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品德与生活》的教学探究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zengb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教师应该突破过去在学生品德教育中“空、虚”的瓶颈,屏弃课堂上简单的说教。只有让儿童去切身感受生活的酸、甜、苦、辣;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困惑,通过内化、外化,才能真正领悟做人的道理。而新课程《品德与生活》以活动式的教学形式为儿童开辟了一个广阔的舞台。我们应该怎样利用这个舞台呢?下面,我根据两年来新课程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所做的一些尝试。
  
  一、联系生活,感受生活,领悟道理
  
  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来:《品德与生活》必须要联系生活的事件、生活的体验、生活的空间、生活的领域,要结合学生与家庭、学生与学校、学生与社区、学生与社会、学生与自我。我觉得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本土资源作为学生发现生活,感受道德最重要的媒介。在教学第一册《欢乐的元宵节》时,正好是元宵佳节期间,我县正如火如荼地举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热闹非凡。当时,我让学生课前先去了解我县举行了哪些庆祝活动,并试着去参与。课上,我再以小组表演、竞赛的形式看看哪小组说得多,表演得好。通过学生去切身体验,让学生更了解元宵节,更能感受元宵佳节热闹、欢乐的气氛,从而激发学生对家乡,对祖国传统节日的喜爱之情。又如学习第四册中《安全小黄帽》时,我引用了汕头台很火的一个电视节目——《今日视线》不久前才播出的一则因行人不遵守交通规则而引发的严重交通事故的新闻。班里大部分学生都看过这则新闻,对事故中的伤者惨不忍睹的伤势还记忆犹新。我让学生讨论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交通事故?学生反应激烈,讨论认真,对于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在活动中学知识、明道理
  
  新课程标准根据低年级儿童的特征,要求《品德与生活》课程以活动为课程的组织和实施方式,强调寓教于活动之中,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经验与体验。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各种生动、活泼的活动形式,力求学生真正“活”起来,“动”起来,在活动中指导学生行为实践,可以使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自我触动、自我激励、自我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1、活动形式要多样
  新课程是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的主要教学形式,通过安排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进行讨论、操作、实践、讲故事、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做游戏等不同类型的活动,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交流、锻炼表达能力,以达到强化情感体验之目的。如在教学《太阳公公对我笑》这课时,我采用了小组讨论、小组比赛、现场调查等多种教学活动形式,激发学生动口、动脑又动手。学生参与积极,课堂气氛活跃。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自主学会了一些简单的生活自理行为和卫生习惯。
  2、教师也是活动者
  新课程改革后,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化身,教学过程的主宰,而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是学生的朋友、伙伴;教学过程不再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而是教师、学生、教材三者互动的过程。在学生进行活动的过程中,我不会高高在上地闲站在讲台上,而是走入学生中,与他们一起捡垃圾,一起叠被子……一方面,创设了一个平等、融洽的课堂氛围,有利于维持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对于学生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也能及时给予引导和指导。
  3、不为活动而活动
  活动是有目标的,这个目标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之后应达到的最低或平均要求。它是教师教学的灵魂,也是每堂课的方向,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因此,教师在设计每个活动时,都要明确设计这个活动的目的和意图的什么,落脚点以及活动的价值在哪里,不能只为活动而活动。像有些课,课堂上学生嘻嘻哈哈,参与积极,气氛活跃,整节课看起来热闹极了,但课后学生除了玩得开心,一无所获。很明显,这不是节成功、有效的课。
  
