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黑龙江省农垦北安管理局种子管理局,黑龙江 北安 164000)
摘要:目前我国农产业中针对小麦的种植重点放在了如何提高产量问题上,而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小麦不仅仅看重的是产量,更重要的是质量问题。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要求,农产业也已经针对小麦质量的问题进入研究中,从优质小麦品种的筛选以及高产配套栽培技术着手研究,并通过品种对比、密度、播种期等试验进行研究与总结,为有效筛选优质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小麦;筛选;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下面文章中以某地区农业科学研究院针对优质小麦品种筛选、配套技术研究试验为例,并采用试验结果、方式在实际小麦种植过程中进行科学合理筛选,当年产量增长率十分明显,因此,这一实验结果已经成为我国优质小麦品种筛选的科学依据,并制定出一套完整的优质小麦栽培技术,为提高我国小麦产量、质量提供有效途径。下面对优质小麦品种筛选以及高产配套栽培技术研究进行分析,希望可以为我国农产业发展提供参考价值。
一、实例概括信息
某地区农业科学研究院自2006年起就开始了对优质小麦品种的筛选、配套技术研究及大面积开发工作,经过3年的努力,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我们根据PH系列小麦品种的生长发育特点,通过品比、密度、播期等试验研究,总结出一整套优质小麦栽培技术。
二、选用适宜的优质小麦品种
为了筛选适于本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小麦品种,该地区进优质小麦品种4个,进行了试验示范。从试验中可知,4个优质小麦品种中PH89-201产量最高,亩产为472.38kg,其次是PH85-16,亩产441.16kg,第三位的是PH85-4,亩产429.76kg,PH82-2-2产量最低,平均均亩产382.78kg。经方差分析,PH89-201、PH85-16两个品种均与PH85-4、PH82-2-2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而且PH82-2-2茎秆细、弹性差,易倒伏。
在筛选品种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优质小麦品种与当地主栽品种的对比试验。从试验中可知,优质小麦品种PH89-201与当地主栽品种鲁麦14、18在产量上并无显著差异。由此可见,PH89-201、PH85-16是本地区较理想的优质小麦品种。
三、提高耕耙质量
生产上普遍存在重耕轻耙、浅耕旋耕等现象,形成了坚硬的犁底层,不利于小麦根系发育,地虚、跑墒问题也相当突出。因此,在深耕的基础上,要重点提高耙地质量,要求深耕20—25cm,不使用旋耕机以耕代耙,要机耕机耙配套,做到整畦前耙一遍,整畦后耙二遍,达到上虚下实的要求。
四、确定合理的下种量
由于PH系列小麦品种(PH82-2-2除外)多数具有分蘖力强、成穗率低的特点,在栽培过程中,能否争取较多的穗数是其高产稳产的关键。基本苗过多,往往出现旺长、倒伏,产量降低。为探讨PH系列优质小麦品种的适宜密度,在大坞、城郊两乡镇选用PH89-201进行了不同栽培密度试验。从试验中可知,在亩基本苗8万—20万之间,随着基本苗的增加,畝穗数逐渐增加,穗粒数依次减少,千粒重变化不明显。产量结果以亩基本苗16万左右产量最高,其次是每亩基本苗14万的处理,产量第三位的是亩基本苗12万的处理。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处理之间并无显著差异。由此可见,PH系列小麦品种,在适宜的基本苗为12万—16万。
五、足墒适期播种,提高播种质量
在提高耕耙质量的基础上,严把三关:即墒情关、播期关和播种关。要做到足墒适期播种,全部实现精播半精播,提高播种质量。近年来冬前气温高,暖冬年份多,普通播种偏早,根据试验和考查,最佳播期为10月1—8日。
六、配方施肥,合理运筹
亩产450kg的小麦,需亩施土杂肥3m3、纯N13.5kg、P2O56kg、K2O7kg。为探讨不同追施时期对PH系列小麦品种的成穗率和产量的影响,我们进行了追肥方式的研究。试验结果显示,高产田以起身拔节期追施产量最高,中产田以冬前追施产量最高,但不同追肥方式对其成穗数和产量都没有显著影响。说明分蘖成穗率低的品种,影响其穗数的主要因素是基本苗,不同的肥水运筹方式对其影响不大。综合考虑,PH系列小麦品种高产田60%的氮肥底施、40%的氮肥起身拔节期追施效果较好,中产田冬前追施较为有利。
七、加强田间管理
1、冬前管理
小麦出苗后及时查苗补种,分蘖期至越冬期及时锄划松土保墒,冬前应用苯磺隆或巨星进行化学除草,浇好越冬水。
2、春季管理
