掺膨胀剂及矿粉对水工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性能的影响研究

来源 :黑龙江水利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rh7910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利用质量变化率、膨胀率和抗蚀系数等指标分析了水工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性能,并应用MIP压汞测孔技术初步分析了膨胀剂及大掺量磨细矿渣改善抗硫酸盐侵蚀性能的作用机理.试验表明,膨胀剂及大掺量磨细矿渣的加入可以明显增强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能力,其作用机理是增大硬化浆体中的小孔所占比例,减小大、中孔所占比例;采用膨胀剂和磨细矿渣等量替代水泥后改善了混凝土侵蚀后期质量急剧损失状况,有利于减小砂浆膨胀率以及提高其抗蚀系数.
其他文献
以某城市为例,研究城市建筑泥浆的污染现状,并分析泥浆受到污染的原因.结果表明:对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的Ⅳ类标准限值,调研的4个工地泥浆水全部超标;该城市地层土壤中的有机质、总氮、总磷含量高是泥浆水超标的重要原因,工地制浆使用的地表水和污水也不能满足Ⅳ类水质的要求.在建筑工地的管理中,应限制现场使用污水和超标的河水来调制泥浆,同时加强场地管理,防止雨水和污水进入泥浆池,以便建筑泥浆的后续处理.
随着建坝数量的不断增多,各种涉及临时建筑物的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施工期若发生超标准洪水,围堰溃决后风险巨大,故对围堰溃坝的洪水演进预测分析十分重要.文章结合历史监测资料,计算某水库上游围堰不同溃决工况下的最大下泄流量,选取典型断面得出洪水演进结果,并分析对下游河道覆盖区的影响后果.研究成果对该领域内相关研究具有一定的实际参考价值.
随着河(湖)长制在黑龙江省的全面建立,围绕六项任务及五级河长的体系所形成的新的管理模式和技术措施已经进入实施阶段,面对河(湖)长制所遇到的新挑战、新问题和未来的管控及“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总目标,目前亟待解决的是河(湖)长的人才需求问题.文章在黑龙江省河(湖)长人才需求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黑龙江省河(湖)长人才现状,提出建立“河(湖)长学院”的设想.
文章以柳河流域彰武段2011-2020年水质监测数据为依据,研究了柳河流域彰武段近10 a水质的时空变异特征,并对水质变化趋势及其污染现状利用有机污染综合指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柳河流域彰武段水质呈好转趋势,可见流域内水环境保护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枯水期水质大多处于严重或中等污染状态,年内水质具有较大的季节性差异;氨氮属河段内主要污染物,下游段水质不如上游段,污染物主要输入区域和重点污染区域为西二老段、丁家苗圃段.
文章利用水工混凝土试验(5%Na2 SO4盐冻环境),定量分析了冻融循环次数与混凝土抗压强度、相对动弹性模量、质量损失之间的关系,并结合试验数据建立函数关系式.试验表明:盐冻环境下不同粉煤灰掺量的水工混凝土抗压强度、相对动弹性模量和质量损失均明显高于水冻环境,抗压强度与相对动弹性模量总体呈线性变化;依据强度损失率推导出相对动弹性模量≤75%作为新的冻融评价标准,可为盐冻环境损伤掺粉煤灰水工混凝土性能提供一定参考.
文章探讨了水工混凝土普遍存在溶融、冻融、碳化、裂缝等引起的老化问题,由单一因素引起的老化问题可以通过单一因素作用评价分析,而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时并非单一因素的简单叠加问题,有必要探讨各种因素综合作用和单一因素作用下的病害破坏机理.
采用peck法对顶管穿越河道堤顶最大沉降进行计算,结果显示堤顶最大沉降为10mm,顺堤线方向呈凹形槽分布,不均匀沉降斜率为0.02%-0.08%.通过采用PLAXIS有限元软件对地层沉降进行预测,结果显示输水管道顶进后,堤顶最大沉降为9mm,输、配水管道顶进后,堤顶最大沉降为14 mm.根据计算成果,当顶管顶进时,地层沉降曲线为中间大,两侧小的凹字形分布.
根据普兰店区2007-2020年农业用水数据,利用累积距平法和灰色关联法分析了农业用水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普兰店区农业用水总体呈波动下降趋势,主要影响因素有气候条件、劳动力投入、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牲畜养殖业发展等.
为了满足监测任务在不断增多的需求,采用流动注射法对硫化物不同浓度标准物质的准确度、曲线、精密度和回收率等方面和硫化物测试时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式进行了系统性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流动注射法测试中,线性良好,准确度较高,精密度符合标准和回收率部分合格并研究其原因.发现了稳定性,测试值偏小,易受干扰,维护成本较高等问题,并研究了解决问题的方法.结论为:通过研究证明了可以使用流动注射方法来代替手工化学法进行操作,解决了手工法耗时耗力的问题.研究出通过调整管路,药物研究等方法可解决测试中遇到的多种问题,明确了未来的研
以新疆和田地区和田县为例,通过对该县所辖10乡2镇的264个行政村生活饮用水水样进行采集和分析,并应用SPSS15.0软件分丰水期和枯水期,对该县分散式供水和集中式供水两种供水方式下水样各项指标进行了统计学描述及t检验和x2检验.分析结果显示,集中供水方式下该县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比分散式供水方式下水质较优,但合格率仍然较低;丰水期因地表径流增大、地下水水位上升、水温升高等原因,分散式供水水质比枯水期明显下降;而丰枯水期变化对该县农村集中供水水质影响并不明显;基于实证分析,对和田县农村生活供饮水水质改善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