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以来,越来越强调以学生为本的学生观,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受到越来越多的教育学者的重视。本文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内涵出发,论述了目前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于高中地理教学的影响,指出目前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在高中地理教学应用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希望对改进高中地理教学有所帮助,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关键词】人本主义 学习 理论 高中地理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6.075
随着社会和教育的发展,传统的教育模式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填鸭式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只重视学生的成绩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等等。素质教育实施以来,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重视,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引起教育界的广泛讨论。本文就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相关知识展开讨论,如有不当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一、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内涵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认为人的学习活动在原则上应当是主动的,要求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习者的情感体验的变化,学习者通过自身的学习能够实现自身的学习价值。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一)学习是一个认知和情感相统一的过程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注重学生的成绩也就是知识相比,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一大进步就是注重知情合一。既强调促进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同时关注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一系列情感变化,希望受教育者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
(二)有意义学习
有意义学习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观点,有意义学习是能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学习,不仅是知识上的进步,也包括心理上的成熟、经验上的积累、独特个性的发挥、解决问题能力的增强,起到充分挖掘个人潜能的作用。
(三)强调学生中心的教学观
学生中心的学生观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最终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独立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个性的养成,使学生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于高中地理教学的影响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于目前的高中地理教学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地位、学生的地位以及教学方式、教学方法等形成巨大的颠覆和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目标制定要合理
人本主义理论在教学上的改进首先要体现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在国家教育目标和省培养目标的指挥下,结合学校与班级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制定。教学目标的制定不仅要致力于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也要实现学生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的提升,即“三维目标”的实现。
(二)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开展探究式地理教学
探究式地理教学也是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重要体现,探究式教学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主张让学生自己去探究问题的原因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扩大了地理教学的范围,不再将地理教学局限于短短的40来分钟的课堂教学当中,将地理教学延伸至学生的课外以及实践活动中。例如:探究问题的来源可以是学生在生活中实际遇到的地理问题,附近的大山、丘陵、盆地等典型地貌可以作为野外考察基地为问题的解决提供材料等等。探究性学习的开展往往是以团队的形式展开的。在团队中,学生除了自主学习,还需要考虑团队的管理、分工、配合等一系列的问题,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也体现了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中所强调的知情统一的学习观。
(三)改进师生关系,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
新课改的背景下,师生关系应该向更和谐、更融洽的方向发展。改进师生关系,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完成老师和學生角色的转变。改变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性、能动性、选择性,真正的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发挥引导作用,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完成学习任务。第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双方应处于平等的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感受,以便通过学生的反馈来更好的改进自己的工作;鼓励学生对教师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应大胆提出质疑,帮助教师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案。
三、目前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在高中地理教学应用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过分强调学生主体地位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凡事都要把握一个度,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学生主体地位,就容易忽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过分关注学生情感体验的变化,就容易忽视知识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虽然说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情感体验的变化在教学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但是也要把握基本原则,在要关注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和情感体验的变化的情况下也要关注学生基础知识情况的掌握,这几个方面是需要同時注意的。
(二)过分弱化课堂讲授的地位
在强调发展素质教育的情况下,我们应当适当的调整教学方式,不能再采用单一的讲授式教学,但这并不意味着对讲授式教学的全盘否定,我们不能完全抛弃讲授式教学,应当将传统的教学模式与现代教学模式相结合,汲取其中有用的部分,抛弃传统教学方式中不合理的成分。在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应用过程中,如果过分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挥,就会弱化课堂讲授的地位,但是讲授式教学就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比如,学生在进行地理问题探究时所需掌握的理论性知识是需要通过课堂讲授获得的。
(三)对地理教师提出更严格的要求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地理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地理教师带来了更大的工作负担。有的教师的专业素质还不是很过关,过分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而勉强进行探究式的教学有可能会适得其反,不利于地理教学有效性提高。
