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21世纪医学科学发展的需要,医学人才培养模式逐步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化。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国民对医疗保健事业的关注的不断提高,结合我国的医疗现状,今后需要培养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服务优良的当代医学人才,传统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遇到了挑战。医学发展趋势是科学、技术、艺术相互渗透的综合医学,为了迎合这一发展趋势,目前国内外医学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宽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较强的临床能力,良好的社会沟通能力,较大的发展潜力,较高的综合素质人才[1]。因此学生毕业后需要统一进入医疗教学基地进行培训。毕业后教育是把理论付诸实践过程,我院对于此阶段采取综合教学及考试方式,通过考试改革使学员在重视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对知识有深层次的理解,将基础知识融会贯通,同时还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综合素质。为让学员在临床实践中学到知识和临床技能,并检验学员掌握知识和技能情况,就要变部分理论考试为完全操作提高技能的考试,增大技能考试比重,利用各种方法综合评定学员的临床能力。
现有的考试方法不能全面考查学员的临床方面的综合素质,存在的问题也值得我们思考,如有的学员创新能力不突出、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学习主动性差、参与程度低等[2]。我院也对毕业后医学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注重学员的个性特征及个体能力的培养。
1.培训和考试存在的问题
现有的医学专业学制与学位制度比较复杂,医学院校高等教育有3年、5年、7年、8年等多种学制长期并存,给临床教学工作带来困难,因为起点不同,对于7、8年学制学院毕业的学员有可能是重复教育,浪费时间及人力物力;对于3年制学院毕业的学员可能起步过高,学员不能够理解和消化。这就给各培训基地教师带来很多麻烦。
1.1教学方法单一、不全面。
当前医学考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考试功能的认识存在偏差,考试以闭卷为主,方法单一、综合性试题少,不利于学员能力的培养[3],考不出学员的真实水平;考试内容不规范,考试管理措施不力,等等。因此,如何考、考什么内容,采取什么评价标准是值得探讨和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1.2学习主动性差。
毕业后教育学员已经有医院接收,不存在考研和就业压力,但在实习时往往养成被动的习惯:创新能力不突出,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学习主动性差,参与程度低,等等[2]。许多学员毕业后没有行医执照,不能单独管理患者,极大地影响学员的学习效率,导致许多学员毕业后不能胜任工作,我们尽量让学员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管理患者,学习过程变被动为主动。
1.3带教医生不积极或不重视。
部分医生临床工作很繁重,导致带教意识淡漠。
1.4大势所趋。
当今全国乃至欧美、印度都在进行医学教育改革,不论是精英式培养,还是证书式考取,想获得专业医生资格都要经过严格考试。
1.5医学模式改变及医疗环境紧张,这就需要我们培养高素质医生,在他们处理复杂的医疗问题时得心应手。
2.教学改革方法
我们根据毕业后基地学员分配不同级别医院、不同专业、专科医生、全科医生,按毕业时是否是学士、硕士需要安排不同学制的临床培训,本科毕业生和研究生分为毕业后3年、2年不同学制,而且按专业安排了长短不一的二级学科轮转时间,制定了不同的教学大纲。这给培训基地带教老师带来麻烦:对一个学年里不同学制的学员,教师如何给三年不同年资学员讲课;每个基地学员不多,教师讲课重复次数多,费时,易烦,直接影响到临床教学效果。
2.1尽量统一教学减少临床教室负担
每年度新学员来院后,都利用一周时间要求基地学员掌握规章制度、病历书写、医患沟通、无菌操作、抗生素应用原则、急诊抢救等,组织各相关科室对基地学员统一学习。平时组织各级学员听取全院范围各学科带头人、专业人员的讲座,进行学习,平时科内利用查房、讨论病例对学员进行讲解。
2.2增大平时考核比重
