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们精心选编的文言片段读本《思维的春天:作文与文言的邂逅》中含有的丰富美德营养,不仅使学生的思想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还可转化为学生写作道德与做人类题材作文的绝好材料,增加学生作文的历史厚度,提升作文品位。
[关键词]文言片段;美德;作文;论证材料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31-0020-03
本课题组精心选编了《思维的春天:作文与文言的邂逅》一书,将其作为校本教材在教学中适当选用,试图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文言片段为作文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以解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
我们所选文言片段普遍具有篇幅简短、含义深刻、涉及主题广泛等特点。要将阅读所获取的主题信息转化为写作素材,学生必须在读懂文本的基础上,吸收文本的内涵,并内化为自我意识,这样才能恰当地运用文言材料论证自己提出的观点和见解。而选文涉及的主题像杂货铺,如果不进行甄别和归类,学生就很难从繁芜的文本中快速准确地检索和选用所需的信息。鉴于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借助注释和译文,理解文言片段的字面意思,再引导学生挖掘每则材料中蕴含的要旨,讨论如何按照不同的主题做相应的归类,方便他们根据写作需要来选择使用。这样就会实现古为今用、以读促写的目的,更重要的是激活文言文的文化价值和思想价值,增加学生作文的思想性和文化性,从而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文以載道”,做好人是写好文的前提,德与智同等重要,高尚的道德认识和正确的做人准则是写文章永远不可不关注的一类主题。历年的高考作文题目无论形式怎样变化,其本质基本上是联系现实的命意作文。其中,以道德与做人为主题的命意作文是命题者常关注的考查点。而许多文言片段都承载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学生通过阅读、讨论,挖掘其中蕴含的德育因子,既可濡养品格,涵养德行,又可将其用作作文的论据材料。教师引导学生将作文题目的所立之意跟文言片段所含之意恰当地联系起来,将文言材料恰当地运用到道德与做人为主题的作文写作中去,有力地论证和支撑作文论点,从而提升学生作文的思想境界,增添学生作文的历史文化底蕴,强化学生作文的说理效果。
一、阅读文言片段,汲取美德养分
我们所选的文言片段中的历史人物,在为人处世、言谈举止方面表现出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都值得继承和发扬。学生经常读这样的文字,并把其中表现出的优秀道德品行与当代社会人们的道德行为相联系,从而对学生的道德观念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这样,写起类似话题的作文学生就会游刃有余、信手拈来。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以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出自《华歆避难》)这则材料中,华歆能够谨慎对待别人的请托,不轻易承诺,一旦承诺,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一定会去兑现自己的诺言,体现了他的信义观念。若对照当今社会存在的诚信缺失现象,学生定能有所警醒。
《鲁仲连辞封》中,鲁仲连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天下为己任,为民众排患解难,功成不居,奉献而不图回报,淡泊名利。这跟当今社会某些见利忘义、唯恐担责而避之不及的行为相比,其品德何其高尚。
