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两种手术方法对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份到2015年3月份接收的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患者70例为主要对象,随机分成对I组和II组,各35例。I组给予切口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II组给予桡骨小头切除术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随访显示,在治疗效果比较上,I组优良率比II组高,差异明显,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平均曲角度、术后平均旋后角度、术后平均旋前角度改善情况比较上,I组优于II组,差异明显,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在肢力损失情况比较上,实验组比对照组低,差异明显,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患者给予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治疗效果均显示良好,且安全性高,值得普及。
关键词: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桡骨小头切除术;应用效果
在临床上,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多发于成年群体,多因间接暴力作用所致。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为局部疼痛、肘外侧轻度肿胀以及桡骨头周围压痛等,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行动。对于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的治疗,临床方法较多。本院对收治的70例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患者进行分组,旨在总结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以及桡骨小头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比较。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1月份到2015年3月份接收的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患者70例为主要对象,男患者40例,女患者30例。年龄范围为21岁到52岁,平均年龄为(37.2±3.4)岁。其中交通事故有32例,高空坠落有28例,重物砸伤有5例,其余有5例。其中左侧骨折有37例,右侧骨折有33例。患者受伤到手术的时间为3天到8天,平均为(6.1±1.0)天。按照患者的入院顺序随机分成I组和II组,各35例。在一般资料比较上,两组患者无明显差异性,P>0.05,提示无统计学意义,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I组患者给予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术前给予患者CT检查以及常规X线检查,X线片检查包括肘关节正位以及侧位。术前对患者实施臂丛麻醉,并应用气囊止血带止血,给予患者患肢手术治疗。作Kocher切口,术中将患者患肢摆置为旋前位,防止患者桡神经深支受损。逐层切口患者患肢至骨折端充分显露,清除患者骨折位置的血肿以及软组织,置入微型钢板给予固定,放置过程确保对位以及对线合适,防止患肢旋转受到限制。修复患者环状韧带,并对伤口进行冲洗,之后关闭切口,置入引流管。
II组患者给予桡骨小头切除术,患者给予臂丛麻醉,并实施气囊止血,于患者肘外侧作一切口,充分显露肱桡关节囊以及部分旋后肌,避开桡神经深支对桡骨小头进行切除,切除后对切骨端给予修整,采用残端骨膜将骨残端粗糙面进行覆盖,并对关节囊进行修复。
两组患者术前30分钟前以及术后24小时内均采用抗菌药物进行感染预防。术后3天内撤除引流管。术后采用石膏对患者患肢进行固定,保持1周,并抬高患肢,防止出现肿胀。同时指导患者患肢进行主动训练以及被动训练,促进关节功能恢复。术后2天指导患者进行简单的功能锻炼,肿胀消失后撤除石膏固定装置,之后指导患者进行主动功能训练,并结合病情逐渐增加强度,促进患者患肢恢复。
1.3 观察指标
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由资深医师结合患者患肢情况给予评分,评分依据患者患肢活动度、稳定性、肌力以及稳定性进行评估,分值最高为100分,疗效标准如下:
(1)优患者得分为95分到100分。
(2)良患者得分为80分到95分。
(3)可患者得分为60分80分。
(4)差患者得分小于60分。
优良率为=(优+良)/总例数×100%。
同时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平均曲角度、平均旋后角度以及平均旋前角度进行观察和比较。
治疗过程中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进行记录。
1.4 統计学方法
此次研究涉及数据应用SPSS14.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表示格式为率(%),组间数据应用X2检验,计量资料表示格式为(`X±S),组间数据应用T检验,P<0.05则表示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如下表所示: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可见,在治疗效果比较上,I组优良率比II组高,差异明显,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患肢活动情况比较
如下表所示:
表2 两组患者患肢活动度情况比较(°)
可见,术后平均曲角度、术后平均旋后角度、术后平均旋前角度改善情况比较上,I组患肢活动度均比II组高,差异明显,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
2.3 两组患者肢力损失情况比较
如下表所示:
表3 两组患者肢力损失情况比较
在肢力损失情况比较上,实验组的屈曲力、伸展力、前壁旋前力、旋后力损失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明显,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事业也得到大力推动,这也使得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的发生不断上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桡骨头是机体的一个关键部位,主要担任传导肱桡关节的承受负荷以及关节的稳定性维持[1]。
对于桡骨小头骨折的治疗,临床上存在较多的争议,部分人士指出,采取保守治疗的方式,可以在对肘关节稳定性以及旋转功能不影响的情况下进行治疗,而对于粉碎性骨折的患者,可采取桡骨小头切除手术。然而桡骨小头切除手术的远期效果并不理想,存在一系列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2]。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改良,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的手术技术也得到创新,内固定技术以及植入物技术开始得到应用,大大提高了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效果[3]。在目前,应用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的研究较多,本院对收治的70例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患者进行分组治疗,结果显示,术后随访显示,在治疗效果比较上,I组优良率比II组高,差异明显,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平均曲角度、术后平均旋后角度、术后平均旋前角度改善情况比较上,I组优于II组,差异明显,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在肢力损失情况比较上,实验组比对照组低,差异明显,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这与张爱平[4]等人的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采用切口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对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进行治疗,安全性高,且预后理想,值得普及。
参考文献:
[1]沈剑荣,何建中,朱其梁,王成国,祝家豪.不同手术方法治疗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效果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1):122-123.
[2]杨建伟,唐坚,孙月华,俞超,龚韦华.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的两种治疗方法比较分析[J].医学与哲学,2014,35(9B):23-24.