每位学员均有学习档案,基地将学员平时的出勤、回答教师提问、课后作业、(二级科室)平时测验等情况与出科考试成绩评定挂钩,将平时学习测评与出科考试一并评定学科成绩,可提高学员学习成绩的客观性和可靠性。毕业后的教育考试不同于基础课阶段和实习阶段。为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做到考试有趣味性,学员在二级科室学习时不定期地小考,尤其是口试,学员平时在病案讨论会上的发言次数、临床操作质量和水平都可计入考试成绩。以此形式进行平时小考,并要求占一定综合考试成绩比例。重视平时考试,不是增加考试次数,而是在教学过程中,上级带教医生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要求,灵活运用提问、讨论,以及平时的临床操作、小测验等方式了解学员的学习状况。每个科室均采用出科总结性考试占60%、能力考试占20%、平时考核占20%、带教医师评语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评价,每年度作评比,优秀学员给予奖励。
2.3变通考试形式
变部分理论考试为完全操作提高技能的考试,我院统一制定各科技能操作项目、扣分标准,尽量量化临床技能的考试成绩;采用提供有限资料的考试方法,通过病例的诊断、检查、治疗方案,用药原则及其药物作用,等等,灵活地以开卷、半开卷小测验等方式检测学员学习状况;教学项目采用口试的方法,如利用晨会、查房、手术、会诊、病例讨论、夜查房等各种不同场合的讲解,随时考查学生的问诊技巧、查体手法,根据学生对临床上常见问题能否完全说明诊断、鉴别诊断,以及疾病发展过程、出现相应症状处理方法、进一步诊疗计划是否正确、全面,来综合评定。
2.4根据教学项目由基地进行统一年度考核的方法
教学医院是学员接触临床的桥梁,更了解年轻医生易出现的问题。我院承担临床、口腔、放射、药学、精神等不同专业学员的培养任务,根据大纲要求的不同,也分阶段、分层次进行考核。除每个二级科室出科考试外,每半年、一年全院学员统一考试,经过统一考核,再用统一标准评定个学习基地教学和学员的学习情况。
2.5采用执业资格模拟考试来代替课程考试的方法
我国目前医学生毕业后要参加职业医师考试,考取行医执照后才有资格行医。所以我们参照“三基”、照执业医师考试的理论、技能进行指导及考核。
2.6科研技能培养
医生要有领略前沿知识、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平时上级医生指导学员进行综述书写,并尽量参与科室内课题的一般工作,使之了解科研方法。
3.教学结果
通过问卷和上一年度学员出科考试成绩比较,2010年度学员满意度较高,工作、学习效率大幅提高,临床能力显著改善,沟通能力、诊断能力均有所提高。由此可见,要采用多种考试形式和理论、技能操作综合评定学生的考试方法,让学员轻松学习,同时还通过多种教学形式,增强学员多方面的临床技能及个体能力。
4.讨论
当然,以上方法也有一定的缺陷:(1)不能涵盖全部,如团队精神。(2)有些测试不能量化,如口试、过程考试、病例分析等,计分教师只是根据经验评定登记,要细化评定标准。(3)技能考试比例加大,但学员管理患者少,动手机会少,必须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有技能实验室或标准化病人的支持。(4)教师既要担负临床、科研任务,又要管理教学,负担加大,这就要求建立教师激励机制,对教师也要有监管措施;进行教学方法培训,集中学习,保存提交教案;有奖惩措施,优胜劣汰,对表现突出的教师予以表彰、奖励,与晋升、深造资格挂钩。(5)考试监管力度不够,带教老师容易医出人情分。我们学习北京毕业生基地评分办法,把实习手册和考核手册分开,考核手册在各科教学秘书之间签字移交,教师认真填写,既做到分数保密,又做到手册不丢失。同时还建立科教科抽查制度、考勤制度。(6)忽略学生的心理健康。毕业后面对形形色色患者和繁重工作压力,医生有一个完整人格极为重要,教师要教会学员如何排解压力,在处理复杂事务时保持“平常心”。合格的临床医师的最基本要求是:“具有扎实的科学基础,能够以患者为中心、实践为导向,具备向公众提供全面的卫生保健服务所应有的各方面的基本知识、技能和素质”。变部分理论考试为完全操作提高技能的考试方法就是依照这种要求提出来的。优秀的临床医生不但要有科学的思维,而且要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医学是实践科学,要想成为好医生就必须多实践、多动手。学员要靠自己的刻苦努力,抓紧时间做到多听、多看、多做,从而掌握会做、会讲、会写三项过硬的本领。
考试改革首先要改变重理论考试轻技能考试的观念,逐渐增大并提高技能考试比重。尤其毕业后基地学员,他们多数是研究生毕业生,经过多次严格的理论考试,基础扎实,一般欠缺的是临床技能,这就要求带教医师必须是高年资主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由他们带领重点培训。引导学员加强知识的迁移和应用,使学员的执业技能、执业素养和就业能力得到明显提高。毕业后教育培养目标是具备临床思维和基本医学理念,加强对学员执业技能和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学质量和临床医学实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最终使广大患者受益。
参考文献:
[1]刘斌,王占齐,吴淑萍.论临床教学应加强医学生素质教育[J].解放军医院管杂志,2007,14,(5):375-376.
