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霆”狂想曲

来源 :小哥白尼·军事科学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t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942年6月,美军第56战斗机大队的飞行员们迎来了一批新式战斗机。看着这些“憨头憨脑”的大家伙,平时开惯了“喷火”和“飓风”这类轻型战斗机的飞行精英们有些怀疑:这么大的身躯,真要和德国人的Bf 109战斗机打起来,能赢吗?他们不知道,“大块头”往往有出人意料的大智慧。
  强劲的“心脏”
  把空重达4500千克的P-47B送上云霄的,是一台1500千瓦的普惠R-2800“双黄蜂”航空发动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风冷星型发动机。为了让飞机在高海拔条件下也具有充沛的动力,设计师在发动机上安装了涡轮增压器,它提供的高压气流能够帮助发动机在缺氧的环境中高效燃烧,这在当时是一项十分复杂而具有挑战性的设计。
  “大块头”的飞翔梦
  P-47“雷霆”战斗机的制造商,美国共和飞机制造公司本想造一款体形娇小,擅长空战的轻型战斗机。谁知美军既想让新型战斗机火力强劲,还想让它飞得快。为了权衡弹药和燃油的携带量,设计方案一改再改。最后,制造商彻底“放弃治疗”,做出了举世瞩目的决定:把飞机造大点!于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大型的单发螺旋桨战斗机诞生了。而它的首款实战机型P-47B一飞冲天,为P-47家族的奋斗史开了个好头。
  意外的“保险”
  伴随着实战,坠毁事故也接踵而来。不过,据统计,在P-47B坠毁事故中,飞行员的生还率非常高。这又是怎么回事呢?经过分析,连接发动机和涡轮增压器的管道在飞机坠毁后能在飞行员与地面之间制造一个缓冲垫。连设计师也没想到,它们竟歪打正着地发挥了汽车安全气囊的作用!
  空中毁灭之神
  1943年4月,P-47B初上战场就用几场酣畅淋漓的漂亮仗证明了自己的实力。硝烟中,它一个俯冲,动作不比任何一架“喷火”或是“飓风”迟缓半分。它厚实的装甲能够抵挡来自空中和地面的子弹,在枪林弹雨中,可以尽可能地接近敌人,然后用机翼上的六挺12.7毫米口径勃朗宁M2重机枪对敌人展开碾压式的攻击。高速俯冲加上强大火力压制,P-47B的这招“双剑合璧”既能对付空中的任何一款敌机,也能执行危险万分的对地攻击任务。
  又一场惨烈的空战结束,几架P-47B的机身上布满大大小小几十处弹痕,却安然无恙地返航了。亲眼见证这一奇迹的机场地勤人员欢呼着迎接这些顽强可靠的战机,从此P-47家族有了一个响亮的外号——毁灭之神。曾经饱受质疑的大家伙,竟然成为了美军高级将领眼中能与P-51“野马”、P-38“闪电”平起平坐的一流战机。最早装备它的第56战斗机大队更是以1∶8的交换比,成为二战时欧洲战区战绩最优异的战斗机大队。
  进步中的P-47
  尽管首个实战机型P-47B战功卓著,但一些设备还有改进的可能。经过调整,P-47D问世。它的“双黄蜂”发动机的功率提高到了1700千瓦,比以前更“给力”。最让飞行员们头疼的爬升慢、低空性能不好的问题,也因为换装了加大一号的新型螺旋桨而有所改善。
  崭新的P-47D被送往英国、苏联、巴西等国,在各个战场征战。它新换的水滴形座舱盖,为飞行员提供了360°的开阔视野。机翼下增加的火箭弹挂载点,使它的弹药挂载量达到1130千克。最酷的还要数机翼上的8挺12.7毫米口径勃朗宁重机枪,本来的6挺就已经给敌人造成不小的心理阴影,现在又增加了2挺,火力更加无敌。
