创业计划、创业实践、创业课程评价、创业课程模式等方面存在一定的性别差异。并且,在兴趣方面,越喜欢所学专业的学生,其创业意愿、参与创业实践的比例相对高些;越喜欢所学专业的学生,越
期刊
摘要:对LIM技术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为风景园林设计寻求一种更为存量高效的设计方法。以Oivil 3D为载体,探索LIM技术在场地前期分析、方案协同设计、土方量管理等具体的应用方法,并通过实际案例的应用验证其可操作性。相比于传统的风景园林设计方法,LIM技术显示出其明显的优越性。LIM技术能够应用于风景园林设计的不同阶段,且对于同类型项目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风景园林 风景园
期刊
摘要:探讨传统手工艺动作思维与《产品模型制作》课程实践的融合机制以提高学生模型制作技能。深入分析非遗手工艺典型动作思维形式,以新会葵艺制作的多款课程模型为例,验证手工艺技法动作思维完善模型课程的有效性。将非遗手工艺的动作思维渗透到产品模型课程中,有效提高产品设计专业学生的模型制作技能及产品造型美感控制能力。  关键词:非遗手工艺 动作思维 隐性知识 新会葵艺 模型课程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
期刊
设计说明:《橄榄壶》取自橄榄的自然形態,设计上采用形体大小对比的手法,壶钮和壶身形态大小形重叠,相映成趣,寓意着万物和谐生长,昼夜更替的自然规律和对大自然的敬畏,对和平世界的歌颂。壶嘴壶把舒适自然,宛若从壶体中天然生出一般。造型洗练朴实、比例协调、泥色纯一、庄重儒雅、落落大方,结构严谨,温润如玉,塑造了一个不受世俗所染的境界。
期刊
摘要:石油地域有其独有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底蕴,处于这种背景下,如何让工业设计在驱动地域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中发挥作用进行了深入思考和初步探索。开展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改变原有的教学观念和创新思维培养模式,探讨创新能力培养的几点举措。指出了创新实践能力训练的方向和着力点,为促进石油高校工业设计教学和地方产业的结合提供参考。  关键词:石油地域文化 工业设计 创新思维 设计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