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珠三角经济社会的加速发展,外来工逐年增加,他们既为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也给城市管理和社会治安带来了挑战。面对这种现状,我们需要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掌握外来工的思想状况,努力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及时解决各类矛盾,减少社会犯罪,这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显著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珠三角 惠州 外来工 思想状况
惠州地处珠江三角洲东北端,占珠三角经济区面积的1/4,是一个以石化、电子、服装等产业为主的城市,外来人口近百万。2009年8月,我们采用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在惠州市主要工业园区选取十个代表不同行业的企业进行了调查(共发放问卷420份)。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基本掌握了外来工的思想状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
调查的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主要涉及惠州市三个主要工业园区:仲恺、三新和云山。从工业园区内选取了电子、服装、包装、空调、化工、饮食、印刷、通讯、电器等行业,调查共发放问卷420份,回收问卷387份,有效问卷376份,有效回收率97.2%。调查的基本情况如下:在被调查者中,男性181人,占48.1%,女性195人,占51.9%;受教育程度方面,高中或中专占45.5%,大学本科占12.2%,大专与初中的比例分别为17.3%和23.1%,小学及以下的较少见;政治面貌方面,共青团员和群众共占83%,中共党员的比例仅为7.4%;经济收入方面呈“中间大、两头小”的特点,收入水平主要集中在1000~1500元之间,3000元以上的仅占6.2%。
外来工思想现状及特点
大多数外来工在人生追求、价值、态度等方面都能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但在生活态度上亦有消极的一面。有76.9%的外来工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能为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和建立美满幸福的家庭;少数人也把平平淡淡过一生作为人生追求。在价值取向方面,70%以上的外来工持多付出多收获、必要时能牺牲个人利益,自觉维护集体利益的观点。调查中还发现50%人希望学到一些必须掌握的知识。生活态度方面,希望通过辛勤劳动和拼搏努力改善工作、生活环境的占大多数,但也有少部分人有得过且过的想法,对生活麻木、对人冷漠。
融入城市的愿望强烈,但城乡差距较大。多数外来工对惠州这座城市充满了向往,对城市的飞速发展表示认可,并愿意在这里工作、生活、创业。但同时有近一半的人认为城乡存在很大的差距,43%的人认为差不多,还有12%的人从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外来工的思想政治觉悟相对较高,但党团组织的作用不大。44.1%的人积极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但仍有31.4%比例的人不想加入任何党派。然而,73%的外来工认为,他们所在的党团组织形同虚设,并没有定期开展有组织的活动。当他们思想上遇到困惑时一般不会去找党团组织、单位领导(负责人)或工会组织,这说明这些组织机构没有很好发挥其功能和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他们思想上的困惑。
外来工的城市认同感较强,但生活满意度却不高。外来工对惠州具有较强的认同感,接近70%的人认为惠州有发展前途。然而,外来工对生活方面的满意度却不容乐观,超过一半的人对自己的收入水平不满意,认为自己的年收入远远不能满足家庭需要。另一方面,他们对城市安全及其社会保障的满意度也不高,如看病还不是很方便,城管制度也存在较大的缺陷,尤其是影响社会治安的偷抢事件频频发生。
外来工思想状态较稳定,期望各种社会保障制度能够进一步完善。影响外来工心理状况的第一个方面就是工作强度问题,据调查发现,外来工的工作强度均在合理范围内;第二个方面是工资是否有拖欠而导致生活困难,调查显示几乎不存在工资拖欠的情况,外来工生活来源从而得到保证;第三个方面则是工作环境, 92.8%的人认为自己具有良好的人缘和工作环境。当然,外来工的心理状态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一些外界因素的干扰,比方说,他们普遍担心的问题是生病就医,这一点是不容忽视的,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加大力度做好社会保障工作。
外来工喜欢参加业余活动,他们希望企业能经常组织一些文化活动。虽然外来工大都来自农村,但他们的兴趣爱好却比较广泛。通过座谈了解到,近年来,一些企业党团组织和工会均组织了一些诸如健美操、球类比赛、文艺演出等活动。但这些活动开展的力度还不够,他们希望企业组织的各种活动能够保持经常性、广泛性和新颖性。
