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人的品格,关系着身心的健康,影响到能否将来在社会工作、生活中取得成功。众所周知,幼儿时期是个性品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幼儿教育应将培养良好的品格作为重点。经过多年幼教工作的探索、总结,我认为,培养幼儿良好品格,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要充分尊重幼儿,重视集体意识培养
所谓理解与尊重幼儿,就是要以幼儿为主体。我们教育工作者和家长要努力适应幼儿,而不是强迫幼儿按照我们的思路想问题,按照我们的经验做事情。无论是在学习中、游戏活动中,还是在生活中,要学会放手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去实践。在孩子做了我们认为不正确的事时,成人不要不假思索地对孩子给予训斥指责,而是要给孩子解释的机会,冷静下来倾听孩子的出发点,再以朋友的口吻给予建议或引导,让孩子感受到来自成人的尊重,从心里真正的接受意见和建议。同时,现在的孩子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与他人相处的机会比较少,因此应让幼儿多参与集体活动,通过集体活动培养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幼儿间的交往所建立的友谊可以使他们产生安全感与自信心,有助于帮助幼儿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品性,克服自私、霸道、孤僻等异常性格,从而养成良好的社會性品格。
二、要抓住日常小事,随时随地进行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常规教育入手,使品格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针对幼儿接触过的各种事情,随时随地的进行教育。要把品格教育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使幼儿在具体的行为中,逐渐萌发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父母、爱自己的情感,培养幼儿诚实、勇敢、好问、友爱、爱护公物、不畏难、讲礼貌、守纪律、讲原则等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真正地为幼儿良好品格的形成打下坚实基础。
三、要重视家庭教育,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庭教育是幼儿人格成长的摇篮,家庭是孩子接触的第一个环境,家庭环境会给孩子人格的形成打下难以磨灭的烙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是孩子的终生教授,父母的人格力量对孩子的成长具有深远意义。著名文学家老舍曾饱含深情地说:“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过起码有百位老师吧,其中有给我很大影响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的真正老师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可见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因此父母时刻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生活中相互尊重、相互谦让,与邻里友好相处、关心别人,为孩子营造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气氛,为幼儿做出榜样。父母在生活中对幼儿的做法做出正确的评价。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为孩子指明方向。特别是孩子在家时,家长要鼓励孩子克服困难,尽量多做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事。父母不要大包大揽,在孩子做的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提醒和指导即可。如早上穿衣戴帽,要让幼儿自己动手,不要因为家长急于上班或者爷爷奶奶的疼爱,而替孩子穿戴;晚上睡觉前要求幼儿自己收拾好第二天上幼儿园要带的物品,如果忘记准备或忘记带到幼儿园,也不可以埋怨家长,要培养孩子有担当有责任,真正理解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道理。有条件的家长带幼儿去旅游,去认识祖国的山山水水、名胜古迹等,使幼儿认识到我国地大物博、风景优美,激发幼儿从小爱祖国的情感。因此,家庭环境是幼儿德育教育的基础教育,也是最关键的教育。
四、要通过感官教育,进行品格培养渗透