人身处不如意甚至困窘的生活境遇中,该怎么办?《胯下之辱》开出了“忍耐”的良方,《宁戚饭牛》《三得三失》开出了“突破、进取、积极作为”的良方,《丧家之犬》《弦歌不辍》《孔子绝粮》《塞翁失马》开出了“乐观、阳光、怀抱希望”的良方。在《弦歌不辍》《孔子绝粮》中,身处乱世、周游列国的孔子在陷入窘境时,他做人做事的道德标准丝毫不曾改变,镇定自若,始终怀抱希望,保持乐观态度,显示出“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通达。生活在今天的人们生活压力沉重,社会中到处充斥着戾气,让人们很难做到淡定平和,“垃圾人”随处可见,如果不调整好心态,每个人都有可能沦为向别人倾倒坏情绪的“垃圾人”。足见,孔子的这种处事态度是多么难得啊,到了今天他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在如何处理好国与家、公与私关系的问题上,《求田问舍》从反面警示人们要有心怀天下的大志,追求高尚的精神境界;《祁奚荐贤》要人们大公无私,不避亲疏,任人唯贤;《子硕问墨子》要人们顾大局、敢担当,做好本职工作,为了实现共同目标,彼此协调配合;《负荆请罪》教育人们要具有“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崇高觉悟;《苏武牧羊》中的苏武永远忠于国家,坚守民族气节。
还有一些文言片段借寓言形式,以动物为喻,启示学生明白做人的道理。如,《枭将东徙》启示人们不断完善自我,自觉适应环境,做一个处处受欢迎的人;《触蛮之战,蜗角之争》启示人们要胸怀宽广,放弃争斗,追求和平;《蛛与蚕》褒扬大公无私、舍己为人的奉献精神,贬抑损人利己的自私行为;《寒号鸟》启示人们要有远大理想,要规划好未来,踏实做事,不能只顾眼前,得过且过;《井底之蛙》启示人们要开阔眼界,增长见识;《精卫填海》推崇矢志不渝、不畏艰苦、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可贵精神;《涸辙之鲋》从反面说明别人遭遇困难、急需救助时,要诚心诚意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帮助别人,绝不能口是心非,开空头支票;《中州之蜗》讲到,泰山与长江争当中原之主,“于是,有中州之蜗,将起而责其是非。欲东之泰山,会程三千余岁;欲南之江汉,亦会程三千余岁。因自量其齿,则不过旦暮之间。于是悲愤莫胜,而枯于蓬蒿之上,为蝼蚁所笑。”这则材料告诉人们要有自知之明,清醒认识自我,踏踏实实做人做事。
像这些在道德和做人方面给学生以引导和借鉴的文言片段还有许多,教师可以在平时的教学中作为补充材料,让学生读一读、议一议,给其思想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为写作文时能灵活化用这些材料打好基础。
二、活用文言主题,服务作文论证
选文中的文言片段散布着星星点点的传统道德精华,如果学生对其进行吸收,便能汇聚成溪,恰当将这些材料用于作文即可使传统美德重放异彩,也能使作文的论证典型有力。当然,运用这些材料时,若不掘新意、不辟蹊径,就会产生老生常谈、缺乏足够思维冲击力的弊端。 200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I作文题用“作为捐助者的歌手丛飞病危住院时竟被受助者埋怨”和“作为受助者的小学生给捐助者小李捐出十元压岁钱”的两则正反事例,引导考生思考受惠者对施惠者应持怎样的态度,应有怎样的作为,以此拷问考生的道德底线。要写好这篇作文,考生应在亮明正确态度的基础上,联系现实生活中有关感恩与回馈的正面事例,再引入《一饭千金》《结草衔环》等文言材料进行描写,以此来表明知恩图报是源远流长的传统美德,使作文有了历史的厚重感。
2008年高考语文湖北卷的作文是以《举手投足之间》为题的材料作文,引导考生讨论如何在言谈举止的细节中彰显自己的修养与美德。2008年高考语文辽宁卷的作文题也是引导考生讨论生活细节中的社会公德和个人品德方面的价值观问题。在写作以上两个题目的作文时,引入以下文言片段的相关内容,可以增加论述深度,增强说服效果。《纣为象箸》中讲道:纣王做了一双象牙筷子,箕子十分担心,他告诫国君要控制住奢靡之欲,否则后果严重。这则材料倡导节俭,告诉人们在物质享受上要严于律己,从小处做起,不放纵自己。《许衡不食无主之梨》从吃别人一个梨子的小事上彰显做人的大境界——坚守道义,严于律己;《扫“一室”与扫“天下”》从洒扫庭室的小事中窥见一个人的抱负与作为,令人深思。
2011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Ⅰ中作文的材料涉及“诚信”话题,而《徙木为信》《曾子杀彘》《瓜代有期》《华歆避难》《吴起守信》等文言片段都在弘扬诚实、守信、重诺的传统美德,如考生能在作文中恰当运用,便可联系古今,使得论证说理更为恰当。