  三、重视课后实践,回归生活
  
  课堂上四十分钟的教学帮助学生明确了生活中的正确做法,但一堂课的结束并不等于教育的结束。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能力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较长的过程,离不开反复的实践。让学习回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实践中成长,最终才能真正强化和巩固所学的东西。如我在教完第一册《我来做家务活》后,要求学生在周末帮父母干一天家务活,展示自己在家务方面学到的本领,也体验一下父母的辛苦。回校后,我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想,再次鼓励他们在家多帮家长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之后,我又通过调查了解,表扬那些勤劳的学生,在班中树立榜样,真正让品德学习回归生活。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让儿童在自己的生活中通过认识自然、了解社会和把握自我,形成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进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的一门课程。教师必须将《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核心“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迁移到教学中。努力走进生活,贴近学生,创设开放、互动、活泼的教学情景,营造自由、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把教学的需求转化为学生的需求。引导孩子听一听各种问题,引导他们去思考,让他们有自己的见解,有自己的看法,在生活体验中得到感悟,在感悟中进一步“学会生活”。
  (作者单位:515900广东省 南澳县后宅镇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作为一门外语,英语教学在我国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显著成就是大家有目共睹的,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和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英语教学的方法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在这些众多的方法给英语教学所带来的新面貌的同时,我们也应思考其在我们  教学中所存在的种种弊端,我认为以下教学方法值得我们反思。    一、在英语教学中过份推崇“交际法”    交际教学法(Communicative Language
期刊
【摘要】常规教学工作与教学质量高低有着密低的关系。质量可以通过考试的结果通过进行有显性的体现,而教学常规则是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教学常规的处理方法更加是质量高低的决定因素。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老师,教学效果好坏在于老师,过程管理是教学常规实施的过程。  【主题词】英语教学 方法    现代教学,着重于常规的教学工作的深入展开,更加体现于对常规工作的全面实施。英语教学也不例外,它同样反映着相同的情况。
期刊
“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和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指明了课堂教学的方向,而数学课是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最强的学科,因此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就要认真研究数学的策略与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学成为一种双边活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成为一个有效的学习者.    一、更新教学观念,创设创新的环境    数学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从灌输知识转变为
期刊
德育是中小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江总书记在关于教育谈话中要求我们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现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可见,语文学科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载体。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思想品德与学生意志、品格的培养,做到语文教学与思想教育和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数学课堂实践,让学生普遍认为数学就是学习高度形式化、符号化的内容,学到的都是一些撍罃知识,当他们面对不断变化的题型时,就由于适应不了而无所适从。很多教师也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大家都在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模式、培养学生智能的新途径。现在的数学教学普遍改变了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大多采用边讲边问、讲练结合、探究式的教学方式。提问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也是师生互动的一种重要的形
期刊
品德,即道德品质,它是社会的行为道德规范在个人身上的具体体现。当然,行为是表像,心理素养才是影响儿童品德行为的根本因素,心理学告诉我们,儿童不良品德的产生,主要在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等品德心理结构上出现了问题或偏差,不良品德的儿童往往在其一方面或几方面的水平不及小学一般儿童。  小学儿童品德不良的表现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不守纪律,不爱学习没有礼貌。二是行为粗野,出口骂人,动手打架
期刊
导数是高中数学新教材中新增的知识之一导数是高中数学课本中新增的内容,导数为解决函数问题、曲线问题提供了一般性的方法,由于导数可与函数、不等式等许多知识进行整合,在理论和实际生活中都有很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加大了导数的考查力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本文通过列例方式归纳导数及其应用,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与创新能力。    一、导数的定义    熟知导数的定义,判断导数是否存在。  例1:函数f
期刊
无论做人、做事,都要注重细节,从小事做起。我们的古人就提倡“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易”;“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所以,大礼不辞小让,细节决定成败。我们的数学学习,尤其需要培养学生关注细节,从小事入手,从一点一滴做起的良好习惯。    一、引发思考的缘由    一些家长或朋友向我诉苦:“我们家孩子老是粗心,没有认真看清题目要求,原来他是会做的,扣了不应该
期刊
数学中的分析法和综合法都是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分析法是从未知(要证)的结论入手,经过严谨有据的步步逆推(证)到已知为止;综合法是从已知条件入手,逐步推证出所要求证的结论。在几何教学中,若将这两种数学思想方法联用,则能使思路大开,使问题迎刃而解。  笔者从大量的考试试卷中发现,学生对几何证明题失分非常严重,一提几何,学生就感到“头痛”,对几何证明题学生感到十分困难,有一种“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的畏难
期刊
【主题词】培养 地理 兴趣  【主要内容】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可充分利用课本插图、地图册和地理挂图等直观教学手段,适时巧妙插叙,激发情趣,运用易记的歌诀、谚语、顺口溜、古诗、成语、谜语等形象的语言描绘,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等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一种原动力。凡是学习感兴趣的事物,必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