孩子通过阅读图书、听故事、看动画片等辅助手段及时进行品格渗透教育,通过书中、故事中的人物行为来帮助他们分清正面人物与反面人物的标准,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及生活中的事情,如德国作家克·菲·格勒特的故事《瞎子和瘸子》, 瘸子将拐杖握在手里,趴在瞎子那宽阔的肩膀上,两人步调一致,获得了一个人不能实现的效果。让孩子知道当自己不具备别人所具有的天赋,而别人又缺少你所具有的才能时,通过类似的交际便弥补这种缺陷。还有故事《我不是讨厌鬼》中方耀是一个不尊重别人、凡事都不在乎的小孩,因为我行我素的态度,他经常引起同伴和姐姐的不满和抱怨,但是方耀却一点也不认为自己哪里做错了,直到有一天,芳明阿姨的小孩小甫暂住方耀家,原本庆幸有个玩伴的方耀,却因为不满小甫的很多行为而生了一肚子气。这时,方耀才开始思考:原来不尊重别人、凡事都不在乎的态度会这么令人讨厌。经过这次事件之后,方耀终于明白尊重别人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孩子通过一种读、听、看建立一种正确的品格行为,养成良好的品格习惯。这就要求家长和教师提供足够的资料,培养幼儿的兴趣,使孩子喜欢听、读、看故事、儿歌、绘本、动画片等。同时要引导幼儿从中发现哪些是应该学习的,哪些是不应该学习的,去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品格标准。因此,利用感官进行教育是品格教育的辅助手段,也是最直观的品格教育。
五、要将品格教育渗透到游戏活动中
教师要经常利用游戏活动进行品格教育。通过角色游戏对幼儿品格情感的培养。开展角色游戏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交往能力,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和品格情感。比如,在角色区,“医生”要耐心的询问“病人”的病情并仔细为“病人”检查治疗,“病人”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检查,听从医嘱。在“娃娃家”游戏中,“妈妈”要细心照顾“宝宝”,“宝宝”要尊重长辈。幼儿在游戏中扮演着各种角色,逐步认识并理解角色的义务、职责,不断学习着社会经验和行为准则,进而使同情心、责任感得到发展,并逐步养成互相帮助的优良品质。又如,通过桌面游戏对幼儿品格情感的培养。幼儿玩积木拼擦游戏时,经常因为争抢玩具而产生纠纷。这时,教师要教育幼儿团结友爱,知道玩具是大家的,小朋友要在一起友好地玩,不独自占有,需要更多的玩具时可以和同伴商量,要征得他人的同意后才能拿。这时对幼儿进行巩固、强化合作精神,进而产生更多的合作行为是极为重要的。
树木只有根深才能叶茂,以至开花结果。幼儿品格认知与品格行为只有贯穿到生活中,各方面的教育才能达成一致。幼儿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只有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修养,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世纪人才。因此,幼儿园、家庭、社区各方要相互协调一致,根据孩子的发展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品格修养,使祖国的新一代在良好的教育氛围下茁壮成长。
一、要充分尊重幼儿,重视集体意识培养
所谓理解与尊重幼儿,就是要以幼儿为主体。我们教育工作者和家长要努力适应幼儿,而不是强迫幼儿按照我们的思路想问题,按照我们的经验做事情。无论是在学习中、游戏活动中,还是在生活中,要学会放手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去实践。在孩子做了我们认为不正确的事时,成人不要不假思索地对孩子给予训斥指责,而是要给孩子解释的机会,冷静下来倾听孩子的出发点,再以朋友的口吻给予建议或引导,让孩子感受到来自成人的尊重,从心里真正的接受意见和建议。同时,现在的孩子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与他人相处的机会比较少,因此应让幼儿多参与集体活动,通过集体活动培养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幼儿间的交往所建立的友谊可以使他们产生安全感与自信心,有助于帮助幼儿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品性,克服自私、霸道、孤僻等异常性格,从而养成良好的社會性品格。
二、要抓住日常小事,随时随地进行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常规教育入手,使品格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针对幼儿接触过的各种事情,随时随地的进行教育。要把品格教育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使幼儿在具体的行为中,逐渐萌发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父母、爱自己的情感,培养幼儿诚实、勇敢、好问、友爱、爱护公物、不畏难、讲礼貌、守纪律、讲原则等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真正地为幼儿良好品格的形成打下坚实基础。