2013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Ⅱ的作文材料引导考生探讨“如何处好同学关系”的问题,作文的立意比较显豁——要想与同学相处融洽,就要以真诚、友善、尊重、理解和包容相待,遇事多换位思考。下面两则文言片段中的孔子和鲍叔都能搞好人际关系,与人和谐相处,考生若能适当引用这些材料,会使论证更有力。《孔子无盖》讲道:“孔子将行,无盖。弟子曰:‘子夏有盖,可以行。’孔子曰:‘商之为人也,甚短于财。吾闻与人交者,推其长者,违其短者,故能久长矣。’”不论什么人,孔子都能扬其所长,避其所短,可谓善解人意,理解万岁。《管鲍之交》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管仲和鲍叔牙的友情伴随他们的一生,历久弥坚,缘于彼此间的相知相容,他们都能容忍对方的缺點。这种经得起岁月考验的友情,缘于相互理解、宽容、信任,遵从“小事可糊涂,大事不糊涂”“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的待人原则。
关于如何处理与他人关系这类主题的作文写作,还有许多文言片段可供借鉴:《白往黑归》可以论证“归咎于他人莫若先责于己”,《染指于鼎》可从反面论证“尊重他人人格、学会分享”,《中山之猫》可以论证“全面、客观、公正地看待他人”,《客报绝缨》可以论证“宽恕他人,收获回报”,《三顾茅庐》可以论证“真诚待人,收获信任”,《鸥鸟忘机》可以论证“真诚相待和相互信任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前提”,《让枣推梨》可以论证“相互礼让是教养与美德的体现”。
200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Ⅱ的作文是关于“乌鸦学鹰去叼羊”的材料作文,其核心寓意就是“人要有自知之明”,考生写作此类作文时可结合文言片段《中州之蜗》做一番比较思考,以提高作文的思维深度。作文材料中的乌鸦和文言片段中的蜗牛都被人嘲笑,原因是它们都高估了自己,勉强去做那些以自己现有的能力与条件还不能够做成的事,这样注定会失败。面对远大理想,乌鸦敢想敢做,表现得很勇敢,却鲁莽;蜗牛只想未做,表现得很理性,却怯懦。
2015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卷Ⅱ中的作文材料是对“三名候选人谁更具风采”的思考和选择,这三人分别为科学研究者、技术工匠和摄影艺术工作者,他们虽然从事不同的职业,但都在各自领域取得了令世人赞赏的好成绩,他们的共同点是都有着崇高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以及精益求精的职业追求。职业无高低贵贱之分,各行各业的人们只要做好本职工作,就是对国家和社会最大的贡献。写这篇作文时,考生若能引入《子硕问墨子》中的相关内容,便可以更全面深入地阐明正确的职业观。墨子认为完成正义的事业是一个系统工程,就像筑墙一样,需要由掌握各种技能的人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共同配合才能完成。同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依靠各行各业的爱岗敬业的优秀人才,每种职业与每个人都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大家能把各自的工作做到极致,其实就实现了个人价值与职业价值的最大化。
校本教材《思维的春天:作文与文言的邂逅》所选的文言片段涵盖了道德与做人的诸多方面。如果学生引用得当,便可收到以一当十的论证效果。《庄子·秋水》《御者之妻》《负荆请罪》等适合论证谦逊、改过的话题,《不为五斗米折腰》《不食嗟来之食》等适合论证节操、尊严的话题;《曲突徙薪》《北堂书钞·是鉴》等适合论证对待忠言与自我反省的话题;《不贪为宝》《公孙仪不受鱼》《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等适合论证反腐倡廉的话题。
我们所选的许多文言片段都蕴含着极强的德育因子,同一则材料,可以转换论证角度运用到写作中去。《秦巴西纵麑》中从孟孙的角度可论证“做事要讲原则、善解人意、教育以德为先”,从秦西巴的角度可论证“仁爱之心无价、好人必有好报”,从母鹿的角度可论证“爱的力量、爱可感天动地”。《论水》中老子、孔子、孟子这些圣人从不同的角度对水所体现出的崇高人格和美好德行做出了高度评价,如利他、奉献、谦卑、宁静、无争、包容、进取、自强、坚韧、执着、灵活、团结、务实等。学生根据作文的不同论点,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运用材料展开论证。而在运用材料时,教师要尽量引导学生采用具有时代特点的语言,这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样做可以洗除陈腐气息,使学生写出的作文清新而富有活力。