影响外来工思想状态的因素分析
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由于政府和社会对外来工的关心程度不高,重管理、轻服务现象非常普遍,尤其是一些用工企业重使用、轻教育,忽视了外来工的精神生活。此外,社会歧视依然存在,相当一部分人并没有将外来工视为城市新的居民,企业忽视对外来工的法制培训和文明教育。
外来工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欠缺。大多数外来工都来自于农村,他们的言行举止和生活方式并不为城市居民所理解,再者受城乡二元结构及各种歧视性政策的影响,外来工并未在真正意义上融入城市生活,这容易导致外来工群体的心理失衡,产生偏激思想,缺少道德认同感,缺乏为城市文明建设做贡献的热情。
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不足。外来工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作息时间不固定,生活无规律,流动性大,结构复杂,如何针对外来工的实际情况有效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这已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因此针对外来工这一特殊群体,如何组织贴近实际、符合需求、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活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力度,这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关的探索与对策
鉴于当前惠州市外来工思想状况所存在的问题,笔者建议从以下几点加强外来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重视各类组织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外来工的思想觉悟性质。外来工所隶属的组织主要有企业党团组织、工会和一些业余社团组织等,这其中企业的党团组织发挥的作用比较大。通过提高党团组织在外来工中的吸引力、向心力,使党团员真正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当外来工在思想上遇到困惑时,他们就会主动去找代表思想先进的党团组织寻求帮助。同时鼓励更多思想积极要求进步的外来工加入党组织,提高思想觉悟性。
积极创造条件,增强外来工的思想稳定性。外来工来到惠州打工,压力大,担心的事多,他们担心安全、生病及家人,担心自己的社会医疗保障,担心适应不了城里新的人际关系等。因此,一方面,企业要加强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才华;另一方面,要千方百计地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真心为外来工办实事、办好事,努力在工厂形成关心、重视、理解、帮助、尊重外来工的氛围,是企业稳定外来工的根本之策。同时,我们的政府也应考虑在一年里为外来工办几件实事,譬如解决他们看病难的问题,并对表现突出外来工给予表彰、宣传,在外来工中积极树立典型,既可以激励提高外来工的工作积极性,又可以让外来工感受到政府的重视和关心,增强其融入城市的信心。总之,只有从上到下都来关心外来工,企业和谐、社会和谐才有可能逐步形成。
丰富业余文化生活,提高外来工的心理素质。提高外来工的心理素质,一方面需要政府、社会、企业的关心,另一方面需要外来工的自我提升。调查发现,许多外来工表示只要企业组织活动,他们都会尽可能参加。当然,由于外来工群体来自于不同的地区,因此他们的兴趣、爱好也就存在显著的差异,这为企业开展业余文化生活带来了难处,一个阶段开展几种活动都未必符合外来工们的口味。由此,有条件的镇、村和企业都应为职工建造一些文化娱乐设施,组织职工开展形式多样的业余文体活动,这样既能陶冶职工情操,丰富外来工的文化生活,又可以减少犯罪现象、确保一方平安。有些企业的做法可以值得借鉴,譬如企业组织若干个兴趣小组,这些小组在党团组织的领导下,由外来工自己管理,然后根据自愿的原则,将全部的外来工分别编进各个兴趣小组,做到自己组织,会员参与,企业在场地、设备、资金上给予适当支持,由此,解决了外来工业余文化生活单调、乏味的问题。此外,我们建议相关部门能够在一些工业园区举行阶段性的文艺巡演及宣传等活动,这样可以大大地丰富外来工的业余文化生活。
培育外来工的企业文化认同感,塑造健康的思想价值取向。优秀的企业文化会营造一种人人奋发向上的企业氛围,在这种氛围中,每个人都会被尊重、被承认、人人都希望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希望在企业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员工会将企业的生存发展和自己的人生规划联系在一起,由此而产生神圣的使命感,这将最大限度地激发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培育外来工认可的企业文化,要做到与时俱进,要不断丰富企业文化的内容,在培育的过程中,一方面要用制度来约束,用纪律来规范,另一方面,要宣传、教育,让企业优秀的文化真正深入人心,为外来工所接受。外来工一旦认同了企业文化,他们就能克服各种困难,就能与企业同风雨、共命运,他们心中的许多压力就会释放,从而形成健康的思想价值取向,更有利于企业发展和社会和谐。(作者单位:惠州学院经济管理系;本文系2009年惠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09GL—04)