总之,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自实施以来已经取得巨大进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偶尔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未来可能会随时暴露出一些新问题,但是它对高中地理教学的改进的意义仍然重大,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在具体实施人本主义教学理论时要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主义把握好度,否则将会过犹不及。
【关键词】人本主义 学习 理论 高中地理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6.075
随着社会和教育的发展,传统的教育模式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填鸭式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只重视学生的成绩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等等。素质教育实施以来,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重视,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引起教育界的广泛讨论。本文就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相关知识展开讨论,如有不当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一、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内涵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认为人的学习活动在原则上应当是主动的,要求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习者的情感体验的变化,学习者通过自身的学习能够实现自身的学习价值。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一)学习是一个认知和情感相统一的过程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注重学生的成绩也就是知识相比,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一大进步就是注重知情合一。既强调促进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同时关注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一系列情感变化,希望受教育者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
(二)有意义学习
有意义学习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观点,有意义学习是能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学习,不仅是知识上的进步,也包括心理上的成熟、经验上的积累、独特个性的发挥、解决问题能力的增强,起到充分挖掘个人潜能的作用。
(三)强调学生中心的教学观
学生中心的学生观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最终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独立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个性的养成,使学生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于高中地理教学的影响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于目前的高中地理教学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地位、学生的地位以及教学方式、教学方法等形成巨大的颠覆和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目标制定要合理
人本主义理论在教学上的改进首先要体现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在国家教育目标和省培养目标的指挥下,结合学校与班级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制定。教学目标的制定不仅要致力于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也要实现学生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的提升,即“三维目标”的实现。
(二)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开展探究式地理教学
探究式地理教学也是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重要体现,探究式教学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主张让学生自己去探究问题的原因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扩大了地理教学的范围,不再将地理教学局限于短短的40来分钟的课堂教学当中,将地理教学延伸至学生的课外以及实践活动中。例如:探究问题的来源可以是学生在生活中实际遇到的地理问题,附近的大山、丘陵、盆地等典型地貌可以作为野外考察基地为问题的解决提供材料等等。探究性学习的开展往往是以团队的形式展开的。在团队中,学生除了自主学习,还需要考虑团队的管理、分工、配合等一系列的问题,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也体现了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中所强调的知情统一的学习观。
(三)改进师生关系,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
新课改的背景下,师生关系应该向更和谐、更融洽的方向发展。改进师生关系,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完成老师和學生角色的转变。改变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性、能动性、选择性,真正的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发挥引导作用,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完成学习任务。第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双方应处于平等的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感受,以便通过学生的反馈来更好的改进自己的工作;鼓励学生对教师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应大胆提出质疑,帮助教师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案。
三、目前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在高中地理教学应用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过分强调学生主体地位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凡事都要把握一个度,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学生主体地位,就容易忽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过分关注学生情感体验的变化,就容易忽视知识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虽然说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情感体验的变化在教学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但是也要把握基本原则,在要关注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和情感体验的变化的情况下也要关注学生基础知识情况的掌握,这几个方面是需要同時注意的。
(二)过分弱化课堂讲授的地位
在强调发展素质教育的情况下,我们应当适当的调整教学方式,不能再采用单一的讲授式教学,但这并不意味着对讲授式教学的全盘否定,我们不能完全抛弃讲授式教学,应当将传统的教学模式与现代教学模式相结合,汲取其中有用的部分,抛弃传统教学方式中不合理的成分。在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应用过程中,如果过分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挥,就会弱化课堂讲授的地位,但是讲授式教学就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比如,学生在进行地理问题探究时所需掌握的理论性知识是需要通过课堂讲授获得的。
(三)对地理教师提出更严格的要求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地理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地理教师带来了更大的工作负担。有的教师的专业素质还不是很过关,过分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而勉强进行探究式的教学有可能会适得其反,不利于地理教学有效性提高。
总之,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自实施以来已经取得巨大进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偶尔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未来可能会随时暴露出一些新问题,但是它对高中地理教学的改进的意义仍然重大,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在具体实施人本主义教学理论时要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主义把握好度,否则将会过犹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