(责任编辑 农越华)
[关键词]文言片段;美德;作文;论证材料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31-0020-03
本课题组精心选编了《思维的春天:作文与文言的邂逅》一书,将其作为校本教材在教学中适当选用,试图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文言片段为作文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以解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
我们所选文言片段普遍具有篇幅简短、含义深刻、涉及主题广泛等特点。要将阅读所获取的主题信息转化为写作素材,学生必须在读懂文本的基础上,吸收文本的内涵,并内化为自我意识,这样才能恰当地运用文言材料论证自己提出的观点和见解。而选文涉及的主题像杂货铺,如果不进行甄别和归类,学生就很难从繁芜的文本中快速准确地检索和选用所需的信息。鉴于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借助注释和译文,理解文言片段的字面意思,再引导学生挖掘每则材料中蕴含的要旨,讨论如何按照不同的主题做相应的归类,方便他们根据写作需要来选择使用。这样就会实现古为今用、以读促写的目的,更重要的是激活文言文的文化价值和思想价值,增加学生作文的思想性和文化性,从而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文以載道”,做好人是写好文的前提,德与智同等重要,高尚的道德认识和正确的做人准则是写文章永远不可不关注的一类主题。历年的高考作文题目无论形式怎样变化,其本质基本上是联系现实的命意作文。其中,以道德与做人为主题的命意作文是命题者常关注的考查点。而许多文言片段都承载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学生通过阅读、讨论,挖掘其中蕴含的德育因子,既可濡养品格,涵养德行,又可将其用作作文的论据材料。教师引导学生将作文题目的所立之意跟文言片段所含之意恰当地联系起来,将文言材料恰当地运用到道德与做人为主题的作文写作中去,有力地论证和支撑作文论点,从而提升学生作文的思想境界,增添学生作文的历史文化底蕴,强化学生作文的说理效果。
一、阅读文言片段,汲取美德养分
我们所选的文言片段中的历史人物,在为人处世、言谈举止方面表现出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都值得继承和发扬。学生经常读这样的文字,并把其中表现出的优秀道德品行与当代社会人们的道德行为相联系,从而对学生的道德观念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这样,写起类似话题的作文学生就会游刃有余、信手拈来。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以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出自《华歆避难》)这则材料中,华歆能够谨慎对待别人的请托,不轻易承诺,一旦承诺,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一定会去兑现自己的诺言,体现了他的信义观念。若对照当今社会存在的诚信缺失现象,学生定能有所警醒。
《鲁仲连辞封》中,鲁仲连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天下为己任,为民众排患解难,功成不居,奉献而不图回报,淡泊名利。这跟当今社会某些见利忘义、唯恐担责而避之不及的行为相比,其品德何其高尚。
人身处不如意甚至困窘的生活境遇中,该怎么办?《胯下之辱》开出了“忍耐”的良方,《宁戚饭牛》《三得三失》开出了“突破、进取、积极作为”的良方,《丧家之犬》《弦歌不辍》《孔子绝粮》《塞翁失马》开出了“乐观、阳光、怀抱希望”的良方。在《弦歌不辍》《孔子绝粮》中,身处乱世、周游列国的孔子在陷入窘境时,他做人做事的道德标准丝毫不曾改变,镇定自若,始终怀抱希望,保持乐观态度,显示出“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通达。生活在今天的人们生活压力沉重,社会中到处充斥着戾气,让人们很难做到淡定平和,“垃圾人”随处可见,如果不调整好心态,每个人都有可能沦为向别人倾倒坏情绪的“垃圾人”。足见,孔子的这种处事态度是多么难得啊,到了今天他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在如何处理好国与家、公与私关系的问题上,《求田问舍》从反面警示人们要有心怀天下的大志,追求高尚的精神境界;《祁奚荐贤》要人们大公无私,不避亲疏,任人唯贤;《子硕问墨子》要人们顾大局、敢担当,做好本职工作,为了实现共同目标,彼此协调配合;《负荆请罪》教育人们要具有“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崇高觉悟;《苏武牧羊》中的苏武永远忠于国家,坚守民族气节。
