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突如其来的强震,大地毁灭性的颤抖与撕裂,带给在场者的震惊与恐怖是难以估量的。它完全撕毁了那让我们全然沉浸的日常生活。我们习以为常的安全感呢?也许一些人立即有了非常敏感的身心反应,如头痛、胸闷、血流失常等,表达了内部器官的活动紊乱;而另一些人似乎并没有直接感受到当下的伤害。但无论如何,这一幕都是永难磨灭的心灵印记,甚至对于电视机前和网络视频前的无数观众,这种强烈而逼真的现场感都挥之不去。作为脆弱的“芦苇”,我们这些灵长类高级动物总是会在痛苦的临界遭遇里感到唇亡齿寒。所以,对于幸存者,我们不能仅仅考虑到物质救援,而忽略心灵伤痛的疗愈。当大地以如此剧烈和强悍的方式撕裂,我们这些电视机前的观众又何尝不能称为“幸存者”?
如何克服在极端情境中形成的震惊与恐惧?在心理学专业中这被称作PTSD(后损伤性压力失调),它不是懦弱和胆怯,它是人对于非常事件的一个应有的身心回应。谁又受过训练,知道应当如何处置自己脱缰的情感?但是,根据专业知识,我们至少知道应该倾听它、感应它,千万不可一味地抑制它、忽略它。当灾难动摇了我们的安全感,面对未知的一切,我们必须放弃讳莫如深和熟视无睹的态度,停下脚步,去感受和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毕竟这是自我疗愈的唯一起步方式。
首先,反省自身是解脱惊恐的一条必由之路。在生死的提醒之下,请尝试对自己在宇宙间的真实处境做个小小的反省与评估。这一阵子,在奥运火炬传递的欢庆中,在对西方不和谐言论的声讨中,个人藏在“中国人”这三个光荣的字眼的后面。那是一种对渺小无力的个体生存感受的遗忘:个人汇入集体的海洋,在彼我界限的消泯中似乎获得了无比强大的力量。以遗忘的方式克服个人的渺小无力感当然无可厚非。但是,当脚下大地颤抖,俯在地上等待平静重来人间的个人,在那一刻他(她)仍然是独立而脆弱的自己。个体面对劫难,首先思考的就是生与死的问题。所谓“向死而生”,意识到生命在时光之河中的脆弱短促,就能够从一些消磨时光的浮世快乐中醒来,回到自己的真实情境。消极承受PTSD,不如将这种刺激转化为积极与清醒的认知。回归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朴素价值观,以自己的负责任的核心价值观来一点一点打造自己的生活,一种真实而具体的善与美好,虽然细小却可以无愧此生。
其次,对同类之爱的体认与表达将是摆脱恐惧的最佳途径。这一刻,我们需要安慰,安慰自己,也安慰他人。罗马诗人普布利乌斯·希尔说:“爱与恐惧不能并存。”在自然灾害面前,更容易真正读懂“爱”这个字。在升平日子里,共同为欢快的情绪所感染,“爱”只是一种激越的情绪;当此艰难时刻,你侧耳聆听,为废墟下挣扎呼唤的那个孩子而难以入眠,你的爱就指向了具体的人,介入了具体的困境,它是健康的,是清醒的和务实的。唯有彼此间虽遥远却真切的血肉相连之感,才能让你瞬间穿透虚骄之气的迷雾,体会到一个作为“命运共同体”的现代民族国家的意义。也唯有基于爱的关切与表达,才能转换你的恐惧,在真实而具体的“大生命”和联结感之中重建心理安全。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条路,是行动之路。唯有积极的行动才能真正帮助你战胜恐惧感的震荡。汶川之难,绝对是一场全人类的悲剧。经历了这一场灾难的历练,你已经具备了成长为一名负责任的全球公民的基本条件。你对于人类和自然之间的神秘联系,对于人类自身的苦难,对于狭隘而无谓的攻击性,对于普遍而顽固的麻木感……都已经有了强烈的心灵体验。那么就行动吧。牢记“共同震惊”带给我们的深刻领悟:在这个开放世界,我们没有敌人,我们的共同敌人只有那莫测的苦难。立足于你所在的社区,与周围的好朋友组织起来,共同学习讨论,共同观察记录,共同呼喊参与,共同为身边的种种不完美、不人道、不公正付出你的时间、精力、耐心和勇气。对于一只飞鸟,一片树林,一个孩子,一位母亲……当她们受伤害而绝望时请第一时间与她们站在一起。英国心理学家威廉·布卢姆说:“环境逼着人勇敢。这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领域。”但我们都是见证大地开裂的“共同震惊”而活下来的人。只有真实的行动与担当能为我们重建真实的心理安全,我们又有什么不敢承担呢?