  探寻更多可能
  虽然P-47D获得了大量的订单,在退役前以12602架的产量,创造了军用飞机单一机型产量第一的世界纪录。但是,P-47的奋斗仍然没有停息,它还在不断挑战自己。
  “雷霆”快跑
  1944年,德军的V-1巡航导弹和新式喷气式战斗机严重威胁在欧洲作战的盟军部队。为了拦截这些高速的飞行物,必须开发出一种火力强劲、速度更快的战斗机。军方想到了P-47,遗憾的是,最快时速689千米/小时的P-47D却并不能为盟军分忧。
  不过这时,搭载新型涡轮增压器的“双黄蜂”发动机的功率已经突破了2000千瓦,有了这颗更加强劲的“心脏”,再拆除机翼上的炸弹挂架来减少空气阻力的话,也许能行。就这样,时速达到761千米的P-47M型机诞生了。首批P-47M型机飞抵欧洲,确实击落了一些敌机,但是这些战绩对于整个战局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由于时间仓促,P-47M的发动机和涡轮增压器的搭配并不是很成熟,因此总是故障连连,快速“雷霆”的尝试最终因为战争的结束而止步。
  向远东进发
  在努力让自己更高速的同时,P-47也没有忘了驱散那片一直笼罩在自己头上的乌云——最远航程太短。向远东进发,是督促它作出这一改变的动力。
  1944年,为了护卫B-29“超级堡垒”轰炸机飞临日本执行轰炸任务,最大航程达到3200千米的P-47N型机被研制了出来。帮助它达成远距离飞行梦想的,是一种新型机翼。在机翼的左右翼根处,分别装有一个227升的油箱。加上更加强力的“双黄蜂”发动机的鼎力相助,P-47N成为了P-47所有机型中最“全能”的一款。不过,它和P-47M一样,只搭上了战争的末班车,因此还来不及立下太多战功,就匆匆退场。
  二战后,由于发动机更先进的喷气式飞机逐渐兴起,P-47终于可以停下它不断进取的脚步,安静地住进博物馆里。不过,每当人们在纪念活动中遇见它,亲眼看到它的拿手好戏——高速俯冲时,还是会为这位战功赫赫的“二战老兵”喝一声彩。
其他文献
送走老裁缝,科尔瓦斯第一次同施格特展开了面对面的较量。  “施格特,你还是晚了一步……”科尔瓦斯轻描淡写的话语里透着讽刺。  “只要能把你带回去,就不算太晚。”施格特在阁楼上站定,冲着科尔瓦斯咧出一个阴森的笑容。  “那还得看你的本事了!”科尔瓦斯敏捷地后退几步,攥紧了手里的左轮。两个人你来我往,在小小的阁楼间里周旋着。他们彼此都急于制服对方,没发觉火苗已经从壁炉里跳了出来,沿着地上的电话线和散落
期刊
放眼高速路上,你能看到各色各样的汽车,如果突然看见一架飞机,请不要惊慌,它只是要从这里“起降”而已。你觉得很神奇吗?其实,高速路上起降飞机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德国人就已经提出这种想法,并且开始在高速路上修建飞机跑道了。二战后,很多国家开始效仿,一时间,高速路“变身”飞机跑道成为了一种潮流。  机场,靠不住!  好好的机场不用,飞机为何要在高速路上起降呢?这就需要说道说道了。
期刊
和平年代,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各类军械弹药的消耗量都维持在一个很低的水平。但是,古人说:“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即使战争的威胁远在天边,军队也必须时刻做好战斗准备,军械与弹药都要储备充足。各类设备库、军火库正是为了存放这些物资而设立的。我们今天就要去参观这类军用仓库中很特殊的一个——它的名字叫“洞库”。  深山中的神秘仓库  崇山峻岭中,一条隐蔽在密林下的军用公路蜿蜒向前,指向未知的大山深处。路两