【关键词】珠三角 惠州 外来工 思想状况
惠州地处珠江三角洲东北端,占珠三角经济区面积的1/4,是一个以石化、电子、服装等产业为主的城市,外来人口近百万。2009年8月,我们采用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在惠州市主要工业园区选取十个代表不同行业的企业进行了调查(共发放问卷420份)。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基本掌握了外来工的思想状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
调查的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主要涉及惠州市三个主要工业园区:仲恺、三新和云山。从工业园区内选取了电子、服装、包装、空调、化工、饮食、印刷、通讯、电器等行业,调查共发放问卷420份,回收问卷387份,有效问卷376份,有效回收率97.2%。调查的基本情况如下:在被调查者中,男性181人,占48.1%,女性195人,占51.9%;受教育程度方面,高中或中专占45.5%,大学本科占12.2%,大专与初中的比例分别为17.3%和23.1%,小学及以下的较少见;政治面貌方面,共青团员和群众共占83%,中共党员的比例仅为7.4%;经济收入方面呈“中间大、两头小”的特点,收入水平主要集中在1000~1500元之间,3000元以上的仅占6.2%。
外来工思想现状及特点
大多数外来工在人生追求、价值、态度等方面都能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但在生活态度上亦有消极的一面。有76.9%的外来工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能为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和建立美满幸福的家庭;少数人也把平平淡淡过一生作为人生追求。在价值取向方面,70%以上的外来工持多付出多收获、必要时能牺牲个人利益,自觉维护集体利益的观点。调查中还发现50%人希望学到一些必须掌握的知识。生活态度方面,希望通过辛勤劳动和拼搏努力改善工作、生活环境的占大多数,但也有少部分人有得过且过的想法,对生活麻木、对人冷漠。
融入城市的愿望强烈,但城乡差距较大。多数外来工对惠州这座城市充满了向往,对城市的飞速发展表示认可,并愿意在这里工作、生活、创业。但同时有近一半的人认为城乡存在很大的差距,43%的人认为差不多,还有12%的人从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外来工的思想政治觉悟相对较高,但党团组织的作用不大。44.1%的人积极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但仍有31.4%比例的人不想加入任何党派。然而,73%的外来工认为,他们所在的党团组织形同虚设,并没有定期开展有组织的活动。当他们思想上遇到困惑时一般不会去找党团组织、单位领导(负责人)或工会组织,这说明这些组织机构没有很好发挥其功能和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他们思想上的困惑。
外来工的城市认同感较强,但生活满意度却不高。外来工对惠州具有较强的认同感,接近70%的人认为惠州有发展前途。然而,外来工对生活方面的满意度却不容乐观,超过一半的人对自己的收入水平不满意,认为自己的年收入远远不能满足家庭需要。另一方面,他们对城市安全及其社会保障的满意度也不高,如看病还不是很方便,城管制度也存在较大的缺陷,尤其是影响社会治安的偷抢事件频频发生。
外来工思想状态较稳定,期望各种社会保障制度能够进一步完善。影响外来工心理状况的第一个方面就是工作强度问题,据调查发现,外来工的工作强度均在合理范围内;第二个方面是工资是否有拖欠而导致生活困难,调查显示几乎不存在工资拖欠的情况,外来工生活来源从而得到保证;第三个方面则是工作环境, 92.8%的人认为自己具有良好的人缘和工作环境。当然,外来工的心理状态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一些外界因素的干扰,比方说,他们普遍担心的问题是生病就医,这一点是不容忽视的,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加大力度做好社会保障工作。
外来工喜欢参加业余活动,他们希望企业能经常组织一些文化活动。虽然外来工大都来自农村,但他们的兴趣爱好却比较广泛。通过座谈了解到,近年来,一些企业党团组织和工会均组织了一些诸如健美操、球类比赛、文艺演出等活动。但这些活动开展的力度还不够,他们希望企业组织的各种活动能够保持经常性、广泛性和新颖性。
影响外来工思想状态的因素分析
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由于政府和社会对外来工的关心程度不高,重管理、轻服务现象非常普遍,尤其是一些用工企业重使用、轻教育,忽视了外来工的精神生活。此外,社会歧视依然存在,相当一部分人并没有将外来工视为城市新的居民,企业忽视对外来工的法制培训和文明教育。
