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学敏:我是为报纸而生的

来源 :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wwlds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恶人”在云南话中,既有能人的意思,也有不近情面之人之意。
  “报业恶人”之绰号和“防火防盗防老孙”之调侃的孙学敏是个现实主义者,他以“铁腕”改变“温吞”的报社气质,并勇于在报业大战中“亮剑”;有“报业斗士”之称谓和“这人是为报纸而生”之评价的孙学敏是个理想主义者,他追求报人“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之精神,对报纸事业孜孜不倦。在其带领下,《都市时报》过关斩将、一报倾城,《昆明日报》也在向“中国西部最好的党报”前进。
  
   成名于时报的那六年半
  
  昆明传媒界对孙学敏的评价和调侃,都来源于6年时间里他主导的《都市时报》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激烈的报业竞争中脱颖而出。昆明四季如春,这里的人厚道,却又有些温吞,加上报业川军之强势,艰难起步的《都市时报》若要成功,孙学敏必须以“铁腕”推进改革,推行一系列制度严格管理员工,一改报社往日的安逸懒散,对外打出“亮剑”精神,无论对手多么强大,逢敌必亮剑,才能所向披靡,即使倒下,也能成为一座山、一道岭。
  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的晚报开始兴盛,《春城晚报》应运而生,发展呈几何增长态势,颇受市场和读者欢迎,直到1999年仍在昆明报业市场上“一枝独秀”。《都市时报》于1999年创刊,若要在有近二十年品牌积累的晚报嘴里分一块“蛋糕”,其难度可想而知,况且从这一年开始,《成都商报》派出由27人组成的川军进入云南,向《云南信息报》注资600万,并移植先进的办报理念和管理方式,有气吞万里如虎之势。而此时的《都市时报》只有20万元起步资金,一帮还有点“温吞”的员工,没有电脑、相机,在一栋危房里办公,甚至连办公桌都是记者白天用、编辑夜里用。由此可想《都市时报》1999年的艰难。据了解,当年效益很差,收入只有387万元,以至于3个月发不出工资,最后是孙学敏去安宁借款,记者部主任袁宏利用私人关系从银行贷了第一笔款才熬过去的。那一年年夜饭,大家都异常苦闷,借酒浇愁,甚至有记者端着一杯钢化杯白酒撒酒疯说“我喝了酒,要打总编,我打过很多媒体的总编”。孙学敏听后,豪劲顿起,倒要看看这位记者喝了酒之后会开打吗,于是端着一茶杯白酒说“来,我俩干了这杯,我看你敢不敢打我。”一饮而尽后该记者醉倒在地上,由同事抬回家。这次酒桌上孙学敏胜利了,《都市时报》第二年也实现了史上第一次飞跃。
  第二年,《云南信息报》声名鹊起,更多淘金者涉足昆明报业,《生活新报》、《东陆时报》等一批都市类报纸进入市场,加上《春城晚报》对突如其来的市场竞争予以反击,一时间昆明报业硝烟四起。《都市时报》扮演了本次报战中的重要角色,并成为当年的“黑马”。
  2000年3月29日,孙学敏带领40人完成《都市时报》改版后,免费推向市场,被昆明新闻界和全国新闻界称为“蓝色风暴”。虽然每月广告收入由原来的几万元上升到几十万元,但免费赠送消耗了报社的大部分收入;4月5日,孙学敏征求大家意见,虽然认定0.3元零售每份是可能被读者接受的,但6日报纸开始出售,定价0.2元。6月6日,报纸发行量超过10万份,一向善于造势的孙学敏利用这次机会,请昆明市公证处对《都市时报》日发行量进行公证,确认实际发行量为104143份。此举引发了昆明第一次报业大战。一时间昆明报业发行站、广告战、口水战愈演愈烈,导致云南省委宣传部牵头统一报纸零售价。从0.2元统一到0.5元,读者就不买账了,以零售为主的《都市时报》到了生死存亡之地。天道酬勤,孙学敏亲自操刀,秘密采写的《杨天勇犯罪集团覆灭纪实》独家报道成为“还魂丹”。据了解,从1997年开始,以杨天勇为首的犯罪集团用极端残忍的手段杀害19名无辜者,市民恐惧不已,2000年7月告破后,昆明几家报纸都想报道,《都市时报》积极公关赢得独家报道权,但有关领导要求孙学敏只能一个人,并且采访罪犯时不能记录。带着对无辜生命的怜惜,对残忍罪犯的鞭笞,对英勇警察的尊敬,孙学敏全心投入采访工作,耗时60余天采访50多人,撰写了18万字,从10月31日开始连载,至2001年1月上旬结束。这组报道是孙学敏从事报业工作25年来最得意之作,不但受到昆明读者的追捧,而且提升了时报的影响力,当年经营收入达到1500万元,比1999年增长了287%。
  之后,《都市时报》不断改版,做足新闻,并推行广告代理制,创办行业周刊,策划经营活动,从此步入快速增长期,2001年收入为2500万元,增长了66%,实现孙学敏创办之初“一年亏损、二年持平、三年盈利”的誓言;2002年收入3689万元,比上年再增长46%;2003年提出“办云南最好的报纸”,收入达到了6048万元,增长66%;2004年收入为1.35亿元,增长68%,成为云南省第二家收入过亿的报纸,被称之为时报发展史上集业务和经营之大成、全面体现办报特色的一年。2005年6月,孙学敏被昆明市委任命为昆明日报社党委书记、总编辑,《都市时报》总编辑一职由赵健吾接任。
  