还有一些文言片段借寓言形式,以动物为喻,启示学生明白做人的道理。如,《枭将东徙》启示人们不断完善自我,自觉适应环境,做一个处处受欢迎的人;《触蛮之战,蜗角之争》启示人们要胸怀宽广,放弃争斗,追求和平;《蛛与蚕》褒扬大公无私、舍己为人的奉献精神,贬抑损人利己的自私行为;《寒号鸟》启示人们要有远大理想,要规划好未来,踏实做事,不能只顾眼前,得过且过;《井底之蛙》启示人们要开阔眼界,增长见识;《精卫填海》推崇矢志不渝、不畏艰苦、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可贵精神;《涸辙之鲋》从反面说明别人遭遇困难、急需救助时,要诚心诚意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帮助别人,绝不能口是心非,开空头支票;《中州之蜗》讲到,泰山与长江争当中原之主,“于是,有中州之蜗,将起而责其是非。欲东之泰山,会程三千余岁;欲南之江汉,亦会程三千余岁。因自量其齿,则不过旦暮之间。于是悲愤莫胜,而枯于蓬蒿之上,为蝼蚁所笑。”这则材料告诉人们要有自知之明,清醒认识自我,踏踏实实做人做事。
像这些在道德和做人方面给学生以引导和借鉴的文言片段还有许多,教师可以在平时的教学中作为补充材料,让学生读一读、议一议,给其思想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为写作文时能灵活化用这些材料打好基础。
二、活用文言主题,服务作文论证
选文中的文言片段散布着星星点点的传统道德精华,如果学生对其进行吸收,便能汇聚成溪,恰当将这些材料用于作文即可使传统美德重放异彩,也能使作文的论证典型有力。当然,运用这些材料时,若不掘新意、不辟蹊径,就会产生老生常谈、缺乏足够思维冲击力的弊端。 200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I作文题用“作为捐助者的歌手丛飞病危住院时竟被受助者埋怨”和“作为受助者的小学生给捐助者小李捐出十元压岁钱”的两则正反事例,引导考生思考受惠者对施惠者应持怎样的态度,应有怎样的作为,以此拷问考生的道德底线。要写好这篇作文,考生应在亮明正确态度的基础上,联系现实生活中有关感恩与回馈的正面事例,再引入《一饭千金》《结草衔环》等文言材料进行描写,以此来表明知恩图报是源远流长的传统美德,使作文有了历史的厚重感。
2008年高考语文湖北卷的作文是以《举手投足之间》为题的材料作文,引导考生讨论如何在言谈举止的细节中彰显自己的修养与美德。2008年高考语文辽宁卷的作文题也是引导考生讨论生活细节中的社会公德和个人品德方面的价值观问题。在写作以上两个题目的作文时,引入以下文言片段的相关内容,可以增加论述深度,增强说服效果。《纣为象箸》中讲道:纣王做了一双象牙筷子,箕子十分担心,他告诫国君要控制住奢靡之欲,否则后果严重。这则材料倡导节俭,告诉人们在物质享受上要严于律己,从小处做起,不放纵自己。《许衡不食无主之梨》从吃别人一个梨子的小事上彰显做人的大境界——坚守道义,严于律己;《扫“一室”与扫“天下”》从洒扫庭室的小事中窥见一个人的抱负与作为,令人深思。
2011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Ⅰ中作文的材料涉及“诚信”话题,而《徙木为信》《曾子杀彘》《瓜代有期》《华歆避难》《吴起守信》等文言片段都在弘扬诚实、守信、重诺的传统美德,如考生能在作文中恰当运用,便可联系古今,使得论证说理更为恰当。