[2]佰玲,周新发,蚁敏.临床实践教学质量滑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西部医学,2004,16,(3):270-274.
[3]孔祥清.探讨医学教育考试的问题与出路.高教研究卫生职业教育,2006,24,(9):15-16.
现有的考试方法不能全面考查学员的临床方面的综合素质,存在的问题也值得我们思考,如有的学员创新能力不突出、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学习主动性差、参与程度低等[2]。我院也对毕业后医学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注重学员的个性特征及个体能力的培养。
1.培训和考试存在的问题
现有的医学专业学制与学位制度比较复杂,医学院校高等教育有3年、5年、7年、8年等多种学制长期并存,给临床教学工作带来困难,因为起点不同,对于7、8年学制学院毕业的学员有可能是重复教育,浪费时间及人力物力;对于3年制学院毕业的学员可能起步过高,学员不能够理解和消化。这就给各培训基地教师带来很多麻烦。
1.1教学方法单一、不全面。
当前医学考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考试功能的认识存在偏差,考试以闭卷为主,方法单一、综合性试题少,不利于学员能力的培养[3],考不出学员的真实水平;考试内容不规范,考试管理措施不力,等等。因此,如何考、考什么内容,采取什么评价标准是值得探讨和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1.2学习主动性差。
毕业后教育学员已经有医院接收,不存在考研和就业压力,但在实习时往往养成被动的习惯:创新能力不突出,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学习主动性差,参与程度低,等等[2]。许多学员毕业后没有行医执照,不能单独管理患者,极大地影响学员的学习效率,导致许多学员毕业后不能胜任工作,我们尽量让学员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管理患者,学习过程变被动为主动。
1.3带教医生不积极或不重视。
部分医生临床工作很繁重,导致带教意识淡漠。
1.4大势所趋。
当今全国乃至欧美、印度都在进行医学教育改革,不论是精英式培养,还是证书式考取,想获得专业医生资格都要经过严格考试。
1.5医学模式改变及医疗环境紧张,这就需要我们培养高素质医生,在他们处理复杂的医疗问题时得心应手。
2.教学改革方法
我们根据毕业后基地学员分配不同级别医院、不同专业、专科医生、全科医生,按毕业时是否是学士、硕士需要安排不同学制的临床培训,本科毕业生和研究生分为毕业后3年、2年不同学制,而且按专业安排了长短不一的二级学科轮转时间,制定了不同的教学大纲。这给培训基地带教老师带来麻烦:对一个学年里不同学制的学员,教师如何给三年不同年资学员讲课;每个基地学员不多,教师讲课重复次数多,费时,易烦,直接影响到临床教学效果。
2.1尽量统一教学减少临床教室负担
每年度新学员来院后,都利用一周时间要求基地学员掌握规章制度、病历书写、医患沟通、无菌操作、抗生素应用原则、急诊抢救等,组织各相关科室对基地学员统一学习。平时组织各级学员听取全院范围各学科带头人、专业人员的讲座,进行学习,平时科内利用查房、讨论病例对学员进行讲解。
2.2增大平时考核比重
每位学员均有学习档案,基地将学员平时的出勤、回答教师提问、课后作业、(二级科室)平时测验等情况与出科考试成绩评定挂钩,将平时学习测评与出科考试一并评定学科成绩,可提高学员学习成绩的客观性和可靠性。毕业后的教育考试不同于基础课阶段和实习阶段。为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做到考试有趣味性,学员在二级科室学习时不定期地小考,尤其是口试,学员平时在病案讨论会上的发言次数、临床操作质量和水平都可计入考试成绩。以此形式进行平时小考,并要求占一定综合考试成绩比例。重视平时考试,不是增加考试次数,而是在教学过程中,上级带教医生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要求,灵活运用提问、讨论,以及平时的临床操作、小测验等方式了解学员的学习状况。每个科室均采用出科总结性考试占60%、能力考试占20%、平时考核占20%、带教医师评语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评价,每年度作评比,优秀学员给予奖励。
2.3变通考试形式