[3]杨明,周明全,贾小琳.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两种手术治疗的疗效分析[J].重庆医学,2013,42(2):141-142.
[4]张爱平,王宪峰,石阳,徐冬,匡凌浩.两种手术方式治疗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疗效对比分析[J].当代医学,2014,20(18):109-110.
关键词: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桡骨小头切除术;应用效果
在临床上,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多发于成年群体,多因间接暴力作用所致。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为局部疼痛、肘外侧轻度肿胀以及桡骨头周围压痛等,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行动。对于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的治疗,临床方法较多。本院对收治的70例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患者进行分组,旨在总结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以及桡骨小头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比较。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1月份到2015年3月份接收的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患者70例为主要对象,男患者40例,女患者30例。年龄范围为21岁到52岁,平均年龄为(37.2±3.4)岁。其中交通事故有32例,高空坠落有28例,重物砸伤有5例,其余有5例。其中左侧骨折有37例,右侧骨折有33例。患者受伤到手术的时间为3天到8天,平均为(6.1±1.0)天。按照患者的入院顺序随机分成I组和II组,各35例。在一般资料比较上,两组患者无明显差异性,P>0.05,提示无统计学意义,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I组患者给予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术前给予患者CT检查以及常规X线检查,X线片检查包括肘关节正位以及侧位。术前对患者实施臂丛麻醉,并应用气囊止血带止血,给予患者患肢手术治疗。作Kocher切口,术中将患者患肢摆置为旋前位,防止患者桡神经深支受损。逐层切口患者患肢至骨折端充分显露,清除患者骨折位置的血肿以及软组织,置入微型钢板给予固定,放置过程确保对位以及对线合适,防止患肢旋转受到限制。修复患者环状韧带,并对伤口进行冲洗,之后关闭切口,置入引流管。
II组患者给予桡骨小头切除术,患者给予臂丛麻醉,并实施气囊止血,于患者肘外侧作一切口,充分显露肱桡关节囊以及部分旋后肌,避开桡神经深支对桡骨小头进行切除,切除后对切骨端给予修整,采用残端骨膜将骨残端粗糙面进行覆盖,并对关节囊进行修复。
两组患者术前30分钟前以及术后24小时内均采用抗菌药物进行感染预防。术后3天内撤除引流管。术后采用石膏对患者患肢进行固定,保持1周,并抬高患肢,防止出现肿胀。同时指导患者患肢进行主动训练以及被动训练,促进关节功能恢复。术后2天指导患者进行简单的功能锻炼,肿胀消失后撤除石膏固定装置,之后指导患者进行主动功能训练,并结合病情逐渐增加强度,促进患者患肢恢复。
1.3 观察指标
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由资深医师结合患者患肢情况给予评分,评分依据患者患肢活动度、稳定性、肌力以及稳定性进行评估,分值最高为100分,疗效标准如下:
(1)优患者得分为95分到100分。
(2)良患者得分为80分到95分。
(3)可患者得分为60分80分。
(4)差患者得分小于60分。
优良率为=(优+良)/总例数×100%。
同时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平均曲角度、平均旋后角度以及平均旋前角度进行观察和比较。
治疗过程中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进行记录。
1.4 統计学方法
此次研究涉及数据应用SPSS14.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表示格式为率(%),组间数据应用X2检验,计量资料表示格式为(`X±S),组间数据应用T检验,P<0.05则表示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如下表所示: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可见,在治疗效果比较上,I组优良率比II组高,差异明显,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患肢活动情况比较
如下表所示:
表2 两组患者患肢活动度情况比较(°)
可见,术后平均曲角度、术后平均旋后角度、术后平均旋前角度改善情况比较上,I组患肢活动度均比II组高,差异明显,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
2.3 两组患者肢力损失情况比较
如下表所示:
表3 两组患者肢力损失情况比较
在肢力损失情况比较上,实验组的屈曲力、伸展力、前壁旋前力、旋后力损失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明显,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事业也得到大力推动,这也使得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的发生不断上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桡骨头是机体的一个关键部位,主要担任传导肱桡关节的承受负荷以及关节的稳定性维持[1]。
对于桡骨小头骨折的治疗,临床上存在较多的争议,部分人士指出,采取保守治疗的方式,可以在对肘关节稳定性以及旋转功能不影响的情况下进行治疗,而对于粉碎性骨折的患者,可采取桡骨小头切除手术。然而桡骨小头切除手术的远期效果并不理想,存在一系列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2]。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改良,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的手术技术也得到创新,内固定技术以及植入物技术开始得到应用,大大提高了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效果[3]。在目前,应用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的研究较多,本院对收治的70例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患者进行分组治疗,结果显示,术后随访显示,在治疗效果比较上,I组优良率比II组高,差异明显,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平均曲角度、术后平均旋后角度、术后平均旋前角度改善情况比较上,I组优于II组,差异明显,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在肢力损失情况比较上,实验组比对照组低,差异明显,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这与张爱平[4]等人的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采用切口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对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进行治疗,安全性高,且预后理想,值得普及。
参考文献:
[1]沈剑荣,何建中,朱其梁,王成国,祝家豪.不同手术方法治疗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效果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1):122-123.
[2]杨建伟,唐坚,孙月华,俞超,龚韦华.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的两种治疗方法比较分析[J].医学与哲学,2014,35(9B):23-24.
[3]杨明,周明全,贾小琳.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两种手术治疗的疗效分析[J].重庆医学,2013,42(2):141-142.
[4]张爱平,王宪峰,石阳,徐冬,匡凌浩.两种手术方式治疗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疗效对比分析[J].当代医学,2014,20(18):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