   没有官本位思想的党报带头人
  
  当任命宣布后,孙学敏当众表态讲了三句话:一是感谢市委和报社同志对我的信任,二是历史将证明你们是伯乐,三是我有信心和能力团结班子成员带领全体员工实现昆明日报社的伟大历史复兴。此话一出,台下掌声如雷,因为大家都期待有人来收拾《昆明日报》这个摊子。
  1985年8月1日,《昆明日报》复刊,孙学敏作为报社的第7位工作人员于9月1日开始上班。在“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激励下,怀揣着“写下老百姓的快乐和可歌可泣的事情,鞭笞邪恶”的理想,他跑遍了所有新闻口,深入基层采写了大量优秀的新闻作品,“获奖证书可以用麻袋装”。孙学敏说:“我那时候最满意的作品是《彝乡红烛》。”1993年7月,孙学敏在石林县采访期间,了解到民办教师张秀芬爱学生甚过爱子女,为救落水儿童英勇牺牲的事迹后,于8月15日刊发长篇通讯《彝乡红烛》,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中国教育报》、《中国妇女报》等予以转载,昆明市、路南县(现石林县)随后发文要求向张秀芬学习,省委、省政府将她评为烈士,事迹被拍成电视剧《老师》。据了解,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岚清看到报道后,要求云南省为张秀芬塑像,由此诞生了中国第一座民办教师塑像。
  在一批优秀报人的努力下,《昆明日报》复刊后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由于党报性质和种种历史原因,发行量小、市场化程度低,读者、商家并不认可,并由此导致内部人心涣散、暮气沉沉。孙学敏告诉记者,以前他站在位于11楼的《都市时报》往楼下看,匆匆忙忙赶来上班的肯定是时报的人,而慢慢吞吞的则是《昆明日报》的员工,“作为日报社的副总编辑,我都不愿来到死气沉沉的8楼”。2005年7月2日,孙学敏开始在他曾经不喜欢的8楼办公,并酝酿着一场改革计划。
  当年8月12日, 昆明市辖14县市区副书记、宣传部长参加“《昆明日报》挑刺会”,他们都认为“单薄、难看,会议文件多,价格高”,孙学敏承诺两年时间改变这一状况,若没改变“你们就不要订”。之后,孙学敏征集中央媒体、读者、同行等各方面意见,于2005年11月16日进行改版,提出了“办中国西部最好的党报”的奋斗目标,“团结和谐,创造卓越”的报业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办报宗旨。同时,大刀阔斧地进行内部体制机制改革,一方面以“《昆明日报》只有业务带头人”淡化官本位思想,另一方面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进行内部管理,实现谋事取代谋人、谋权、谋官。有了目标的《昆明日报》虽然辛苦,但动力十足,报社员工开玩笑称“我们终于从‘牛马不如的生活’过上了‘牛马一样的生活’”。对于这一句话,孙学敏淡淡的回应了句:“《都市时报》多年以前就开始‘女人当男人用,男人当牲口用’了。”
  《昆明日报》的改版和体制改革成效显著,2005年当年实现1895万的收入,打破了《昆明日报》自1999年以来徘徊在1500~1700万元之间的历史,创复刊以来的历史最高记录。2006年收入增长60%,达到3017万元,2007年达到4010万元。2008年,仇和主政昆明后对媒体极为重视,主要要求加大舆论监督,让昆明的媒体有种“清风扑面”的感觉,其中《昆明日报》2月16日公布昆明官员电话号码后引发购买热潮,实现《昆明日报》有史以来第一次再版,轰动全国;同时,从7月5日开始狠抓独家新闻的《昆明日报》拓展新的发行渠道,比如报纸上飞机、云南省其他州市等,使得当年收入突破5000万,3年偿还历史旧债1700多万元,固定资本从不足4000万元猛增到10117万元,员工收入不断增长。2009年,因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在很多媒体下调报纸收入增长预期的情况下,孙学敏提出6000万的收入目标。他说:“有理想和能力,才能提振中国报业。”
  
