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小学阶段是学生阅读爱好、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让阅读成为悦读的有效途径,就是通过趣味的课内阅读指导植根阅读,借助家校共读圈营造阅读氛围,创设新阅读方式进行灵动阅读,运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个性鲜明的阅读思维,让学生对于读书的态度能够始于兴趣,坚于习惯,恒于热爱。
【关键词】
课内阅读指导 家校共读圈 阅读方式 阅读思维
巴丹说:“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阅读对于语文素养的养成,甚至是人格教育的影响都是至关重要的。小学阶段是学生阅读爱好、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如何让学生爱上阅读,让阅读成为悦读呢?在班级阅读推广活动中,我从植根课内阅读指导的基础出发,借助家校共读圈营造阅读氛围,创设新阅读方式进行灵动阅读,运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个性鲜明的阅读思维,让学生对于读书的态度能够始于兴趣,坚于习惯,恒于热爱。
一、趣味阅读指导
一本好书就像山间一股清甜的甘泉,它可以滋养学生的灵性。在阅读指导中,我尝试利用色彩明亮的思维导图、不拘形式的批注笔记及个性阅读知识卡等,让阅读指导课充满灵动、趣味,让阅读成为学生最美的姿态。
在指导阅读《疯狂的麦基》一书时,我引导学生画出个性阅读思维导图。有的根据文章脉络“离开假日堡,失家——来到双磨坊镇——在比尔家住下——离开比尔家——重返比尔家,回家”来画思维导图,有的则根据麦基的奇遇画出思维导图,还有的把麦基的成长画了出来。学生们的作品虽然稚嫩简朴,但却有着独特的阅读视角。
在指导阅读安房直子的《风的旱冰鞋》《手绢上的花田》等文章时,因为安房直子的作品语言优美,极具画面感,我引导学生品读文中精妙语句,从“色彩美”“语言美”“画面美”“心灵美”等角度来圈画批注,运用大小声读、想象读、齐读等多种方式的读来以读促悟,体会语言的美妙和唯美的意境。而在指导学生阅读沈石溪的动物小说系列时,我则让学生建立阅读知识卡,摘抄、积累文中各种动物资料。
书有光,读最美!有趣的阅读指导课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的内驱力,焕发阅读热情!
二、养成阅读习惯
为了让学生坚持阅读,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我通过建立家校共读圈,创设新阅读方式等方法不断进行阅读拓展,逐步培养学生们的阅读习惯。
1.建立家校共读圈。如何将“短阅读”变成“长阅读”?新教育倡导者朱永新教授说:“家庭和教室是与学生生命关系最大的生命场。”为此,我通过创设家校共读圈来推广阅读行动。在班级,我通过班级共读、师生共读、美文诵读、“好书我推介”等方法,调动学生读书积极性,开创教室里的阅读行动。班级共读,学生的阅读感悟相互碰撞、生成、生长;师生共读,教师的阅读视角和感悟能够从高度上弥补学生阅历经验的不足,及时地进行引导和指正;美文诵读,让阅读娓娓动听;“好书我推介”将大家心目中的好书形成阅读书单,指引阅读方向。面对学生推介的书单,我有序安排了阅读计划。低年级阶段主要侧重于读绘本和唐诗蒙学,中年级阶段则侧重读《论语》《诗经》等节选以及名家童书,高年级阶段难度加深,侧重古文节选以及一些适合学生读的名著、名家散文诗歌等等。
“阅读和家庭是整个教育最重要的基石。”很多学生在班里爱看书,可一回家,失去了阅读氛围,有些学生就拿不起书了。因此,我在班级家长群里推介“亲子共读打卡”,引导家长好的家庭教育是陪伴,亲子共读,在“润物细无声”的熏陶中,可以激发学生爱上阅读,爱上学习,真正做到让学生不输在起跑线上。当我提出倡议后,具有见识的家长们积极响应,亲子共读成为班级读书潮流。冉冉的家长不仅带着学生读《声律启蒙》《论语》《诗经》,还把一家人读书的情景拍成微视频,分享在朋友圈。在他的带动下,很多学生家长也都放下手机,加入读书打卡行动,读书氛围日益浓厚。阅读,不仅改变着学生,也在无声地改变着家长,改变着家庭教育方式。
2.创设新阅读方式。语文课伊始,我会打开手机,给学生播放微信公众号《为你读诗》和《让爱的分贝响亮》,这两个公众号都是非常好的听觉阅读媒介,每天都会推送一两首(篇)由著名主持人、文化名流带来的名家经典作品朗读。诗歌温暖,文字香醇,朗诵的声音更像午后轻风、冬日暖阳,课前短短的几分钟,成为我们最惬意的时光。
新阅读方式的创设,让阅读活色生香。带着学生们观看《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经典咏流传》等优秀电视节目,我们重温古诗词,领略中华诗词之美;听文学大家讲述创作过程,聆听他们的灵感源泉,跟着达人用优美的音符唤醒经典文化的生命力。这些节目既有趣味性又有文化内涵,学生们在欣赏董卿的出口成章时,明白了“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道理;在哼唱《少年中国說》时,懂得了“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的真谛。
当阅读的环境逐渐清新,书香自来;当阅读的形式日益灵动,学生自会爱上阅读。读书,成为一种习惯,流淌在学生们的血液里,不负韶光,不负自己!