外来工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欠缺。大多数外来工都来自于农村,他们的言行举止和生活方式并不为城市居民所理解,再者受城乡二元结构及各种歧视性政策的影响,外来工并未在真正意义上融入城市生活,这容易导致外来工群体的心理失衡,产生偏激思想,缺少道德认同感,缺乏为城市文明建设做贡献的热情。
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不足。外来工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作息时间不固定,生活无规律,流动性大,结构复杂,如何针对外来工的实际情况有效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这已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因此针对外来工这一特殊群体,如何组织贴近实际、符合需求、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活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力度,这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关的探索与对策
鉴于当前惠州市外来工思想状况所存在的问题,笔者建议从以下几点加强外来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重视各类组织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外来工的思想觉悟性质。外来工所隶属的组织主要有企业党团组织、工会和一些业余社团组织等,这其中企业的党团组织发挥的作用比较大。通过提高党团组织在外来工中的吸引力、向心力,使党团员真正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当外来工在思想上遇到困惑时,他们就会主动去找代表思想先进的党团组织寻求帮助。同时鼓励更多思想积极要求进步的外来工加入党组织,提高思想觉悟性。
积极创造条件,增强外来工的思想稳定性。外来工来到惠州打工,压力大,担心的事多,他们担心安全、生病及家人,担心自己的社会医疗保障,担心适应不了城里新的人际关系等。因此,一方面,企业要加强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才华;另一方面,要千方百计地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真心为外来工办实事、办好事,努力在工厂形成关心、重视、理解、帮助、尊重外来工的氛围,是企业稳定外来工的根本之策。同时,我们的政府也应考虑在一年里为外来工办几件实事,譬如解决他们看病难的问题,并对表现突出外来工给予表彰、宣传,在外来工中积极树立典型,既可以激励提高外来工的工作积极性,又可以让外来工感受到政府的重视和关心,增强其融入城市的信心。总之,只有从上到下都来关心外来工,企业和谐、社会和谐才有可能逐步形成。
丰富业余文化生活,提高外来工的心理素质。提高外来工的心理素质,一方面需要政府、社会、企业的关心,另一方面需要外来工的自我提升。调查发现,许多外来工表示只要企业组织活动,他们都会尽可能参加。当然,由于外来工群体来自于不同的地区,因此他们的兴趣、爱好也就存在显著的差异,这为企业开展业余文化生活带来了难处,一个阶段开展几种活动都未必符合外来工们的口味。由此,有条件的镇、村和企业都应为职工建造一些文化娱乐设施,组织职工开展形式多样的业余文体活动,这样既能陶冶职工情操,丰富外来工的文化生活,又可以减少犯罪现象、确保一方平安。有些企业的做法可以值得借鉴,譬如企业组织若干个兴趣小组,这些小组在党团组织的领导下,由外来工自己管理,然后根据自愿的原则,将全部的外来工分别编进各个兴趣小组,做到自己组织,会员参与,企业在场地、设备、资金上给予适当支持,由此,解决了外来工业余文化生活单调、乏味的问题。此外,我们建议相关部门能够在一些工业园区举行阶段性的文艺巡演及宣传等活动,这样可以大大地丰富外来工的业余文化生活。
培育外来工的企业文化认同感,塑造健康的思想价值取向。优秀的企业文化会营造一种人人奋发向上的企业氛围,在这种氛围中,每个人都会被尊重、被承认、人人都希望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希望在企业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员工会将企业的生存发展和自己的人生规划联系在一起,由此而产生神圣的使命感,这将最大限度地激发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培育外来工认可的企业文化,要做到与时俱进,要不断丰富企业文化的内容,在培育的过程中,一方面要用制度来约束,用纪律来规范,另一方面,要宣传、教育,让企业优秀的文化真正深入人心,为外来工所接受。外来工一旦认同了企业文化,他们就能克服各种困难,就能与企业同风雨、共命运,他们心中的许多压力就会释放,从而形成健康的思想价值取向,更有利于企业发展和社会和谐。(作者单位:惠州学院经济管理系;本文系2009年惠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09GL—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