小麦返青期及时锄划,增温保墒,促苗早发。起身拔节期及时追肥,浇好起身拔节水和孕穗水。防治好病虫害,3月中旬防治金针虫,小麦拔节以后及时防治纹枯病。
3、后期管理
后期管理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病虫害的发生、保证小麦颗粒重量以及掌握适当的收获时间。对病虫害种类、病症进行全面了解,并采用科学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通常是在5月上旬进行预防病虫害工作,采用药剂喷雾方式,药物一般以粉锈宁、多菌灵、抗蚜威等抗病虫害药剂为主,这些药剂对防治锈病、白粉病、赤霉病、叶枯病和穗蚜等病虫害有很好的效果。注意土壤含水量,保证水分在相关标准范围内,同时要做好预防热干风以及追肥等工作,以此来预防小麦早衰现象,提高小麦颗粒重量。收获阶段要注意气候变化、小麦颗粒饱满程度,防止麦穗发芽,避免雨水量过大的天气中进行收割,保证小麦产量,做到蜡熟期收获。
八、适应市场需求的多样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更加注重种植效益的提高。如新罗区部分山区农民人均耕地较多,同时饲养禽畜,可选种一些饲料稻;城郊人多地少,粮食自给,对米质要求较高,可选种优质稻;苏坂乡有加工米粉的传统,形成一方特色,可选种加工稻。总之,根据市场需求的不同,因地制宜,选用良种,种植一些优质稻、普通稻、饲料稻、加工稻类型,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
结语:小麦在农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每年小麦消费量已占粮食总消费量的20%以上,在这需求量不断增加的形势下,为了使小麦产量能够满足消费量,则需要不断加强小麦种植效率,不仅要保证小麦产量,同时还要达到理想质量,因此,应采取有效的增效措施,从栽培技术到管理都要不断更新与优化,在小麦栽培过程中要注意选种、施肥、管理等各环节,利用已有的经验以及试验结果进行作业,遵循科学依据,实现高产量、高质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郏云生,单芳胜.2012-2013年度蒙城县小麦新品种筛选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13(17).
[2] 何震天,张容,王建华,王锦荣,陈秀兰.小麦扬辐麦4号高产表现及配套栽培技术[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4).
摘要:目前我国农产业中针对小麦的种植重点放在了如何提高产量问题上,而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小麦不仅仅看重的是产量,更重要的是质量问题。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要求,农产业也已经针对小麦质量的问题进入研究中,从优质小麦品种的筛选以及高产配套栽培技术着手研究,并通过品种对比、密度、播种期等试验进行研究与总结,为有效筛选优质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小麦;筛选;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下面文章中以某地区农业科学研究院针对优质小麦品种筛选、配套技术研究试验为例,并采用试验结果、方式在实际小麦种植过程中进行科学合理筛选,当年产量增长率十分明显,因此,这一实验结果已经成为我国优质小麦品种筛选的科学依据,并制定出一套完整的优质小麦栽培技术,为提高我国小麦产量、质量提供有效途径。下面对优质小麦品种筛选以及高产配套栽培技术研究进行分析,希望可以为我国农产业发展提供参考价值。
一、实例概括信息
某地区农业科学研究院自2006年起就开始了对优质小麦品种的筛选、配套技术研究及大面积开发工作,经过3年的努力,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我们根据PH系列小麦品种的生长发育特点,通过品比、密度、播期等试验研究,总结出一整套优质小麦栽培技术。
二、选用适宜的优质小麦品种
为了筛选适于本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小麦品种,该地区进优质小麦品种4个,进行了试验示范。从试验中可知,4个优质小麦品种中PH89-201产量最高,亩产为472.38kg,其次是PH85-16,亩产441.16kg,第三位的是PH85-4,亩产429.76kg,PH82-2-2产量最低,平均均亩产382.78kg。经方差分析,PH89-201、PH85-16两个品种均与PH85-4、PH82-2-2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而且PH82-2-2茎秆细、弹性差,易倒伏。