三、训练阅读思维
阅读推广中,除了让学生不断获得阅读愉悦感,还必须训练他们的阅读思维,灵活阅读。“死读书不如不读书”,我们要做有深度的读书人,成为阅读的主体。春天来了,很多学生渴望来场与春光的邂逅,可是连绵春雨,打湿了踏青计划。于是,我发动“春天,在诗歌中踏青”主题阅读活动。学生们一下子忙活起来,读了那么多诗,哪些和春光有关?哪些诗句写的是早春,哪些写的是仲春,哪些又是暮春呢?这些诗又是从什么角度展现春光美的?问题一个个生发,答案一点点探究,知识在归纳梳理,思维在萌发创新。当结果汇报交流那天,展现学生智慧的习作文字优美,手抄报图文并茂,小组合作汇报条理清晰。多样的阅读结形式呈现着个性鲜明的阅读结果,而这恰恰体现了学生们在阅读中分析、归纳、提炼、重组的思考过程,正是这一次次地思考训练,不断拓展学生的阅读思维,形成更具个性的阅读思维。
又如读《缺失了一角的圆》,就“残缺与完美”进行辩论,在引经据典中阐述自我观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改写课本剧《晏子使楚》,重温历史形象,再塑人物精彩魅力……
阅读拓展活动,让阅读不再是静悄悄地孤芳自赏,而是百舸竞流的澎湃前行。在激情盎然的思维拓展训练中,学生们从书中获得了满足感,获得了成就感。对阅读的爱,便就在无声息中滋长,恰如春草,更行更远。
综上所述,我在阅读推广活动中打破传统,用新鲜的阅读指导课点燃学生们对阅读的兴趣;营造家校阅读氛围,让读书成为共同的话题;新阅读方式的创设,让阅读熠熠生彩;思维拓展训练,则不断地激发学生形成阅读力,焕发阅读的蓬勃生机。可以说,灵动阅读,当阅读成为“悦读”,阅读就不再是一种向往,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
【参考文献】
【1】巴丹.阅读改变人生.东方出版社,2010(1)
【2】朱永新.家庭好了,教育才会好·光明日报,2015(2)
小学阶段是学生阅读爱好、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让阅读成为悦读的有效途径,就是通过趣味的课内阅读指导植根阅读,借助家校共读圈营造阅读氛围,创设新阅读方式进行灵动阅读,运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个性鲜明的阅读思维,让学生对于读书的态度能够始于兴趣,坚于习惯,恒于热爱。
【关键词】
课内阅读指导 家校共读圈 阅读方式 阅读思维
巴丹说:“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阅读对于语文素养的养成,甚至是人格教育的影响都是至关重要的。小学阶段是学生阅读爱好、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如何让学生爱上阅读,让阅读成为悦读呢?在班级阅读推广活动中,我从植根课内阅读指导的基础出发,借助家校共读圈营造阅读氛围,创设新阅读方式进行灵动阅读,运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个性鲜明的阅读思维,让学生对于读书的态度能够始于兴趣,坚于习惯,恒于热爱。
一、趣味阅读指导
一本好书就像山间一股清甜的甘泉,它可以滋养学生的灵性。在阅读指导中,我尝试利用色彩明亮的思维导图、不拘形式的批注笔记及个性阅读知识卡等,让阅读指导课充满灵动、趣味,让阅读成为学生最美的姿态。
在指导阅读《疯狂的麦基》一书时,我引导学生画出个性阅读思维导图。有的根据文章脉络“离开假日堡,失家——来到双磨坊镇——在比尔家住下——离开比尔家——重返比尔家,回家”来画思维导图,有的则根据麦基的奇遇画出思维导图,还有的把麦基的成长画了出来。学生们的作品虽然稚嫩简朴,但却有着独特的阅读视角。
在指导阅读安房直子的《风的旱冰鞋》《手绢上的花田》等文章时,因为安房直子的作品语言优美,极具画面感,我引导学生品读文中精妙语句,从“色彩美”“语言美”“画面美”“心灵美”等角度来圈画批注,运用大小声读、想象读、齐读等多种方式的读来以读促悟,体会语言的美妙和唯美的意境。而在指导学生阅读沈石溪的动物小说系列时,我则让学生建立阅读知识卡,摘抄、积累文中各种动物资料。
书有光,读最美!有趣的阅读指导课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的内驱力,焕发阅读热情!