站在那片曾承载我们也曾试炼我们的广袤大地上,做一段简单的心灵瑜伽吧。它来自威廉·布卢姆的心理训练教程。伸开双臂,呼吸悠长,在心里默默念诵:我吸入消极性,我呼出爱;我吸入消极性,我呼出爱;我吸入消极性;我呼出爱。现在感到好些了吗?■
编辑:卢劲杉
新闻事件
5月12日下午,四川汶川发生8级强震,据统计,死者已逾3.4万人,伤者难以数计。对地震灾区的救援工作正在进行之中。
如何克服在极端情境中形成的震惊与恐惧?在心理学专业中这被称作PTSD(后损伤性压力失调),它不是懦弱和胆怯,它是人对于非常事件的一个应有的身心回应。谁又受过训练,知道应当如何处置自己脱缰的情感?但是,根据专业知识,我们至少知道应该倾听它、感应它,千万不可一味地抑制它、忽略它。当灾难动摇了我们的安全感,面对未知的一切,我们必须放弃讳莫如深和熟视无睹的态度,停下脚步,去感受和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毕竟这是自我疗愈的唯一起步方式。
首先,反省自身是解脱惊恐的一条必由之路。在生死的提醒之下,请尝试对自己在宇宙间的真实处境做个小小的反省与评估。这一阵子,在奥运火炬传递的欢庆中,在对西方不和谐言论的声讨中,个人藏在“中国人”这三个光荣的字眼的后面。那是一种对渺小无力的个体生存感受的遗忘:个人汇入集体的海洋,在彼我界限的消泯中似乎获得了无比强大的力量。以遗忘的方式克服个人的渺小无力感当然无可厚非。但是,当脚下大地颤抖,俯在地上等待平静重来人间的个人,在那一刻他(她)仍然是独立而脆弱的自己。个体面对劫难,首先思考的就是生与死的问题。所谓“向死而生”,意识到生命在时光之河中的脆弱短促,就能够从一些消磨时光的浮世快乐中醒来,回到自己的真实情境。消极承受PTSD,不如将这种刺激转化为积极与清醒的认知。回归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朴素价值观,以自己的负责任的核心价值观来一点一点打造自己的生活,一种真实而具体的善与美好,虽然细小却可以无愧此生。
其次,对同类之爱的体认与表达将是摆脱恐惧的最佳途径。这一刻,我们需要安慰,安慰自己,也安慰他人。罗马诗人普布利乌斯·希尔说:“爱与恐惧不能并存。”在自然灾害面前,更容易真正读懂“爱”这个字。在升平日子里,共同为欢快的情绪所感染,“爱”只是一种激越的情绪;当此艰难时刻,你侧耳聆听,为废墟下挣扎呼唤的那个孩子而难以入眠,你的爱就指向了具体的人,介入了具体的困境,它是健康的,是清醒的和务实的。唯有彼此间虽遥远却真切的血肉相连之感,才能让你瞬间穿透虚骄之气的迷雾,体会到一个作为“命运共同体”的现代民族国家的意义。也唯有基于爱的关切与表达,才能转换你的恐惧,在真实而具体的“大生命”和联结感之中重建心理安全。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条路,是行动之路。唯有积极的行动才能真正帮助你战胜恐惧感的震荡。汶川之难,绝对是一场全人类的悲剧。经历了这一场灾难的历练,你已经具备了成长为一名负责任的全球公民的基本条件。你对于人类和自然之间的神秘联系,对于人类自身的苦难,对于狭隘而无谓的攻击性,对于普遍而顽固的麻木感……都已经有了强烈的心灵体验。那么就行动吧。牢记“共同震惊”带给我们的深刻领悟:在这个开放世界,我们没有敌人,我们的共同敌人只有那莫测的苦难。立足于你所在的社区,与周围的好朋友组织起来,共同学习讨论,共同观察记录,共同呼喊参与,共同为身边的种种不完美、不人道、不公正付出你的时间、精力、耐心和勇气。对于一只飞鸟,一片树林,一个孩子,一位母亲……当她们受伤害而绝望时请第一时间与她们站在一起。英国心理学家威廉·布卢姆说:“环境逼着人勇敢。这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领域。”但我们都是见证大地开裂的“共同震惊”而活下来的人。只有真实的行动与担当能为我们重建真实的心理安全,我们又有什么不敢承担呢?
站在那片曾承载我们也曾试炼我们的广袤大地上,做一段简单的心灵瑜伽吧。它来自威廉·布卢姆的心理训练教程。伸开双臂,呼吸悠长,在心里默默念诵:我吸入消极性,我呼出爱;我吸入消极性,我呼出爱;我吸入消极性;我呼出爱。现在感到好些了吗?■
编辑:卢劲杉
新闻事件
5月12日下午,四川汶川发生8级强震,据统计,死者已逾3.4万人,伤者难以数计。对地震灾区的救援工作正在进行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