   为报纸而生
  
  “中国报业有潜力,但不用改革去激活,大家只能在‘懒散’中等死”。在报社内部,孙学敏命令记者“不吃不喝不睡我不管,工作必须按时完成”,质问经营人员“难道就没一点惊天地、泣鬼神的想法”;对上班迟到的员工采取罚款制度,对开会迟到的中层领导采取罚站措施,对犯错误的同志严厉处罚,一系列措施使其背上“报业恶人”绰号。在对外方面,无论对手强弱,逢敌必亮剑,且“剑法”变幻莫测,甚至为达目的有李云龙式的“无赖”,对手虽笑称“防火防盗防老孙”,但也给予“他为报纸而生”的评价。孙学敏对此虽也反省,但颇为之自豪,甚至听到“铁腕书记”仇和即将走马上任后说:“仇和是个好书记,给昆明带来福气。我若在他手下干不好,那么昆明2/3的干部也干不好。”
  执掌昆明日报社帅印的4年多时间里,除了将《昆明日报》的增长潜力激发出来,保持《都市时报》的稳步发展外,孙学敏还做了很多事,为即将挂牌的昆明报业传媒集团打下坚持的基础。2006年投资300万元升级报社内部采编网络,解决内部网“小马拉大车”而经常崩溃的问题;2007年1月开通“彩龙中国网”,结束昆明日报社没有网站的尴尬局面;2007年3月筹资3500万元兴建印务中心,打破印刷瓶颈,结束印刷受制于人的历史;2008年12月11日,开通集政务、新闻、商务、生活、旅游、文化、英文和互动社区为一体的昆明信息港,为昆明市发展建设一个优质的窗口。其中,在此期间成立昆明都市时报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当年就进入房地产领域,一个项目纯赚1080万元,为时报注入强大资本;推动报纸经营公司化运作,保证采编和经营两分开;成立昆明报业发行公司,以实现一业为主、多元发展的目标。孙学敏发展昆明日报社的一系列举措,应了“为报纸而生”的那句评价,以至于有人担心一心扑在报纸事业上的他退休后该怎么办。
  2009年9月26日,昆明报业传媒集团将正式挂牌成立。集团将拥有两报两刊一网两公司,摆在孙学敏面前的担子更重了,除了要保持《昆明日报》和《都市时报》健康发展,还要关注集团其他媒体。记者了解到,昆明信息港是仇和推进昆明数字化进程的战略布局之一,一方面优化资源,整合昆明市75家网站,节约成本,便于管理;另一方面让昆明日报社在新媒体蓬勃发展之际能够占领“阵地”。但和国内众多媒体网站一样,昆明信息港的商业模式尚不明晰。另外,集团成立后,印务公司的市场化转型和发行公司的多元化发展也需要经过市场的考验。划归到集团的《滇池》等杂志如何重新焕发出活力,大家将拭目以待。
  云南作为一个文化和旅游资源丰富的多民族地区和中国面向东盟的重要窗口,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等对这块文化产业“蛋糕”伺机而动。强敌环伺,孙学敏和昆明报业传媒集团将在云南文化产业发展格局中扮演何种角色,业界更为关注。但熟悉孙学敏的人都知道,将生活类报纸和党报都带来光明前景,“敢于亮剑”和极富人气的他不会碌碌无为、自甘落后。
其他文献
"年增收3万元,带动5户以上村民致富……"8月18日,在长宁县竹海镇高坝村村委办公地,我们看到20多名党员的承诺写在公示栏上.今年以来,长宁县在竹海镇等42个基层党组织和997名
期刊
<正>预测未来,不如创造未来;全新BMW 7系,时代由此划分。作为BMW品牌的最新旗舰,全新BMW 7系在可持续性、数字化、互联互通上以及个性化上展示了BMW的前瞻性,以前瞻的现代豪
近段时间以来,为确保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实效,南江县建立和完善了“一把手抓、抓一把手”和“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一、全国新闻战线开展“走转改”活动  由中央宣传部、中央外宣办、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国记协等五部门组织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正在全国新闻战线广泛开展,社会反响十分强烈。  8月9日五部门召开视频会议,对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进行部署,9月23日,新闻出版总署下发了《关于在新闻出版系统深入持久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通知》。按照五部委部署和新闻出
为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和用人制度,今年以来,珙县积极建立完善《珙县科级领导干部监督管理量化经常化考评办法》,实现了干部监督工作的“五个转变”。
召开支部党员大会、党小组会、支部委员会和上党课。组织党员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如,开展党员义务劳动日活动,以加强党员与群众联系,培养党员无私奉献精神;开展党员服务日活动,使
<正>在近日举行的捷克共和国国庆招待会上,捷克驻华大使公务用车交车仪式同时在北京捷克大使馆举行。斯柯达中国总裁韩麦安先生将一辆斯柯达SUPERB速派交予捷克驻华大使贝德
期刊
最近纸媒正在进入复苏期,这个复苏期有多长很难预测,我觉得两到三年是有的。我这个观点在一片唱衰声里,可能有些特别,但很多数据和现象,支持我的观点。
2010年12月15日,中国村民自治展示中心落成仪式在广西宜州市隆重举行。30年前,河池宜州市合寨村村民投票民主选举产生了“中国第一个村民委员会”,在全国率先实行村民自治,开创了
湖北省应城市3名“村官”利用国家惠农政策,合伙套取粮食补贴资金25万余元私分。应城市检察院依法查处后提起公诉,法院最近作出一审判决,以贪污罪分别判处3名“村官”有期徒刑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