二、养成阅读习惯
为了让学生坚持阅读,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我通过建立家校共读圈,创设新阅读方式等方法不断进行阅读拓展,逐步培养学生们的阅读习惯。
1.建立家校共读圈。如何将“短阅读”变成“长阅读”?新教育倡导者朱永新教授说:“家庭和教室是与学生生命关系最大的生命场。”为此,我通过创设家校共读圈来推广阅读行动。在班级,我通过班级共读、师生共读、美文诵读、“好书我推介”等方法,调动学生读书积极性,开创教室里的阅读行动。班级共读,学生的阅读感悟相互碰撞、生成、生长;师生共读,教师的阅读视角和感悟能够从高度上弥补学生阅历经验的不足,及时地进行引导和指正;美文诵读,让阅读娓娓动听;“好书我推介”将大家心目中的好书形成阅读书单,指引阅读方向。面对学生推介的书单,我有序安排了阅读计划。低年级阶段主要侧重于读绘本和唐诗蒙学,中年级阶段则侧重读《论语》《诗经》等节选以及名家童书,高年级阶段难度加深,侧重古文节选以及一些适合学生读的名著、名家散文诗歌等等。
“阅读和家庭是整个教育最重要的基石。”很多学生在班里爱看书,可一回家,失去了阅读氛围,有些学生就拿不起书了。因此,我在班级家长群里推介“亲子共读打卡”,引导家长好的家庭教育是陪伴,亲子共读,在“润物细无声”的熏陶中,可以激发学生爱上阅读,爱上学习,真正做到让学生不输在起跑线上。当我提出倡议后,具有见识的家长们积极响应,亲子共读成为班级读书潮流。冉冉的家长不仅带着学生读《声律启蒙》《论语》《诗经》,还把一家人读书的情景拍成微视频,分享在朋友圈。在他的带动下,很多学生家长也都放下手机,加入读书打卡行动,读书氛围日益浓厚。阅读,不仅改变着学生,也在无声地改变着家长,改变着家庭教育方式。
2.创设新阅读方式。语文课伊始,我会打开手机,给学生播放微信公众号《为你读诗》和《让爱的分贝响亮》,这两个公众号都是非常好的听觉阅读媒介,每天都会推送一两首(篇)由著名主持人、文化名流带来的名家经典作品朗读。诗歌温暖,文字香醇,朗诵的声音更像午后轻风、冬日暖阳,课前短短的几分钟,成为我们最惬意的时光。
新阅读方式的创设,让阅读活色生香。带着学生们观看《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经典咏流传》等优秀电视节目,我们重温古诗词,领略中华诗词之美;听文学大家讲述创作过程,聆听他们的灵感源泉,跟着达人用优美的音符唤醒经典文化的生命力。这些节目既有趣味性又有文化内涵,学生们在欣赏董卿的出口成章时,明白了“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道理;在哼唱《少年中国說》时,懂得了“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的真谛。
当阅读的环境逐渐清新,书香自来;当阅读的形式日益灵动,学生自会爱上阅读。读书,成为一种习惯,流淌在学生们的血液里,不负韶光,不负自己!
三、训练阅读思维
阅读推广中,除了让学生不断获得阅读愉悦感,还必须训练他们的阅读思维,灵活阅读。“死读书不如不读书”,我们要做有深度的读书人,成为阅读的主体。春天来了,很多学生渴望来场与春光的邂逅,可是连绵春雨,打湿了踏青计划。于是,我发动“春天,在诗歌中踏青”主题阅读活动。学生们一下子忙活起来,读了那么多诗,哪些和春光有关?哪些诗句写的是早春,哪些写的是仲春,哪些又是暮春呢?这些诗又是从什么角度展现春光美的?问题一个个生发,答案一点点探究,知识在归纳梳理,思维在萌发创新。当结果汇报交流那天,展现学生智慧的习作文字优美,手抄报图文并茂,小组合作汇报条理清晰。多样的阅读结形式呈现着个性鲜明的阅读结果,而这恰恰体现了学生们在阅读中分析、归纳、提炼、重组的思考过程,正是这一次次地思考训练,不断拓展学生的阅读思维,形成更具个性的阅读思维。
又如读《缺失了一角的圆》,就“残缺与完美”进行辩论,在引经据典中阐述自我观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改写课本剧《晏子使楚》,重温历史形象,再塑人物精彩魅力……
阅读拓展活动,让阅读不再是静悄悄地孤芳自赏,而是百舸竞流的澎湃前行。在激情盎然的思维拓展训练中,学生们从书中获得了满足感,获得了成就感。对阅读的爱,便就在无声息中滋长,恰如春草,更行更远。
综上所述,我在阅读推广活动中打破传统,用新鲜的阅读指导课点燃学生们对阅读的兴趣;营造家校阅读氛围,让读书成为共同的话题;新阅读方式的创设,让阅读熠熠生彩;思维拓展训练,则不断地激发学生形成阅读力,焕发阅读的蓬勃生机。可以说,灵动阅读,当阅读成为“悦读”,阅读就不再是一种向往,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
【参考文献】
【1】巴丹.阅读改变人生.东方出版社,2010(1)
【2】朱永新.家庭好了,教育才会好·光明日报,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