在筛选品种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优质小麦品种与当地主栽品种的对比试验。从试验中可知,优质小麦品种PH89-201与当地主栽品种鲁麦14、18在产量上并无显著差异。由此可见,PH89-201、PH85-16是本地区较理想的优质小麦品种。
三、提高耕耙质量
生产上普遍存在重耕轻耙、浅耕旋耕等现象,形成了坚硬的犁底层,不利于小麦根系发育,地虚、跑墒问题也相当突出。因此,在深耕的基础上,要重点提高耙地质量,要求深耕20—25cm,不使用旋耕机以耕代耙,要机耕机耙配套,做到整畦前耙一遍,整畦后耙二遍,达到上虚下实的要求。
四、确定合理的下种量
由于PH系列小麦品种(PH82-2-2除外)多数具有分蘖力强、成穗率低的特点,在栽培过程中,能否争取较多的穗数是其高产稳产的关键。基本苗过多,往往出现旺长、倒伏,产量降低。为探讨PH系列优质小麦品种的适宜密度,在大坞、城郊两乡镇选用PH89-201进行了不同栽培密度试验。从试验中可知,在亩基本苗8万—20万之间,随着基本苗的增加,畝穗数逐渐增加,穗粒数依次减少,千粒重变化不明显。产量结果以亩基本苗16万左右产量最高,其次是每亩基本苗14万的处理,产量第三位的是亩基本苗12万的处理。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处理之间并无显著差异。由此可见,PH系列小麦品种,在适宜的基本苗为12万—16万。
五、足墒适期播种,提高播种质量
在提高耕耙质量的基础上,严把三关:即墒情关、播期关和播种关。要做到足墒适期播种,全部实现精播半精播,提高播种质量。近年来冬前气温高,暖冬年份多,普通播种偏早,根据试验和考查,最佳播期为10月1—8日。
六、配方施肥,合理运筹
亩产450kg的小麦,需亩施土杂肥3m3、纯N13.5kg、P2O56kg、K2O7kg。为探讨不同追施时期对PH系列小麦品种的成穗率和产量的影响,我们进行了追肥方式的研究。试验结果显示,高产田以起身拔节期追施产量最高,中产田以冬前追施产量最高,但不同追肥方式对其成穗数和产量都没有显著影响。说明分蘖成穗率低的品种,影响其穗数的主要因素是基本苗,不同的肥水运筹方式对其影响不大。综合考虑,PH系列小麦品种高产田60%的氮肥底施、40%的氮肥起身拔节期追施效果较好,中产田冬前追施较为有利。
七、加强田间管理
1、冬前管理
小麦出苗后及时查苗补种,分蘖期至越冬期及时锄划松土保墒,冬前应用苯磺隆或巨星进行化学除草,浇好越冬水。
2、春季管理
小麦返青期及时锄划,增温保墒,促苗早发。起身拔节期及时追肥,浇好起身拔节水和孕穗水。防治好病虫害,3月中旬防治金针虫,小麦拔节以后及时防治纹枯病。
3、后期管理
后期管理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病虫害的发生、保证小麦颗粒重量以及掌握适当的收获时间。对病虫害种类、病症进行全面了解,并采用科学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通常是在5月上旬进行预防病虫害工作,采用药剂喷雾方式,药物一般以粉锈宁、多菌灵、抗蚜威等抗病虫害药剂为主,这些药剂对防治锈病、白粉病、赤霉病、叶枯病和穗蚜等病虫害有很好的效果。注意土壤含水量,保证水分在相关标准范围内,同时要做好预防热干风以及追肥等工作,以此来预防小麦早衰现象,提高小麦颗粒重量。收获阶段要注意气候变化、小麦颗粒饱满程度,防止麦穗发芽,避免雨水量过大的天气中进行收割,保证小麦产量,做到蜡熟期收获。
八、适应市场需求的多样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更加注重种植效益的提高。如新罗区部分山区农民人均耕地较多,同时饲养禽畜,可选种一些饲料稻;城郊人多地少,粮食自给,对米质要求较高,可选种优质稻;苏坂乡有加工米粉的传统,形成一方特色,可选种加工稻。总之,根据市场需求的不同,因地制宜,选用良种,种植一些优质稻、普通稻、饲料稻、加工稻类型,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
结语:小麦在农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每年小麦消费量已占粮食总消费量的20%以上,在这需求量不断增加的形势下,为了使小麦产量能够满足消费量,则需要不断加强小麦种植效率,不仅要保证小麦产量,同时还要达到理想质量,因此,应采取有效的增效措施,从栽培技术到管理都要不断更新与优化,在小麦栽培过程中要注意选种、施肥、管理等各环节,利用已有的经验以及试验结果进行作业,遵循科学依据,实现高产量、高质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郏云生,单芳胜.2012-2013年度蒙城县小麦新品种筛选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13(17).
[2] 何震天,张容,王建华,王锦荣,陈秀兰.小麦扬辐麦4号高产表现及配套栽培技术[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4).