期刊
据说,通过卫星俯视地球,能在每年九月前后在中国发现几百万穿迷彩服的神秘军队。这些军队在出现半个月之后,又会神秘消失。阅历丰富点的同学偷乐了:哪有什么神秘军队,那是开学前的军训!没参加过军训的同学不乐意了:你这不是“馋”我们吗?刚巧,这个国庆假期,有一群小鬼“闯”了一回军营,让我们跟着他们的脚步,一起体验一把丰富多彩的军训生活吧。  初入军营  小鬼进军营,万事都好奇。还没进大门,这群小鬼就走不动了
期刊
1976年6月27日中午,从以色列首都特拉维夫飞往法国巴黎的法航139次航班正飞过爱琴海的上空。海天一色,在一片蔚蓝的包裹下,机舱里显得格外宁静惬意。  突然,一名女子从座位上站起身,快步走到前舱,大声冲所有乘客吼道:“这架飞机现在由我们接管了!”说着,她亮出了藏在衣服里的手提式机枪。伴随着乘客们的尖叫声,又有几名男子从各自的座位上跳起,其中一个人飞起一脚踹开驾驶舱门,把枪口抵在了机长的头上。“降
期刊
邓尼茨的难题  1939年1月的一天,德意志帝国海军准将卡尔·冯·邓尼茨目不转睛地盯着眼前的一份文件,反复在文件上确认每一项数值。  良久,邓尼茨扔下手中的铅笔,长叹一声:“一共只有57艘潜艇,适合远洋作战的仅有区区22艘……这点兵力,只够在英国人的屁股上刺一下而已。”  邓尼茨是德军老资格的潜艇战专家。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他出任德国海军UB-68潜艇的艇长,曾指挥潜艇穿过英军护卫警戒圈,击沉商船。
期刊
1944年6月5日,诺曼底海滩。  夜里的海,并不平静。  海水被大风掀起,又被倾盆而下的雨水打人海中。就这样周而复始一连折腾了好几天,风雨丝毫没有要消停的意思。6月的法国天气一直不怎么样,今年似乎更遭。浓雾覆盖了整个海面,一切都显得梦幻而不真实。  海滩上的防御工事里这会儿只有3个人,德国军官普拉斯凯和两名小兵。  “要帮你拿一杯咖啡吗?长官。”一名小兵说。  “是的,顺便把我靴子里的水倒一倒,
期刊
在反恐战争如火如荼的今天,最让正规部队头疼的莫过于恐怖分子制造的各种简易爆炸装置(IED)。因此,原本并不起眼的防地雷反伏击车(MRAP)开始走红,被大量装备到各国的一线部队。其中,最抓人眼球的无疑是“水牛”防地雷反伏击车。  。  不怕炸——“替补”变“主力”  最初,刚刚参军的“水牛”在美军装备序列中的名称是“爆炸物处置车”,属于二线车辆,只是在工兵部队探雷与扫雷时才能派上用场。  不过,世事
期刊
两栖坦克属于特种坦克的一种,可以在江河、湖泊,甚至浅海水面行驶,常用于登陆作战与沿岸警戒。近些年,随着作战模式与理念的不断发展,两栖坦克已经越来越被边缘化了。不过,在军事大国俄罗斯的陆军与海军陆战队中,却仍然保留了大量的两栖坦克,甚至在北极和远东的某些地区,这种坦克还是当地驻军唯一的交通工具。而更令人惊讶的是,这数以千计的两栖坦克竟然同属一个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老型号——PT-76。  俄国人
期刊
引言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苏德战场上,随处可见当时最先进的德军坦克成群结队地在原野上横冲直撞。可是,装备相对落后的苏军最终却并没有败给敌人的钢铁怪兽,甚至在库尔斯克一战中,他们还让纳粹的装甲部队元气大伤。这一切尽管与苏军坦克的正面奋战密不可分,但不能忽视的是,苏军步兵同样给德军战车带来了重创,而这都要归功于他们手中的“神器”——两支反坦克“兄弟枪”。  两兄弟,没血缘  苏军的两支反坦克“兄弟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