2013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Ⅱ的作文材料引导考生探讨“如何处好同学关系”的问题,作文的立意比较显豁——要想与同学相处融洽,就要以真诚、友善、尊重、理解和包容相待,遇事多换位思考。下面两则文言片段中的孔子和鲍叔都能搞好人际关系,与人和谐相处,考生若能适当引用这些材料,会使论证更有力。《孔子无盖》讲道:“孔子将行,无盖。弟子曰:‘子夏有盖,可以行。’孔子曰:‘商之为人也,甚短于财。吾闻与人交者,推其长者,违其短者,故能久长矣。’”不论什么人,孔子都能扬其所长,避其所短,可谓善解人意,理解万岁。《管鲍之交》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管仲和鲍叔牙的友情伴随他们的一生,历久弥坚,缘于彼此间的相知相容,他们都能容忍对方的缺點。这种经得起岁月考验的友情,缘于相互理解、宽容、信任,遵从“小事可糊涂,大事不糊涂”“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的待人原则。
关于如何处理与他人关系这类主题的作文写作,还有许多文言片段可供借鉴:《白往黑归》可以论证“归咎于他人莫若先责于己”,《染指于鼎》可从反面论证“尊重他人人格、学会分享”,《中山之猫》可以论证“全面、客观、公正地看待他人”,《客报绝缨》可以论证“宽恕他人,收获回报”,《三顾茅庐》可以论证“真诚待人,收获信任”,《鸥鸟忘机》可以论证“真诚相待和相互信任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前提”,《让枣推梨》可以论证“相互礼让是教养与美德的体现”。
200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Ⅱ的作文是关于“乌鸦学鹰去叼羊”的材料作文,其核心寓意就是“人要有自知之明”,考生写作此类作文时可结合文言片段《中州之蜗》做一番比较思考,以提高作文的思维深度。作文材料中的乌鸦和文言片段中的蜗牛都被人嘲笑,原因是它们都高估了自己,勉强去做那些以自己现有的能力与条件还不能够做成的事,这样注定会失败。面对远大理想,乌鸦敢想敢做,表现得很勇敢,却鲁莽;蜗牛只想未做,表现得很理性,却怯懦。
2015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卷Ⅱ中的作文材料是对“三名候选人谁更具风采”的思考和选择,这三人分别为科学研究者、技术工匠和摄影艺术工作者,他们虽然从事不同的职业,但都在各自领域取得了令世人赞赏的好成绩,他们的共同点是都有着崇高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以及精益求精的职业追求。职业无高低贵贱之分,各行各业的人们只要做好本职工作,就是对国家和社会最大的贡献。写这篇作文时,考生若能引入《子硕问墨子》中的相关内容,便可以更全面深入地阐明正确的职业观。墨子认为完成正义的事业是一个系统工程,就像筑墙一样,需要由掌握各种技能的人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共同配合才能完成。同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依靠各行各业的爱岗敬业的优秀人才,每种职业与每个人都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大家能把各自的工作做到极致,其实就实现了个人价值与职业价值的最大化。
校本教材《思维的春天:作文与文言的邂逅》所选的文言片段涵盖了道德与做人的诸多方面。如果学生引用得当,便可收到以一当十的论证效果。《庄子·秋水》《御者之妻》《负荆请罪》等适合论证谦逊、改过的话题,《不为五斗米折腰》《不食嗟来之食》等适合论证节操、尊严的话题;《曲突徙薪》《北堂书钞·是鉴》等适合论证对待忠言与自我反省的话题;《不贪为宝》《公孙仪不受鱼》《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等适合论证反腐倡廉的话题。
我们所选的许多文言片段都蕴含着极强的德育因子,同一则材料,可以转换论证角度运用到写作中去。《秦巴西纵麑》中从孟孙的角度可论证“做事要讲原则、善解人意、教育以德为先”,从秦西巴的角度可论证“仁爱之心无价、好人必有好报”,从母鹿的角度可论证“爱的力量、爱可感天动地”。《论水》中老子、孔子、孟子这些圣人从不同的角度对水所体现出的崇高人格和美好德行做出了高度评价,如利他、奉献、谦卑、宁静、无争、包容、进取、自强、坚韧、执着、灵活、团结、务实等。学生根据作文的不同论点,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运用材料展开论证。而在运用材料时,教师要尽量引导学生采用具有时代特点的语言,这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样做可以洗除陈腐气息,使学生写出的作文清新而富有活力。
(责任编辑 农越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