变部分理论考试为完全操作提高技能的考试,我院统一制定各科技能操作项目、扣分标准,尽量量化临床技能的考试成绩;采用提供有限资料的考试方法,通过病例的诊断、检查、治疗方案,用药原则及其药物作用,等等,灵活地以开卷、半开卷小测验等方式检测学员学习状况;教学项目采用口试的方法,如利用晨会、查房、手术、会诊、病例讨论、夜查房等各种不同场合的讲解,随时考查学生的问诊技巧、查体手法,根据学生对临床上常见问题能否完全说明诊断、鉴别诊断,以及疾病发展过程、出现相应症状处理方法、进一步诊疗计划是否正确、全面,来综合评定。
2.4根据教学项目由基地进行统一年度考核的方法
教学医院是学员接触临床的桥梁,更了解年轻医生易出现的问题。我院承担临床、口腔、放射、药学、精神等不同专业学员的培养任务,根据大纲要求的不同,也分阶段、分层次进行考核。除每个二级科室出科考试外,每半年、一年全院学员统一考试,经过统一考核,再用统一标准评定个学习基地教学和学员的学习情况。
2.5采用执业资格模拟考试来代替课程考试的方法
我国目前医学生毕业后要参加职业医师考试,考取行医执照后才有资格行医。所以我们参照“三基”、照执业医师考试的理论、技能进行指导及考核。
2.6科研技能培养
医生要有领略前沿知识、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平时上级医生指导学员进行综述书写,并尽量参与科室内课题的一般工作,使之了解科研方法。
3.教学结果
通过问卷和上一年度学员出科考试成绩比较,2010年度学员满意度较高,工作、学习效率大幅提高,临床能力显著改善,沟通能力、诊断能力均有所提高。由此可见,要采用多种考试形式和理论、技能操作综合评定学生的考试方法,让学员轻松学习,同时还通过多种教学形式,增强学员多方面的临床技能及个体能力。
4.讨论
当然,以上方法也有一定的缺陷:(1)不能涵盖全部,如团队精神。(2)有些测试不能量化,如口试、过程考试、病例分析等,计分教师只是根据经验评定登记,要细化评定标准。(3)技能考试比例加大,但学员管理患者少,动手机会少,必须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有技能实验室或标准化病人的支持。(4)教师既要担负临床、科研任务,又要管理教学,负担加大,这就要求建立教师激励机制,对教师也要有监管措施;进行教学方法培训,集中学习,保存提交教案;有奖惩措施,优胜劣汰,对表现突出的教师予以表彰、奖励,与晋升、深造资格挂钩。(5)考试监管力度不够,带教老师容易医出人情分。我们学习北京毕业生基地评分办法,把实习手册和考核手册分开,考核手册在各科教学秘书之间签字移交,教师认真填写,既做到分数保密,又做到手册不丢失。同时还建立科教科抽查制度、考勤制度。(6)忽略学生的心理健康。毕业后面对形形色色患者和繁重工作压力,医生有一个完整人格极为重要,教师要教会学员如何排解压力,在处理复杂事务时保持“平常心”。合格的临床医师的最基本要求是:“具有扎实的科学基础,能够以患者为中心、实践为导向,具备向公众提供全面的卫生保健服务所应有的各方面的基本知识、技能和素质”。变部分理论考试为完全操作提高技能的考试方法就是依照这种要求提出来的。优秀的临床医生不但要有科学的思维,而且要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医学是实践科学,要想成为好医生就必须多实践、多动手。学员要靠自己的刻苦努力,抓紧时间做到多听、多看、多做,从而掌握会做、会讲、会写三项过硬的本领。
考试改革首先要改变重理论考试轻技能考试的观念,逐渐增大并提高技能考试比重。尤其毕业后基地学员,他们多数是研究生毕业生,经过多次严格的理论考试,基础扎实,一般欠缺的是临床技能,这就要求带教医师必须是高年资主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由他们带领重点培训。引导学员加强知识的迁移和应用,使学员的执业技能、执业素养和就业能力得到明显提高。毕业后教育培养目标是具备临床思维和基本医学理念,加强对学员执业技能和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学质量和临床医学实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最终使广大患者受益。
参考文献:
[1]刘斌,王占齐,吴淑萍.论临床教学应加强医学生素质教育[J].解放军医院管杂志,2007,14,(5):375-376.
[2]佰玲,周新发,蚁敏.临床实践教学质量滑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西部医学,2004,16,(3):270-274.
[3]孔祥清.探讨医学教育考试的问题与出路.高教研究卫生职业教育,2006,24,(9):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