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无人机高光谱影像的水稻叶片磷素含量估算

来源 :农业机械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Y02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快速获取水稻叶片磷素含量信息,采用无人机搭载高光谱成像仪获取水稻冠层高光谱影像,并采样检测叶片磷素含量(质量分数)(Leaf phosphorus content, LPC).分析了水稻LPC在无人机高光谱影像上的光谱特征,使用连续投影算法提取对磷素敏感的特征波长,通过任意波段组合构建并筛选与磷素高度相关的光谱指数,基于特征波长反射率和光谱指数建立水稻LPC的估算模型,利用最佳模型对高光谱影像进行反演填图,得到LPC空间分布信息.结果表明:全生育期内LPC与462~718 nm范围内光谱反射率显著负相关,负相关最大处相关系数达到-0. 902;LPC的特征波长为670、706、722、846 nm,基于特征波长、使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建立的LPC估算模型精度最高,验证R2达到0. 925,RMSE为0. 027% ;在任意波段组合构建的3 种类型的光谱指数中,NDSI( R498, R606 )、RSI(R498 , R606)和DSI(R498 , R586)与LPC的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分别为0. 913、0. 915和0. 938;基于3个光谱指数、使用神经网络构建的LPC估算模型精度较高,验证R2为0. 885,RMSE为0. 029% ;对各生育期水稻LPC空间分布的反演结果与实测数据相一致,说明利用无人机高光谱遥感可以实现田间水稻LPC的快速无损监测.
其他文献
[目的]明确农用抗生素对温室白粉虱及其共生菌的影响。[方法]采用饲喂法测定3种农用抗生素对温室白粉虱的生物活性,通过qPCR测定共生菌滴度。通过喷施烟草,测定温室白粉虱的死亡率。[结果]相对于春雷霉素和宁南霉素,嘧肽霉素对温室白粉虱成虫的LC50值最低,对粉虱共生菌Arsenophonus和Portiera滴度的抑制效果最明显。3种农用抗生素喷施烟草后,粉虱校正死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3种农用抗生素对温室白粉虱的存活和共生菌滴度有抑制作用。
为了探究不同原料浓度厌氧消化体系中四环素类抗性基因(Tetracyclineresistancegenes,TRGs)的变化,设置牛粪原料浓度为100%、75%、50%和25%,分析了TRGs、理化因子和微生物群落的变化特征及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之间产气速率相似,原料浓度从100%降低至25%时总产气量从358.83 mL·g-1·d-1增加至400.89 mL·g-1·d-1。消化后的大部分处理中t
采用盆栽试验探讨小叶榕(Ficusmicrocarpa)对土壤Pb、Cd污染的适应性,并采用熵权TOPSIS模型综合评价其对Pb、Cd污染的修复潜力。结果表明,土壤低含量Pb促进小叶榕生长而高含量Pb抑制小叶榕生长,500 mg·kg-1 Pb处理下,小叶榕地下部和总生物量比对照分别增加28.92%和30.09%,氮、磷、钾吸收量分别增加11.74%、97.59%和61.80%,而1500 mg·kg-1Pb处理对小叶榕生长发育表现出明显抑制作用。低含量Cd(1
[目的]探索砜吡草唑对春玉米田杂草防除效果及合理剂量,以及对不同作物安全性评价.[方法]设计田间小区试验,以土壤喷雾处理,绝对值调查法统计防效,对作物安全性进行药害分级.
[目的]分析苯醚甲环唑和嘧菌酯在小宗作物金银花中残留特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气相色谱(配电子捕获检测器)同时检测苯醚甲环唑和嘧菌酯在金银花中残留的分析方法。样品用丙酮-乙酸乙酯(体积比1:6)混合溶剂提取、二氯甲烷萃取,自制玻璃层析柱净化,外标法定量。[结果]苯醚甲环唑、嘧菌酯在金银花中的定量限均为0.01 mg/kg。在0.01~1.0 mg/kg添加水平下,苯醚甲环唑的回收率为71%~103%,RSD为1%~9%;嘧菌酯的回收率为72%~107%,RSD为4%~8%。苯醚甲环唑和嘧菌酯在金银花中的消
[目的]探索三氟苯嘧啶与烯啶虫胺2者复配的合理性及2者复配后对褐飞虱的防效。[方法]依据杀虫剂室内活性测定标准,通过室内生物活性测定和田间防效试验进行测定。[结果]三氟苯嘧啶与烯啶虫胺之间联合作用表现为增效作用,最佳比例为1∶6。此比例下三氟苯嘧啶、烯啶虫胺复配制剂20 g/667m2对褐飞虱有较好的防效,施药后7 d防效高达90.30%,显著优于对照药剂10%三氟苯嘧啶SC和50%烯啶虫胺WG。[结论]三氟苯嘧啶与烯啶虫胺2者联合具有增效作用,可用于水稻田褐飞虱的防治。
[目的]研究采用低浓度吡虫啉处理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Rondani)后,对其室内种群亲代及子代的胁迫作用,以揭示麦二叉蚜种群多个世代的生存和繁殖对低浓度杀虫剂的响应,为田间制定有效的可持续综合防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吡虫啉LC20浓度处理亲代麦二叉蚜后,检测低浓度吡虫啉对麦二叉蚜种群亲代及连续2个子代世代的存活和繁殖的影响。[结果]吡虫啉LC20浓度处理麦二叉蚜后,F0世代种群的存活率及寿命、产蚜量、生殖历期和单次产蚜数最高时日均高于对照组,仅单次产蚜数最高时日与对照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建立黄芪中氟啶虫酰胺和除虫菊素含量的快速检测方法,明确氟啶虫酰胺和除虫菊素在黄芪中的最终残留量,并进行膳食风险评估,为其在黄芪上的安全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MgSO4、PSA和GCB净化管净化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结果]氟啶虫酰胺、除虫菊素I和除虫菊素II在质量浓度为0.002~0.10 mg/L的基质标准溶液中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均在0.999以上,在黄芪中的定量限均为0.01 mg/kg。在0.01
[目的]建立一种气相色谱法测定除虫脲中氨基甲酸甲酯杂质的分析方法.[方法]试样用乙腈溶解,采用DM-624毛细管柱和FID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外标定量测定试样中氨基甲酸甲酯的含量
农业机械底盘是移动式农业动力机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技术发展反映了农业现代化程度和智能化发展水平。本文从传动系统、行驶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底盘遥控等方面阐述了国内外农业机械底盘技术的发展现状,着重归纳了四轮驱动、无级变速、轮距可调、空气悬架、悬浮车桥、线控转向、制动防滑等新技术在农业机械底盘上应用的进展,并结合不同应用环境阐明了农业机械底盘各系统相关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最后根据我国农业机械底盘技术研究与应用需求,从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和关键零部件性能优化、提升底盘平台化与轻量化设计水平、实现底盘智能化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