三、要重视家庭教育,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庭教育是幼儿人格成长的摇篮,家庭是孩子接触的第一个环境,家庭环境会给孩子人格的形成打下难以磨灭的烙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是孩子的终生教授,父母的人格力量对孩子的成长具有深远意义。著名文学家老舍曾饱含深情地说:“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过起码有百位老师吧,其中有给我很大影响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的真正老师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可见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因此父母时刻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生活中相互尊重、相互谦让,与邻里友好相处、关心别人,为孩子营造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气氛,为幼儿做出榜样。父母在生活中对幼儿的做法做出正确的评价。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为孩子指明方向。特别是孩子在家时,家长要鼓励孩子克服困难,尽量多做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事。父母不要大包大揽,在孩子做的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提醒和指导即可。如早上穿衣戴帽,要让幼儿自己动手,不要因为家长急于上班或者爷爷奶奶的疼爱,而替孩子穿戴;晚上睡觉前要求幼儿自己收拾好第二天上幼儿园要带的物品,如果忘记准备或忘记带到幼儿园,也不可以埋怨家长,要培养孩子有担当有责任,真正理解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道理。有条件的家长带幼儿去旅游,去认识祖国的山山水水、名胜古迹等,使幼儿认识到我国地大物博、风景优美,激发幼儿从小爱祖国的情感。因此,家庭环境是幼儿德育教育的基础教育,也是最关键的教育。
四、要通过感官教育,进行品格培养渗透
孩子通过阅读图书、听故事、看动画片等辅助手段及时进行品格渗透教育,通过书中、故事中的人物行为来帮助他们分清正面人物与反面人物的标准,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及生活中的事情,如德国作家克·菲·格勒特的故事《瞎子和瘸子》, 瘸子将拐杖握在手里,趴在瞎子那宽阔的肩膀上,两人步调一致,获得了一个人不能实现的效果。让孩子知道当自己不具备别人所具有的天赋,而别人又缺少你所具有的才能时,通过类似的交际便弥补这种缺陷。还有故事《我不是讨厌鬼》中方耀是一个不尊重别人、凡事都不在乎的小孩,因为我行我素的态度,他经常引起同伴和姐姐的不满和抱怨,但是方耀却一点也不认为自己哪里做错了,直到有一天,芳明阿姨的小孩小甫暂住方耀家,原本庆幸有个玩伴的方耀,却因为不满小甫的很多行为而生了一肚子气。这时,方耀才开始思考:原来不尊重别人、凡事都不在乎的态度会这么令人讨厌。经过这次事件之后,方耀终于明白尊重别人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孩子通过一种读、听、看建立一种正确的品格行为,养成良好的品格习惯。这就要求家长和教师提供足够的资料,培养幼儿的兴趣,使孩子喜欢听、读、看故事、儿歌、绘本、动画片等。同时要引导幼儿从中发现哪些是应该学习的,哪些是不应该学习的,去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品格标准。因此,利用感官进行教育是品格教育的辅助手段,也是最直观的品格教育。
五、要将品格教育渗透到游戏活动中
教师要经常利用游戏活动进行品格教育。通过角色游戏对幼儿品格情感的培养。开展角色游戏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交往能力,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和品格情感。比如,在角色区,“医生”要耐心的询问“病人”的病情并仔细为“病人”检查治疗,“病人”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检查,听从医嘱。在“娃娃家”游戏中,“妈妈”要细心照顾“宝宝”,“宝宝”要尊重长辈。幼儿在游戏中扮演着各种角色,逐步认识并理解角色的义务、职责,不断学习着社会经验和行为准则,进而使同情心、责任感得到发展,并逐步养成互相帮助的优良品质。又如,通过桌面游戏对幼儿品格情感的培养。幼儿玩积木拼擦游戏时,经常因为争抢玩具而产生纠纷。这时,教师要教育幼儿团结友爱,知道玩具是大家的,小朋友要在一起友好地玩,不独自占有,需要更多的玩具时可以和同伴商量,要征得他人的同意后才能拿。这时对幼儿进行巩固、强化合作精神,进而产生更多的合作行为是极为重要的。
树木只有根深才能叶茂,以至开花结果。幼儿品格认知与品格行为只有贯穿到生活中,各方面的教育才能达成一致。幼儿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只有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修养,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世纪人才。因此,幼儿园、家庭、社区各方要相互协调一致,根据孩子的发展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品格修养,使祖国的新一代在良好的教育氛围下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